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曆的由來,夏曆的由來

2022-02-16 17:00:24 字數 6153 閱讀 9496

1樓:匿名使用者

四千二百多年前堯帝在位時,命令分管天文曆法的**姓羲人稱羲仲者帶領一支科學考察隊伍來到中原大地稱為非常神秘的東方,暘哩山谷處觀察檢校賓一賓太陽早晨公升起的最北邊和最南邊,日出的最長時間和最短時間的週期變化規律。觀察各類植物出牙開花結子的日期,觀察各種動物交配繁育規律。經過較長時間觀察記錄總結經驗,根據日出長短週期和月亮朔望變化,按約12個月亮朔為乙個迴圈週期,按冷熱分為四個季節,乙個月亮朔分為兩個節氣,每個節氣約十五天,乙個迴圈週期分為二十四個節氣,這就是中華民族最早期上古時代天文曆法的雛形,從堯帝羲仲為正式辦理官方正規專業研究天文曆法的開始。

堯帝在位七十年,舜帝在位三十九年,禹帝建立夏王朝,經過一百多年的長期觀察比較,不斷的完善總結,夏王朝頒布正式曆法,人稱夏王歷,簡稱夏曆。夏朝的曆法主要是為農業使用服務的,所以又稱為農家歷,簡稱農曆,即以月亮為起始的迴圈週期,月亮是夜間出,夜間為陰,所以,中國人又稱呼為陰曆。華夏大地使用的天文曆法是中國人民長期勞動創造的結晶,是堯帝羲仲為初步觀察研究的始點。

2樓:匿名使用者

夏曆是中國古六歷之一,傳說是夏代創立的曆法,原曆法規則已軼失,現只從一些古籍上了解一些內容:採用冬至之月為子月作曆算一歲開始,曆法年則採用以建寅月開始,即寅正(後來叫做夏正),其大致是採用整數366天為一歲,用減差法和正閏餘,來調整時差。

3樓:南京葉巨集

夏曆是古代漢族曆法之一,又稱農曆。與黃帝歷、顓頊歷、殷歷、週曆、魯歷合稱古六歷。傳說是夏代創立的曆法,原曆法規則已軼失,現只從一些古籍上了解一些內容。

現在的夏曆就是中國傳統曆法的統稱,民間俗稱陰曆。兩千年來,因為積累偏差,不停地大修改歷,名稱不斷更換。現在傳統曆法的前身就是明末清初的時憲曆。

到了文愅左右,中國的狂熱失控,把夏曆名稱又改成了「農曆」,這個名字其實名不符實。因為只要是陰曆就會有個先天缺陷:日期不能安排農時,會偏差正負15天。

只得借助24節氣這個陽曆拐杖才能解決。也就是說農曆這個曆法本身是不能安排農時的,而公曆才支援日期直接安排農事。所以,陽曆更適合農業。

現在的農曆又是以紫金山天文台頒發的紫金歷作為國家標準。

農曆的來歷簡介

4樓:我是龍的傳人

農曆,以前又稱夏曆、陰曆、舊曆,是東亞傳統曆法之一。農曆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乙個朔望月,但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乙個回歸年,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徵,所以又有陽曆的成分。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及朝鮮、南韓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國家,仍使用農曆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於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採用設定閏月的方法使這幾年的平均日數盡

農曆量的接近365.2422日。因1回歸年為12.

368個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應設定四十六個閏年,但因為這樣設閏太過複雜,經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裡中設定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乙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於農業種植等活動。

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人們因為二十四節氣對於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因而常把夏曆稱為「農曆」,但二十四節氣應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應該屬於太陽曆部分。因此把夏曆稱為農曆是不恰當的。

5樓:找尋夢的點滴

農曆年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即春節,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有著辭舊迎新闔家團圓寓意,忙碌一年的人們在這個節日裡得到休息,和家人訴說著一年的收穫,暢想一下在新年裡美好願望!

6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是我國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又名夏曆、中歷、舊曆,民間也有稱陰曆的。它用嚴格的朔望週期來定月,又用設定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農曆把日月合朔(太陽和月亮的黃經相等)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

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稱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稱月小。

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機械地安排。農曆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與回歸年相差11日。為此,通過每十九年安插七個閏月的辦法回以協調。

閏月的安排由二十四節氣來決定。

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乙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乙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乙個新曆法,就是所謂陰陽合曆。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叫農曆或陰曆)就是這種陰陽合曆。

它跟陰曆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乙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曆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乙個閏月。~

7樓:中國恐龍鳥

農曆 [nóng lì]

中國傳統曆法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又有陰曆、華歷、夏曆、漢歷、中歷等名稱。農曆並不是純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干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曆是以陰曆(夏曆)為基礎,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

所以我國的農曆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曆,而是陰陽合曆。[1][2]

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

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乙個朔望月。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由計算決定。

農曆是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係的一種曆法。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與陽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陰曆年相比陽曆年在天數上有時會相差乙個月;為了協調陰曆年與陽曆年之間的天數,於是便通過「置閏法」進行調整使陰曆月相總天數與陽曆回歸年總天數相適應。

[1][2]

中文名農曆

外文名lunar calendar

別稱華歷、夏曆、漢歷

性質陰陽曆

特點歷月為朔望月,平均歷年為回歸年

使用地區

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等地

起源時代

古代紀年法

干支紀年法

曆法簡介

基礎曆法

曆法,是根據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計量較長的時間間隔,判斷氣候的變化,預示季節來臨的法則。依歷年、歷月分太陽曆、太陰曆、陰陽合曆。總看曆法分三種:

陰曆、陽曆、陰陽曆。農曆,其基礎曆法規則經歷多代逐漸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續至今。農曆是在陰曆的基礎上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

[2]陰曆是月亮歷,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陰曆的乙個月叫做「朔望月」。

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週期。陰曆只管朔望月,不管回歸年,所以和一年四季無關。

陽曆就是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

8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把日月合朔(太陽和月亮的黃經相等)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

稱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稱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機械地安排。農曆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與回歸年相差11日。

農曆的來歷

9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在陰曆(夏曆)基礎上融合了陽曆的成分,吸收了干支歷(陽曆)二十四節氣作為補充。

我國傳統曆法,又有陰曆、華歷、夏曆、漢歷、中歷等名稱。農曆並不是純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干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

農曆是以陰曆(夏曆)為基礎,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所以我國的農曆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曆,而是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

10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是我國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又名夏曆、中歷、舊曆,民間也有稱陰曆的。它用嚴格的朔望週期來定月,又用設定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農曆把日月合朔(太陽和月亮的黃經相等)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

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稱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稱月小。

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機械地安排。農曆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與回歸年相差11日。為此,通過每十九年安插七個閏月的辦法回以協調。

閏月的安排由二十四節氣來決定。

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乙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乙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乙個新曆法,就是所謂陰陽合曆。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叫農曆或陰曆)就是這種陰陽合曆。

它跟陰曆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乙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曆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乙個閏月。~

11樓:匿名使用者

《書經·堯典》記載:「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定四時成歲。」可見在唐虞時代,已測出一年為366日,定為12個月,設定閏月調整歷年。

我國自殷商時代就有干支紀日,東周時已使用十二地支紀時,西漢時已有干支紀月,東漢開始採用干支紀年,歷代史書都使用干支制度。

農曆以朔望定月,乙個朔望月的實際長度在29.3日至29.7日左右變動,其平均值為29.

530588日。以平均值推算的稱「平朔」,以實際長度推算的稱「定朔」。在唐武德二年(619)之前,採用平朔,公元619年6月,開始採用定朔,到了貞觀十九年(645)又改用平朔,直到宋麟德二年(665)再採用定朔。

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正式規定一回歸年由二十四節氣組成,以無中氣(二十四節氣中冬至、大寒、雨水等十二個節氣稱為中氣)之月為閏月。在這之前閏月安排在年終的最後一月。一回歸年的實際日數為365.

24219879日。

一.古六歷

這是春秋戰國和秦朝制定的黃帝、顓頊、夏、殷、周、魯六種曆法,其特點是以365+1/4日(分母中有4,故又稱為四分歷)為一回歸年,29+499/940日(29.530851日)為一朔望月,19年7閏。六歷的不同主要是「曆元」(年的起算點)、施行地區和所用的歲首。

使用時期主要為戰國時期,唯顓頊歷一直用到漢武帝改曆止(前104)。刊載文獻:《漢書·律曆志》、《開元占經》。

黃帝、周、魯三歷建子,以仲冬之月(子月),即包含冬至的月份為歲首正月,稱為「周正」。

殷歷建丑,以季冬之月(醜月)為歲首正月,稱為「殷正」。

夏曆建寅,以孟春之月(寅月)為歲首正月,稱為「夏正」。

顓頊歷建亥,以孟冬之月(亥月)為歲首正月,稱為「秦正」。

古六歷的閏月均置於歲未,以立春為一年節氣的起算點。

春秋時期,晉用夏正,魯早年用殷正,前651年改用魯歷周正,新莽時期用殷正,唐武則天及肅宗用周正。自漢武帝以來的其它時期都採用夏正。

二.漢(太初歷、四分歷、乾象曆)

前104年由落下閎、鄧平等人創制的《太初歷》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曆法,亦是曆法史上第一次大改革。它第一次把二十四節氣訂入曆法,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推算出135個月有23個交食的週期。而西方直到前45年才制定出儒略曆,一回歸年為365.

25日,而且在前8年之前,誤設3年一閏,實際為365.33日為一年。前8年改為4年1閏,一回歸年為365.

25日。直到2023年才改用格列歷,取365.2422日為一年。

1.太初歷

以365+385/1539日(365.25016244日)為一回歸年,29+43/81日(29.530864日)為一朔望月(分母中有81,故又稱為八十一分歷),19年7閏,行用年前104-85。

曆元(年的起算點):太初元年(前104)前十一月初一日甲子日夜半,這時刻正好是合朔和冬至。刊載文獻:

《漢書·律曆志》。

2.四分歷

東漢元和二年(85)改用四分歷(為區別古六歷,又稱為「後漢四分歷」)。由李梵、編

房子的由來,房子的由來

由來過程 早期原始人類為避寒暑風雨,防蟲蛇猛獸,住在山洞裡或樹上,這就是所謂的 穴居 和 巢居 樹上築巢 經過不斷進化,古人開始營建房屋。據考古發掘證明。曲折的古代 隨著人類文化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方案建造房屋。於是經過人們精工雕鑿 科學拼接而成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建造的各種...

nba的由來,NBA的由來?

1891年,加拿大人詹姆斯 奈史密斯博士,為了給學生們找乙個冬季體育鍛煉的方式,在1891年用2只破筐和乙個破足球創造了籃球運動,這才有了今天的nba。nba成立於1946年6月6日。成立時叫aba,即全美籃球協會,是由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闆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間,不至於閒置而共同發起...

立春的由來,關於立春的由來 立春有什麼由來

立春是漢族重要的傳統節氣之一。立 是 開始 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 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很早很早以前,人們只知道打獵,不知道種田,常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生活很苦。後來,出了個神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