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第一功臣丘福,為何不得善終,朱棣連他家人都不放過

2022-01-13 12:19:02 字數 6467 閱讀 6631

1樓:虛鯤竟然用籃球

因為丘福輕敵中了敵人的埋伏,導致明軍損失慘重,朱棣戰敗的緣由之後非常生氣,下令剝奪了丘福的爵位,就連丘福的家人也遭到了牽連。

丘福作為太子朱高熾的老師,不支援朱高熾,反而支援朱高熙,這件事情就已經引起了朱棣的不滿。儘管朱棣比較喜歡朱高熙,但是他已經立了朱高熾為太子,那麼就不允許別人貶低朱高熾。朱棣覺得朱高熙比較像自己,而朱高熾比較胖,形象不佳,但是卻是當皇帝的合適人選。

丘福跟朱高熙的關係比較好,一直向朱棣極力推薦朱高熙,朱棣並沒有聽他的。丘福還不懂得收斂,使得皇帝對他開始不滿了起來。

韃靼可汗殺死朱棣的使臣,朱棣派出丘福前去討伐,朱棣本就擔憂丘福會輕敵,多次叮囑丘福,然而丘福並沒有當回事。丘福是很有軍事才能的,只不過他非常自負,朱棣才會有這種擔憂,事實證明朱棣是對的。丘福到達韃靼之後,就直接帶著一千人偷襲,抓獲了對方的尚書。

尚書稱韃靼可汗往北逃了,丘福並不知道這是敵人的圈套,便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儘管有很多人勸丘福三思,丘福還是執意要發兵。

丘福沒有聽眾人的勸,最終大軍被困,明軍損失慘重,丘福本人最後也死了。丘福死了也不能平息朱棣的怒火,朱棣一再叮囑他不能輕敵,丘福還敢那麼大意,朱棣越想越氣,就連丘福的家人也遭殃

2樓:

丘福一生屢立戰功,但他老年時戰敗被俘,最終被害而死。明成祖大怒御駕親征,並剝奪了他的爵位,把他全家流放。多年以後,南明弘光帝才為他追補開國名臣贈諡,追贈丘福為舒城王之名。

3樓:職場雞湯小達人

大概是因為丟了一些城池,朱棣知道後非常的生氣,並且認為並不應該犯這種錯誤。

4樓:

丘福一生,為朱棣之大明,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有冒進之過,但落得如此結局,後人更是因此而累,也不免讓人慨嘆。2023年弘光帝追贈丘福為舒城王,也算稍微其魂。

5樓:tio丶

朱棣本身就不是什麼心腸柔軟的人。丘福雖然立功,但他知道的東西太多了。

6樓:d**id烏霆殲

因為他指揮作戰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導致明軍損失慘重。就連他的家人也是遭受牽連。

7樓:卡卡西的靈魂

丘福還不懂得收斂,使得皇帝對他開始不滿。儘管有很多人勸丘福三思,丘福還是執意要發兵。

8樓:哈橙寶寶

丘福,明濠州人。行伍出身。在成祖藩邸奉事。積多年功勞,被授為燕山中護衛千戶。永樂七年七月,丘福率大軍出塞,至臚朐河,被韃靼本雅失里誘入重圍,受困乏力戰陣亡。

靖難之役後,朱棣封賞的第一功臣竟是個草包?

9樓:伯納烏國王

在公元2023年6月,燕王朱棣終於進入到南京,最終成為了靖難之役的勝利者,他改年號為永樂,正式的當上了明朝皇帝。在成功當上皇帝之後,朱棣自然要對跟隨自己打天下的部下進行封賞,淡定,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朱棣封賞的第一功臣,不是那些有出色戰績的將領,而是乙個什麼戰功都沒有的草包,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件事情我們還要慢慢說起,朱棣在起兵之後,能夠以少數的兵力獲得最終的勝利,手下的將軍們功不可沒,其中居功至偉的應該是當時的武將丘福,他得到的封賞是「食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世承襲,賞銀四百兩、彩幣四十表裡、鈔四千貫」。

這是丘福用自己的性命拼出來的,然而他還不是朱棣封賞的第一功臣,第一功臣這個人既沒有參加靖難之役,也沒有為朱棣的皇位拼出性命,他就是李錦隆。

最終李錦隆得到的風扇,比丘福俸祿高,官階也要比丘福高,甚至還多了乙個太子太師的官職……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當時朱棣剛剛起兵的時候,建文帝曾經派李景隆率領60萬大軍出征,讓其將朱棣的幾萬人馬一網打盡,然而李景隆這個人並沒有什麼戰爭才能,在和朱棣作戰的一年多時間當中接連失敗,使得戰爭形勢一下子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後來朱棣打到了長江邊上,建文帝甚至還讓李景隆前往燕軍大營,代表明朝朝廷和朱棣議和。而朱棣進軍南京,守衛南京城門的李景隆竟然開啟城門,迎接燕軍入城,我們從這樣看來,他的確有非常大的功勞。

10樓:冷幻覺覺覺覺

草包不草包無所謂,當皇帝的最喜歡的是忠心,其次才是能力。

11樓:kitty_相凝

朱棣最看重的是忠心,其他都無所謂,因為他就是奪來的皇位。

12樓:帽子七

可能是乙個草包吧 但是這個草包的貢獻起碼是最大的

13樓:高一小學弟

第一功臣這個人既沒有參加靖難之役,也沒有為朱棣的皇位拼出性命,他就是李錦隆。

14樓:朕的臉好疼

朱棣上位後肯定不會把權力給有能力的人啊,怕別人篡位。

15樓:子衿悅史

怎麼可能?朱棣都說了是第一功臣,怎麼可能是個草包呢!

跟隨朱棣靖難的功臣都有哪些?

16樓:暮不語

1、張玉

他在靖難之役期間,奪取北平九門,公升任都指揮僉事,並擔任燕軍先鋒,大敗南軍主帥耿炳文。後為燕軍中軍主將,在鄭村壩、白溝河兩次擊敗李景隆。張玉最後為了救朱棣在被圍困的時候力戰而死,是靖難之役的最大功臣之一。

2、姚廣孝

姚廣孝是朱棣的謀士,足智多謀,善斷敏銳。朱棣靖難第三年,姚廣孝留守北平,建議朱棣輕騎挺進,徑取南京,使得朱棣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

3、朱能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隨燕王徵漠北,驍勇善戰。他在靖難之役期間奪取北平九門,先後擊敗耿炳文、李景隆,在靈璧俘虜平安等南軍名將,收降十萬南軍,累功至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加太子太傅。

4、丘福

行伍出身,原為燕山中護衛千戶,靖難之役時屢立戰功,累公升至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位居功臣之首,後又加太子太師。最後在北伐韃靼的時候因為輕敵而失敗,最後戰死。

5、劉才

跟隨燕王靖難從戰有功,封廣恩伯,祿九百石,世指揮同知。

17樓:匿名使用者

封公(2人,追封2人;省略除封爵外的其他封賞,下同):   丘福:淇國公,子孫世世承襲(以下簡稱世襲);   朱能:

成國公,世襲;   張玉:追封榮國公,諡忠顯;   陳亨:追封涇國公,諡襄敏。

  封侯(13人,追封1人):   張武:成陽侯,世襲;   陳圭:

泰寧侯,世襲;   鄭亨:武安侯,世襲;   孟善:保定侯,世襲;   火真:

同安侯,世襲;   顧成:鎮遠侯,世襲;   王忠:靖安侯,世襲;   王聰:

武城侯,世襲;   徐忠:永康侯,世襲;   張信:隆平侯,子孫世襲隆平伯;   李遠:

安平侯,子孫世襲安平伯;   郭亮:成安侯,子孫世襲成安伯;   房寬:思恩侯,子孫世襲指揮使;   譚淵:

追封崇安侯,諡壯節。   封伯(11人):   徐祥:

興安伯,世襲;   徐理:武康伯,世襲;   李浚:襄城伯,世襲;   張輔:

信安伯,世襲;   唐雲:新昌伯,子孫世襲指揮使;   譚忠(譚淵子):新寧伯,世襲;   孫巖:

應城伯,世襲;   房勝:富昌伯,子孫世襲指揮使;   趙彝:忻城伯,世襲;   陳旭:

雲陽伯,世襲;   劉才:廣恩伯,子孫世襲指揮同知。   歸附並出力的建文舊臣封爵:

  李景隆:仍為曹國公,增祿,世襲;   王寧:永春侯,世襲;   茹瑺:

忠誠伯,以終本身;   王佐:順昌伯,子孫世襲指揮使;   陳瑄:平江伯,子孫世襲指揮使。

18樓:匿名使用者

靖難之役」和營建北京,明太祖明太祖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他死後,孫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嚴重威脅藩王利益,坐鎮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2023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樂,改北平為北京。

2023年,遷都北京,稱北京為京師,南京為留都。靖難之役,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不久爆發的一場統治階級內部爭奪皇位的戰爭。

朱允炆即位 大力削藩

洪武二十五年(2023年)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次子朱允炆(長子早亡)為皇太孫。洪武三

燕王朱棣反

朱棣初起兵時,燕軍只據北平一隅之地,勢小力弱,朝廷則在各方面都佔壓倒性優勢。所以戰爭初期,朝廷擬以優勢兵力,分進合擊,將燕軍圍殲於北平。朱棣採取內線作戰,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關、懷來、密雲和以東的薊州、遵化、永 平(今河北盧龍)等州縣,掃平了北平的外圍,排除了後顧之憂,便於從容對付朝廷的問罪之師。

經過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宿將之後,朝廷也無將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 倖存老將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率軍13萬伐燕。建文元年八月(真定之戰),師至河北滹沱河地區。燕王在中秋夜乘南軍不備,突破雄縣,盡克南軍的先頭部隊。

繼而又於滹沱河北岸大敗南軍的主力部隊。建文帝聽到耿炳文軍敗,根據黃子澄的推薦,任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為大將軍,代替耿炳文對燕軍作戰。

李景隆本是紈絝子弟,素不知兵,「寡謀而驕,色厲而餒」。九月,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潰散兵將,並調各路軍馬,共計50萬,進抵河澗駐紮。當朱棣偵知李景隆軍中的部署後,笑著說,兵法有五敗,李氏全犯了,其兵必敗無疑,這就是政令不修,上下離心;兵將不適北平霜雪氣候,糧草不足;不計險易,深入趨利;求勝心切,剛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無;所部盡是烏合之眾,且不團結。

為了引大寧為寧王朱權的封藩,所屬朵顏諸衛,多為蒙古騎兵,驍勇善戰。朱棣攻破大寧 後,挾持寧王回北平,合併了寧王的部屬及朵顏三衛的軍隊。朱棣帶著這些精兵強將於十一月回師至北平郊外,進逼李景隆軍營。

燕軍內外夾攻,南軍不敵,李景隆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次日,士兵聽說主帥已逃,「乃棄兵糧,晨夜南奔」。

建文帝為大臣所蒙蔽,反而獎勵打了敗仗的李景隆。建文二年(2023年)四月,李景隆會同郭英、吳傑等集合兵將60萬眾,號稱百萬,進抵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北)。朱棣命令張玉、朱能、陳亨、丘福等率軍十餘萬迎戰於白溝河。

戰鬥打得十分激烈,燕軍一度受挫。但南軍政令不一,不能乘機擴大戰果。燕軍利用有利時機,力挫南軍主將,南軍兵敗如山倒。

李景隆再次退走德州。燕軍跟蹤追至德州。五月,李景隆又從德州逃到濟南。

朱棣率燕軍尾追不捨,於濟南打敗李景隆率領的立足未穩的十餘萬眾。濟南在都督盛庸和山東布政使鐵鉉的死守下得以保住。朱棣圍攻濟南三月未下,恐糧道被斷,遂回撤北平,盛庸收復德州。

燕軍屢勝輕敵,被南軍大敗,朱棣親信將領張玉死於戰陣,朱棣自己也被包圍,借朱能援軍的接應才得以突圍。東昌戰役是雙方交戰以來,南軍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兵敗後,朱棣總結說:

東昌之役,接戰即退,前功盡棄,今後不能輕敵,不能退卻,要奮不顧身,不懼生死,打敗敵手。

建文三年(2023年)二月,朱棣率軍出擊,先後於滹沱河、夾河、真定等地打敗南 軍。接著,又攻下了順德、廣平、大名等地。戰爭已經進行了兩年的時間,南北交戰主要在河北、山東。

燕軍雖屢戰屢勝,但南軍兵多勢盛,攻不勝攻,燕軍所克城邑旋得旋失,不能鞏固。能始終據守者,不過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正在朱棣為此而苦惱之際,南京宮廷裡不滿建文帝的太監送來了南京城空虛宜直取的情報。

朱棣手下謀士也勸朱棣勿攻城邑,越過山東,以迅速行動直趨金陵,金陵勢弱無備,必可成功。於是朱棣決定躍過山東,直搗金陵。朱棣據此決定舉兵南下,直指京城。

建文四年(2023年)正月,燕軍進入山東,繞過守衛嚴密的濟南,破東阿、汶上、鄒縣,直至沛縣、徐州,向南直進。而燕軍已過徐州,山東之軍才南下追截。四月,燕軍進抵宿州,與跟蹤襲擊的南軍大戰於齊眉山(今安徽靈璧縣境),燕軍大敗。

雙方相持於淝河。在這次決戰的關鍵時刻,建文帝受一些臣僚建議的影響,把徐輝祖所率領的軍隊調回南京,削弱了前線的軍事力量,南軍糧運又為燕軍所阻截,燕軍抓住時機,大敗南軍於靈璧,僅俘獲南軍將領即幾百人。自此,燕軍士氣大振,南軍益弱。

朱棣率軍突破淮河防線,渡過淮水,攻下揚州、高郵、通州(今江蘇南通)、泰州等要地,準備強渡長江。這時,朱棣之子朱高煦引番騎趕到,燕軍軍勢大振。

建文帝曾想以割地分南北朝為條件同燕王議和,被拒絕。六月初三,燕軍自瓜洲渡江,鎮江守將降城,朱棣率軍直趨金陵。十三日進抵金陵金川門,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和谷王為朱棣開門迎降。

燕王進入京城,文武百官紛紛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以燕王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靖難之役」歷時四年,前期作戰南軍連連敗藉。但自濟南保衛戰後,南軍主力屯駐德州,相機出擊,以遏燕軍。德州處在運河線上,南北交通便利,燕軍自河北南下,始終處在德州的監控之下。

燕軍南攻時,南軍或自德州橫出斷其歸路,或襲擾其補給線,或乘虛北攻。所以,雖以朱棣之善用兵,南軍再未出現過戰爭初期的那種大的挫敗,燕軍勢力基本上被阻在山東以北。朱棣未克山東,故雖屢戰屢勝,激戰兩年半,卻始終未能開啟局面。

等到他越過山東,直趨金陵,半年時間便奪取了政權。

不過,朱棣撇下山東,徑直南下,實屬鋌而走險。南北朝時,劉宋皇帝劉義隆進攻北朝的魏國,而北魏以它的國力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之雄才大略,在擊破劉宋黃河一線之軍後,開始兵分五路,大舉向南反擊,長驅江淮,兵臨瓜步,飲馬長江,當時北魏太武帝達到了震懾南朝的目的,而未敢渡江以爭江南。

燕王朱棣即位

四年的「靖難之役」,給明初剛剛有所恢復的社會經濟以較大的破壞,而直接遭到戰爭踐踏的地區,破壞可為嚴重,上稱「淮以北鞠為茂草」,當為真言

靖難之役時,如果馬皇后還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但削藩政策觸動了藩王們的利益,而且被削藩的皇叔下場都不好,這就讓燕王朱棣為了自保,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也是為了告訴世人 我朱棣不是想篡位,是我的侄子聽信小人的話,將我們老朱的江山搞得遍體鱗傷,我是出來收拾殘局的。同時朱棣還說自己是馬皇后的兒子,是嫡出的皇子,也是在為自己後面做永樂帝鋪路。看到這裡,試想...

倘若靖難之役中,朱允炆戰勝了朱棣,他能讓明朝繼續強大嗎

明朝的開局充滿了跌宕起伏,尤其是朱元璋死了之後,朱允炆繼位稱帝,本來想著可以大展拳腳,然而奈何削藩之策觸怒了燕王朱棣。於是,朱老四就帶著軍隊一路殺到了南京,自己通過靖難之役成了皇帝,而後則開創了永樂盛世。那麼,倘若在靖難之役中,朱允炆戰勝了朱棣,他能否讓明朝繼續強大?能否比朱棣做得好?應該說,朱允炆...

明初靖難之役中有一位叫吳玉的將軍詳細情況如何

根據明史記載 宣德元年,代梁銘為總兵官,鎮寧夏。時官軍徵交阯者屢敗,詔發松潘軍援之,將士憚行。千戶錢巨集與眾謀,詐言番叛,帥兵掠麥匝諸族。番人震恐,遂反。殺指揮陳傑等,陷松潘 疊溪,圍威 茂諸州。指揮吳玉 韓整 高隆相繼敗績,西鄙騷然。詔遣鴻臚丞何敏 指揮吳瑋往招之,而命懷統劉昭 趙安 蔣貴帥師數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