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時候殺頭要秋後問斬,古代殺人為何要「秋後問斬」?

2022-05-21 11:25:04 字數 5657 閱讀 1006

1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秋後問斬」

《魏其武安侯列傳》是司馬遷《史記》中的名篇。作品敘述了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之間的矛盾鬥爭,既曲折地反映了漢武帝(前140~前86)與其祖母竇太后、其母王太后之間的鬥爭,也深刻地反映了重黃老刑名的西漢初期,向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西漢中期過渡的複雜激烈的鬥爭。雖然同是外戚貴族,但是竇嬰憑藉赫赫戰功獲得了爵位,田蚡以裙帶關係平步青雲。

竇嬰為人正直、忠於漢室、不貪錢財;田蚡則善於僅術、專橫跋扈、貪婪驕奢。結果因漢武帝依違其間,不主公道,竇嬰遭田蚡陷害,終於在元光五年(前132)十二月(農曆)的最後一天被田蚡殺頭示眾幹渭城。田蚡之所以急殺竇嬰,是因為按當時制度,春季不宜用刑,甚至可能遇赦。

這就是古代的「秋冬行刑」的制度。

我國歷史上,有關「秋冬行刑」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而關於刑殺與時令的論述最早見於《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獄訟」。

古時候,由於科學文化的落後,人們不能正確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認為在人類和自然界萬事萬物之外存在著乙個能支配萬物的造世主。災害、瘟疫、祥瑞、豐年都是上天賜予的,因而人們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符合天意。設官、立制不僅要與天意相和諧,刑殺、赦免也不能與天意相違背。

春夏是萬物滋育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肅殺蟄藏的季節,古人認為,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則,人間的司法也應當適應天意,順乎四時。

西漢中期儒學春秋公羊派大師董仲舒(前179~104)繼承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創造出一套「天人感應」的迷信學說。他認為,「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後刑」的,所以應當春夏行賞,秋冬行刑。

如果違背天意,就會招致災異,受到上天的懲罰。從此,「秋冬行刑」遂被載入律令而制度化。

漢代法津規定,刑殺只能在秋冬進行,立春之後不得刑殺。唐、宋律規定:從立春到秋分,除犯惡逆以上及部曲、奴婢殺主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決死刑。

清代規定,經朝審應處決的犯人,也需在秋季處決。

西漢時期行刑的時間在農曆

九、十、十

一、十二月,到了唐代,死刑執行的時間定在

十、十一和十二月。唐代這一規定一直為後世採用,直到清末。

「刑以秋冬」的制度雖然不致耽誤農業生產(秋冬一般為農閒之日),對統治者恣意妄殺起某種緩衝作用,但其政治實質則主要是封建統治者借天意之名,行殺罰之實,表示用刑是天命所定,不得違抗,讓老百姓俯首貼耳地任其宰割,使其統治得以鞏固。正因如此,一旦形勢處於緊急狀態或危及其根本利益的重大案件,統治階級就不顧一切,而以「斬立決」「決不待時」加以處決。例如,清末,戊戌變法失敗,2023年9月2日,譚嗣同等6名變法維新派人士**。

**的慈禧太后,竟未經提審,就將這6位變法志士於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刑場處以極刑。

2樓:匿名使用者

多事之秋

這個成語就是這個意思

說得是秋天是問斬的季節

但是我不知道秋天為什麼是問斬的季節

3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回答你吧:

古時候,由於科學文化的落後,人們不能正確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認為在人類和自然界萬事萬物之外存在著乙個能支配萬物的造世主。災害、瘟疫、祥瑞、豐年都是上天賜予的,因而人們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符合天意。刑殺不能與天意相違背。

秋冬是肅殺蟄藏的季節,古人認為,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則,人間的司法也應當適應天意,順乎四時。

4樓:匿名使用者

天人合一

秋後天氣肅殺,萬物不再欣欣向榮的生長了,同時又不是很冷

5樓:匿名使用者

秋後的意思是秋天之後 指的是時間

古代殺人為何要「秋後問斬」?

6樓:餘溫

在古代,人們認為秋後問斬就是順應天意,按照上天的旨意來形式,這樣才不會受到天神的懲罰。

7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點是說秋後問斬就是順應天意,按照上天的旨意來形式,這樣才不會受到天神的懲罰。還有就是秋季是農民農閒階段,可以引來更多人來看。

8樓:瞎子指鹿為馬

古代砍頭是乙個非常重的刑罰了但是古代又沒有現在那樣的**可以報道。秋後是農閒的時候,所以百姓才有空來**,給他們的心理造成震懾,讓他們服從統治。

9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秋天的農民都沒有事情幹,他們豐收後沒事情幹就回去看別人殺,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觀摩。

10樓:愛我是小仙女

古代人都比較迷信,信天意,認為秋後問斬是上天的旨意,按照上天的指示來斬首,就不會受到懲罰。

11樓:嫣然

秋後都是農民都已經秋收完畢,處於農閒階段。這個時候殺人,就可以震懾人心,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12樓:魚界

因為砍頭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更帶有煞氣,在古代人看來,這便是衝撞了神明,觸了霉頭,違背了天意,是會受到處罰的,而象徵著蕭瑟與荒涼的秋冬之際,最適合來做這些事情,所以為了順應天意

13樓:luu陽光的

秋天農民收成後就沒事幹了,這個時候如果殺頭的話,會有很多人圍觀的,可以起到震懾的作用。

14樓:flyking萍

古代人們最看重的就是天意,殺人本身就是乙個不吉利的事情,秋冬季節蕭瑟荒涼,順應了天意,這個時候殺人最合適。

15樓:晗兮汐

關於秋後問斬 早在漢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規定,除謀反、謀大逆等罪犯即時處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後至冬至前進行。

古人犯了殺頭之罪,一定要秋後問斬,這裡面有什麼說法?

16樓:幹昆傑

1秋後問斬,符合上天對萬物的安排。古代對於判處死刑的犯人,也是需要核審的。由於古代交通落後,案卷上報審核在下達,也是需要一定時間,所以每年都在立秋後對死刑犯行刑。

同時立秋後百姓基本都能閒暇下來,對死刑犯進行行刑,可以讓更多百姓見證,起到更好的震懾作用。但對於那些大逆之罪,一般都是立即執行,不用等到秋後。一則是表達統治者的極度不滿。

二則也是表示天理不容。

2春夏是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季節,上天的意思讓萬物生長,不應該妄動殺念,以免惹惱上天降下災禍。秋冬是肅殺的季節

17樓:別對她笑

從漢朝開始,董仲舒提出了這個觀點,他認為秋冬的時候殺人有違天道,東漢時期把時間確定在了十一月和十二月之間,只要是砍頭,必須在秋後

18樓:

因為這個時間點人們都比較閒,農閒的時候,人們都會被召集來**,而且有的朝代是強制性的,這就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為什麼古代斬首都是在「秋後問斬」?

19樓:匿名使用者

秋後問斬一詞應該始於唐朝..水滸英雄傳有提及秋後問斬一詞.應該是最早出現秋後問斬一詞.

但是歷代問斬的時間並不一定在秋後.至明清才固定於秋後..嘉慶之後又改於隨判隨斬.

此由來依據農民作息相關.春耕.夏耘.

秋收.冬藏.四季來做區分.

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後通常都會要求集中處死.亦會事先公告.為何選擇秋冬二季實行.

主要是考慮示警的作用.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閒.也方便地方官動員民眾**.

當時有強迫民眾**.一般行刑的時間大約集中在9-10月之間.所以會有秋後問斬一詞.

秋季帶有肅殺之氣,因此死刑多於秋季執行。再則大概是因冬天百物蕭條,亦是進入一年的尾聲,亦適合執刑,春天象徵新生,夏季萬物正蓬勃生長,因此較不適宜取人性命吧。

20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歷史上,有關「秋冬行刑」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古時候,由於科學文化的落後,人們不能正確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認為在人類和自然界萬事萬物之外存在著乙個能支配萬物的造世主。災害、瘟疫、祥瑞、豐年都是上天賜予的,因而人們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符合天意。設官、立制不僅要與天意相和諧,刑殺、赦免也不能與天意相違背。

春夏是萬物滋育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肅殺蟄藏的季節,古人認為,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則,人間的司法也應當適應天意,順乎四時。

同時為了適應農時,秋收後一年的勞動基本上都轉化成了經濟收入,勞動最密集和需要勞動力的時候已經結束,這個時候斬殺,不僅不會對農業經濟造成影響,而且有利於國家經濟的最大化和社會的穩定,如果在秋收前斬殺,可能造成秋收活動的延緩,個別家庭甚至是停滯。

為什麼古代的殺人犯要等到秋後問斬而不是立即處死?

21樓:海闊天空飯非法

古代斬頭是一項很嚴重的刑法,也是一項極其不仁的刑法。我們能經常在古裝電視劇集中聽到這樣的判詞「羈押收監,秋後問斬」。其實秋後問斬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乙個是秋季代表有肅殺之氣;第二個是為了強迫老百姓**。

秋季代表有肅殺之氣。古人將一年分為四季分別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古代在處理死刑犯的時候,一般都會集中處理,秋後問斬就定下了乙個具體的時間,方便**集中處理死刑犯。春天象徵著新生,夏季萬物正在蓬勃生長,在春夏兩季處理死刑犯在古人看來有點兒不和天時;而秋冬兩季代表的是進入一年的尾聲,萬物也都枯萎了,這時候執行死刑,在古人看來是最適合天時的。

第二個就是為了強迫老百姓**。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法律普及很低的,強迫老百姓**執行死刑,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懾老百姓。為什麼要選在秋季?

是因為春夏兩季都是農忙的季節,老百姓都要忙著幹農活;而秋冬兩季就不同了,這個時候的老百姓基本上都閒下來了,有更多的時間去**執行死刑。

其實「秋後問斬」一詞最早出現於唐朝,但是歷朝歷代問斬的時間並不一定非要等到秋後;而真正確立秋後問斬這一制度,是明清時候的事了。但是在清朝嘉慶之後又改為了隨判隨斬。

不管怎樣說,古代在執行死刑的時候還是極其不人道的,斬頭是一項很嚴苛的刑法,沒想到卻能在中國古代社會奉行上千年!

22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古代殺人犯為什麼要等到秋後問斬,而不是立即處死的原因,是因為要有人性化,要把那個要把那個殺人犯餵飽之後再殺死吧。

23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因為古代也是很人性化的,古代資訊和交通都不發達,犯人被判死刑,還要和家人見面,交代後事,所以秋後問斬。

24樓:南坼

斬頭就相當於現在的死刑。現在的死刑都不是立刻施行。其一,想讓他的親戚死前團聚。其二,希望天下人皆知,甚至過來看。

25樓:青春派

立即處死太突然了,這期間需要乙個緩衝期,在這段時間裡,可以讓囚犯和他們的親人道別,亦或者讓他們做好乙個即將被處死的心理準備。

26樓:百度id你好呀

因為古代人,有自己的禮法,在禮法中,一般都有說明什麼時候該殺,什麼時候不該殺,所以他們一般很尊重,也嚴格遵守這樣的規定。

27樓:阿貓愛娛樂

秋天是什麼季節,秋天是萬物凋敝的季節。古人非常重天時,植物在秋天死,那肯定是有它的道理,所以要順應天時,處決犯人也要在秋天。而且秋天的時候百姓們都不忙了,都可以來看處刑,起到威懾作用

28樓:

因為在古代無論做什麼都很講究日子和時機的,秋天是萬物枯竭的季節,加上秋風瑟瑟的效果,適合做這種事。

29樓:歲月不敗少年

國家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該幹的事情。春天是慶祝的季節,有喜事春天是最好的,如果有什麼大的封賞應該放在夏天,要處罰人就得放在秋天,死刑要放在冬天。統治者都認為自己是上天之子,做任何事情都應該順應上天的節奏。

了解古時候的人為什麼怕老師,古時候世人如何看待教師地位

在古時候,老 師的地位是很高的 天 地 君 親 師,雖然排在最末,但是他內也是乙個容能讓七尺男兒屈膝下跪的有限幾個人之一 再說那個時候,除了君 親敢打你以外,還有乙個敢打你的就是老師了,而且老師打了你,你的父母都不敢去理論的,所以古時候的老師,那可是真打,能把你的手掌心打爛 現在誰敢啊,如果老師敢打...

鹽在古代有多重要?古時候的人為什麼要控制鹽?

食用鹽是人體生理機能所必需的一種物質,每個人都需要攝入鹽,但是古代的製鹽水平落後 產量地下,由朝廷控制,是財政收入的一大 所以鹽在古代很重要。鹽在古代可是高利潤的產品,走私的鹽販子很多,所以古代朝廷需要控制鹽。古代鹽十分珍貴,農耕社會,百姓若長期不吃鹽基本喪失勞動力,鹽比 還貴,承擔了國家經濟命脈的...

深圳古時候被稱為什麼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1979年3月,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 深圳的歷史來由?深圳地處南中國海之濱,椰風海韻,細浪白沙,景色怡人,歷來被視為 華夏南大門 連陲風景線 自東晉以來,深圳在政治 文化 經濟 交通及海防軍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考古材料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