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左右名人小故事,名人小故事100至200字左右

2021-07-08 18:11:59 字數 5124 閱讀 7414

1樓:匿名使用者

1、程門立雪

遊恭,五代時人,學問廣博,文章很好。遊酢是宋代的學者,典故“程門立雪”講的就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

2、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

孔子見大門裡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

“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

”同時還打比方讚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遊;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遊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

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2樓:匿名使用者

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時侯 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

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

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

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

“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感到地稱讚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3樓:匿名使用者

3、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定几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

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孔夫子的誤會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

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

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裡,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

就看見顏回正從鍋裡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

"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

不行!這米飯不乾淨,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

"為何說它不乾淨呢 "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髒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

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 "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是個賢德之人.

4、秦始皇拜荊條

秦始皇焚書坑儒,為此而落得個罵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卻鮮為人知.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6年後,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時發生的事.

當時,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護衛下,乘著車輦,浩浩蕩蕩地從碣石向東北的仙島前進.隨著均勻的馬蹄聲,秦始皇不覺沉入對往事的追憶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師,彷彿他就在眼前,雖說嚴厲,可令人欽敬難忘.

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呢.那位威嚴的老人,第一次授課講的就是舜爺賜給我們家的姓.他先分別講了"亡,口,月,女,凡",然後再合成一個"嬴"字.

第二天就要背寫."老師,這字太難寫了.""什麼 一個嬴字就難住了 將來秦國要*你去治理,難事多著哩,能知難而不進嗎 "說著就舉起了荊條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沒見過這位老師,聽說他老人家已經去世了.

突然,車停了.前衛奏道:仙島離此不遠,請萬歲乘馬.

於是,秦始皇換乘了心愛的大白馬.過不多時,便到了島上.始皇環視渤海,胸襟萬里,豪氣昂然,更加思緒萬千.

待到他低頭察看眼前,卻忽然下馬,撩衣跪拜起來.隨從的大臣們見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著參拜.等皇帝站起身來,大臣李斯才問他為何參拜.

秦始皇深情地說:"眾位卿家,此島所生荊條,正是朕幼年在邯鄲時老師所用的荊條,朕見荊條,如見恩師,怎能不拜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島稱為秦皇島.傳說島上的荊條為秦始皇敬師的精神所感動,皆垂首向下,如叩頭答謝狀.

5、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閒遊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

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

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

5天后黎明時分在這裡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

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后,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

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複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

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祕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後,兵事將起.

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開啟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

張良特別高興.後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階參謀.

4樓:匿名使用者

辜鴻銘張勳生日,大學者辜鴻銘(1856—1928年)送給他一副對子,說:“荷盡已無擎雨

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後來,辜鴻銘和胡適說到這件事,說“擎雨蓋”指的是清朝的大帽子,而“傲霜枝”指

的是他和張勳都留著的長辮子。

辜鴻銘既會講英國文學,又鼓吹封建禮教。

他當北大教授時,有一天,他和兩個美國女士講解“妾”字,說:“‘妾’字,即立

女;男人疲倦時,手靠其女也。”

這兩個美國女士一聽,反駁道:“那女子疲倦時,為什麼不可以將手靠男人呢?”

辜鴻銘從容申辯:“你見過1個茶壺配4個茶杯,哪有1個茶杯配4個茶壺呢,其理相同

5樓:

自己想,咱們世界的名人故事很多很多

名人小故事100至200字左右

6樓:匿名使用者

1、大衣——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据,衣著隨便。有一位朋友曾勸他說,應該添置一件大衣,否則難

以進入社交界。他笑著答道:“我本來就默默無聞,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沒有人會認識。”

幾年後,成了大科學家的愛因斯坦和從前一樣,依然衣著簡樸。那個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與

自己的身份相符的大衣。他還是笑著回答說:“現在即使穿得更隨便些,同樣也會有人認識我。”

2、魯迅棄醫從文

在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魯迅抱著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

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眾、周圍卻擠滿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後,內心

受到極大的震動。

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

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他毅然棄醫從文,立志用手中的筆來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的靈魂。

3、玩笑——喬治.居維葉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是比較解剖學的奠基人,對古生物學也很有研究。一天,他的學生和他開

了一個玩笑。當時,居維葉正在工作室裡忙於實驗。突然,門被兩隻犄角頂了開來。一個怪獸隨後

衝了進來,張著血盆大口。

居維葉聽到聲響,抬頭看了一眼,又低頭做事了。事後,學生們好奇地問道:“先生,您怎麼一點

也不害怕?””這很簡單,因為所有帶蹄子的動物都是食草動物。”他笑笑說。

4、起鬨——喬治.費多

喬治.費多是著名的法國戲劇家,特別擅長於寫滑稽劇,《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可是該劇在首場演出時卻不被觀眾看好,但該劇演出時卻深深打動了觀眾,劇院裡的喝彩聲此起彼

落。費多那天晚上也在看戲,而且也和其他人一樣大喊的叫。“費多,你難道瘋了嗎?”朋友迷惑不解地

問。“沒瘋!”費多解釋說,“只有這樣我才聽不見觀眾謾罵的聲音,自己不會因此而傷心難過。”

5、派克”的來歷——***

50年代,有一次,***和一位美國記者談話時,記者看到總理辦公室裡有一支派克鋼筆,便帶著

幾分諷刺,得意地發問:“總理閣下,也迷信我國的鋼筆嗎?”***聽了風趣地說:“這是一位朝

鮮朋友送給我的。這位朋友對我說:”這是美軍在板門店投降簽字儀式上用過的,你留下作個紀念

吧!“我覺得這支鋼筆的來歷很有意義,就留下了貴國的這支鋼筆。”美國記者的臉紅到。

中國古代名人小故事(左右),中國古代名人小故事(100字左右)

1樓 阿沾 1 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石頭記》的作者曹雪芹,再 晚年時家境貧寒,病魔纏身,使他顯得更加蒼老,再加上無人照顧,他就更加不幸了。...

有關自信的名人小故事左右,有關自信的名人小故事50字左右

1樓 百度網友 1 波爾堅信量子論 波爾是丹麥物理學家,他年輕時就提出量子論。在一次科學研討會上,專題討論他的觀點時,權威們否定了波爾的新理...

名人的故事左右,名人的故事150字左右

1樓巴黎圍牆巍峨《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