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與魯哄原文及翻譯
1樓:罐裝冰塊
原文。鄒與魯哄。穆公問曰: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臘敏稿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
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譯文。<>
鄒國與魯國交戰。鄒穆公問孟子:「我的**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沒有乙個肯為長官效死的。殺了他們吧,無法殺盡;不殺吧,又恨他們看著自己的長官死難而不去救輪孝,拿他們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道:「饑荒年頭拿正,您的百姓,年邁體弱的輾轉餓死在荒山溝裡,壯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糧倉裡糧食滿滿的,庫房裡財物足足的,官吏不把真實情況報告,這就是對上怠慢國君,對下殘害百姓啊。
曾子說過:『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後果會反加到你身上。
百姓從今以後可以反過來這樣對待他們的長官了。您不要怪罪他們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會親近他們的長官,願為長官犧牲。」
鄒與魯哄原文及翻譯閱讀理解
2樓:熱愛歷史的阿呆
鄒與魯閧選自《擾巧孟子•梁惠王下》
原文:鄒與魯閧。穆公問曰: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談李則殘下也含棚。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鄒,春秋時邾國,戰國時改國號叫」鄒」,今山東省有鄒縣。
鄒與魯哄的註釋
3樓:手機使用者
1 鄒,春秋時邾國,戰國時改國號叫」鄒」,今山東省有鄒縣。魯,周武王封弟弟周公在山東州一帶地方,稱「魯國」。哄,古時形容戰鬥的聲音,這裡指戰爭。
聖賢說政」,就是說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
2哄:即哄鬥,交戰。「閧」與「哄」在古代是不同的字,意義也不同,今化作「哄」
3穆公:鄒國國君。
4 有司:官吏。
5莫之死:即莫死之,沒有為他而死的。之,代長官。
6 勝:盡,完。
7疾:痛恨。
8如之何;怎麼辦。
9對:。10兇:荒。
11**拋棄。
12之:往。
13幾:幾乎。
14倉廩lǐn:糧倉。
15實:充實。
16莫以告:不把真實的情況報告。
17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8下:下面的百姓。
19曾子:即曾參,孔子的學生。
20爾:你。
21反之:報復在上位的人的機會。
22無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3死其長:為他們的長官而死。
24尤:尤通憂 擔心的事。
語文《鄒孟軻母》文言文,鄒孟軻母翻譯 詳細
翻譯,於是離開,在市集旁邊居住。等到孟子長大 再次搬家到學堂附近。孟母為了讓孟子能夠在乙個好的環境中成長,三次搬家。啟示 讚揚孟母的愛子之心和明白事理,也說明了好的環境對乙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鄒孟軻母翻譯 詳細 釋文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
《魯朱家者》文言文的翻譯是什麼,文言文翻譯魯公治園答案
魯國的朱家與高祖是同一時代的人。魯國人都喜歡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卻因為是俠士而聞名。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傑有幾百個,其餘普通人被救的說也說不完。但他始終不誇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賞他對別人的恩德,那些他曾經給予過施捨的人,唯恐再見到他們。他救濟別人的困難,首先從貧賤的開始。他家中沒有剩餘的錢財,衣...
文言文魯人鋸竿入城,誰會文言文魯人鋸竿入城門中的世之愚,莫之及也的解譯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曰 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魯國有個拿著長竹竿進城門的人,開始豎著拿,進不去。又橫著拿,也進不去。正沒辦法呢。有個老頭說 我雖然不是聖人,但也算見多識廣了。你為啥不把它從中間鋸開再進去呢。那個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