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肥料的發明的意義,化肥是誰發明的

2025-06-17 02:45:21 字數 4985 閱讀 2561

1樓:貧僧發號爛人

一項關係國計民生的技術。

20世紀上半葉化學肥料的發明與應。

19世紀初,在智利的沙漠地區,人們發現了乙個很大的硝酸鈉礦,於是,很快得到了開採,到19世紀中葉,世界上所使用的氮肥就主要來自智利的這一礦床。但是,由於天然硝石的產量畢竟極彎激做其有限,智利的這個礦也只夠開採幾十年,所以,當時在世界上十分珍稀。除了稀少之外,從美洲到歐洲遙遠的距離也是乙個不利的重要原因。

到了19世紀後期,隨著煉焦工業在歐洲各國的逐漸興起,人們又發現,用煉焦的副產品氨為原料,可以製成硫酸銨,作為氮肥來使用,這樣,廉價的煉焦副產品又逐步成為氮肥的另乙個**。但是,還是遠遠滿足不了需要。當時農業上所使用的氮肥主要來自有機物的副產品,比如:

人和畜的糞便、花生餅、豆餅、臭魚爛蝦及動物的下腳料等等。除此之外,還有極少量的氮素來自雷雨放電而形成的氮氧化物。

隨著埋衡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地球人口的不斷增加,天然氮化合物的數量已越來越無法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世界各國越來越迫切要求建立規模巨大的生產氮化合物的工業。

2樓:網友

古代」作物基本都是靠有機肥(人畜尿液糞便,有機物腐爛)來提供作物以相應的微量元素,來促使其生長。

現代的人造肥料,通過化學原理,提取某些對作物有針對性(生長期,結果知燃梁期,成熟期等不同狀態有不同需求)的微量元素,加入到易溶解的有機肥中,使得作物段嫌更茂盛,結出的果實更大,收成更好,所謂營養素更高。

然而,科學家搭運們對於人體,其實遠遠瞭解得不夠,所以有轉基因食物使人出現不可預料的後果一說。不過,對於世界人口增長,解決溫飽問題,目前來說還是很有意義和必要的。

3樓:那殤卜再有

養分科學、 均衡磨磨迅、 全面, 既含有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氮、 磷、 鉀, 又有豐富的有機質、腐殖酸、 核酸、 氨基酸; 能提公升作物體內的活性, 促使作物快速而長久吸收, 能充分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

保瞎此花保果率高, 有效提高作物產量。

使作物根系發達、 莖粗、 葉茂、 抗倒伏、 內含物提高, 從而增強抗病力, 使病蟲害減少。

優化作物生長發育, 適用水、 旱遊褲作物, 蔬果花卉, 中草藥等各種作物及土質, 特別對貧瘠土壤有特效。

優化土壤結構, 增加土壤有機質, 促進土壤良性迴圈, 保持土壤生物生態平衡, 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

化肥是誰發明的

4樓:乾萊資訊諮詢

1840年德國人尤斯圖斯·馮·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才首次發現植物所需的化學養分,是化學肥料的開端,農業產量因此大增,從此人類饑荒問題開始大幅減少。

市面上**的肥料種類及品牌極多兆枯檔,依成分可分為族亂無機肥料和有機肥料,肥料通常直接用於土壤,或噴灑於葉片。

保守估計報告稱30%至50%的作物產量歸因於天然或合成商業肥料。全球市場到2019年,價值可能會上公升到超過1850億美元。歐洲化肥市場將會增長,以賺取大約的收入。

2018年為153億歐元。

人工肥料是怎樣形成的

5樓:網友

有機肥的製作辦法如下:將鴨糞、草、花、葉子等加水拌勻,挑除雜物後裝入無毒塑膠袋一起加水發酵或堆積用塑料蓋嚴發酵,當發酵溫度達45℃時即可攤曬降溫。溫度恆定不變即解決發酵過程。

發酵即可使用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原材料加溼裝(堆)乙個相對密封的環境中。能在上面撒少許白糖和石灰。這樣存放起來,一直到材料腐爛即成有機肥。

還有種辦法就是,把花葉曬乾了,直接埋在盆土裡。

家庭養花可用下面的辦法自已做有機花肥。

花卉生長在土壤中,除需要必要的溫度、光照、空氣和水份外,還需要大量的養分。我們應該掌握多少種自制化肥的辦法。

把每天生活中隨手可得的荼葉、豆殼、瓜皮、藥渣、茶葉汁、豬羊馬牛糞以及雜草小便等,放入缸內或壇內,加水浸泡。缸口用塑料薄膜紮緊密封,約經2-3個月的發酵腐爛,就是一種很好的以氮肥為主的肥料。

把豆餅、菜籽餅、茶籽餅等敲碎炒熟,和變質不能吃的大豆、花生公尺等一起裝入缸或瓶內,加水浸泡,密封后讓它發酵腐爛。其液汁也是以氮為主的肥料,磷鉀含量也比較高。

把魚鱗、魚內臟、頭髮、雞鴨鳥毛及吃剩的魚、肉、蟹的骨殼及動物體等,倒入缸內加水密封,經發酵腐爛,待液汁呈黑色後,就是肥力極隹的以磷為主的肥料。

在製作上述肥料的過程中,一要注意瓶、缸、壇口的密封,既可防止生蛆,又可防止臭氣外溢。二要注意到充分發酵腐爛成「熟肥」後方可摻水使用,「生肥」不可馬上澆花,特別不可用於茶花、杜鵑等名貴花木。三要按照花木的不同生長時期,氮和磷的比例要適當平衡,特別使用以磷為主的肥料時,必需加入一定比例的氮肥。

此外,煮熟後的洗魚蝦的水,燒肉湯時浮在表面的泡沫、淘公尺水等,都能摻水稀薄後,當肥料施入花盆。這些肥料隨手可得,方便衛生。

化肥是誰發明的

6樓:王者為一

在中國清朝咸豐到宣統年間,世界科技與經濟的中心由從英國轉移到德國,德國大批學者留學英國和世界技術先進國家,從法國學成回國的李比希發明了農業急需的肥料技術和有機化學,首創了前所未有的肥料業。閩東的化肥生產始於1958年福安的磷肥生產。60年代後期,福安、寧德、古田先後引進合成法生產碳酸氫銨。

1977年,古田化肥廠創造出螺旋流篩法,實現造氣全燒碳化煤球,年產由70年代初期3000噸提高到5000噸。80年代初,一閩東合成氨廠開展全面技改:造氣的料煤作精選淨化處理,減少煤球雜質,提高合碳量;調節造氣爐溫度,選好催化劑,提高原料氣轉化得率和單爐發氣量;調整氮、氫氣間比例和合成塔內反應氣體壓力和溫度,提高原料氣向氨氣的轉化率,促進反應速度,增加氨氣單位時間裡的生成量;改造水冷器和熱交換器使熱能充分利用減少浪費。

80年代中期,古田化肥廠進行技改,引用省化工設計院換熱網路技術裝置,通過變換迴圈熱水向合成取熱,並向精煉供熱,實現能量逐級利用、節約能耗,噸氨成本減至114元,主要裝置成為全國小氨行業第三代先進裝置,合成氨從年產8000噸提高到1.2萬噸。80年代後期,古田化肥廠繼續完善改革各項配套工程,使碳酸氨銨年產突破4萬噸,含氮量>16.6%,含水量<5%,產品質量達國家二級品標準。

100多年前,化學家就設想把空氣中的氮變成肥料。直到1908年,德國化學家哈柏才找到了用氮氣和氫氣直接化合成氨的方法,也就是現在合成氨工業中的「哈柏法」。這種方法必須在高溫高壓下,才能把氮氣和氫氣經過催化而合成氨。

後來,人們從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中得到啟發,試圖找到一種化合物,讓氮氣在常溫常壓的條件下,輕而易舉地變成氮肥供植物吸收。

十多年前,我國科學家盧嘉錫在研究固氮酶固氮活性中心的結構模型方面取得成就。根據盧嘉錫教授的理論模型合成出的化合物,具有將氮氣化為氨的能力,這項成果使我國在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的研究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為什麼豆客植物的根瘤菌能把氮氣變成氮肥呢?十多年前,科學家從固氮微生物體內分離出固氮酶,對固氮酶的兩種蛋白質——鉬鐵蛋白和鐵蛋白進行了研究,才弄清楚了「廬山真面目」:只有這兩種蛋白同時存在,固氮酶才有固氮能力。

於是,科學家向固氮微生物學習,研究固氮酶的活性中心模型,以便讓「模型物」像固氮一樣,能夠在常溫常壓下,把氮氣源源不斷的製造成氨。

哈柏李比希。

7樓:914小龍

1908年,德國化學家哈柏。

8樓:網友

李比希 養分歸還學說。

化肥是誰發明的?

9樓:漫閱科技

3全部自幼酷愛化學的李比希在15歲時便離開了學校。18歲那年,他終於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化學家,就必須有紮實的知識基礎,這才進入了大學學習化學。

在埃爾蘭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李比希回到家鄉,並在一所大學教書。在那裡,他開創性地建立了學生普通實驗室,並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有機化學這個新領域中。

李比希任教的學校緊挨著的一大片農田逐年減產,農民們便找到李比希,希望他能研製出一種東西,可以給土地增加營養。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後,李比希發現東方古老的中國、印度等地的農民為了使莊稼豐收,不斷地給土地施用人畜糞便。李比希猜想,糞便中可能含有使土壤肥沃的成分,使莊稼吸收到生長所需的物質。

有沒有一種東西具有糞便的功能,使莊稼增產呢?

耕地到底缺乏什麼?」李比希為了找到答案,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中工作。他發現氮、氫、氧這3種元素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物質,而且鉀、石灰、磷等物質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做了大量的實驗後,李比希開始把研製出含有無機鹽和礦物質的人工合成肥料作為自己的目標。

1840年的一天,李比希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鉀肥和磷肥。他小心地將這潔白的無機化肥施在試驗田裡,可是,一場大雨卻將化肥晶體滲入到土壤深層,而莊稼的根部卻大多分佈在土壤淺層。收穫季節到了,莊稼沒有絲毫增產的跡象。

下來的工作就是將這些化肥晶體變成難溶於水的物質。於是,李比希又開始了新的探索。這一回,李比希把鉀、磷酸晶體合成為難溶於水的鹽類,並且加入了少量的氨,使這種鹽類成為含有氮、磷、鉀3種元素的白色晶體。

這一次,他們選擇在一塊貧瘠的土地上進行試驗。過了一段時間,農民們驚奇地發現那塊被廢棄的「不毛之地」竟長出了綠油油的莊稼。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施過白色晶體的莊稼竟然比農民們良田裡的莊稼更為茁壯。

成功的訊息像插上翅膀一樣傳開了,李比希成為農民們敬仰的人,「李比希化肥」被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中。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可以預見的將來,再也找不到任何一門其他工業比化肥工業更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了。

化肥的發明

10樓:網友

19世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氮的重要作用。農民們開始購買智利天然沉積物中找到的硝酸鈉,施在自已田裡。但這些沉積物不會永遠存在下去,因此人們終究需要去尋找另外的氮源。

幸運的是,氮是一種普通氣體,而且構成了地球大氣的五分之四。這樣,科學家們便開始。

化肥在為世界益增長的人口,特別是像印度這些人口劇增的國家提供食物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1樓:網友

你這就是高階黑了, 化肥是人家德國人發明的 有化肥的時候袁隆平還沒出生。

化學肥料的發明與應用對民生有什麼意義?

12樓:獅子安安

發明與創造對社會和國家來說最根本的是提高了生產力。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乙個國家強大富強的根本源泉。發明與創造,是人類改進自我,改造自然的基本手段,是人類生存與延續的必要根基。

化肥是誰研發出來的?化肥是誰發明的

自幼酷愛化學的李比希在歲時便離開了學校。歲那年,他終於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化學家,就必須有紮實的知識基礎,這才進入了大學學習化學。在埃爾蘭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李比希回到家鄉,並在一所大學教書。在那裡,他開創性地建立了學生普通實驗室,並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有機化學這個新領域中。李比希任教的學校緊挨著...

馬賽迴旋是誰發明的,足球中的馬賽迴旋是誰發明的?

阿根廷人所發明。在國外,這個動作被稱作馬勒當拿迴旋或者馬勒當拿過人。真正最早在國際a級比賽使用這個動作並且留下記錄的 是前阿根廷國腳 羅德里格斯,此人成名早於馬勒當拿。馬勒當拿首次將其運用到歐洲賽場和國際大賽上。在86年世界盃賽場上,馬勒當拿就多次使用該動作,記得在產生了上帝之手和世紀進球的阿根廷對...

發明魔方的目的是什麼?魔方是誰發明的呀?

答 當初發明魔方,僅僅是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增強空間思維能力的教學工具。但要使那些小方塊可以隨意轉動而不散開,首先就是個機械難題,還牽涉到木製的軸心,座和榫頭的安裝和調整等等。直到魔方拿在手上時,魯畢克將魔方轉了幾下後,才發現如何把混亂的顏色方塊復原竟是個有趣而且困難的問題。魯畢克決心大量生產這種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