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哪個朝代開始大臣上朝必須站著

2021-03-04 08:54:18 字數 3754 閱讀 3872

1樓:愚人之死

宋太祖,趙匡胤bai宋太祖又採取靈活du方式,zhi降低宰相的待遇。在dao他剛登版皇位時,宰相上殿奏事權,太祖都讓座獻茶,商談國事。後來宰相範質上殿奏事,太祖照例賜座,可開始奏事時,太祖說:

「我最近眼睛有些昏沉,請把奏章拿近來我看。」範質便離開自己座位,走近太祖,太祖暗中吩咐宦官,把宰相的座位撤去。從此以後宰相見,也只能站著和皇帝說話了。

古代**上朝在什麼朝代是跪的,什麼是朝代坐的,什麼朝代是站著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覲見皇帝時,皇帝淒厲,賜丞相座。丞版相生病時權皇帝還要親自探望。

隋唐時期**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上朝奏事必須站著。至明清時期大臣奏事連站著都不行,必須跪著。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規定,「大朝禮」須「眾官皆跪」。

清朝的**上朝時跪的時間特別長,以至於大臣們上朝都有特別的護膝。從禮儀上的變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後,皇帝權威越來越高,而**的地位卻在不斷下降。

3樓:超級唐

魏晉之前,**都有得坐,

魏晉之後**就站著了。

到了明朝以後,上朝時站著,但是你要奏事時就要跪著

4樓:1314晚愛

東漢包括東漢都是坐的,以後是跪的

在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皇帝上朝開會時,大臣和皇帝都是坐著的?

5樓:我只是不想重複

貌似宋朝之前大臣上朝都是坐著的,從宋朝開始,宰相大臣都只能站著上朝,這也是君主**不斷加強的體現 吧。

臣子什麼朝代是坐著上朝的?到什麼時候又是站著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兩漢 基本都是跪坐,可不是跪在冰涼的地上,而是在毯子上而且那時人都是流行跪坐,沒有椅子嘛

至於說有些人是坐椅子的,那些都是後來當上宰輔級別的。。

之後一直到宋以後基本都是站著,宰相也是站著了因為宰相權利大,指的就是趙普 太祖,先是按照唐朝的,設立了參知政事,分權。後來又在和趙普商量國事的時候,暗中命令內侍把椅子搬走,趙普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就廢除了大臣坐椅子的規矩

所以先秦、兩漢、魏晉時期。基本流行的就是跪坐隋唐,基本都是站立。。但是有特殊臣子,可以坐椅子宋、明全部都是站著

清:動不動就是三跪九叩

7樓:迦葉千尾

封建王朝,從秦到宋之前,都是坐著的。到宋太祖趙匡胤時期,就改為站著,跪著的就只有清朝了。說實話,我對清朝相當不感冒,總覺得清朝統治的時期很彆扭。。。。。

ps:看到樓上的回答,很好笑,大漢王朝應該看過吧?你什麼時候看到上朝的那些**是站著的了?

8樓:左邊aa右邊

坐著上朝是三國以前就有的,然後西漢開始就站著上朝了

每個朝代**見了皇帝都要跪下磕頭麼。我知道唐朝和之前**上朝是坐著的,宋朝開始站著,明清就是跪著了

9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 西元前200年,西漢王朝的長樂宮落成,叔孫通向劉邦建議,正式啟用他修訂後的「朝儀」,劉邦無可無不可地答應了。

整個朝儀如下:

文武**由禮儀官引導,順序進入殿內,分為左、右兩班,跪於兩廂。皇宮近衛軍站在文、武百官之後,然後是今天影視作品中經常能夠見到的「鏡頭」——一大串的**一連聲地高喊「皇帝駕到」,聲音由遠而近,劉邦也在眾人的簇擁之下,坐著輦車緩緩而出。一見皇上駕到,文武百官立即各按官職的大小,背出一套聽起來叫人肉麻的賀詞,然後,酒宴開始。

與以往「醉或妄呼,拔劍擊柱」的情況迥然有別,那些文官們就不用說了,那些平日裡桀驁不馴的大將軍們也乙個個都趴在地上,再仰頸抬眉往上看(讀者不妨與晏子、商鞅見國君時的情景比較一下),整個宴會進行過程中無人敢高聲喧嘩,樂得劉邦連聲說:「我到了現在才知道當皇帝的威風!」

上面這段絕非筆者杜撰,有司馬遷的《史記》為證。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漢(王)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皆朝十月。儀:

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衛宮設兵,張旗幟,傳言『趨』,殿下郎中夾陛,陛數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向;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向。大行設九賓,廬句傳。

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置法酒。

諸侍殿上者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

竟朝置酒,無敢喧嘩失禮者。於是高帝(即劉邦——引者)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乃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金。」

台灣一位著名的史學家就此寫道:「從此,皇帝不但跟人民,便是跟最尊貴的大臣,也都被這種儒家最得意的傑作『朝儀』,隔開了一段距離。戰國時代那種君臣間面面對坐,膝蓋碰著膝蓋長談的時代,不再在中國出現,帝王政體遂走進一條永不能回頭的死巷。

西方**君主和東方**君主的不同,在此分野。」

10樓:勤奮的趕會

如果在宋朝以前,私下見面,例如微服私訪做個揖就可以

11樓:億個背影

拜見君王實行跪拜禮是隨著國家馮建華的加強逐漸萌芽的結果。

12樓:匿名使用者

皇帝是老虎,不跪行嗎!

古代**上朝,有沒有哪個朝代的武官是穿盔甲上朝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沒有拉 怎麼可能穿盔甲

上朝除非是緊急軍務報告之類的 但是那不叫上朝.

一般都是「束帶裝束」,一開始只是用於祭祀儀式上,後來朝廷中有權勢的公卿卻在上朝的時候仍然堅持要穿著,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朝服了。「束帶裝束」大致為:頭戴「冠」(而冠也因文、武官而異;文官戴「垂纓冠」,武官戴「卷纓冠」,並在臉頰兩側戴有耳飾品)著「袍」(所謂「袍」,就是指上衣部分,「袍」的顏色根據職位的高低有不同的規定,大致為:

「帝」穿的「袍」顏色為「黃櫨染」和「麴塵」官居一位者,著「深紫色袍」;四位以上為「黑袍」,五位「蘇芳袍」,六位「縹袍」),「半臂」(一種無袖衣服)、「下襲」、「單」,「小袖」(內衣),並且腰間配「魚袋」(入宮憑證,公卿為金魚袋,殿上人為銀魚袋)和「太刀」(單韌為刀,雙韌為劍);文官手持「笏」(古代**上朝的時候手裡拿的狹長的板子,用玉,象牙或者竹製作而成;和中國古代的「笏」用來做上朝時候的政事記錄作用不同,日本的「笏」不是用來記錄政事的,而是為了體現威儀而存在的裝飾品)武官手持長弓,背「矢」(古代對「箭」的稱呼)腰間束被稱為「石帶」的腰帶(帶子的部分附有玉或石頭的裝飾品),穿「表袴」(一種穿在最外面的褲子,一般表為白,裡為赤),「大口」(穿在「表袴」下面的褲子,因為一般為紅色,所以也叫「赤大口」)「下襲」(「下襲」的顏色按照季節有所不同,冬天為「躑躅」、「桜」、「搔練」「蘇芳」;夏天為「二藍」以及「白」)「長裾」 拖地(「裾」部分拖在地上的長度從最短的50釐公尺到最長的可達5公尺;「束帶「的樣子可以參照野村萬齋主演的電影版本《陰陽師ⅰ》裡晴明殺蝶那段裡朝臣們穿的服裝樣式)足上穿「襪」(現在的日本人穿和服時套在腳上的「足袋」是分開大腳趾和其他腳趾的,而「襪」不分腳趾,並且一般為白色布料製作而成),並且穿「沓」(一種鞋子,一般為皮革和木頭製作而成)的裝束。

14樓:行樂違憂

從來沒有哪乙個朝代是穿盔甲上朝的。在秦漢晉這些朝代,**上朝都要把鞋子脫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穿盔甲上朝的

只有些個例是佩劍上朝

16樓:生於7月21日

穿盔甲上朝就是要造反的意思

歷朝歷代上朝都是著官服或朝服

樓上朋友不要為了分數誤人子弟

青銅鏡在哪個朝代開始有的,又在哪個時期沒有的,帶十二生肖的

最早的青銅鏡1975年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齊家文化大概早於西元前20世紀,可能和早期的夏文明交叉!距今4000多年。到了清代因為玻璃鏡的大量輸入,漸漸青銅鏡被玻璃鏡所取代,至此青銅鏡完成了他悠久而燦爛的使命!生肖是用於紀年的一套符號,是古代天文曆法的一部分,也是人們普遍認同的生肖曆法。生肖到了南北...

刑律司是哪個朝代,從哪個朝代開始稱呼中國為中國

提刑按察司是元朝 至元二十八年後改 肅政廉訪司 明朝 清朝 改稱 按察使司 三代設立在路一級 元代 或省一級的司法機構,主管一省的刑名 訴訟事務,同時也是 監察機關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機構,對地方 行使監察權。簡稱 按察司 提刑按察司的長官為提刑按察使 或稱為按察使 在明代與承宣布政使等並為一省最高長...

北京在哪個朝代開始建都,北京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戰國時期的燕國最早建都。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部分介紹如下 1 燕都,據史書記載,西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 燕都 2 幽州,遠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