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2021-03-07 00:01:20 字數 5229 閱讀 2431

1樓:匿名使用者

朗讀是小學語文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基礎訓練,也是發展思維,提高認識的一條最有效途徑。《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也曾指出:「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有專家指出:「就學習語文來說,朗讀最重要,可以說不朗讀,不出聲朗讀,光靠看,光靠瀏覽,是學不好語文的。」[1]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朗讀教學。

一、朗讀教學對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幫助學生理解語義

宋代教育家朱熹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多誦讀數遍,自然上門,久遠不忘。」朗讀的過程是讀者一邊讀,一邊揣摩的過程。

學生可以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神韻、風格,受到薰陶感染。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通過反覆的誦讀訓練,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意思。

(二)幫助學生再現情境

美文佳作都具有極佳的意境美,而這美則常常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正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朗讀可將語言文字創設的意境美展示出來。學生朗讀時,借助想象,可再現作者所描繪的情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散文,我們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再現文字的精彩,感受融入意境的恬美。

(三)幫助學生領悟內涵

朗讀本身就是理解課文。荀子曰:「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

」蘇東坡有詩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課文中一些含義較深的文字內容,可以通過讀來意會,從讀的情況中最易看出讀的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讀的文章。在語文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其領悟文章內涵的能力必然會不斷增強。

朗讀的過程不僅是對語言理解的過程,還是對語言再創造的過程,同時也是廣泛汲取語言素養的過程。因此,只有在反覆的朗讀訓練中,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出於口,入於耳,了然於心」,並在大量比較、品味、積累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發展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從而在不自覺中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可以說,學生的朗讀量及其質量是與其語言水平成正比的。

(四)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

朗讀是一種重要的語言能力,而言語能力又是智力的乙個重要方面,因而朗讀也就從言語方面反映了人的智力。小學階段的兒童由於內部語言還未得到充分發展,其思想形式帶有很大的情境性,國外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最初「是在高聲的思維」,以後才「由外觀的語言過渡至耳語,再過渡到內部語言」。小學兒童可以通過朗讀,用「聽」來進行思維,從而促進智力的不斷發展;用讀來調動學生學習,從讀中理解,從而提高對文字的理解能力。

二、當前朗讀教學的實際情況

(一)朗讀教學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當前朗讀在一堂課中所佔的比重還相當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不高。由於有些教師對朗讀教學的目的認識不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各行其是,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後也沒有及**價和反饋。

學生對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優美的語言,也往往因為教師過多的講述、提問而缺乏直接、必要的體味與感知。這就形成了教師大聲「講」,學生默默「聽」的單調、沉悶和低效的教學局面。

(二)朗讀教學質量低下

在一些課堂中,儘管注重了朗讀,但不難發現,有的老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技巧,不重語言環境中的內涵和底蘊。有的教師在朗讀指導中注意到了要通過讀體會文章中語句的意思,但對於朗讀中輕重音的處理,不是讓學生在朗讀中自己去感悟,真正做到我口讀我心,而是直接告訴學生哪該重讀哪該輕讀。

只是低層次的讀響亮,讀流利,缺乏對學生感情朗讀的具體指導。課堂上書聲琅琅,貌似非常重視朗讀指導,實質是無效或低效的。

(三)朗讀訓練的評價體系不完善

對學生朗讀的檢測、評價缺乏科學性,存在很大隨意性。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測試中對朗讀的檢測很少甚至沒有。經常聽到教師這樣評價學生的朗讀——「你讀得真棒!

全班同學都要向你學習!」學習什麼?是朗讀的語氣、語速、對某個詞語的把握,還是積極的參與精神?

「真棒!」棒在**呢?不得而知。

教師的評語缺乏針對性、準確性,這種評價只是教師個人的主觀意見,沒有可靠的客觀依據,缺乏科學性,這不利於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

三、加強朗讀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朗讀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採用各種方法,抓實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以下試**幾種指導朗讀的方法:

(一)教師要重視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文章語義

教師在進行朗讀訓練前,應認真備「朗讀」,這是指導學生讀的前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對學生進行恰當點撥,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晰,讀準字音,不讀破句,從而理解文章的基本語義。

(二)教師范讀,幫助學生再現情境

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應重視朗讀,教師的朗讀要起示範作用。範讀不光可以給學生提供模仿的樣板,而且還可以給學生以啟發,使他們從中領會準確表達中心思想的語言表達方式。如在教學《老師帶領我們找春天》一課時,讀到「我們又來到果園裡,有的桃樹已經開出粉紅色的小花,微風吹來,飄著一股清香……」這篇文章字裡行間充滿了讚美的情感。

通過老師繪聲繪色的範讀,學生被帶入了春天美妙的情境中去,從而達到指導朗讀與理解課文的目的。當然,教師范讀並不是讓學生簡單、機械地模仿,而是給學生乙個對比的物件,使他們更直觀地感受課文思想感情。範讀能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朗讀和欣賞水平。

  (三)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體體驗,使學生更好地感悟文章內涵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朗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朗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每個學生保留屬於他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如果有了長久的積累,就能形成屬於他自己的良好語感、個性化的情感體驗和豐富的精神世界。

言為心聲,所謂讀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過朗讀,把人物語言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讀出來。美學家王朝聞說:「朗讀者的高明之處,並不只在於清晰、流利、悅耳的音和調。

主要在於他進入文學作品所規定了的情境,即他自己體驗所形成的入神的音調、顏面表情。」[2]所以學生在朗讀時,通過結合自身體驗,可以更好地感悟和品味文章。

(四)合理運用多種朗讀樣式,提高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水平

朗讀的形式很多,不足而一,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範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範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採用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注意的是:每種形式的讀放在不同的環節,它的作用又有區別,如范讀與學生的試讀,先後次序互換一下,它們各自所擔負的任務、執教者要體現的目的意圖也就不同。

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加強了朗讀訓練,學生語言的積累多了,「日積月累,熟能生巧,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經驗」,這樣就能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建立科學的朗讀評價體系,發揮其導向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評價過程就是有效的學習過程。由於在朗讀教學中沒有確立乙個科學的評價體系,許多老師的評價都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對學生的朗讀能力起不到實質的促進作用。因此,我認為應逐步改革語文考試的內容,要把朗讀作為期中、期末考查與評估學生語文成績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的閱讀成績必須包括朗讀成績。

為了保證評估的科學性,應根據《大綱》對各年級提出的朗讀要求,制定具體的評價標準。

(一)評價應突出科學性

進行朗讀評價,無論是指導思想、評價內容,還是評價標準、操作方法等都必須合乎科學,不能犯科學性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如實地反映學生的朗讀水平,才能使評價的結論成為指導和改進學生朗讀的客觀依據。

朗讀評價要具有科學性,首先,評價者必須把握正確、客觀的評價標準。《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既是朗讀教學的總要求,同時也是教師進行朗讀評價的標準。

「正確、流利、有感情」三者要求逐步上公升,教師在朗讀訓練的各個階段要把握不同的評價標準,分層評價。可根據階段目標,在各學段有所側重。如在低年級,側重於評價學生是否把書讀正確、流利;而在高年級,則側重評價是否達到「美讀」的標準。

其次,評價內容應體現多元化。朗讀評價是對學生通過訓練所形成朗讀能力的綜合性測評,因而,評價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內涵也是極其豐富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此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評價學生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和情感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

最後,評價主體應體現互動化。進行朗讀評價,應強調評價主體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商,改變單一評價主體的現狀。

一是教師讀,學生評,旨在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認真聽讀的習慣。教師通過範讀,讓學生評價老師的朗讀,能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評價老師的朗讀中得到啟發,促進他們的朗讀水平。二是學生讀,教師評,旨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朗讀指導。

學生讀完後,教師對讀得好的同學應該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對讀不好的,教師應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的不足,但語氣應該有鼓勵性和啟發性。三是學生互讀互評,旨在引導學生相互學習,互受啟發。有位教育家曾說:

「教學的藝術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呼喚、鼓舞。」因此,教師必須創設民主的課堂評價氛圍,激勵學生自評、互評。評價自己的收穫,評價自己對學習方法的獲取,以揚長避短。

(二)評價要突出激勵性

卡耐基曾說:「使乙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美和鼓勵。」小學生尤其喜歡讚揚和鼓勵。

因此,教師要帶著欣賞的態度去聆聽和感受學生的每一次朗讀,對他們的朗讀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他們體會到被賞識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教師要靈活評價學生的朗讀情況,評價要具體明確,以鼓勵為主,絕不「潑冷水」,以保護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但是對學生所出現的明顯的錯誤,也不能一味地誇獎和稱讚,而是應該巧妙地找出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進的地方,這樣既成就了學生成功的願望,又能使學生對自己的不足心領神會。

(三)評價要注意教育性

加里寧指出,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乙個傳授知識的教師,而應是乙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應樹立鮮明的「育人」目標,把「教書」納入「育人」這個大目標。就朗讀評價這個環節而言,教師同樣要注意其教育性。

在學生互評時,大部分同學都是說別人的不足,把別人說得一無是處。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大家看別人的優點,同時教育學生指出別人不足時要委婉得體。這樣做不僅能培養學生一分為二的觀點,而且也能教育學生善於發現別人長處,取長補短,不斷進步。

總之,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傳授知識、促進智力發展、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更應該注重朗讀教學,讓學生通過朗讀更好地理解課文,感悟作者情感,提高聽說讀寫方面的水平。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能力,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 朗讀在小學各個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而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把文字元號變成活生生的 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

根據我多年的學習經驗來說的話,作為小學生來,目前無論他懂不懂,或者能解釋通不通,都讓他先記在腦海裡,他們那個階段的記憶力是非常強的,將來在平時的生活中,或者隨著自己的閱歷的不斷提高,有些東西就慢慢都知道了,而且接受還理解能力還有對問題的看法,都會有獨特的見解,對於孩子的長遠利益是非常好的,具體操作要...

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應該怎麼做,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

1.聽錄音朗讀 2.老師有感情範讀 這時可以講解一下朗讀的要求,感情變化,抑揚頓挫3.學生自由朗讀 找個別學生朗讀 一般找找不大好的,最後找讀得好的,有個剃度,學生有挑戰性和成就感 4.全班齊讀,可以全班起立 5.如果還有時間,還可以小組pk,男生女生pk,上講台pk 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應該怎麼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