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論語說一說對君子的理解,你對「君子」一詞的理解,結合《論語》

2021-03-23 22:56:14 字數 3119 閱讀 1836

1樓:雅心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不亦君子乎。——《論語》

在儒家思想裡,君子一詞具有德性上的意義。

「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此似為君子一詞在德性上最具體的意義。

君子以具有知仁勇之常德為適宜。尤其是仁,更為所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論語、里仁)當然,仁祇是君子之所以為君子所宜具有其德性之總綱,在其他方面,仍非無所述說。「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謀道不謀食。

」(論語、衛靈公)「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禮記、檀弓)王廷相:「君子仕必受祿,是為利祿動乎?

曰:非然也,仕以行義。聖賢之學,將以濟物也。

仕而受祿,義也。」(慎言、君子篇)均乃其例。

君子又為與小人相反詞。「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顏淵)「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靈公)凡此對照之說法甚多,舉不勝舉,然君子與小人之大有別,亦可以概見。

2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和而不同,就是對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見,使決策更完善;對下能容納和聽取不同意見,與持不同意見的人和睦相處,相互切磋。所謂同而不和,則是對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見;對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見只能贊成,不能反對,排斥不同意見和有不同意見的人。顯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導致真正的和諧,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確的致和之道。

能不能作到這一點,是衡量乙個人道德修養高低的乙個重要標準。

3樓:獲得智慧型

君子外表看來是意見不同的 但內心的信仰是相同的

小人的意見是融洽的 但心裡的陰謀是不同的

你對「君子」一詞的理解,結合《論語》

4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在概念上同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君子和小人是截然不同的,不是我們現在經常簡單認為的君子就是好人,小人就是壞人。《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首先是指出身上的區別,出身大宗的人,也就是天子、國君、家君的嫡出直系子女,他們都屬於君子。而庶出的、旁支的就屬於小宗之人,簡稱小人。

從出身方面來看,只有貴族才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平民百姓和奴隸們是沒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但是《論語》中提到的君子和小人基本上不是指他們的出身,小人出身,甚至君子和小人出身以外的平民百姓甚至奴隸,如果他們通過一定方式混入了上流社會,成為社會管理者,他們也就躋身君子之列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品德高尚的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的君子觀也是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請結合《論語》中的篇章,談談孔子對君子形象的解讀帶給我們怎樣

6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一詞,在孔子以前,只是指國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常與小人對舉,如 「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左傳》),「君子務治,小人務力」 (《國語》)。但是,孔子把這個只是身份、地位含義的稱謂一變而為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種理想,他提出了「君子儒」的概念。他對門人子夏說:

「女(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儒是古代對讀書人的稱謂,朱熹說:「儒,學者之稱。

」由此可知,在孔子看來,儒(學者)是乙個人外在的身份,而君子則是乙個人內在的修養,按照儒家的習慣,應該說是內修的工夫。那麼,這種內修的工夫指的是什麼呢?

《中庸》引孔子的話說:「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這就是後世所謂的三達德。

不過,單說智、仁、勇,還是抽象了一些。到底這三個字包含著什麼樣的內容,孔子在《論語》中是有論述的。

《論語》中有兩處提到智、仁、勇,一處說道:「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另一處幾乎一樣,「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裡所謂的「道」,完全可以理解為內修的工夫。雖然孔子自謙地說,我沒有能力達到這個「道」,但他還是給我們說清楚了,仁、智、勇這三者,是君子必須做到的事情。

反過來說,如果乙個人達到了這三項要求,他就可以算得上君子。

首先,孔子是愛富貴的,至少是不排斥富貴。

7樓:有肉吃白羊

濟醫+1 坐等答案

8樓:安排你i沒道理

濟醫的題啊……我也在找

你對「君子」一詞的理解,結合《論語》,大概三百字

9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者,閒著無事回答你問題,還沒分,還要三百子,故君子常蛋疼也,因為閒的

結合《論語》,談談對仁 的理解。 我需要乙份系統總結的答案,謝謝咯

結合論語寫關於君子的議**

10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的核心就是闡述君子和小人問題,所以我們開篇先得將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弄清楚。《論語》通篇反反覆覆、絮絮叨叨都是在說君子和小人,但是孔子同其學生都是述而不作,也就一直沒有給君子和小人下個定義,也沒有逐條歸納出君子和小人的具體標準,他們都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談論君子和小人,所認為的君子和小人的標準零散而不系統的,沒有按現在的做法制定規範,這就容易讓後人產生誤解和歧義了。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在概念上同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君子和小人是截然不同的,不是我們現在經常簡單認為的君子就是好人,小人就是壞人。《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首先是指出身上的區別,出身大宗的人,也就是天子、國君、家君的嫡出直系子女,他們都屬於君子。而庶出的、旁支的就屬於小宗之人,簡稱小人。

從出身方面來看,只有貴族才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平民百姓和奴隸們是沒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但是《論語》中提到的君子和小人基本上不是指他們的出身,小人出身,甚至君子和小人出身以外的平民百姓甚至奴隸,如果他們通過一定方式混入了上流社會,成為社會管理者,他們也就躋身君子之列了。

從出身和身份上劃分,君子和小人是不關乎道德問題的。但作為社會管理者,其人品是十分重要的,讓人品有缺陷的人來管理社會,社會是要出問題的。所以《論語》中不斷強調君子的人品,要求君子不斷提高自身修養。

而對於小人,他們更多地是充當執行者而不是決策和管理者,不能夠也不必要像要求君子那樣要求他們。而且,在孔子看來,小人有時也不失為做人的底線,比如【13.20】中子貢問怎麼樣能算得上士矣,孔子回答的最後一項標準是「言必信,行必果,脛脛然小人哉」。

由此也可見《論語》中所稱的小人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道德品質有問題的人,更不能理解為壞人。

說一說你對這個男生的看法,你們怎麼看?說說對這個男的看法。

挺好 挺能說 看起來還有文化,字面意思表達出他現在想好好學習,等有所成就也就有資本找漂亮女人了。第一,他想太多了,你們才多大,拿自己跟他比?人家好歹是一朝開國君,中國開國到現在,也不到20個人,不比人家功績,只說乙個女人?我不太懂他想表達什麼,第二,他應該有參加什麼活動,見過更漂亮的,也可能他知道畢...

談談你對林則徐的看法,說一說你對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看法

林則徐 1785年8月30日 1850年11月22日 漢族,福建侯官人 今福建省福州 人,字元撫,又字少穆 石麟,晚號俟村老人 俟村退叟 七十二峰退叟 瓶泉居士 櫟社散人等等。是中國清朝後期政治家 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 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

說一說你有哪些必備的飾品

戒指,不過生完孩子就不帶了 耳環,項鍊,戒指,翡翠手鐲,我每天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寶氣的。哈哈哈哈哈,就是覺得如果不戴總覺得缺了點。手鐲和吊墜戴有十幾年了吧 戒指,最近被乙個無賴扔了 戴在食指上的戒指 手錶 手錶,因為貴啊,而且我有時候不帶手機,不戴手錶的話,看不了時間,不知道該啥時候回去了。我是個掛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