白居易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夜雪》的

2022-04-26 12:23:02 字數 5514 閱讀 1989

1樓:文似花海

白居易的《夜雪》作於公元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詩人當時45歲,官職是江州司馬。當時白居易因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作者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孤寂之情愈發濃烈,寫下了這首《夜雪》。

2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沒有從正面描寫夜寒雪大,而是採取烘托陪襯的藝術手法,既描繪出了夜雪的寒冷和皎潔,又烘托出了人物的動作與神態.

本詩主要從觸覺、視覺和聽覺三個角度來寫夜雪的:睡眠中因寒冷而醒,這是從觸覺來描寫;看到窗戶透亮,這是從視覺來描寫;聽到竹枝被雪壓折的聲音,這是從聽覺來描寫,僅僅二十個字,描摹得細膩曲折而不平直呆板.

白居易寫的《夜雪》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

3樓:愛笑的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賞析:前兩句「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

這裡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

「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面描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後兩句「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裡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摺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

「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這首詩新穎別緻,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裡,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

詩人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全用側面烘托,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

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這首詩樸實自然,詩境平易,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

白居易夜雪寫的都是什麼?

夜雪(白居易)(1)這首詩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夜雪的?

4樓:e拍

1、從觸覺、視覺、聽覺來描寫夜雪的。

觸覺:第一句,從詩人感覺到天氣變寒來突出雪之冷。

視覺:第二句,深夜之中,原本應該伸手不見五指,卻「復見窗戶明」,所以由此展現出雪的潔白和晶瑩,可以照亮黑夜。

聽覺:雪之大,乙個「重」字最能體現這一特點,「折竹」更從側面襯托出雪大,形象生動,曲折有致。

2、大雪夜間降臨,原本應該悄無聲息,但詩人被寒意驚醒,「冷」、「折竹聲」婉轉表達出詩人被貶後的寂寞冷清之狀和愁思感慨。

唐代白居易《夜雪》原文: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譯文:實在驚訝今夜的寒冷,被子枕頭竟然冰涼,又見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這是外邊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時聽到厚厚積雪壓斷樹枝的聲音。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作於公元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詩人當時45歲,官職是江州司馬。當時白居易因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作者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孤寂之情愈發濃烈,寫下了這首《夜雪》。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詠雪詩,詩人運用側面烘托手法,通過描寫「夜雪」,透露出謫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詩人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給人一種新穎別緻,清新淡雅,別具韻味的感覺。

前兩句「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裡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

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

以上全用側面描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後兩句「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摺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

「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5樓:黛妮

一、本詩主要從觸覺、視覺和聽覺三個角度來寫夜雪的:睡眠中因寒冷而醒,這是從觸覺來描寫;看到窗戶透亮,這是從視覺來描寫;聽到竹枝被雪壓折的聲音,這是從聽覺來描寫的。

二、附原文如下:

夜雪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譯文】

夜臥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摺的聲音。

【賞析】

前兩句「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裡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

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

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面描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後兩句「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裡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摺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

「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這首詩新穎別緻,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裡,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

詩人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全用側面烘托,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

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這首詩樸實自然,詩境平易,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

三、創作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作於公元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詩人當時45歲,官職是江州司馬。當時白居易因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作者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孤寂之情愈發濃烈,寫下了這首《夜雪》。

四、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

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讚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

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

6樓:匿名使用者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用: 已訝衾枕冷- 觸覺

復見窗戶明- 視覺

時聞折竹聲- 聽覺

共同感受雪夜的徹夜輾轉難眠。

折竹:表示積雪之厚重。

作者似有孤寂和憂愁的感覺。

7樓:匿名使用者

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白居易《夜雪》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這首別具一格的詠雪詩作於元和十年(815)至十三年貶江州時。全詩不直接狀雪之貌,而皆由詩人在室內臥榻上對雪的感受出發,從側面烘托。首句寫感覺,次句寫視覺,後兩句從聽覺的角度,繪出了雪之形,雪之聲,雪之大。

此詩還緊緊抓住了夜雪的特徵,夜晚下雪,氣溫驟寒,因而衾枕不暖;由於雪的光潔,黑暗的夜晚也變得明亮;「劈啪」的折竹聲暗示了紛紛揚揚的夜雪越下越大。正因為如此,此詩在眾多的詠雪詩中才顯得新穎別緻,清新脫俗。

在大自然眾多的產兒中,雪可謂得天獨厚。她以潔白晶瑩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讚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麼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

這首詩新穎別緻,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裡,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

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裡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

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

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裡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摺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已。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

「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是白居易詩歌固有的風格。

磁鐵在什麼情況下吸力變強,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讓它沒有吸力

你給他纏上銅絲通電,根據電磁感應原理,磁力會增強,如果你想消磁把它加高熱就行。用鐵粉將磁鐵包裹起來放置一兩天,這種方法對年久失去部分磁力的鐵氧體磁鐵可以有效地恢復磁力,但對於磁力完好的磁鐵沒有效果 叫做抗磁性 逆磁性 物質,它能夠很微弱地降低磁場 兩個磁鐵的正負極相遇時,吸力增強,當兩個磁鐵同極相遇...

home在什麼情況下前面加介詞,什麼情況下前面不用加呢

home 表示動態概念。意思是 回家 到家 前面不加介詞。這裡的home 是副詞,表示目的地。at home 表示靜態概念。意思是 在家 3.home用作名詞,意為 住處,住宅 常見於美國英語中,相當於house.4.home 還用作動詞,意為 回家,安家,把 送回家 5.home 還有一些其它的特...

動物的屍體在什麼情況下形成化石,什麼情況下形成石油

化石形成 一 生物死亡的數量 一般地說,生物死亡數量越多,形成化石的機會也就越多,反之亦然。因此,在由海洋環境形成的地層中,比較容易發現動物化石,特別是珊瑚一類的化石。在含煤的地層中,比較容易得到植物化石,在一些由陸地環境形成的地層中難以找到化石,尤其是哺乳動物的化石。二 生物體組成部分的堅硬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