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如何統一文字

2021-04-18 10:47:24 字數 1385 閱讀 4382

1樓:九五是寵兒

秦代統一文字首先限制先前六國文字的使用,以小篆為核心的八體等級與使用範圍,做了一系列規定,所謂書同文,是指法律的形式規定字型形態等級及其書體的使用規範,並不是指單一使用某一種字型,而是不同的場合書寫採取不同字型。

秦書八體為: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蟲書:多用於青銅器銘文,兵器,旗幟、符信,印章亦有使用。

秦使用最廣的兩種字型是小篆及隸書,「小篆」,以李斯《倉頡篇》,趙高《愛歷篇》,胡毋敬《博學篇》。

所謂三倉為字書,即以此三人編寫的字型,為標準小篆用字,小篆在秦國是正體,官方的衡量度、皇帝的詔書、及紀念性質的刻石等,正式莊嚴場合的使用字型,都為小篆撰寫。

「隸書」,主要用於官府的政令及日常的書信,是獄吏,屯戌下級佐吏使用的低階官書,由於隸書較為簡練,書寫方便,後來在更大的範圍內流行與使用,秦漢後自成一種書寫系統。

2樓:聽風之小豬

根據漢代著名文字學家許慎的解讀,秦始皇是用秦國小篆作為統一天下文字的標準。我也認為,秦始皇統一文字用的不是隸書,而是小篆。

第一,秦始皇為了統一天下文字制定了三部字書。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作《倉頡篇》七章,令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六章,又令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七章。李斯、趙高、胡毋敬均用小篆來進行這三部字書的寫作。

第二,當時各地的刻石均為小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經五次巡遊全國,在各處留下眾多的刻石。而今天我們還能看到一部分這些刻石的臨本或摹本,如泰山、嶧山、芝罘、琅琊臺、會稽等的刻石,在泰山刻石中還有留存至今的實物,這些刻石文字均為小篆。

刻石是秦始皇五次大巡遊的重要活動之一,內容無非是記載秦始皇兼併六國等豐功偉績,所用的小篆必定是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文字。

第三,根據許慎《說文解字·序》的記載。《說文解字》是中國文字學的經典之作、奠基之作,因此,許慎對於統一文字所持的說法,一定有他的文獻依據。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的出土秦簡中竟然有那麼多用隸書書寫的文字呢?

有兩種可能:一是秦始皇將隸書作為統一文字的書體之一,二是秦始皇用秦國小篆進行統一文字最後沒有獲得成功。而上述列舉的三點足以證明第一種可能不成立,那麼,只能是第二種可能。

中國文字書體的演變大致是,殷商通用甲骨文,西周、東周通用大篆,戰國時期盛行小篆,漢代流行隸書。在這些文字書體中,大篆是一種使用較為混亂的書體。

李斯建議用秦國文字統一天下文字,這當然是以戰勝者的姿態統一天下。但是,有乙個前提,即秦國文字是否是當時天下最先進的文字。實際上,秦國小篆並非如此。

文字的功能在於交流,因此,文字的形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實用性。一種不具備實用性的文字是沒有生命力的,因為它不便於書寫。既然文字重在交流,那麼,天下百姓在使用文字時,便常常會創造出書寫簡便的字型。

這種來自民間的創造有利有弊,積極的一面是為文字書體的演變提供了巨大的能量,而消極的一面則是造成了文字使用的混亂。

秦始皇統一文字有什麼歷史意義,秦始皇統一文字有什麼歷史作用

書同文。由於地域的不同,各國文字也不同。秦統一後,詔書發至桂林,當地人均不認識。這種狀況無疑妨礙了各地經濟 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 政令的暢通。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 筆畫簡略的新文字 小篆 後來又出現 隸書 文字統一,對華夏民族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播,有著積極的意義,儘管秦朝地域遼闊,...

秦朝統一文字的意義是什麼

1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結束了五百多年 割據的狀況,掃除經濟文化發展的障礙,交通發達,聯絡南北,統一度量衡 文字 2促進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統一後使華夏族與四夷生活在一起,相互影響,使中華民族內部聯絡加強,擴大了族體 3創立了 集權制度,為中國統一國家的構成機制打下了基礎 秦朝統一文字經過 在諸侯割...

秦始皇統一六國對後世有什麼影響,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意義

秦的統一是春秋以來社會發展 的必然趨勢。比起西周,東周時期的生產力又有新的發展,採礦 冶煉 鑄造業中出現了許多新工藝,如豎井中採用垛盤支護,使採掘深處的銅礦成為可能 硫化礦冶練技術的出現,拓寬了銅礦資源的利用 焊接 嵌錯 鎏金和失蠟法鑄造工藝等,使中國的青銅時代進入又乙個繁榮期。鐵器的出現,特別是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