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眾國尊)是什麼意思,佛教的「參」是什麼意思?

2022-03-03 21:05:02 字數 6467 閱讀 4216

1樓:iori愛朋

佛教三寶中有兩足尊、離欲尊和眾中尊,分別代表佛、法、僧。

你說的眾國尊我沒聽說過,只知道眾中尊。這代表的是佛門中的出家人,也就是清淨福田僧。僧人是專一修持佛國的出家人,遠離世間煩惱一心證悟佛法,既是佛教的守護者和實踐者,也是佛門其餘信眾的皈依供養之處,禮敬僧眾功德無量。

僧人因出家功德,未來必定成佛,所以身份與眾生不同。

阿彌陀佛。

2樓:亞芒娜

佛教三寶中有兩足尊、離欲尊和眾中尊,分別代表佛、法、僧。

簡介: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3樓:遺失破碎的風景

眾中尊,眾中尊說的是真正的僧人(不一定是出家人),因為僧人能夠宣傳佛的功德,使人信受佛法,宣傳佛法深奧的道理,使人得到益處,而其他的不能,所以真正的僧人稱為眾中尊,因為他帶給人的利益是最大的。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這是皈依中的詞

兩足尊: (術語)佛之尊號也。以佛在有兩足之有情中,為第一尊貴故也。

又,兩足者,言戒定福慧等之功德,以佛於此等功德為二足而遊行法界故也。法華玄贊三曰:『佛於二足多足無足一切中尊,今雲兩足尊於三類中兩足為貴。

能入道故,謂人天類。佛亦兩足,故言兩足尊。』法華嘉祥疏四曰:

『兩足尊者,或以戒定為二足,或以權實為二足,或以福慧為二足,或以解行為二足,此皆內德之二足也。外形以天人為二足,佛是天人二足尊也。』光明文句記三曰:

『大經明十號中兩釋:一約人天善趣兩足為貴,佛於天人中尊,二約福慧俱備名為兩足。』

4樓:大資料教育

佛教三寶中有兩足尊、離欲尊和眾中尊,分別代表佛、法、僧。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這是皈依中的詞

兩足尊: (術語)佛之尊號也。以佛在有兩足之有情中,為第一尊貴故也。

又,兩足者,言戒定福慧等之功德,以佛於此等功德為二足而遊行法界故也。法華玄贊三曰:『佛於二足多足無足一切中尊,今雲兩足尊於三類中兩足為貴。

能入道故,謂人天類。佛亦兩足,故言兩足尊。』法華嘉祥疏四曰:

『兩足尊者,或以戒定為二足,或以權實為二足,或以福慧為二足,或以解行為二足,此皆內德之二足也。外形以天人為二足,佛是天人二足尊也。』光明文句記三曰:

『大經明十號中兩釋:一約人天善趣兩足為貴,佛於天人中尊,二約福慧俱備名為兩足。』

5樓:

佛教中沒有眾國尊的說法,有「眾中尊」,意思是人眾中最為尊貴。

佛教的「參」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參,就是觀照,仔細思考,就是悟的意思。

佛教中尊證是什麼意思?

佛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呢?

7樓:熱心網友

「佛」為「佛陀耶」的簡稱,乃梵語之音譯,為如來十號之一。如來十號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一般習慣簡稱「佛」。小乘講的"佛",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 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

"佛"字由左邊的"人"與右邊的"弗"構成,"弗"為"不"的同源字,加單人旁就是不是凡人,說明稱之為佛的人,本就是超脫凡人慾念、思想的人。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西元前6至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釋迦牟尼創立。反對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有生皆苦」,以超脫生死為理想境界。

廣泛流傳於亞洲國家。相傳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

佛從梵文翻譯為中文為「覺者」、「知者」、「覺」。覺有三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覺有自覺、覺他、覺滿三種層次。

「自覺」:眾生常處於不覺之境,起心動念不離貪、瞋、痴,故《地藏經》雲:「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若能時時反觀自心,覺察、覺照,證悟本自覺性,斷除貪、瞋、痴等煩惱,即「自覺」義。

「覺他」:不僅自覺自利,更進一步助人覺悟,利益他人。如勸人正信因果、斷惡修善,或教示佛性本具、緣起性空等真理,助其了悟生命真諦,自覺覺他,饒益有情,即「覺他」義。

「覺滿」:即自覺圓滿、覺他圓滿、覺行圓滿,亦稱為「三覺圓滿」。釋迦牟尼佛即為三覺圓滿之聖者,其自覺、覺他皆達究竟,說法四十九年,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令有緣眾生皆能發菩提心,得證聖果;且佛度眾生,不為時空所限,其教化延續至今,令後世眾生亦能如法修行;此即三覺圓滿之境,故稱之為「覺滿」。

眾生皆本具佛性,然迷即眾生,覺即菩提,故當依據覺察、覺照、覺悟之理,精進修行,他日定可成就自覺、覺他、覺滿三覺圓滿之佛果。

8樓:匿名使用者

學佛點滴——對佛教的理解 ⊙什麼是佛?能覺是佛。我們每乙個眾生都具乙個能夠覺知萬事萬物的心性,這個能覺的心性就叫做佛。

你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嗎?你相信自己會有一天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洞察無礙嗎?如果你相信的話,那你就相信自己就是乙個未來佛。

未來佛就是乙個未來的覺悟者。如果你不相信,你還是乙個未來佛,為什麼呢?因為不管經過多少磨難,你總有一天會覺悟,因為能覺的心是我們本具的,所謂天真自然佛,人人本具之。

對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了、完全清楚了。這樣的人我們稱他為佛。⊙什麼是佛教?

佛教是教育。 用這個自性本具的能覺之心來教化自性暫迷的迷惑之心就叫做佛教。雖然我們說佛教是佛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我們常常誤會,以為有乙個他來教育我,而實際上是把我們自己的覺悟之心顯揚出來。

佛像、經典、僧眾只是起了乙個增上緣。就是幫你覺悟向上的乙個好緣。⊙學佛,誰是我們的老師和榜樣?

釋迦佛是我們自性本覺的榜樣和老師雖然自性本覺,佛教本有,但僅僅靠自己獨覺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大多數眾生是需要導師和榜樣的,換句話說,我們需要導師的指引、善知識的指點,這樣我們可以少走彎路、不走彎路。釋迦牟尼就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我們稱他為本師。⊙老師的使命是什麼?

老師的使命就是幫助我們開啟自性的智慧型釋迦牟尼佛並不是自己發明了什麼真理,然後再灌到我們眾生的腦子裡來,不是的。而是告訴我們:智慧型和德能是我們自性本有的,不需要向外去求,只要把妄想和執著去掉就可以了。

⊙佛陀四十九年說法,內容是什麼?四十九年說法無非是說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法,說**大、說漸說頓、說偏說圓、說有說空,無非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訴我們,人生就是我們自己,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佛能給人以禍福嗎?

不能,沒有學佛的人以為佛能給人以禍福,其實不是的。打個比喻,法官定案,他要以公正法律為依據,法官不能給人以禍福,佛也如是。一切因果報應就象水往低處流一樣自然而然,沒有誰在主宰。

就象古人說的好: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其實是把宇宙間的禍福之理說盡了。

就像現代的醫學界也證實了,說慌的人體內會分泌毒素。⊙佛能保佑我們不生病嗎?如果我們妄念連連、惡業不斷,佛是無能為力的。

佛只能告訴我們,人為什麼會生病,如何避免。我們如果按照佛的話去做,身體自然會健康起來。就象父母隨時隨處護念兒女,但是不能保證兒女不惹禍,父母只能教育兒女怎麼做。

佛也如是,可見教育才是最大的保佑。再說我們天天唸佛,心地平和,妄念減少,免疫力自然增強。我們可以在緣上下功夫,惡緣斷了,惡果自然就不能結了。

⊙在災難降臨的剎那間,有可能感通佛菩薩而避免災禍嗎?可能。因為心、佛、眾生是三位一體的,可以說感通佛菩薩,也可以說是自心的「一心」所起的作用,自心就是佛。

平常我們的覺悟之心被煩惱所覆蓋,智慧型和德能都無法顯現,現在臨時抱佛腳,一句「阿彌陀佛」一句「觀音菩薩」自心的智慧型顯現了,能力也顯現了,所以剎那間便消除了災禍、你說這是自力還是佛力,實在說自力和佛力是同乙個力,自他不二麼。釋迦佛在菩提樹下覺悟成道,第一句話就說:「奇哉,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型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可知眾生和佛相比,就多了一點煩惱。⊙修行,以什麼為標準?佛經是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的自性是否覺悟了?

覺悟到什麼程度?我們本具的正知正見是否具備了?具備的是否圓滿?

我們自性的清淨心是否現顯了?現顯了多少?我們要用佛經來印證,來對照,來檢查。

看一看自己的起心動念、日常生活起居、待人接客是否與佛經吻合。如果不相應,就要修行。⊙什麼是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錯誤的想法、看法、做法。⊙什麼是住持三寶? 就是佛像、佛經、僧眾。

如果沒有住持三寶,如來的家業就不能傳承和弘揚了,我們修行交流也缺少了方便。佛像是提醒我們自性要覺悟,因為沒有乙個人每天跟在你的背後,要你覺悟。而佛像就有這個妙用,我們每天拜佛,看到佛像就知道要像佛一樣覺悟。

如果你拜佛不是為了覺悟,那就不是修行。經典是幫助你樹立正知正見,正知正見雖說是你自性本具,但是你現在迷了自性,分不清對錯、好噁、正邪,所以暫時需要用外面的經典幫你開啟自性的法寶。佛經好比是一條渡船,你到了對岸,渡船你就不需要了。

僧眾是和合僧團,是佛法的承傳者、傳播者、帶動者。我們看到出家人,就想到我也要象出家人一樣清淨無染、為法獻身。⊙什麼是自性三寶?

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自性三寶就是覺、正、淨。歸依佛就是歸依自性覺;歸依法就是歸依自性的正知正見;歸依僧就是歸依自性的清淨心。你想一想,佛像可以被毀,經典可以被燒,僧眾可能被驅散,而自性的覺正淨恆常無變,我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歸依處——自性三寶。

然後我們又不離開住持三寶而進行修行。自性三寶是本體,只要本體在,有體一定會有相。⊙唸佛、讀經、參禪、持咒,目的是什麼?

唸佛、讀經、參禪、持咒,目的是得清淨心不學佛的人常常誤會,以為唸佛是求佛保佑,如果你讀了一些佛經,你就會知道,唸佛是為了得清淨心,《彌陀經》上說「一心不亂」;《圓覺經》上說:「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實在說學佛很簡單,二個字「除妄」而已,但是又很複雜,勞累世尊四十九年說法,就二個字,我們學了幾十年,還是起心動念。

所以佛很慈悲,給我們說淨土經典,一而再,再而三,勸我們唸佛求生西方。佛號入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這就是唸佛得清淨心的原理。當我們有了清淨心,其實我們什麼都得到了,因為自性的道德、能力都能顯現了,與如來性相無別。

如果自己沒有清淨心,整天胡思亂想,佛就是想幫你,也無能為力。佛對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保佑。就象父母告誡你,待人要有禮貌,千萬不要打架。

這就是父母對你的保佑,你要做到了,你才會平安,你若做不到,這個保佑就落空了。我們常常聽到,危難時刻念一句佛號,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為什麼呢?因為「一心」啊!

只要有了一心,自心就是如來,就有不思議的道德和能力。《彌陀經》上說「一心不亂」,就是把最大的秘密告訴我們了。⊙熟讀經典的用處是什麼?

熟讀經典才能提起觀照 佛經是從佛的清淨心中流露出來的寶藏,與我們眾生的自心是相應的。所以佛經能幫助我們自心覺悟,我們熟讀以後,生活中就能提起觀照,不致於迷失方向。⊙怎樣從夢中去體會能作夢的心性和所作夢的幻相?

我們有做夢的經驗,夢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那麼整個夢境就代表我們的心,心是「能變」,心能變出夢境,夢是「所變」,夢是心所變的,如果在這裡硬是要分乙個真假的話,能變的心是真的,所變的夢是假的。夢雖然是假的,但是它能起作用,夢中有歡喜和恐懼。比如h20,它能變化出蒸汽、冰塊、水,蒸汽能蒸饅頭、**車、冰塊有冷凍和阻隔的作用、水可以洗衣服、洗菜。

由此看來,我們隨著事物的現象可以找到它的本體,而這乙個本體又可以變現許許多多的相貌,每乙個相貌又顯示出不同的作用。「心性」看不見、摸不著,比如「真空」,「現象」無處不在,比如「妙有」,真空不空,因為它能變,妙有不有,因為它生滅無常。我們希望做乙個好夢,那我們懂得了這個道理,就知道首先要有乙個好心,因為清淨的本心所現的相,一定是乙個好相,乙個清淨莊嚴的國土。

人生如夢,你知道這個夢是從那裡變出來的呢?你想一想「能做夢的心」和「所做的夢」,試著找一找它的「能變」和「所變」。⊙真心有多大?

真心遍滿虛空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真心有多大,我們的眼睛能看東西,會看很遠吧,你看到以後,你就會作出判斷,這是什麼東西。如果我們眼睛所到之處,心力無法達到,那我們就不能判斷,可見凡是眼到之處心都能到了。你想一想我們的心有多大呢?

佛告訴我們,我們的真心遍滿虛空法界。佛說的對嗎?信解行證,相信是不夠的,還要理解;理解以後還要實行,實行以後才能證明。

證明以後你才會覺的:佛的經典和你見到的沒有兩樣。⊙如何知道臨終以後的去向?

人臨終以後,身體會涼,但是總會有乙個地方最後才涼,你只要看這最後微熱的地方是什麼位置,你就知道他到那一道去了。頭頂——是聖人;眼部——公升為天道眾生;心窩——轉為人道眾生;腹部——下墮為鬼道眾生;膝蓋——下墮為畜生道眾生;腳底——下墮為地獄道眾生。但是你要試探,一定要小心奕奕,否則會令他下墮。

⊙佛為什麼稱二足尊?福慧圓滿二足尊福和慧兩樣都好,當你妄心滅盡的時候,就是福慧圓滿之時,那是什麼樣子呢?那就是圓滿佛果,歸無所得。

為什麼歸無所得呢?因為是你本來就有的,不是從外面加進來的。我們稱佛為二足尊,意思就是說福和慧都滿足了,沒有欠缺了。

這是我對佛教的理解,不知是否正確?希望老師和同修幫我修改一下。

佛教的雙修是什麼意思,佛教雙修是什麼意思

密宗屬於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乙個特點就是先明理,大乘佛教教徒可以把乙個小乘佛法修為成大乘佛法,小承佛教教徒給他乙個大乘佛法,他給你修為成小承佛法,為什麼?理不明的緣故。密宗的雙修是正是邪?該怎麼理解?密宗的雙修分正解,和曲解。曲解就是把男女雙修理解成男女在 的時候修煉,他們的病態的觀點認為,這時候可...

佛教是什麼,佛教是什麼意思呢???

佛教是,佛陀教授的一種修行方法,本來不是宗教信仰,所以佛教沒有神 上帝的概念,佛教認為人是可以通過修行戒定慧達到涅盤的,涅盤後就 不復後有 了,即沒有輪迴了。佛教本來沒有永遠不死的神,後來有些宗派卻把佛菩薩當神一樣崇拜了,這不是佛陀的本意。所以佛教內部是分成各種宗派的,應注意不要混淆了。佛教 世界三...

佛教拈花指是什麼意思,佛教拈花指是什麼意思

拈花指源於佛家 佛祖拈花,迦葉一笑 的典故,包含兩層意思 1 是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2 是彼此默契 心神領會 心意相通 心心相印,形容師徒之間的默契 心靈相通。典故出處 五燈會元 七佛 釋迦牟尼佛 卷一 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