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傷仲永》有感,傷仲永讀後感

2021-08-30 10:40:15 字數 5100 閱讀 5571

1樓:匿名使用者

青銅峽市五中一(7)班 王青青

指導教師 劉娟

《傷仲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寫的,文中主要講的是仲永由神童變為普通人的經過。

仲永五歲那年,就能「指物作詩立就」,可見他的天資比一般孩子高得多,但後來卻「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致七年後,仲永竟「泯然眾人矣」。導致最終結果的原因,王安石認為「受之天」固重要,但「受於人」 更重要,如沒有「受之天」又沒「受於人」,那樣的人連普通人都不如。

學了這篇課文,我十分贊同王安石的觀點,俗語說「玉不琢不成器」,就算是再好的一塊玉,也許會有人把它當石頭一樣的扔了,可經過雕琢,它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兒時的仲永就如「玉」,而導致「不成器」的根本原因就是後天沒有受到教育,而罪魁禍首就是仲永的父親,因為他只圖眼前利益,不為兒子的將來著想。

聯想到現今社會中,這樣的家長還不少,自以為孩子天資聰慧,便不讓孩子從基本知識學起,最終既荒廢了孩子的學業,又耽誤了孩子的一生。我以為「受之天」是不確定的,它不可能為我們鋪就一生的路,而「受於人」是決性的,正如受迪生說過的「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仲永沒有好好把握自己的優勢,使自己最終成了乙個無用的人,雖然我們的天資不及仲永,但我相信,汗水最終會勝過天賦的,我們即使是「石頭」,經過精心的雕琢,也會像金子一樣發光。

2樓:硬漢天才

今天,我坐在桌前一遍又一遍地揹著《傷仲永》這篇古文。揹著,揹著,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雖然作者王安石寫得有些誇張,但寫出了方仲永之所以由神童變為常人,關鍵的一點,在他還無法把握自身的時候,他父親貪圖小利,把他當做獲利的工具,不教育他繼續好好學習,以致他的才華也就在世俗的恭維面前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跟仲永前途不同的神童。像我國著名的戲劇活動家田漢,小時聰穎過人,尤善吟詩聯對。昔日有一墨客路過他家旁邊的客店,曾書一句上聯「二河兩岩雙江口」,久久無人對上。

田漢11歲時,見之揮筆即書:「單人獨馬一桿槍。」田漢後來取得驚人的成就,除了他超人的才華,當然跟他平常刻苦發奮是分不開的。

通過這兩個故事的對比,說明人的才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在造就人才方面是起決定作用的。

然而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裡,卻也有被錢財或虛榮心迷了心竅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一鳴驚人」,一味地給孩子加作業,加壓力,以致孩子整天頭昏眼花,不僅沒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起了***,以後孩子一看到作業題,一提到學習,就有一種莫名的煩躁與恐懼。

我在這裡告誡「神童」的家長們,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愛好,也不要一味地為讓孩子們「成名」而把他們「捆」在急功近利的巢穴之中。讓孩子們從枯燥、被動的學習中走出,從束縛的生活中走出來,去領略大自然,領略人生奮鬥之樂趣吧!

3樓:胡斯阿胡

何謂天才?我認為,天才分兩種,一是付出極大的努力的人,二是智力超凡鶴立雞群的人,主要為是第一種。王安石所寫的《傷仲永》,明確的告訴我們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故事是講仲永五歲就能指物便立刻作一首詩,父親便帶著他四處拜訪,錯過學習的機會。到仲永十二三歲的時候,作的詩跟以前一樣,毫無進展。等到十九二十歲時,他完全跟普通人一樣。

他的才能比一般人高得多,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最終成為平凡人。想他那樣有天賦的人沒有受到後天教育,只能是平凡人。有些人既沒有天賦又不接受後天教育,恐怕連平凡人都不如吧?

由此可見,後天的教育是多麼重要啊!愛因斯坦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誰說他是神童?他大學考了兩次在能通過,很普通。但是,他並沒有覺得自己比別人笨,他堅信,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

所以,他堅持不懈地努力研究,最終成為偉大科學家。大家應該看過日本漫畫《火影》吧?李洛克是我印象最深人物。

他曾說過:「就算我不會使用忍術或幻術,我也要成為一名偉大的忍者。」他靠得是很平凡的體術!

他每天訓練自己到達到最高極限,他堅信自己是努力型的天才!小李每天都用天用汗水灌溉著木葉的蓮華。我相信,沒有天賦的人,後天也能補救!

所以後天學習是很重要的。

在當今資訊發達的社會,我們要把握好現有的良好條件,努力學習,為社會做奉,要戒驕戒躁。

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努力,才能跟得上社會的步伐,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果實。

4樓:師秋白

自己寫比較好的,再說,分也太少了

5樓:原唱點

哈哈,鄧迪媛,不會寫在網上找呀!

傷仲永讀後感

6樓:歸奏番鋰拜月卿

今天,老師帶著我們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讀罷之後,我很受教育。

這篇文章主要講:有乙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資聰明,五歲就能作詩。可他出了名後,他的爸爸就不再讓他學習了,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由於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後一事無成。

這件事告訴我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一分精神,一分事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我們努力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這件事使我聯想到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他小時候數學成績並不好,老師和同學都看不起他,可他並沒有灰心,發奮努力,刻苦學習,終於成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可以看出,像方仲永這樣有天資的人,如果不努力學習,會成為一般的人;像華羅庚這樣沒有天資的人,如果努力學習,會成為乙個偉大的人,可見學習是多麼重要!

我要學習華羅庚這種努力刻苦的精神,掌握知識,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

才能來自勤奮學習——讀《傷仲永》有感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啟示是:

乙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

」到了成年,竟「泯然眾人矣」。

乙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為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著四處走訪,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為乙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不叫人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眾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

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為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乙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為「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和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乙個道理:

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讀《傷仲永》有感

文 / 590jay

讀《傷仲永》有感

《傷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文章,它講述了乙個天才兒童因為不去學習,而淪落成乙個凡人的故事。我認為這篇文章非常引人深思,特別是對於學生和家長而言。

首先是對於學生來說。從文中可以看出,方仲永的確是個極有天賦的兒童。他五歲時就可以指物立詩,並且這些詩都很有文理,令人稱奇。

可是擁有天賦並不表示擁有永遠的優秀與成功。方仲永雖然有非凡天資,但他沒有去學習,去提高,所以最後成為了普通人。如此聰明的人不努力會淪為普通人,那麼沒有很高天賦的人不努力,結果會怎樣呢?

這是乙個非常可怕的結果。所以說,我們更應該加倍地努力進取。

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改一下:設想方仲永是乙個天賦不高的孩子,但他十分要求上進,日夜都在刻苦地學習。那麼這個故事的結局會怎樣呢?

我估計這個後天不斷努力的方仲永一定能成為國家的棟樑!許多人都認為後天的努力比先天的天賦更重要。沒錯,因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所以現實與想象中的兩個方仲永有著不同的天賦,不同的努力程度,同時也有不同的結果。

這正如大文學家茅盾所說:「天分高的人如果懶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發展他的才能,則其成就也不會很大,有時反會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因此得到,後天自身的努力是相當重要的。

其次該深思的是家長。方仲永那麼聰穎的孩子,最終竟會淪為普通人,主要的責任是在他父親身上。方仲永的父親發覺了兒子的天賦,很是高興。

但他沒有及時把孩子送去讀書,讓孩子進一步提高,而是每天帶著孩子到處拜訪,以孩子的天賦換取別人對他的賓客禮節和錢財。方仲永的父親就這樣,貪圖自己所得的一點蠅頭小利,而毀了孩子的一生的美好前程。這不僅僅是方家的損失,更是社會人才的損失!

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對孩子負起責任,不可為了自己,而摧毀充滿希望的明天。

方仲永的教訓告訴人們:家長必須給孩子創造條件,而孩子應該努力學習,不斷進步,不能辜負了自己、家長和社會。

7樓:匿名使用者

讀了王安石先生的《傷仲永》,我的感觸很深,方仲永這個天才,竟然會最終變為乙個普通人,我們對他的遭遇僅僅只有惋惜和同情嗎?恐怕還應有一些對方仲永父親和縣人的批評吧,他們為了自己的一些小利益卻為社會損失了乙個人才。這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難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嗎?

王安石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應當不只是這個,還有對天才的看法。   天才,顧名思義,從上天那裡得到了才華的人。天才,當然比普通人要優秀很多,只要稍加教育,學習,就能成為乙個社會難得的人才。

但為什麼方仲永最終成為了乙個普通人。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呢?這是因為他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沒有進步,只是原地踏步,而別人卻都在努力奮鬥,不斷進步,最終他只有被超過。

天生的才能固然很重要,但後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後天的教育,再好的才能也會被荒廢。反之,乙個普通人,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可能也會對社會做出很大貢獻。   要得到進步,就應當勤奮地學習。

古人說:「業精於勤」。勤學是成功之母。

勤能補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乙個是不經歷勤奮的學習就得到成就,得到世人的讚揚和敬佩的呢?王獻之「用盡三缸水,一點像羲之」,最終成為大書法家。

法國文學家福樓拜的書房窗臨塞納河,因燈光徹夜透明,被船伕當作漁燈,他對天才的認識「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最終他成為了一代大文豪。他們都並非是天生聰慧。

他們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優秀,他們的成功**於他們的耐心和勤奮。   天才在於日積月累,聰明在於勤學不輟。乙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奮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

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乙個人,天資一般,如果能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勤學是成功裡乙個不可缺少的內容。或許我們並不是天才,但讓我們現在做起,努力、勤奮地學習,必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傷仲永作者介紹,傷仲永的作者

相關介紹 王安石 1021 1086 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撫州臨川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學家。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是乙個進步的政治家。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文方面。詞作不多,但其特點是能夠 一洗五代舊習 不受當時綺靡風氣的影響。他的散文緊貼社會 政治和人生的實際問題,直接為...

傷仲永課後題,傷仲永的課後習題

翻譯 金溪縣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有一天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從鄰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 團結宗族為內容,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鑑賞的地方。縣里...

傷仲永實詞,傷仲永的意思以及重點字詞

1.隸 屬於。2.世隸耕 世代以耕田為業。3.未嘗 不曾。4.求 要 擁有。5.異 對 感到奇怪。6.借旁近 從鄰居那裡借來。7.與 給。8.書 寫。9.為 題上。10.以 為意 把 作為內容。11.觀 欣賞。12.自是 從此。13.是 這 此。14.立就 立刻完成。15.者 的地方。16.稍稍 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