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常用不同的詞形容中國這些詞是什麼

2021-08-27 11:04:08 字數 852 閱讀 8969

1樓:韓笑楓

「中州」「中原」「中華」「中夏」「華夏」「赤縣神州」「九州」「禹甸」「禹跡」「禹域」等,具體出處見下:

《漢書·司馬相如傳》:"世有大人兮,在乎中州。"

顏師古注:"中州,中國也。"此為別稱之一。

《晉書·石勒傳》:"脫遇光武(即劉秀),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中原"義同"中州",系別稱之二。

《三國志·魏書》:"下魏晉,趙秦二燕,地據中華。"最初,中華但指黃河中下游而言,其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者,皆稱"中華"。此別稱之三。

《後漢書·班固傳》:"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中夏,別稱之四。

魏文學家曹植《七奇》中有"威懾萬乘,華夏稱雄",華夏,別稱之五。

戰國時,著名哲學家、陰陽家鄒衍提出"大九州"學說,謂"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別稱之六。

唐王昌齡《放歌行》:"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

"九州,別稱之七。

《詩·小雅》:"信彼南山,維禹甸之。"朱熹注:"甸,治也。"禹甸"義同九州,別稱之八。

《左傳·襄公四年》:"茫茫禹跡,畫為九州。"禹跡義同禹甸。謂大禹治水足跡遍於九州,故"禹跡"為別稱之九。

又,大禹既首先劃分九州,並指定名山、大川為各州疆界,後世即相沿稱中國為"禹域",此別稱之十。

另據《隋書·倭國傳》載,煬帝大業三年,日本國王多利思比孤遣使長安朝貢,其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彼方則是稱中國為"日沒處國"了。

2樓:山中·布衣

華夏、神州、九州、中原、天下、乾坤、中華、社稷、漢國、京國、大國、故國、四海……

3樓:暱稱哈哈樂

九州,華夏,炎黃,神州,

詠史懷古詩中常用意象和情感,詠史詩(懷古詩)的主要意象

意象 投筆 長城 明月 樓蘭 柳營 請纓 羌笛 古地 吳鉤等。感情 建功立業的渴望 保家衛國的決心 報國無門的悲傷 山河淪喪的痛苦 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 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 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淒涼悲慘,物是人非,前途渺茫等等 長城,明月,關隘 玉門關 羌笛,石頭城 古...

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詩詞中常見的典故

1 投筆 後漢書 載 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 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後來 投筆 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 水調歌頭 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2 長城 南史 檀道濟傳 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後來宋文帝藉機殺他時,檀道濟大...

古詩詞中常用的歷史典故,古詩詞中14個常見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我們欣賞古典詩歌的時候,了解典故的含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我們弄清作者的思想感情。古詩詞中典故的運用,按其 來說一般可分為三種。一 引用歷史典故。如辛棄疾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中提到孫權 劉裕 劉義隆 廉頗等幾個歷史人物及他們的故事,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對時事的看法,表達了自己的理想抱負和壯志難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