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論的基本觀點有哪些,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2021-03-04 06:48:37 字數 5734 閱讀 5020

1樓:北京厚德交通科技****

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唯物主義的歷史形態

① 認為自然界、物質、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識、思維是第二性的;

②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世界萬事萬物的本原;

③ 物質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而意識則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和在人腦中的反映,或者說物質決定意識。

這些表述嚴格地說都是等同的。唯物主義者是無神論者,但無神論者不一定是唯物主義者,可以是主觀唯心主義者。

主要的有三種形態,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②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又稱機械唯物主義、③現代辯證唯物主義。

①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一種原初的自發的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種或某幾種原初物質,如水、火、氣等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關於萬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構成的原子論,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最高成就。樸素唯物主義堅持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正確觀點,並同樸素辯證法結合在一起,但由於歷史條件的侷限,缺乏科學的根據與論證,具有直觀性、猜測性的缺陷。

② 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即17世紀、18世紀的英國、法國唯物主義,它是建立在同時代的社會發展和自然科學基礎之上的,具有一定科學根據(機械力學)和論證,在反對現存政治制度、唯心主義和宗教神學、促進社會發展和自然科學的發展上作出了顯著的貢獻,同時又存在著明顯的時代侷限性和缺陷:一是機械性,用機械的力學的觀點解釋一切,如認為原子或電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電子的特性就是事物的特性,一切物質的運動都是原子或電子的運動,都是外力推動的機械運動,甚至認為「人是機器」;二是形上學性,即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認識和解釋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解為歷史地發展著的過程;三是不徹底性,不能把對自然界的唯物主義觀點貫徹到社會領域,堅持的是唯心主義的歷史觀。歸根到底,這種唯物主義者看不到人類實踐的偉大作用,沒有科學的實踐觀。

馬克思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物件、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

」可見,不理解實踐活動是其主要缺點。而把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能動實踐辯證統一起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高出以往哲學的地方。

③ 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的實踐觀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高度統一,是真正科學的、完備的、徹底的、實踐的唯物主義哲學。

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2樓:匿名使用者

1.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

2.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世界萬事萬物的本原,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

3.物質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而意識則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和在人腦中的反映,或者說物質決定意識。

擴充套件資料

唯物主義歷史上的代表人物:

1.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後期趙國人,著名學者韓非、李斯均是他的學生。

代表作:《荀子》

2.王充(公元27年—約公元97年),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字仲任,漢族。王充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為立論宗旨,以「天」為天道觀的最高範疇。

代表作:《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哲學著作。

3.範縝(約450年—515年),字子真,其哲學著作《神滅論》,繼承和發揚了荀況、王充等人的唯物論思想,是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不朽作品。

代表作:《神滅論》

4.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代表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

5.張載(2023年—2023年),字子厚,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

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巨集,歷代傳頌不衰。

代表作:《正蒙》、《橫渠易說》等。

6.王夫之(2023年10月7日-2023年2月18日),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

代表作:《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曆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鑑論》、《宋論》等書。

3樓:真心話啊

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它是哲學裡關於本體論的一種基本觀點。

唯物論有兩大核心:乙個是物質,乙個是意識;兩大規律: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的原理。

唯物主義的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1.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原理,物質決定意識,即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以及意識的起源和本質原理。

2.意識對物質的能動原理,亦稱主觀能動原理。

其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它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所反映的哲學觀點。

4樓:魔方格的故事

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唯物論,哲學理論,肯定世界的基本組成為物質,物質形式與過程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持著只有事實上的物質才是存在的實體的這一種觀點,並且被認為是物理主義的一種形式。該理論的基礎,所有的實體(和概念)都是物質的一種構成或者表達,並且,所有的現象(包括意識)都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了意識,而意識則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生理反應,也就是有機物形成的對物質的反應。因此,物質是唯一事實上存在的實體。

作為乙個理論體系,唯物主義屬於一元本體論,其本身又不同於以二元論或多元論為基礎的本體論,作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解釋,它是唯心主義的乙個對立面。

唯物主義有機械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區別,機械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各個個體組成的,如同各種機械零件組成乙個大機器,不會變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永遠處於運動與變化之中,它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的。機械唯物論的代表人物:費爾巴哈、赫拉克利特、培根等;辯證唯物論的代表: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

唯物主義(materiali**)

【解釋】唯物論有兩大核心:乙個是物質,乙個是意識;兩大規律: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的原理。

物質物質是客觀存在的哲學範疇,是對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質的抽象。物質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觀實在性。

意識1.肉體意識的起源:它是物質世界(自然界和社會)長期發展的表現;

2.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的形成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

3.意識的內容: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

意識是對客觀存在近似的,能動的反映,任何意識都是客觀存在的投影,都能從客觀實在找到原型,--即沒有被反映者,就沒有反映者;

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其形式是主觀的,意識就是客觀內容與主觀形式的有機統一。

唯物主義一元論:

世界是多樣的,又是統一的,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世界的統一,它是多樣性的統一。

【原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方**】承認世界本源是物質,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1.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原理,物質決定意識,即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以及意識的起源和本質原理。

2.意識對物質的能動原理,亦稱主觀能動原理。

其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它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所反映的哲學觀點。

【原理】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方**】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近義詞】唯物論

【反義詞】唯心主義

哲學中兩大派別之一,認為世界按它的本質來說是非物質的,它是在人的意識之中,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思維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世界上是由思維決定存在的,即意識決定物質。

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

【原理】規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方**】必須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

5樓:

唯物主義在歷史發展中,先後經歷了三種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實物。它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否認世界是神所創造的。

例如,「水者,何也,萬物之本也」,就是認為水是萬物之本,是世界的本原。還有我國古代的五行說;古羅馬關於水、火、氣是世界本原的學說等等。

可以看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力圖從某種具體的實物中去尋找世界的本原,因此具有直觀性的特點,也是唯物主義最初的形態。

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也稱為機械唯物主義。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原子是物質最小單位的認識,由於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所以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原子,認為原子的屬性是一切物質形態的共同屬性,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這種觀點雖然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但是也暴露出一些侷限性。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是:

①機械性,把一切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辯證的來看,運動形式應該分為五種型別:機械運動(最低階的運動形式)、物理運動、化**動、生命運動和社會運動(最高端的運動形式)。

但是近代哲學家片面的認為所有的運動都是機械運動。

②形上學性,即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比如:有些人看問題只能看到眼前利益,考慮不到長遠利益。

這種想法就是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是靜止的看待了自己,所以走向了形上學。

③不徹底性,即自然觀是唯物的,但歷史觀是唯心的;近代形上學的觀點承認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但是在歷史觀上,認為上帝或者英雄人物創造了歷史,這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是相悖的。因此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又稱為半截子唯物主義。

現代唯物主義,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稱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它是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思維科學為依據,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絡和永恆發展的乙個整體;它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也承認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同時指出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本質屬性,現代唯物主義也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為無產階級解放提供了理論指導。

拓展資料:

唯物主義,即唯物派,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它是哲學裡關於本體論的一種基本觀點。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而客觀世界獨立於意識之外,主觀能動性區別於其它生命意識。

唯物論,哲學理論,肯定世界的基本組成為物質,物質形式與過程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持著只有事實上的物質才是存在的實體的這一種觀點,並且被認為是物理主義的一種形式。該理論的基礎,所有的實體(和概念)都是物質的一種構成或者表達,並且,所有的現象(包括意識)都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了意識,而意識則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生理反應,也就是有機物形成的對物質的反應。因此,物質是唯一事實上存在的實體。

作為乙個理論體系,唯物主義屬於一元本體論,其本身又不同於以二元論或多元論為基礎的本體論,作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解釋,它是唯心主義的乙個對立面。

唯物主義有機械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區別,機械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各個個體組成的,如同各種機械零件組成乙個大機器,不會變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永遠處於運動與變化之中,它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的。機械唯物論的代表人物:費爾巴哈、赫拉克利特、培根等;辯證唯物論的代表: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

唯物論包括哪些,唯物論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唯物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物質決定意識,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畫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別有哪些?

歷史唯物 代表人物古希臘泰勒斯,他認為水是萬物的基礎,萬物生於水,而復歸於水 亞里斯多德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土 水 氣 火四種元素 中國古代哲學家提出 五行說 認為金 木 水 火 土是世界的本源。這是思想雖然是唯物的,但把物質理解為某一種或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 物質結構的一定層次,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解釋...

辯證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的最高境界嗎

不管什麼,境界沒有最高,它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真理永遠沒有最高。思想這東西無法用高低衡量。即使唯心主義也是一種思想也有他存在的道理。到目前為止可以這麼說。唯心主義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探索世界的需求,形上學唯物主義已經不符合科學進步了,樸素唯物主義早就落後了。思想境界當然有高低,反對樓上觀點,但是我也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