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021-04-18 12:23:46 字數 6248 閱讀 6443

1樓:九十九年蟬

《品德與社會》課是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作為總目標。可是,由於許多客觀和主觀的原因使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常常偏離和違背了這一教學的總目標。

在具體的執教過程中,教師應如何正確認識、把握小學品社課的教學呢?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要源於現實生活,注重學生體驗。

小學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學生現實生活的教學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深處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走進社會、體驗生活、學會做人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核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巧妙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領悟生活,培養他們積極的生活態度,促進他們健康、向上、積極的人格發展。

二、揪住問題,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養道德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德育課堂教學中,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法的運用、問題的設計上都要重視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小學品社教師要深入觀察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閃光點,並結合教材資源,創設出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絡,從而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完成對新知識的意義構建以及對原有知識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如《平安回家》一課,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去實地了解交通標誌、交通訊號、交通標線,走進生活的教學要比把學生關在教室裡死啃書本強得多。

小學生道德的形成,源於兒童社會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道德,也沒有與社會脫離了的生活。小學生品德的形成取決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著力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行動,看到事情的真實部分,引發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觸及他們的心靈,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

農村小學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均採用了單一的、古老的說教式教學模式。要改變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推行開放性的品社教學模式。開放性的品社教學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渠道,以主體參與貫徹始終,以提高品社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筆者認為開放性的品社教學模式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情趣性原則

學生通過情趣性活動,調動起學習慾望,才會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並積極把知識內化為操行。教師在創設品社教學情境時,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選用他們能夠接受的的形式進行,才能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讓所謂的枯燥「說教」,轉變成學生自覺學習的願景。

(2)開放性原則

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也是最容易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習慣和操行的。這就要求小學教師創設品社情境,要具有博大的開放性,敢於挑戰學生的心理與課堂常態,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採取先進的教學手段,啟用課堂。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生對所學教材有內在的興趣。」在小學品社課堂教學裡,教師和學生是乙個整體的資訊場,教與學是心靈、情緒、資訊交換的乙個過程。

教師利用現代**創設情境,能充分啟用學生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資訊傳遞,可提高其對品社知識的吸收率,並促進知識向道德能力的轉化。以「孝敬父母」為例,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們聽一段截至網上的錄音《給媽媽的一封信》。在時而深沉舒緩,時而高亢鏗鏘的鋼琴聲中,黎平對母親那深情的話語字字句句震人心弦:

媽媽,那記載著辛勤勞動的白髮和皺紋竟過早地爬上了你的頭和臉,而那討厭的病魔也終於纏上了你……。當錄音機中傳出《世上只有媽媽好》時,學生們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唱起來,課堂氣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發揮電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發學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學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滿足,對所學的事理能銘記不忘。

五、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要突出綜合性,強調活動性。

創設活動,使活動形式與實際情況相聯絡。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他們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等,在教學中,我創設活動時,是從這幾方面著手進行的:1.

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活動形式;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設計活動形式;3.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活動形式。

訓練習慣,使活動具有有效性。在教學中,大量活動的使用,對學生的要求首先就在於行為習慣的訓練上。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動口的廣闊空間,為他們施展才能提供了機會,如果不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訓練,也許合作學習就變成自顧自的述說、表演。

在學生**活動中,我要求學生不僅要聽老師的講解,更要學會聽取同學的意見,從中找到與自己的想法一致與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比較,發現同學的閃光點,彌補同學的不足,同時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這樣的要求開展活動,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總之,《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它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品德與社會》又是一門活動性極強的課程。

教師應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樂於**的科學態度,熱愛生活的進取精神,這才是本課程的真正目的所在。

2樓:異鄉花園

開展一些禮儀活動,尊師重道小話劇什麼的。

如何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聚考拉

「效率」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槓桿。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尊重學生主體,主導課堂有效教學  追求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標在目標確定、教學過程、課堂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主體的思想,強調學生對知識有渴求、質疑和探索的精神;對學習保持強烈的自信、興趣和勤奮;在**活動中能學習、體驗和自主建構。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而真正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功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授「做個成熟的消費者」時,筆者課前布置學生收集自己或家人遭遇過的消費陷阱的事件,並告訴學生課堂上將模擬扮演巧拒消費陷阱的情景劇。結果在課堂中,有的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消費智慧型生動地扮演了智慧型的消費者角色,其他學生從不同層面進行了點評並談了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活躍。通過開展活動,放手學生走進課堂,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學習知識的認識,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因此,教師要注重利用生活性、時政性素材為學生搭建有趣、生動的情境平台,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的**慾望,使學生體驗、認知、創新。為此,教師可以將真實的生活事件、鮮活的時政材料引入政

如何提高《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樓:傅行雲時代

1、應該始終以課堂有效性為教學目標,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開展課堂有效性的教學實踐改革;

2、創設有效情境,啟用學習興趣;

3、營建和諧氛圍,問題啟發教學;

4、改革有效評價,激勵積極進步。

如何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

5樓:越勒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二是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三是採用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

(一)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用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它包括三重含義:效果、效率、效益。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

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既然「有效」是針對「無效」、「低效」而言。那麼「有效」就是通過老師的教學過程,學生學得開心,老師教得輕鬆。既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也把老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讓老師有精力與時間進行知識的更新與補充或進行更高層次的教學研究,讓學生有精力與興趣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消化、吸收。

(二)有效教學強調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課堂教學教師要有「物件」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

學生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乙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再次要求教師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一)課前的有效準備 大凡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出:

目標的有效:清晰、簡明。目標是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學任務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完成。

備課時制定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確立重點,優化教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內容的有效:適量、適度。一節課教師講多少內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講多了學生嚼不爛,講少了學生又不夠吃。

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原則,科學地安排與搭配教材內容,合理地組織各部分的練習,不能「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圖便」。

教法的有效:靈活、恰當。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會不同,教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

優化教學方法要從實際的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出發,揚長避短選用教法。教法貼切,教學方有效。

(二)課堂的有效組織 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

語言組織準確、簡練。縱觀那些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課,無一例外都是教師的喋喋不休、囉裡囉嗦擠佔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乙個教師,課堂上一定要組織教學語言,增強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針對性、準確性,做到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

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各部分的時間分配,教者在備課時應預計,講課時要調控。但有時候,因為課堂上不變的因素較多,也許不是重點內容的教學卻佔用了一些時間,這時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

不言而喻,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課的密度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

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一位好的教師應該得到全體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一位好的教師應該使所有學生都受益。在課堂教學中,各環節的安排要盡可能以全體學生的參與為基礎,以個別提問、小組交流、課堂檢測等多種形式來了解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情況。

(三)課後的有效練習 課後練習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寫上,思維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公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

在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 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乙個有反思力的教師 從事當代教育研究的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乙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乙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公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二)注重提公升教師的三種教學能力 1、課堂調控能力 上課是個動態的過程,課堂上許多生成性東西不可預見。面對課前沒有估計到的這些教學問題,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改變既定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並保持在教學活動上。

2、資訊反饋能力 課堂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資訊交流的過程。教師,站在講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型。這種思想與智慧型,需要教師及時捕捉來自於學生的各種資訊,通過分析,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從而引發新的學習。

總之,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只有認真研究和解決教師有效教學觀念淡薄、教學時間有效性差、課堂管理有效性缺失以及教學與課程實施的縱向、橫向和內向結構失衡等問題,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之年,讓我們積極投身於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教學方法,用智慧型打造高效課堂,大面積提公升教育教學質量。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品牌名校而努力鬥。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可以通過多做些遊戲,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進行課文朗讀比賽或者課文角色分配式朗讀等等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自主性 俗話說,興趣bai 是最好的du老師。特別是在zhi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教學階段dao,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回 對事物的答認識還比較粗淺,認...

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

內容來自使用者 a63夏日綠茵1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幾乎都是在課堂裡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目前,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究其本身而言,對於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是起著巨...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能夠使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與學生開展有效的情感交流,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提公升學生的個人素養。教學有效性是指在課堂時間內,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公升學生的個人能力。對於教師來說 教 要有效,且要克服無效的 教 即一方面提公升學生學習的能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