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編纂於何時?《楚辭》是誰的代表作品?

2025-04-24 06:17:00 字數 3733 閱讀 6136

1樓:南宮夢容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成集,名為《楚辭》。

併成為繼《詩經》以後,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枯搜猜總集。 楚辭,其本義是指楚地的言辭,後來逐漸固定為兩種含義:一是詩歌的體裁,一是詩歌總集的名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國文學)。

從詩歌體裁來說,它是戰國後期以屈原為代表的詩人,在楚國民歌基礎上開創的一種新詩體。從總集名稱來說,它是西漢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莊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楚辭」之名首見於《史記·張湯傳》。

可見至遲在漢代前期已有這一名稱。其本義,當是泛指楚地的歌辭,以後才成為專稱,指以戰國時楚國屈原的創作為代表的新詩體。這種詩體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黃伯思所說,「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東觀餘論》)。

西漢末,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漢代人模仿沒型這種詩體的作品,書名即題作《楚辭》。這是《詩經》以後,我國古代又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詩歌總集。另外,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又被稱為「騷」或「騷體」。

漢代人還普遍把楚辭稱為「賦」。《史記》中已說屈原「作《懷沙》之賦」《漢書·藝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賦」、「宋玉賦」等名目。在漢代,楚辭也被稱為辭或辭賦。

西漢末年漏殲,劉向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輯錄成集,定名為《楚辭》。楚辭遂又成為詩歌總集的名稱。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故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2樓:靠足離

楚辭約於西漢前期已成為屈、宋等人作品的總稱。《史記》、《漢書》在記述西漢事時,或者以《春秋》與"楚辭"對舉,或者把"六藝"與"楚辭"並列,都表明此點。西漢末成帝河平三年(西元前26)劉向領校中秘書,整理屈、山冊宋諸作品,始編定《楚辭》。

楚辭是改亮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由於逗殲巨集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故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楚辭》是誰的代表作品?

3樓:網友

一。楚辭的名稱。

楚辭一是詩體名,指戰國時代的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時所使用的一種詩歌樣式,是《詩經》之後的一種新詩體,屈原的《離騷》是代表作,因此後人又稱之為騷體。 一是詩集名,西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文獻,將戰國時期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的類似之作共十六篇彙編成集,集名為《楚辭》。後來東漢王逸又增入己作一篇,成十七篇,名《楚辭章句》。

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亦都承襲屈作形式。

二。楚辭的特點。

作為一種詩體,楚辭的想象力豐富。楚地巫風盛行,祭祀時往往以巫覡扮演諸神,表演一些神話傳說故事,以娛樂神人。這些都培育了楚人豐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帶有想象豐富、文辭華美、風格絢麗的浪漫主義色彩,如《離騷》、《九歌》等均是如此。

楚辭「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1]」,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楚辭的語句參差,富有變化,常用語助詞「兮」、「些」等。並且結構一般比較巨集大,篇幅一般比較長。

三。漁夫的特點。

而漁父是乙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迴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託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操。

《楚辭》是誰的?

4樓:乾萊資訊諮詢

楚辭》介紹:

楚辭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舉埋體,並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

原收戰國楚人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以其運用楚地(雹胡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產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對後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

楚辭》經歷了屈原的作品始創、屈後仿作、漢初蒐集、至劉向輯錄等歷程,成書時間應在西元前26年至西元前6年間。劉向《楚辭》原書早亡,後人只能間接通過被認為保留最完整的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原書亦佚)、宋洪興祖《楚辭補註》(《楚辭章句》的補充)追溯、揣測原貌。

楚辭是誰整理的?

5樓:網友

《楚辭》的作者是屈原、宋玉、嚴忌、劉向、王逸。

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相傳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

原收戰國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以其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產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對後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

韻和風土物產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對後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

文學貢獻。《楚辭》對中國文學的發展有極其深廣的影響,幾乎每個文學領域,各個不同的體裁的文學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

鄭振鐸在《屈原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影響》一文中給予《楚辭》極高的評價:「像水銀瀉地,像麗日當空,像春天之於花卉,像火炬之於黑暗的無星之夜,永遠在啟發著、激動著無數的後代的作家們。」

6樓:教育細細說

《楚辭》漢朝劉向所編。《楚辭》共16卷,收戰國至西漢時期的作家屈原、宋玉、賈誼、淮南小山、嚴忌、王褒以及劉向本人的辭賦作品。其中以屈原的作品為主。

本書第一次在文學史上正式使用「楚辭」這一名稱。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楚辭主要受戰國時期楚國一帶民歌及民間巫歌的影響,它是屈原在吸收和借鑑了楚國民間文學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楚辭》的特質

楚辭在形式上它主要借鑑楚地民歌,每句的字數多少不等,幾乎每隔一句在末尾用乙個語助詞「兮」字。在內容上楚辭既有詩人自己強烈的抒情成分,具有豐富的幻想和浪漫情調,同時又吸收民間傳說的內容,往往富有故事性。

與《詩經》中的作品相比較,它還有篇幅巨集大、文采華美等特點。在文化上,《楚辭》與《詩經》分別代表了中國古代南方楚地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在文學源流上,《楚辭》和《詩經》分別開創了中國詩歌浪漫豪放與樸素寫實兩大流派的先河。

同時,《楚辭》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文人創作的詩集。因此,《楚辭》一書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楚辭》是誰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成集,名為《楚辭》。

《楚辭》最早由哪位學者成集

8樓:惜說娛樂

《楚辭》最早由劉向成集。西漢末年,劉向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屈原、宋玉的作品彙編成集,計十六篇,定名為《楚辭》。是為總集之祖。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別是:《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九辯》《招魂》《大招》《惜誓》《招隱士》《七諫》《哀時命》《九懷》《九嘆》《九思》。

這個十七篇的篇章結構,遂成為後世通行本。

9樓:網友

楚辭是屈原創作的一種心詩體,是並且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

宋玉是楚辭的作者嗎,楚辭的作者是誰?

當時楚國有一群楚辭作家,比如屈原 宋玉 唐勒 景差,但是只有屈宋有作品流傳下來,後來由西漢的劉向編訂成 楚辭 一書。楚辭 九辯 是宋玉的作品。據 史記 屈原列傳 和 漢書 藝文志 等文獻記載,宋玉是稍後於屈原的楚辭作家,與唐勒 景差等同時。今人游國恩 楚辭概論 更考證宋玉為楚幽王時期人,六十歲時作 ...

楚辭是誰創作的,請問,楚辭是誰創造的一種詩體?

楚辭又稱 楚詞 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請問,楚辭是誰創造的一種詩體?楚辭是戰國時代偉大詩人誰創造的一種詩體 一 楚辭是戰國時代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二 簡介 1 楚辭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並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 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

郭沫若的戲劇代表作是,郭沫若的戲劇代表作是

女神 是詩集,裡面有一些神話傳說 歷史故事為題材的詩劇類作品,像 女神之再生 湘累 鳳凰涅盤 等等。早期20年代的劇作集是 三個叛逆的女性 包括 聶嫈 王昭君 卓文君 40年代又創作了 屈原 虎符 等等 總的來說郭沫若的戲劇代表作應該是 屈原 棠棣之花 虎符 高漸離 答案參考了錢理群的 現代文學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