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水鏡先生說 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那什麼時候才是其時呢

2021-05-31 21:41:53 字數 5120 閱讀 2926

1樓:沉落梧桐幾時別

一、天時,即天下大勢。劉備雖以漢室正統自居,但漢室已經衰微,運數已盡了;並且當時曹操已基本平定北方,在那個歷史時期,北方乃是天下根本,無論從耕地還是人口來說都佔據絕對多數,益州、荊州、江東的總和也趕不上北方,從長遠看,終究是佔據北方才能統一中國。

二、諸葛亮出山的時機。諸葛亮出山時年僅27歲,我個人認為年齡過小,尚需歷練,並且出山過早,很容易讓他人研究琢磨,司馬懿就是比諸葛亮出山晚,對諸葛亮的研究已經很透徹了。諸葛亮出山時對周瑜的研究也是很透徹了。

2樓:呂布是我

就是說諸葛亮生不逢時,諸葛亮雖然遇到了他理想中的明主——劉備,但是當時的天下大勢已然改變,黃巾之亂,群雄並起,最好的崛起時期已然過去,曹操統一北方,手下無數名士,猛將,乃天下第一大勢力,孫吳久據江東,根深蒂固,而劉備呢,到了40多歲還是什麼都沒有,雖然手下也有關羽,張飛,趙雲,這等的名將,但沒有一塊根據地,而且也沒有多少兵。可以說劉備想要一統天下,在現在這個時期已經很難了,相信諸葛亮自己也明白這點,雖然佔據蜀中,但是奈何蜀中人口太少,所以諸葛亮從始至終都是在北伐,因為他明白一點,一旦戰火發生在蜀國境內,蜀國絕對耗不起,國土面積小,沒有可供緩衝的大後方。所以北伐可以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許昌,速戰速決,才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因為蜀國耗不起,而魏國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玩得起持久戰。

3樓:匿名使用者

那時的割據勢力早已形成、劉備起家遲、且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勢力、只是在別人手下當小兵、而且孔明出山又遲了、在加劉備有點婦人之仁、有點過於仁慈

4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是盛世,諸葛亮實際上在經濟方面最有天賦,而發展經濟必須是盛世,如貞觀之治、康乾盛世謂之得其時。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三國爭霸,群雄並起,而劉備當時是屬於無立足之地,想從兩個豪強手中奪得一片地很不容易,如果當時劉備像曹操那樣強大,他一定可以有更大的作為,一統天下、當他們有實力爭天下時,又是在輔佐樂不思蜀的阿斗,所以不得其時

6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就是被三國演義給神話的人物、他是個偉大的政治家、卻不是個軍事家、可以說他不是個合格的軍師、蜀國滅 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7樓:匿名使用者

指的是諸葛亮雖然遇到了可以讓他發揮才幹的明主劉備,但是從巨集觀上來說,劉備的蜀漢政權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因為畢竟北方的曹操太強大了,諸葛亮注定只能做乙個壯志不得酬的悲劇英雄,這也是三國演義為諸葛亮的悲劇埋下的乙個伏筆。

8樓:匿名使用者

不得其時的意思是,漢朝氣數已盡。假如他是在唐朝輔佐李世民的話那就是得其時了

9樓:心在哪兒

樓上的燒餅們回答需要這麼複雜嗎?? 很簡單嘛,豬哥遇到了乙個好老闆,卻沒碰上乙個好市場

10樓:匿名使用者

孔明出山那時太晚了,如果從劉備是一介草名時就出現,中原未必就是曹操的。就算劉備不得其力而曹操得了中原,劉備也有幾次反敗的時候那時如果有孔明就不是三分天下。再說後來蜀國完全有兵力奪得天下,就是被劉備伐東吳時基本上全敗光了,如果那時的孔明和劉備有關羽張飛那樣的感情義氣關係的話完全有能力阻止劉備伐東吳。

以那時的蜀吳關係還不至於為了乙個關羽而有破裂,兩國齊心破曹完全有能力的,得天下不是難事。孔明那時出山完全不能改變一切局勢,注定是要做乙個失敗的英雄。

1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應該出現在太平盛世,這樣他的才能才會充分發揮

12樓:匿名使用者

只能說諸葛亮生錯時代了,在他未出生之前天下已經群雄割據了,英雄輩出,他就是有才也難伸展,當然啦對劉備那樣沒重量級謀士來說他已經很幸運了,輔佐劉備劉備並未重用他,只讓他留守或者都勻糧草。太屈才了,到最後當了一國之相卻遇到劉禪的庸主,往前衝後面沒人打理落得出身未捷身先死,在亂世是個治國能手,卻不是軍事奇才,要是再太平時代肯經會有一番作為

13樓:匿名使用者

三足鼎立諸葛亮出山,乃是逆天而行,當時曹操氣勢極盛,北已統一河北,可謂執掌中華之神器,而劉備以一己之私,為成就帝王霸業,一直負隅頑抗,諸葛孔明出山之時,已經是天下大勢將定,此時孔明出山只是讓統一大業遲些而且,孔明的事業心全系在劉備之身,去投曹操,曹操手下能臣無數,不可能非常器重諸葛亮,去孫權那邊,周瑜,張昭,呂蒙,魯肅,陸遜,張紘等人得到了孫權的器重,所以諸葛亮也不能去孫權那裡,劉璋太過懦弱,張魯只會傳道,根本不會得到諸葛亮的青睞,所謂的時,就是天道,天時,或者是歷史大勢,大勢所趨,歷史要中華統一,而諸葛亮出山卻放緩了這個趨勢

14樓:說說問問

諸葛有大才,當治國,亦輔國,漢數以盡,三足未穩,劉備雖明主但無大業,興業安邦只諸葛一人,雖曠世奇才,卻難以一人之力輔劉備等大業。輔末路漢室,最終會積累過度爾亡。

我想,諸葛也定知此間來由,但劉備一仁主,千載難求其一,且漢雖末路,依然天下歸漢。萬中有一劉備這等仁君上位稱帝。實為天下子民之福也。故,諸葛輔劉備而出隆中。

此,本人所意會,不知認同否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件事件只是三國演義的虛構故事,史實上並未有記載,現在不說史實,來按三國演義之說,我認為就是司馬徽可能有點妒忌諸葛亮,從而靠害於諸葛亮,因劉備見司馬徽時,就是司馬徽舉薦諸葛亮和龐統的,說二人得其一足可安天下,而三國演義裡是極重於星相問卜的迷信之說,而當諸葛亮出山時司馬徽才這樣來說,很明顯,他的預知天數的能力高於諸葛亮,可能是觀察天象又或者占卜問掛等等方面知道了劉備最終非天命所歸,這就是演義裡說的天時(天數)了,可能有人會說,是否天機不可涉露的原故令司馬徽不能說破啊!我看未必,因他明知諸葛亮不能成功還要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這不是靠害又是什麼?若不能涉露天機就可以不說任何話啊,雖然說後來徐庶都是推薦劉備請諸葛亮,但徐庶說歸徐庶說,司馬徽也不應該推波助瀾的啊,唯一乙個解釋就是這個老傢伙妒忌諸葛亮的才華,心裡面看諸葛亮不順眼,所以故此讓他嚐嚐失敗,否則謙謙學者又怎會故意導人失敗的。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

16樓:淺酌低歌輕和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的意思是:

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乙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

諸葛亮一心為大漢盡忠,但是他盡忠的時候,大漢其實已經是乙個空殼子了,而且當時曹魏、孫吳的政權都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諸葛亮要實現自己興復漢室的目標,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這就是所謂的未得其時。

這句話中的,孔明未得其時,並不僅僅是指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間。未得其時中的這個「時」字指的是天時中的時,是諸葛亮出山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正是因為他沒有天時這一優勢,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最後還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後落得個出身未接身先死的悲壯結局。

17樓:張某某

其一為天時 ,其二為大勢 。

其一 : 天時 , 顧名思義孔明出山時 , 曹操已獨據天下其七八 。 而劉備兵不過幾千 。

另 , 劉備經常自詡匡扶漢室 , 而眾人皆知漢室氣運已盡 ,可劉備還不自知仍自詡為漢室宗親 。 其實匡扶漢室只為起兵之名但萬萬不可以此自詡而打天下 。 此為天時 ,天時地利人和 , 曹操挾天子獨佔天時 , 孫權占地利 , 劉備則獨佔人和 。

其二 : 大勢 , 自曹操得天子以挾天子令諸侯為名 , 獨順大勢而為 。 荀彧曾言 :

主公最善順勢而為 。 此時曹操天下獨佔七八 , 擁兵百萬 。 兵將謀士雖不如劉備 , 但良將眾多 ,且荀彧郭嘉程昱雖不如孔明 ,但差之不遠矣 。

此為大勢所趨 。

個人見解 , 如劉備其仁義迂腐減其三 ,則可與曹操平分天下 , 而去其五 ,則獨佔天下 。 其實孔明出山時機無謂 , 但個人認為其意思大致是劉備生不逢時 。此人如若在太平盛世絕為明君 , 但生於亂世則必敗矣 。

縱觀古往今來 , 秦皇嗜殺如命得天下 , 唐皇世明殺其兄得皇位 ,宋朝黃袍加身起兵得天下 , 明朝朱元璋性嗜殺 。 其他無疑為此 , 哪位開朝皇帝為仁義之君 ? 故劉備生不逢時 。

徐州再三退讓終得其州 , 荊州則再次退讓 。 以此得知劉備雖明主 ,但卻不該生於亂世 。

其上只為個人愚見 , 各位客觀勿怪 。

18樓:匿名使用者

孔明得到了乙個會識才,用才的君主劉備,事後也證明了劉備確實重用了諸葛.但是征伐打仗,擴張版圖並不是其最大的優點.無奈這又是乙個亂世,大家都想創業當皇帝,包括劉備在內,諸葛也不得不跟著到處打仗.

最後結果你也知道了,偏安一隅的時候,把巴蜀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條,具體的可以看三國志陳壽對諸葛治下的巴蜀的評價,基本上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情景.但是打仗的時候,六出祁山,外人評價貶大於褒,事實也差不多,當然這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過確實再沒有給蜀國爭取更多土地,更大版圖了.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孔明得到了會用他的劉備,但這個亂世不適合諸葛發揮長項,有點生不逢時的意思.

19樓:雪兒趣事

為什麼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20樓:多情浪子

水鏡先生說的不對,其實應該是孔明得其時,未得其主。劉備雖為梟雄,實則既無戰略眼光也無戰術能力,關鍵時候還剛愎自用。國家**需要能人一統,這叫逢其時。國家一片大好還需你做甚?

2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令雖然遇到了能夠讓自己施展才的地明主,可是此時漢室已式微,儘管孔明身負雄才大略,懷抱天下,然想輔助劉備復興漢室已經無望了,可謂生不逢時,難道不可惜嗎?「臥龍雖得其主,未得其時」這句話中的「時」指的不是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機,而是人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天時」。「臥龍雖得其主」是說諸葛亮投奔劉備是找對了人,但「未得其時」,意思是說諸葛亮不得「天時」,所以他六出祁山不勝,最後秋風五丈原,只落得乙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

實際上,這句話是**中寫的司馬徽的一句讖語,而不是說當時諸葛亮的某個情況,所以司馬徽才會為諸葛亮感到可惜。轉

22樓:劍信

欲得天下需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其中最重要的天時被曹操所佔,挾天子以令諸侯,徐圖霸業,天下九州,曹操已獨佔一大半。孔明出山時,天時已失。

而江東有長江天險,佔盡地利。所以留給劉備的只有人和。就是這個人和。

也被一分為三,劉備只佔其一而已。劉備雖是明主,但此時的天下格局已經非常明朗了,孔明不可能不明白僅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力挽狂瀾。最好的結局就是三分天下。

所以水鏡先生才會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惜哉!如果孔明能早早的遇到劉皇叔,或許蜀漢的歷史將會改寫。

呂布是三國中最厲害的戰將麼,三國中到底是呂布最強還是趙雲最強?

是的。呂布 198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 今內蒙古包頭 人。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將與割據軍閥。曾先後為丁原 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術效力,被封為徐州牧,後自成一方勢力,於建安三年 198 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由於 三國演義 及各種民間藝術的影響,呂布向來是以 三國第一猛將 的形象存在...

三國中姓陳的有誰

陳蕃 一 回,漢靈帝時太傅。陳耽 二回,司徒,為十常侍害。陳琳 二回,袁紹主簿,字孔璋。降曹。陳宮 四回,字公臺,初為中牟縣令。離操後為東郡從事,後投張邈,再助呂布,為徐晃擒,殺。陳翔 六回,汝南人,字仲麟,江夏八俊之一。陳生 七回,襄陽人,黃祖部將,為韓當斬。陳登 十一回,廣陵人,字雲龍。陳煒 十...

三國中的曲阿小將到底是誰?三國中的曲阿小將,他是什麼來頭?

曲阿小將無名無姓,是三國演義中劉繇手下的一員騎卒,膽略過人,武功超凡入聖,隨太史慈獨鬥孫策十三騎,三國志 中也有明確記載 太史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 宋謙 黃蓋輩也。只可惜無論是正史 三國志 還是 三國演義 都未說出這位小將姓名,因當時太史慈與孫策交戰於麴阿,故後人稱此小將為 曲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