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中堂侍是什麼職位,侍郎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2022-09-06 14:10:07 字數 4590 閱讀 5288

1樓:禾木籽

明清內閣大學士。明代大學士其辦公處在內閣,中書居東西兩房,大學士居中,故稱中堂。清代大學士往往要管一個部,京官一般有一滿一漢分坐於東西,當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學士在場,便坐在中間,故亦稱中堂。

清代包括協辦大學士均用此稱。後來中堂成為一尊稱。

大學士介紹:大學士為內閣長官,遇有大學士在內廷行走或奉差外出者,另派人協辦閣務。雍正元年至五年間(公元1723—1727)有署大學士,二年有協理大學士。

六年(公元2023年)又特授禮部尚書陳元龍、左都御史尹泰額外大學士,十年至十三年(公元1732—2023年)復置協理大學士。皆非常設,無定額。到乾隆四年(2023年)方有協辦大學士,以後並改為常設,十三年額定為滿、漢各一員。

2樓:伏念

宰相的別稱。始於北宋,因宰相在中書省內的政事堂辦公而得名。元代沿稱。

明清時對內閣大學士的稱呼。明代大學士實際掌握宰相的權力,其辦公處在內閣,中書居東西兩房,大學士居中,故稱中堂。清代包括協辦大學士均用此稱。

3樓:開心木鴿

中堂之說起於北宋(一說起於唐),唐、宋置政事堂於中書省內,為宰相處理政務之處,中堂因宰相在中書省內辦公而得名,後稱宰相亦為中堂。

元代沿稱。明清時成為對內閣大學士的稱呼。

明代大學士實際掌握宰相的權力,其辦公處在內閣,中書居東西兩房,大學士居中,故稱中堂。

清代大學士原系空名,為滿足大學士對權利的要求,往往要管一個部,京官一般有一滿一漢分坐於東西,當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學士在場,便坐在中間,故亦稱中堂。

清代包括協辦大學士均用此稱。

後來中堂成為一尊稱。

清朝的官職中堂相當於什麼順天府尹呢?紀曉嵐是什麼官?

4樓:匿名使用者

順天府尹相當於北京市委書記。而紀曉嵐的官非常大,當過禮部尚書(在六部拍在第二位,僅次於吏部),相當於現在的***長+教育部長+文化部長,還不止這些,古代的禮儀、祭天之類的事情非常重要,紀曉嵐還當過督察院左都御史,相當現在的中紀委書記,專門管**違紀的。

侍郎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5樓:匿名使用者

侍郎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部長。

侍郎,官名。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的近侍。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自唐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

歷史上官職侍郎有很多種,具體有黃門侍郎、中書侍郎、左侍郎、右侍郎、吏部侍郎、工部侍郎、禮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戶部侍郎。

6樓:匿名使用者

侍郎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部長級別。

侍郎為中國官制名稱,一般來說,建立於漢代,並被沿用到20世紀初。

漢朝為郎官的一種,本為是宮廷的近侍。東漢以後,作為尚書的屬官,初任為中令,滿一年為尚書郎,滿三年為侍郎。之後隨著尚書檯的權利加大,侍郎日漸重要。

隋唐之時,於京城內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掌管國家政務。其中,每部一名之侍郎為輔佐尚書主官之事務實際執行者,相當於今部會次長。中書省的副官稱為中書侍郎,門下省的副官稱為門下侍郎(黃門侍郎)。

宋元明清不改。

2023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將六部侍郎升為正三品。之後,清朝沿襲舊制,亦設左右侍郎,左右侍郎均為滿漢人各一,也就是六部各部之間均有侍郎四名。

7樓:匿名使用者

侍郎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部長級別。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的近侍。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自唐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

侍郎建立於漢代,本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中令,任滿一年為尚書郎,滿三年為侍郎。隋唐時六部掌管國家政務,每部一名之侍郎輔佐尚書管事,相當於今部會次長,明代朱元璋把侍郎升到了正三品,到了清朝為從二品,每部各設侍郎滿漢人各一名為左右侍郎。

8樓:小手只能讓你牽

侍郎相當於現在**組織的副部長職位。

侍郎:官名。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官廷的近侍。

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自唐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

擴充套件資料:

官職:古代的六部是國家管理各方面事務的機構。六部初建於隋朝,正式定製於唐初。

有吏部侍郎、戶部侍郎、禮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

各個部有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左侍郎和右侍郎。各部的最高長官是“尚書”,相當於現代的部長;副長官稱“侍郎”,相當於副部長。

兵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或者次長;吏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副部長;禮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或教育部副部長;戶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農業部副部長;刑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工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交通部副部長。

六部的作用:

1.吏部:主管全國文職官吏的挑選、考查、任免、升降、調動、封勳。

2.戶部:主管國家戶籍、田畝、貨幣、各種賦稅、**俸祿。

3.禮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禮(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舉考試、接待外國來賓。

4.兵部:主管全國武職**、練兵、**。

5.刑部:主管國家司法、行政。

6.工部:主管興修水利、主要的土木建築工程。

9樓:匿名使用者

待郎相當於現在部長職位,待郎的職位也很高

10樓:迴圈往復永不盡

侍郎相當於各部的副部長

11樓:匿名使用者

侍郎位置相當於今天的副部長、次長。

12樓:匿名使用者

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

古代有六部: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

兵部——負責軍備。國防部

吏部——管理**。組織部

戶部——人口資源。統計局、國土資源部

刑部——司法刑事。司法部

禮部——朝廷禮事。***祕書處,負責日常事務性事宜。

工部——工程建設。建設部、水利部、林業部、煤炭部....

各個部有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左侍郎和右侍郎,尚書是正的,最高的官,侍郎是副的;尚書應該說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職稱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

吏部侍郎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

13樓:夏日絕

設吏部是為了管理**,類似於現在的組織部,吏部侍郎為吏部副長官,就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副部長。

古代有六部: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吏部侍郎為吏部副長官,又分為吏部左侍郎和吏部右侍郎。

左侍郎位居右侍郎之前。清代,吏部左右侍郎由滿、漢各一人擔任。明代正三品,清代為從二品。

在吏部僅次於尚書。

吏部起源:魏、晉以後稱吏部,置尚書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廢,並其職掌於內閣。

14樓:瓊樓登高人為峰

吏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副部長。

拓展資料:

1、吏部是古代的六部之一,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司勳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類似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組部。是負責**任免和管理的,吏部的長官叫尚書,副長官叫侍郎,再往下就是侍中,就是下屬單位各司的負責人,相當於辦公室主任或者具體負責某個事務的負責人。

2、吏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五代,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長官稱為吏部尚書。

"吏"指文職**,多是"官吏"齊稱,相等於現代的文職公務員。

3、中共**組織部是中國共產***委員會的重要職能部門,主要負責黨的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是中共**重要工作部門之一,是***在黨的組織工作方面的助手和參謀。

1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有六部: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

兵部——負責軍備。國防部

吏部——管理**。組織部

戶部——人口資源。統計局、國土資源部

刑部——司法刑事。司法部

禮部——朝廷禮事。***祕書處,負責日常事務性事宜。

工部——工程建設。建設部、水利部、林業部、煤炭部....

各個部有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左侍郎和右侍郎,尚書是正的,最高的官,侍郎是副的;尚書應該說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職稱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

16樓:目盡青天懷今古

六部的長官叫尚書,副長官叫侍郎.吏部侍郎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副部長.

古代侍讀具體是做什麼的?

17樓:東村混混

侍讀是古代的官名。

一是陪侍帝王讀書論學或為皇子等授書講學的人,稱為侍讀學士。二是為帝王、皇子講學之**,其職務與侍讀學士略同,但級別要低一些。如宋代有翰林侍讀之官, 明清設定了翰林院侍讀,也稱侍讀學士。

18樓:匿名使用者

侍讀學士,中國明清****官職之一,品等為從四品。該官職主要配置於內閣或翰林院,任務為文史修撰,編修與檢討,其上為掌院學士。2023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古代都有哪些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三國中的銅雀臺這個建築物是什麼三國志11威力加強版中銅雀臺怎麼造出來?

銅雀臺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 漳縣城西南18公里處 鄴城鎮,原名香菜營鄉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曹操消滅袁氏兄弟後,夜宿鄴城,半夜見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銅雀乙隻,荀攸言昔舜母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於建安十五年 210年 以鄴北城城牆為基礎,於漳水之上建三颱,前為金鳳...

新三國中的劉備演的是什麼形象的 和老版相比有哪些區別

是乙個一心復興漢室的英雄形象,為人義氣執著,屢敗屢戰。與老版的區別的話,老版的覺得偽善而且文弱。這個就覺得更有男子漢的氣概。話說,當時看老版的三國裡,對劉皇叔的成就感覺好納悶,這麼沒用的乙個男人,怎麼就成為一代雄主了?看新版的三國,明悟了。可以說,新三國更貼近歷史。雖然演義的成分也很大,保留了歷史的...

三國中,劉備軍師龐統死的那一戰是什麼?

214年,劉備調諸葛亮 張飛等人帶兵攻克白帝 江州 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 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 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叫雒城之戰。劉備軍事龐統在攻城是不幸被流矢擊中。享年36歲。落鳳坡一戰 魏延龐統走小道偷襲雒城 中張任埋伏 龐統騎的盧誤主直奔埋伏圈 身中數十箭亡。三國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