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絕帶
與和氏璧有關的最著名的典故是完璧歸趙。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幫助國家奪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鄲的故事。趙惠文王得到稀世之寶和氏璧,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換取這塊璧。
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怕給了秦國玉璧卻得不到城。藺相如請命奉璧入攔返磨秦,見秦王無意給趙城,遂用計取回了和氏璧,並叫隨從化裝從小路逃走,完璧歸趙。後來嬴政統一中國,稱「始皇帝」,命宰相李斯以和氏璧作皇帝玉璽,在上面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簡鬥」世虛八字,形同龍鳳之狀,相傳是由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的,此璽後來代代相傳,因此也稱為「傳國璽」。
2樓:燕澹厲採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它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主要掘慶講述了在戰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幫助國家奪回和氏璧,並完整地送回困散念邯鄲的故事。藺相如通過智勇雙全,成功地避免了和氏璧被強秦奪走的風險。
和氏璧的由來可追溯到春秋時期,楚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塊璞玉,將其獻給楚厲王和武王,但兩位國王不識玉,反而斷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時,卞和抱玉哭於荊山下,文王使人剖璞,果然得到寶玉,於是將其命名為「和氏汪困璧」。為了獎勵卞和的忠誠,這塊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後世傳說的和氏璧。
然而,和氏璧已經失傳,我們無法得知它真正的模樣。但從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在外形上應該與出土的常規文物有明顯的不同。如今,我們只能通過有限的文字記載(包括文學創作)中的描述來想象它的樣子。
和氏璧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3樓:舒雅老師教育**
和氏璧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在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他在荊山中得到一塊璞玉,決定獻給楚武王。他對武王說:「我這裡有塊寶石,把它敬獻給你。」
楚武王一聽是寶石,眼睛為之一亮,但又不能輕易相信,他就讓玉工對這塊璞玉進行鑑定。玉工鑑定後說:「這哪是寶玉,只不過是一塊石頭而已。」
楚武王認為卞和是在欺騙自己,便治罪砍掉了卞和的乙隻腳。
楚武王死,文王繼承了王位。這時卞和又想起了家裡的這塊寶石,他以為文王與武王不一樣,就再一次來到王官,要把寶石獻給文王。在宮內,重複了上基毀一次的言辭與過程,結果也相同,玉匠仍然說是石頭!
這次文王也沒有便宜他,把他的另乙隻腳砍了。
楚成王即位後,卞和就抱著他的璞玉在荊山下傷心地痛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哭出血來。楚成王聽說此事,派人去荊山問卞和為什麼這樣,說:「天下被砍掉雙腳的人多得很,你何必哭得這樣傷心呢?
卞和說:「我不是因為自己被砍了雙腳而傷心,我傷心的是這塊寶玉總被人說成是石頭,忠心耿耿的人但卻被當成了**,這些才是使我真正感到清局傷心的。」
楚成王便命玉工琢磨加工這塊璞玉,真的是一塊寶玉,便給它取名叫「和氏璧」。
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的故事100字
楚人卞和無意間在深山裡覓得一塊璞玉,恭恭敬敬地捧去獻給楚厲王。厲王認定這是塊頑石,治他個欺君誑主之罪,刖其左腳。好不容易熬到厲王 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獻寶。武王認定這是塊劣石,治以同一罪名,刖其右腳。直到第三代領導人文王即位,卞和終於遇到了識貨的明主,石頭也正名為 和氏之璧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乙個叫卞...
《天鵝的故事》主要講了天鵝到什麼故事
你好!天鵝的故事 講述了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乙隻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的故事。謳歌了老天鵝捨己為人,奮不顧身的奉獻精神。教育我們從小要學會奉獻懂得回報。天鵝的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天鵝的故事 主要講述了在貝加爾湖畔,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乙隻老天鵝破冰行動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體...
臥薪嘗膽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臥薪嘗膽主要寫了什麼故事?
現在人們經常用 臥薪嘗膽 一語,來表達刻苦自勵 奮發向上的決心。傳說歷史上有這樣乙個故事 越王勾踐在一次戰爭中被吳國打敗,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在吳王的威逼之下,勾踐還到吳國宮廷中服了三年的苦役,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勾踐被釋放回國以後,為了奮發圖強,報仇雪恥,他睡覺躺在硬柴上,坐臥飲食都要嘗一下苦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