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習俗南北差異,南北方的習俗差異

2022-01-23 03:20:05 字數 5376 閱讀 1804

1樓:弦之月

2樓:匿名使用者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向先人祭拜。

在中國北方有清明 戴柳的習俗,就是折柳枝紮成圓圈或帽子戴在頭上,或插柳枝於屋簷和門窗上。據《燕京歲時記》上說:」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三月三日祓禊於渭水之隅,賜群臣柳圈各一,謂戴之可免蠆毒。

「北京有句民諺:」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可見此俗流傳到民間,戴不戴柳卻與死後的下場有關了。

上海城隍廟的廟會,傳說也與人們的生死有關。有一首南城隍廟雜詠:」神廟還分內外城,春來賽會盼清明。

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燒香問死生。「上述兩個風俗,都有強烈的迷信色彩,所以,今天已經絕跡了。

踏青,即郊外春遊活動。由於各地春天到來的時間不一,過此節亦有先後,福建、四川等地在農曆二月二日,陝西等地在農曆三月三日。在北京地區卻與清明節同時進行。

舊時的踏青,以西直門外的高梁橋為最盛。《瓶花齋集》有一段真實地記載:」高梁橋在西直門外,京師最勝地也。

清明還有放風箏,盪鞦韆、吃寒食的習俗。

沒錯,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公尺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

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中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

北方饊子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公尺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吃清明螺,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潮汕人過清明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食薄餅: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很盛行,幾乎每家每戶都不例外。

薄餅分皮。餡兩部份,皮是用麵粉拌水攪成粘糊狀,在熱壤中烙成一張張圓形的熟麵皮,其薄如紙。餡分鹹、甜兩種,由蛋、肉、肝類、臘味。

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餡的稱鹹餡;用糖和麥芽糖經過特殊加工成為「糖蔥」的為甜餡。食時用薄餅皮捲成圓筒狀就食。

蒸樸籽粿。潮汕有一種樹叫樸籽樹(又叫樸丁樹,屬榆科),葉橢圓形,果實大如綠豆,味甘甜。傳說先人在飢荒年,採此樹葉充飢度荒。

清明時節,氣候轉暖,草木蔭茂,樸籽樹葉滿叢嫩綠。後人為不忘過去,便在清明節採此樹葉,和公尺舂搗成粉,發酵配糖,用陶模蒸製成樸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

在閩南僑鄉,每逢清明節必定做一些糕、粿和公尺棕,在清明節前後讓家人食用, 此外,中國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南北方的習俗差異

3樓:匿名使用者

南北方風俗習慣就差別很大啦,風俗上的差別我知道一些但是不多,但是人文啊,其他啊,多少知道一些。我就把我知道的從幾個小點跟你說說吧。

1-過年習俗上,南方過年吃公尺飯,北方吃餃子

2-日常飲食上南方以吃公尺飯為主,北方則以麵食為主

3~從以上的兩點特點,造就了南方人心細的特點,個頭也相對比較嬌小!而北方人由於吃麵食為主,個頭相對比較高大。

4~北方地理特徵是以廣闊的平原為主,比較少高聳的山峰,為此造就了北方人視野相對開闊有種不畏浮雲遮望眼的豪氣,和豪爽,自信,敢為人先的擔氣

南方以山地丘陵為主的地形,特別山區以層疊山脈為主,造就了南方人含蓄內斂的性格特徵,做事相對謹小慎微。

5-南方人飲食相對清淡為主,北方寒冷,北方人飲食相對重口味,特別東北地區吃大蒜啊,喝酒風氣特別重。

大概知道就是這些啦。

4樓:高冷的逗比

氣候不同導致的主食不同。南主食多為公尺飯,而北方主食卻多為麵條。從菜系來看,南方菜系優勢明顯,如廣東的的粵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幫菜等。

而北方卻幾乎沒有獨立的菜系,除了八大菜系之首的魯菜。總體特點是南方飲食講究的是精細,而北方體現的是粗獷。

清明節南方北方習俗一樣麼?

5樓: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

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清明》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6樓:大眾女人文摘

清明節主要習俗是什麼

7樓:危玄靜

清明節南北方應該是一樣,都是悼念己去世的親人。

8樓:英皇騎士

清明節是我國的乙個傳統節日。

是用來祭祀我們祖先的。

清明節和寒食節連在一起。

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風俗。

所以難得放的清明節是不一樣的。

有的是燒紙,有的是除草,有的是填土。

擺放一些貢品。

還有一盞油燈。

在墳上壓幾張紙

情況下都節食。

是懷念祖先的一種方式。

是中華民族,乙個傳統美德。

我們去弘揚傳承。

清明節南方北方都有哪些習俗

9樓:大眾女人文摘

清明節主要習俗是什麼

10樓:老喬瞎叨叨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北方人會會吃蛋類,雞蛋,鴨蛋,鵝蛋都行

南方的.一般要上墳,吃清明糰子

11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北方人會會吃蛋類,雞蛋,鴨蛋,鵝蛋都行

南方的.一般要上墳,吃清明糰子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12樓:小胖子不愛洗澡

1、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

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2、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 「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13樓:困難解決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呢?

14樓:為誰為誰為

1、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

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2、踏青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3、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

4、遊樂

清明節除了上述掃墓祭祖、踏青插柳的習俗之外,還有大量遊樂的風習,千百年來,倍受人們的喜愛,如延續至今的牽鉤、放風箏和盪鞦韆等,也還有曾盛行一時,惟今已不復見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5、牽鉤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凡。

6、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紮製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7、盪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樹椏枝為架,拴上彩帶,後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8、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射柳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6]

9、蹴鞠

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戶外活動,像踏青、郊遊、盪鞦韆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傷之餘,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在這些活動中,「蹴鞠」就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

10、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帝也參加鬥雞。

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6]  五代女詞人花蕊夫人有詩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樓雙夾鬥雞場。

內人對御分明看,先睹紅羅被十床」。皇宮裡舉行鬥雞比賽,還用10床被子當作賭注,可見玩興極濃。

11、蠶花會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尤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

春節都有什麼習俗?南北方有什麼差異

中國人都要過春節,然而以長江為分界線,南北方的過年差異卻大不相同。小的時候,一到過年,爸媽就會帶著去買新衣。吃過年夜飯還有壓歲錢!過年真的是件無比快樂幸福的事 其實從臘月二十三到臘月二十五,這段時間都是送灶王爺上天的日子,以前有一種說法,叫做 官三民四船家五 在沿海地區,生活著內陸人 客家人和疍民。...

南北方的差異,我國南北方傳統民居的差異

南方冬冷夏熱 沒有空調夏天難熬 因為沒有暖氣等裝置,冬天快被凍4了 破地方,真冷 南方人比較愛吃公尺,北方人比較愛吃麵.南方山多,北方山少.南方人心眼小,但是很聰明,北方人比較直 南方以平原,丘陵地形為主.降水量多,一月平均氣溫在0度以上.民居牆體薄,屋頂傾斜度大.農作物多種植水稻,油料作物為油菜,...

南北方水資源差異大的原因,南北方降水量不同,原因?

氣候原因,南方受海洋季風的影響雨水充足,北方受大陸季風的影響,乾燥,降水少。受年降水量分布變化規律的影響 應該是與我們國家的地勢有關,我們國家是西高東低,北高南低,還有就是氣候差異 南北方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線,而這條線既是我國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線,也是我國 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南北方水資源差異的主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