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說年是春秋,為什麼古代的史書都叫春秋,不叫夏冬?

2022-09-08 18:35:06 字數 6842 閱讀 4265

1樓:小兔子的文集

在古代是以農耕為主的時代,一年中春秋是重要的兩個季節,春種秋收,以春秋做為一年最重要的交替,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稱。因此《春秋》的字面意思就是歷史。也泛指歲月和光陰。

一說在古代懷疑最初沒有四季而只有春秋,故在古書中「一春秋」指一年。

2樓:虛靈刃

就是春夏秋冬的簡稱,魯國史官寫史按年月日,春夏秋冬來記事。

而春秋兩季又是播種和收穫的季節,要舉行盛大的祭祀,顯的比較重要

3樓:月的桂花緣

你好。由於古代的國家或社會、家庭的大事多發生在春季、秋季,所以人們期盼他們一年的生活能像春秋兩季一樣平穩,故稱年為春秋。

春秋為什麼代指歲月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詞語釋義

1. 在古代是以農耕為主的時代,一年中春秋是重要的兩個季節,春種秋收,以春秋做為一年最重要的交替,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稱。因此《春秋》的字面意思就是歷史。

也泛指歲月和光陰。一說在古代懷疑最初沒有四季而只有春秋,故在古書中「一春秋」指一年。

2. 泛指歷史:甘灑熱血寫春秋。

3. 時代名。因魯國編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這個時期。

4. 儒家經典之一。編年體春秋史。相傳由孔子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記載自西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史事,是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5. 古代史書的通稱。

5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是以農耕為主的時代,一年中春秋是重要的兩個季節,春種秋收,以春秋做為一年最重要的交替,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稱

6樓:匿名使用者

俗話說「一年一春秋」呀。如果說生命即將失去時,不都說;「我只有幾個春秋」了嗎

為什麼古代的史書都**秋,不叫夏冬?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對於古代人來說。書名其實不是很重要,所以他們沒有準備什麼書名,這些書名也是他們的後人根據他們所作而起的名字。

8樓:溫柔給風

根據甲骨文和古文《尚書》顯示的資訊,商周時一年只有春秋兩季,現在的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分法是在東周時才開始的,四季說才剛開始興起。

9樓:匿名使用者

被叫做春秋是因為孔子編寫的史書《春秋》,至於為什麼叫做春秋,大概冬天和夏天氣候都不太好,不宜興兵打仗,重要的戰事都發生在春秋兩季吧。拋磚引玉。

10樓:科學並不難

當時沒有嚴格意義的史書,春秋這類書可能當時沒有名字,後來是學子們取名的,而且古人春秋讀禮樂!也有很大的影響吧

11樓:汝是唯思

古時大事件多發於春、秋兩季。春天是播種和祭祀的季節,而秋天是收割和戰爭的季節。古語「一年之計在於春」,而到了秋天,各個諸侯國都有了糧食,就開始打仗爭地盤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原因是當初的他們,只有兩個季節,就是春秋,所以不會有夏冬這麼乙個說法的,可以去史書上好好看看。

人們常說的乙個春秋,是一年,兩個春秋,是兩年,春秋是什麼意思呢?怎麼不說春冬,春夏呢?

13樓:名稱未設定誒

因為中國古代先民極其重視春,秋兩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語言含義,常常用來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時,光陰,年齡等。

「春秋」**於: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而後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乙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

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西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西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14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是以農耕為主的時代,一年中春秋是重要的兩個季節,春種秋收,以春秋做為一年最重要的交替,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稱。因此《春秋》的字面意思就是歷史。也泛指歲月和光陰。

一說在古代懷疑最初沒有四季而只有春秋,故在古書中「一春秋」指一年。

為什麼我們把度過一年說成是度過了乙個春秋,而不是度過了乙個冬夏?

15樓:靜以陌

在古代是以農耕為主的時代,一年中春秋是重要的兩個季節,春種秋收,以春秋做為一年最重要的交替,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稱。

春秋》的字面意思就是歷史。也泛指歲月和光陰。一說在古代懷疑最初沒有四季而只有春秋,故在古書中「一春秋」指一年。

為什麼用「春秋」代表一年時間而不用「夏冬"

16樓:

為什麼用春秋代表一年時間?而不用夏冬?因為古代人很重視春秋兩個季節。

1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春天是莊稼播種的開始時間,秋天正好是莊稼收穫的時候,因此代表了一年前後時間。

18樓:濼園

遠古時期中原地區的氣候和現在不一樣。春秋時間長冬夏時間短。所以適合農耕和人類居住。

所以商之前季節記錄只有春秋沒有冬夏。因為冬夏的時間太短可以忽略不計了。如果不是那麼溫暖適宜的氣候也不可能飼養象群,商朝滅亡時就是因為最強部隊帶領象群打東夷去了。

1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史書《春秋》的緣故,用春秋代指時間和年

20樓:匿名使用者

遠古時期一年只分兩季,春秋。夏冬是商朝以後才有的

21樓:匿名使用者

冬夏是大家很討厭的季節,春天和秋天是美好記憶。希望被採納

2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播種收穫的時候

2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在漢語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乙個是指歷史上的乙個時代,西元前770年~西元前476年,叫做春秋時期,因魯國的編年體史書《春秋》包括這一段時期而得名;

另乙個是指我國古代的編年體史書,相傳魯國的《春秋》經過孔子的修訂。後來常用為歷史著作的名稱。比如某人說「我要寫一部春秋」,意思就是他準備寫一部歷史著作。

最後乙個,就是用來表示整個一年的時間。比如我們說某人年紀不大,正是好時候,常說某某「春秋正富」。

為什麼用「春秋」代表一年時間而不用「夏冬」?這是由春秋兩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決定的。

古時大事件多發於春、秋兩季。春天是播種和祭祀的季節,而秋天是收割和戰爭的季節。祭祀是一年當中的大事,春天祭祀神靈祖先,祈求保佑一年豐收太平。

只有「春種一粒粟」,才能「秋收萬顆子」,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播種的好,才能收穫的好。這也正迎合了春天生髮長養的五行特性。

到了秋天,先收割莊稼,積蓄給養。農事已罷時,青壯年放下鋤頭鐮刀,拿起**同周邊國家作戰,爭奪地盤、搶奪糧草。因此秋天的戰事頻繁,有語叫「多事之秋」,正是從這裡來。

至今,國家徵兵,也多是安排在秋天。這也迎合了秋天肅殺威嚴的五行特性。

由於春、秋二季白晝黑夜一樣長,氣候比較溫和,古人希望國家、社會也能象春、秋一樣平穩。

古人說「男子悲秋、女子傷春」,說男人在秋天情緒低落滿腹感慨;女子在春天心情浮躁,傷感青春易逝。那麼怎麼辦呢?於是古人常在秋天為男女定親,讓喜慶沖淡男子的悲傷情懷。

到了冬天下聘禮迎娶新媳婦,冬天貓冬,新人安安靜靜過日子。到了春天,新娘子懷孕,腹中胎兒同春天的永珍一起,迎合春季的生髮氣息而萌動始生。這樣新娘子的傷春情緒就得到控制,把注意力和精神都轉移到腹內胎兒身上了。

因此古時平民家庭的大事也多發生在春秋兩季。

由於古時國家大事多發於春、秋兩季;由於古時平民家庭的大事多發生在春秋兩季;由於古人期盼國家和社會如同春秋兩季一般平穩祥和。因此把一年稱為「春秋」、因此把歷史紀實稱為「春秋」、因此把社會政治等各方面比較平穩的春秋時期稱為「春秋」。

古代漢語中「春秋」是什麼意思?

24樓:賺錢要努力加油

1、春季與秋季。

如:《禮記·王制》:「春秋

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意思是春季與秋季學習《禮》《樂》,夏季和冬季學習《詩》《書》。

晉·陶潛《移居》詩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意思是春秋兩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經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誦新詩篇。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春秋二季農事起始與結束時,照例有老年人向各處人家斂錢,給社稷神唱木傀儡戲。」

2、歲月,人生。

如:郭小川《登九山》詩:「望一望,想一想,誰不感到虛度春秋。」

3、年齡。

如:西漢 劉向《戰國策·楚策四》:「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意思是現在楚王的年紀大了,而你的土地,不能不早作決定。

又如:尊公,方今春秋幾何?意思是你今年幾歲啊?

4、中國時代名,即春秋時代(西元前770—西元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5、《春秋》,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所記起於魯隱公 元年,止於 魯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

敘事極簡,用字寓褒貶。為其傳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

如:《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懼,作《春秋》

25樓:天天天藍

1、一年,四季。

如:先秦《詩·魯頌·閟宮》:春秋匪解,享祀不忒。意思是春祭秋嘗從不敢絲毫懈怠,祭奉先祖從不敢絲毫糊弄。

2、春季與秋季。

如:《禮記·王制》:「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意思是春季與秋季學習《禮》《樂》,夏季和冬季學習《詩》《書》。

晉·陶潛《移居》詩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意思是春秋兩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經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誦新詩篇。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春秋二季農事起始與結束時,照例有老年人向各處人家斂錢,給社稷神唱木傀儡戲。」

3、歲月,人生。

如:郭小川《登九山》詩:「望一望,想一想,誰不感到虛度春秋。」

4、年齡。

如:西漢 劉向《戰國策·楚策四》:「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意思是現在楚王的年紀大了,而你的土地,不能不早作決定。

又如:尊公,方今春秋幾何?意思是你今年幾歲啊?

5、中國時代名,即春秋時代(西元前770—西元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6、《春秋》,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所記起於魯隱公 元年,止於 魯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

敘事極簡,用字寓褒貶。為其傳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

如:《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懼,作《春秋》。

7、春秋 、 戰國諸子之書,也有以「春秋」為名的,如《晏子春秋》、《呂氏春秋》等。

26樓:匿名使用者

和如今同樣的意思,就是指時光或者季節。(也可指「春秋戰國」或《春秋》)

27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常用作對別人年歲的敬稱

春秋是什麼意思?

28樓:豬豬愛橙汁

在古代,春秋即為一年,用春秋給書取名,有紀年之意。且傳說中,有生物一千年為春,一千年為秋,春秋二字,這代表時間流逝,歷史悠久。

29樓:匿名使用者

一】詞本義  ①在古代,一年只有春秋兩季,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稱。因此《春秋》的字面意思就是歷史。也泛指歲月和光陰。②泛指歷史:甘灑熱血寫春秋。

③時代名。因魯國編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這個時期。

④儒家經典之一。編年體春秋史。相傳由孔子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記載自西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史事,是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⑤古代史書的通稱。 [編輯本段]【二】春秋時代中國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曾經編了一部記載當時魯國歷史的史書名叫《春秋》,而這部史書中記載的時間跨度與構成乙個歷史階段的春秋時代大體相當,所以後人就將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春秋時期,指的是從西元前770年到公元 前476年,基本上是東周的前半期。

東周一開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權旁落,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仍。小的諸侯國紛紛被吞併,強大的諸侯國在區域性地區實現了統一。而實力最強的諸侯國就可以稱霸,先後出現過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秦穆公5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

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現了乙個比較和平的時期,原因是各國都被戰爭搞得十分疲憊,需要休整,於是通過西元前546年由14國參加的第二次「弭兵之會」達成協議,戰火暫時得以平息。可是,這期間在長江流域,吳、楚、越三國之間卻多次爆發霸權之爭。春秋時代的中後期,隨著牛耕的普及和鐵製農具的應用,經濟有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私田的開發和井田制的瓦解這一深刻的社會變化。

在一些諸侯國的內部,貴族勢力強大起來,開始向國君爭奪權力。西元前453年晉國出現了韓、趙、魏三家大戶,將晉國進行了瓜分,自己分別建立了國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於是,七雄並立,互相爭霸的時代逐步到來,春秋時期走向了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說,前770年~前403年),屬於東周的乙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期代。

春秋時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現代的學者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為止,稱為「春秋時期」。

詳見

古代為什麼說諾與喳,古代為什麼說諾與與喳

喳 是滿語,表示 是 遵命 的意思。標準讀音是 zhe 諾漢朝時期下人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 唯唯諾諾。此處有誤,漢朝時 唯 與 諾 皆為象聲詞,皆為應答之聲。但 諾 指地位或者輩分高的人對下級或者小輩分的應答。唯 才是指地位或者輩分低的人對地位高或者輩分高的人的應答。現在的影視劇中大都搞混了!答應,...

古代當官不修衙,為什麼,中國古代為何有「官不修衙」傳統

您好。官不修衙的主要原因,當是財政卡死,審批麻煩,以及制度風紀等種種限制。所以,除了少數利用前朝王宮改建者外,絕無大蓋豪華辦公樓所的可能。陽光文學城,希望可以幫到您,望採納。中國古代為何有 官不修衙 傳統 任期只有三五年,所謂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沒有必要修建豪華衙門 迷信風水,認為已有的官衙都是以前...

狼煙為何叫狼煙,為什麼古代的烽煙叫「狼煙」?

狼煙 一詞中的 狼 字從何而來?這恐怕與唐朝開國以來的國際形勢有關 當時不斷製造邊患的周邊少數民族都跟 狼 多少沾點兒邊。唐朝前期的主要邊患是突厥,而突厥正是乙個以狼為圖騰的民族,經常在旗纛上放乙個金狼頭。突厥的狼圖騰曾經讓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羨慕不已。他喜歡說突厥話 穿突厥衣服,也學著造有五狼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