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古代漢語中的某字同某字,通某字是什麼意思,有

2021-03-03 21:15:17 字數 5235 閱讀 2911

1樓:

「通」:表示通假字,是指「寫錯或印錯的字 」通「作者本來要寫的字」「同」: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體字」等同於「現代漢語中的某字」。

二是表示異體字。即同音同義不同形的字。

中的某字同某字,通某字是什麼意思,有

2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註釋中的某字同某字,一般指的是某字和某字是古今字,兩者的意思相同。例如:莫同「暮」。《論語 侍坐》:莫春者,春服既成。其中的莫是暮的古代用字,暮是後起字。

某字通某字,一般是指某字和某字是通假字,是因其同音臨時借來使用的,兩者涵義並不相同。例如:畔通「叛」。

《孟子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其中的畔是臨時借來的字,與叛是通假字。

古漢語中的某字『同』某字和某字『通』某字到底什麼區別?例如『疆』通『強』,這是王力古漢語字典上的,但

3樓:平川小虎

如果硬要分辨的話,一般說來。同表示的是異體字,古今字等;通指的是通假字,即以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替代另一字。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個不是異體字啊,疆是強大的意思,強本義是一種蟲子,借強字來表示疆,是通假的關係哦。

文言文解釋中 某個字「通」某個字 和 某個字「同」某個字 有什麼區別?

5樓:莫顏

某個字「通」某個字就是說文言文中的那個字,可以用通的那個字代替。 某個字「同」某個字就是說讀音和意思完全就是那個字的意思。

6樓:手機使用者

通就是可以用另乙個字的意思來解釋這個字的 也就是傳說中的通假字 同就是在這篇文章中者兩個字不管用那個字都行

【某字「通」某字】和【某字「同」某字】中「通」和「同」有什麼區別?

7樓:匿名使用者

「通」意思上一致,「同」就是兩個字一樣

8樓:嘰裡呱啦

個人感覺沒有什麼區別,不同版本的書的緣故吧

請問: 在古代漢語中,"b「,同a字 ;c,通d字。」同「 與 」通「. 有甚區別

9樓:匿名使用者

同是說這兩個字相同,就是異體字。或者在文句中說兩個字表達意思相同,用哪個都可以。

通是只有在讀文言文的時候才會有,指的是通假字,就是古人的錯別字,比如慧字,卻寫成惠,原來有這個字,而用其他的字代替。

10樓:麥田蜘蛛

它們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通」:表示通假字,是指「寫錯或印錯的字 」通「作者本來要寫的字」

「同」: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體字」等同於「現代漢語中的某字」。   二是表示異體字。即同音同義不同形的字。

古代漢語中的通假字,是不是古人在寫錯別字

11樓:文以立仁

通假字絕非錯別字!

古文的通假字有兩原因:

1、漢字數量不足。古漢字的總量比現在少得多,很多字必須「兼用」。

2、古漢字的字義有乙個發展完善到規範的過程。其間,一些字義分工不明確,有的相互交叉。在那種情況下,出現一詞多字的現象很正常。

12樓:愛漂漂淼淼

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假借,也叫通借字或同音字,是古人書寫某詞時,沒有寫本字,而是借了乙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如早晨的「早」寫成了「蚤」。「蚤」的本義是跳蚤,因為二者聲音相同而得以通用。

對於這種通假字,古書註解一般用「通」或「讀為」、「讀曰」來表示。「通」或「讀為」、「讀曰」前的字是通假字,後邊的字是本字(又叫正字)。古書中文字通假現象很複雜,主要有甲通乙(如「蚤」通「早」;而「早」不通「蚤」)和甲乙互通(如「即」通「則」,「則」也通「即」)兩種型別。

通假字從性質上看是古人寫了別字,但從其產生和應用的情況看,並不完全如此。它或者是一時筆誤(寫了別字),或者是貪圖省事,寫了筆畫較少的同音字,或者是古書傳抄、刻寫的問題,或者是地方習慣造成的,如此等等,後來相沿下來,得到社會的承認。因此通假字的存在有它的社會性,並非完全是古人寫了別字。

13樓:光之美麗

我的理解是類似現在的網路用語,比如用「木有」=沒有。

古代漢語古今字與通假字有何不同

14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古今字,是一種縱向歷時的同詞異字現象,即記錄同乙個詞(實際是詞的某一義項),不同時代社會用字有不同,前乙個時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後乙個時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比如:①楚始得曹而新「昏」於衛。(《城濮之戰》)

②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戰》)

③於是「翦」其發。(《順民》)

④張脈僨興,外彊中幹。(《韓之戰》)

以上加「 」號的字所記錄的詞,在各句中分別表示聯婚、擒拿、剪除、草介、強勁的意思。後世再記錄同樣的這些詞時,不再使用昏、禽、翦、彊,而改用婚、擒、剪、強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於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強就構成了古今字。

通假字又叫通借字,前人也稱為假借字,是古人用字寫詞時本有其字而不用,卻用乙個音同音近的字來代替的現象。原本當用的字叫本字,臨時用來替代本字的那個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簡稱借字)。例如:

① 莊公寤生,驚姜氏。(《鄭伯克段於鄢》)

② 舉錯不可不察也。(《張釋之傳》)

③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繫辭下》)

十分明顯,例①的寤本應用牾,牾訓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錯本應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與屈相對,本應用伸,意思才能通暢。然而這些文句的作者沒有用本來該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來代替。這就是古書中的所謂通假現象。

這裡的寤、錯、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則分別為它們的本字。

15樓:師秀珍官鳥

一、通假字與假借字.假借是六書裡造字辦法之一,語言裡有某乙個詞沒有字去表示它,於是選用乙個和它同音的字去表示.例如用本義是小麥的「來」表示動作來去的「來」,用本義是鳥名的「難」去表示困難的「難」,用本義是蜥蜴的「易」去表示容易的「易」等都使用的是假借義,按照前人的解釋,通假字必須是本有其字,但是書寫時卻用了另乙個音同或音近的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中「蚤」通「早」,「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中「距」通「拒」等都是本字存在,書寫的時候沒有使用,而是臨時用乙個和它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這就是通假.

二、通假字與古今字.古今字是乙個歷史概念,段玉裁曾經說過:「凡讀經者,不可不知道古今字,古今無定時,週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古代字少,乙個字有時有多種職能,它可以同時表示幾個互不相關的意義.

由於文字日益發展,另外找乙個新字去表示某種意義,分擔了原來字的一些智慧型,這個新造字和原來的字之間的關係就是古今字的關係,如中學語文《扁鵲見蔡桓公》「桓侯不說」中的「說」通「悅」、《愚公移山》「寒暑移節,始一反焉」中「反」通「返」等,可見,古今字是字孳乳分化,而通假字是放棄現存的字不用,臨時用另乙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示.所以在嚴格意義上是不能把古今字處理成通假字的,否則就會產生乙個已經產生的字,通到乙個還沒有產生的字上去了的情況,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在數以萬計的漢字中,屬於古今字的數量不在少數,而古今字並不像上面所舉的例子那樣有確切的記錄,這給研究古今字和通假字帶來一定的難度,還需進一步的考證.

三、通假字與異體字.漢字不但歷史悠久,而且使用地域廣大,在語言交際過程中,同乙個字北方和南方不一樣,在收字時排在一起,形成異體字.如「小惠未褊」《曹劌論戰》中「褊」和「遍」,再如孔乙己曾經說過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種寫法,這四種寫法之間就可以說是互為異體字.

我們所說的異體字是音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相互代替的.在古籍中,異體字繁多,應注意與通假字的區別.如「修」和「惰」音同,在修飾、修定、修行、修業、修理等意義上可以通用,似乎是異體字,但兩者的本義不同,「修」從「鄉」、本義為修飾,「惰」從「肉」,本義為乾肉,在表示乾肉一意義時只能寫作「惰」,可見,「惰」和「修」是通假關係,而非異體關係.

古代漢語裡的古今字和通假字在文章裡怎麼區分?

16樓:匿名使用者

通假字是指本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童趣》)中,「強」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僵」。

古今字是由於古代有的字義項較多,後來就在原字的基礎上另造了乙個新字,以分擔它的乙個意義,原來的字叫古字,後起的字叫今字。如「不亦說乎」的「說」就屬於這種情況,「說」是古字,「悅」是今字。再如「莫」和「暮」:

「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從字型上看,通假字和本字之間沒有聯絡,而古今字之間往往有一些聯絡。

從意義上看,通假字與本字是無關的,而古字與今字則是有關的。

17樓:暗香疏影

古今字與通假字,是我國傳統訓詁學中的兩個不同術語。 古今字,是指乙個古字由於含義較多,便在古字的基礎上增加或改變偏旁,另造乙個新字來分擔古字的某個含義或引申義。如「莫」字,它的本意是「傍晚」之意。

後來由於語言的發展,兼有「沒有什麼,沒有誰」,「不要」和「不能」等意。為避誤會,在古「莫」字下面加一「日」字,另造一新字「暮」,用來表示古字「莫」的傍晚之意,這樣,「莫」和「暮」就成了一對古今字,「莫」叫做古字。 通假字,是指古文中本有其字不用而借用乙個音同或音近、但意義並無內在聯絡的字來代替本字的用字現象。

如《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檳目案劍」。這裡的「案」是「手扶著」的意思,即是「按」這個字的意思。

作者在這裡不用「按」,而借用同音的「案」字來代替,這個「按」便是本字;「案」就是借字,它們構成了一對通假字,即「案」通「按」。 初學古漢語的人,總覺得古今字、通假字難以區別,其實,古今字和通假字雖然時有交叉,但它們有三個方面的不同:

一、古今字與通假字在時間上有明顯差別。古今字有先後之分,須先有古字,才能有今字。

二、古今字與通假字在性質上有明顯差別。古今字是一種造字現象,即是在乙個古字的基礎上產生出來。它標誌著漢字的發展。

三、古今字與通假字在意義上有明顯的區別。在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之間,意義上有必然的聯絡,即今字所表示的字義有的是古字的本義。

18樓:匿名使用者

唯一的方式,聯絡上下文……

只有對古文意思理解透徹,方能從根本上區分通假字

不然,只有靠死記硬背了。

19樓:匿名使用者

通假字簡單地說是寫了乙個同音字,以今天的標準是寫了別字(錯字),但古代允許這種約定俗成的錯寫,甚至形成一種風氣。最典型的例子是蚤通早 ,意義無關聯,字形也差很遠。

古代漢語中的互體字是什麼意思,古代漢語中同源詞的含義是什麼?

互體字,意義有一點不同。異體字,是意義完全相同。互體字?是異體字吧?讀音相同,意思相同,字形不同,任何情況下可以相互代替的字叫異體字。古代漢語中同源詞的含義是什麼?一 同源詞的性質及確定 語言中的詞是音和義的結合體,在語言產生的初始階段,音和義的聯絡完全是偶然的,用什麼樣的語音來記錄什麼樣的意義完全...

跪在古代漢語中的意思,親戚在古代漢語中什麼意思完整的

跪為動詞,跪,釋名 雲 跪,危也,兩膝隱地體危阢也。即兩膝著席,上體聳直之坐法。1 形聲。從足,危聲。本義 屈膝,單膝或雙膝著地,臀部抬起,伸直腰股 2 同本義 kneel 跪,拜也。從足危聲。去委切。東漢 許慎 說文 跪,兩膝拄地所以拜也。說文通訓定聲 仲宣跪而稱曰。文選 謝莊 月賦 秦王色撓,長...

古代漢語中的對轉是什麼意思,其在古代漢語中有哪些意思

這是乙個與古代音韻學有關的名詞,與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漢語書面語言裡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有關。我當時學的時候也費了好大勁,還問了老師。書賞識這樣定義的 對轉,是指韻腹相同或相近的陰聲韻與陽聲韻 陰聲韻與入聲韻 陽聲韻與入聲韻之間的互相轉化 很抽象,如果對古代音韻很感興趣在進一步研究吧,否則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