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烏雅翠絲養望
成本會計是工業會計中的,它與商業會計的不同,首先應該看工業會計與商業會計的異同商業會計與工業會計都是會計,只是工業會主要存在於生產環節,商業會計則存在於流通環節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最大的區別不在稅率,稅率按其規模都分為一般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也就是說沒什麼區別。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工業企業比商業企業在核算時多個生產環節,體現在賬務處理上就是多個成本接轉的環節。商業會計沒有生產過程,所以不存在生產成本核算,而且在存貨入庫方面,商業的存貨成本不包括運費、包裝費等,工業會計都包括。
在企業《財務會計》的理論中,只就其中的五個要素進行闡述,對於“費用”這一要素僅作為計算利潤的一個必要條件一筆帶過,而成本會計是一門專門用來闡述“費用”要素的學科,著重於當期發生的經濟業務和經濟活動。
2樓:閭丘華榮富杉
成本會計是工業中的,是生產有密切關係,在會計中要經過三個階段,購入原料進行生產然後銷售。
而商業會計只要二個階段,購入商品進行銷售。
商業企業關於成本的會計分錄都有什麼啊
3樓:匿名使用者
購進商品時。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現金及應付賬款等。
銷售時借:銀行存款及應收賬款或者現金。
貸:商品銷售收入。
應交稅費 銷項稅額(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就可不考慮進項和銷項稅)月未結轉。
借:商品銷售成本。
貸:庫存商品。
借:本年利潤。
貸:商品銷售成本。
借:商品銷售收入。
貸: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借:本年利潤。
貸: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具體的要根據企業設定的明細來進行月未處理,損益類的科目月未不留餘額。
4樓:匿名使用者
1.進價法: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
2.售價法: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
借商品進銷差價,貸主營業務成本。
5樓:天空說財經
商業企業是從事商品流通(買賣)的獨立核算企業,商業企業的經濟活動主要是流通領域的購銷存活動,商業企業包括了商業零售企業和商業批發企業,商業企業會計核算成本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商品採購成本。
商品採購成本是指商品流通企業購進商品的成本,國內購進的用於進出口銷售的商品,其採購成本就是指進貨原價,進口商品的採購成本應該由購進商品的國外進價以及進口環節的各種稅金構成,委託其他單位**進口的商品採購成本為實際支付給**單位的全部價款,企業收購農副產品的採購成本應包括支付的收購價款以及稅金等。採購環節所發生的各項運雜費,不計入商品採購成本,而作為企業的經營費用處理。
2、商品銷售成本。
商品的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商品的採購成本,這也是商業企業成本核算的主要內容之一。
3、期間費用。
期間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這也是商業企業成本核算的重要內容之一。
商業會計核算成本一般是如何核算的?
6樓:匿名使用者
1、採購。
借:庫存商品。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2、計提工資。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支付時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現金 / 銀行存款。
其他應付款—社保 等。
應交稅費—個人所得稅。
3、發生的水電費、房租等。
借:主營業務成本 / 銷售費用。
貸: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4、計提折舊。
借:銷售費用。
貸:累計折舊。
5、銷售收入。
借: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6、月末,計提附加稅(增值稅不在本科目核算)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城建稅。
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
應交稅費—應交地方教育費附加。
7、月末,結轉本月銷售商品成本和附加稅。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
8、月末,結轉本月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9、月末,結轉本月費用。
借:本年利潤。
貸:銷售費用 等。
請問:企業會計與商業會計的區別何在?
7樓:敖夢秋麼邦
這個問題問得有些不妥。
企業有工業企業,也有商業企業;那麼會計也就包含了工業會計和商業會計,當然還有事業單位會計。
可能是想問工業會計和商業會計的區別吧?
商業會計一般是從事商貿行業,純銷售商品;工業會計主要從事製造業,不但要核算生產成本,還要核算銷售成本。相對來說商業會計比工業會計簡單。別的不說,工業會計所用的會計科目就比商業會計多,什麼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半成品,產成品等等,核算材料還可能要用計劃成本,原材料成本差異什麼的,這些都是商業會計不需要考慮的,總而言之比較起來,工業會計比較繁瑣。
但有一點,如果會做工業會計,那麼你跳槽心裡就很有底氣。
商業會計成本問題。怎麼算啊
8樓:辛寄竹竹緞
一、入庫成本就是採購成本。採購成本包括採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直接歸屬於存貨採購的費用。
購入商品時:
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二、出庫成本。
(銷售核算)
銷售發出的商品結轉銷售成本時,可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後進先出法、毛利率法等方法計算已銷商品的銷售成本。
結**出商品的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三、成本調整(進銷差價)
1、企業庫存商品採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應該通過“商品進銷差價”核算。
2、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
“銀行存款”、“委託加工物資”等科目,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2)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3、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方法計算:
商品進銷差價率=月末分攤前本科目餘額÷(“庫存商品”科目月末餘額+“委託代銷商品”科目月末餘額+“發出商品”科目月末餘額+本月“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100%
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月“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餘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主營業務收入”,是指採用售價進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銷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四、成本維護一般是指對固定資產維護髮生的費用。
9樓:綠水青山
就是當月銷售的商品的進價總額啊。
商業會計,需不需要用到 “生產成本”
10樓:匿名使用者
商業會計,不需要用到 “生產成本”科目。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11樓:樹陰下的羊
如果沒有加工業務,可以不用 生產成本科目。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用,商業會計只是計算進貨的成本和運費計入銷售成本,生產成本是相對於生產企業來說的。一般商業企業用進銷差價法計算成本。
工業會計和商業會計、成本會計有什麼區別?
13樓:勤快又無私的白樺
工業會計適用於工業企業,商業會計適用於商業企業,主要區別是成本核算方面,因為工業企業要進行生產加工,購進的是原材料,售出的是產成品,生產過程中要發生很多的成本費用,根據配比原則,必須把這些成本費用分配到具體的產品中去或者計入損益,比如將製造費用分配到產成品,將管理部門人員工資計入管理費用,成本核算比較複雜。
而商業企業一般不進行生產加工,購入的是商品,賣出的還是原來的商品,其成本就是原先的進價,核算很簡單。
成本會計只是會計核算流程中的一個部分,工業會計裡有成本會計核算,商業會計裡也有。它是專門進行成本核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