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稱王要稱「魏」,曹操為什麼稱王不稱帝?

2022-01-14 11:56:27 字數 6244 閱讀 3553

1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稱魏確是因為受封魏公、魏王,所謂魏公是指他可以以他的封地「魏」可建立公國,魏王是指他可以以他的封地「魏」建立王國,當然了,皇帝的帝國只能有乙個,但皇帝可以分封王國、公國,有的時期還有候國,這些人在通過某些手段奪取帝位的時候,一般為了不留下亂臣賊子的名聲,總是為裝是皇帝自願禪讓的,而且自己很忠心,所以以封地為國號,比如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後來孫權叫吳國(雖然他們是仇人,但這是習慣),還有司馬家族,封晉王,所以有晉朝,另外糾正以下,曹操不是以陳留為根據地,「魏「是指以冀州允州為中心的地區,曹操的統治中心在鄴城,是在冀州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沒有稱帝,是曹操的大兒子曹丕稱帝,建立魏國。

東漢末期曹操被漢獻帝劉協封為魏王,所以曹丕繼位時改年號為大魏,國家名稱為魏國。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他要稱魏王,而是漢獻帝冊封他為魏王,至於漢獻帝為什麼要冊封這麼個封號那就得問漢獻帝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稱王是因為曹操受封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死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這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5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在陳留起兵,屬於魏地,也就是說魏地是他的根據地,所以被封為魏公。

6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在魏郡起兵,屬於魏地,也就是說魏地是他的根據地,所以被封為魏公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諡號,是他兒子曹丕稱的.

曹操並沒有稱帝,只作到魏王,曹丕稱帝後,要祭拜祖先,根據曹操生前的戰功,尊為武帝,國為魏,隨稱魏武帝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王公的稱號一般都由其封地來定,曹操受封魏地便以魏為號。又如楚王、燕王、趙王。這些封疆大吏稱王稱帝也通常會沿用原來的封號,唐李淵原為隋唐國公,起兵後國號為唐

至於這些封地的名稱,都是自古保留下來的,以古代王國舊名居多

9樓:常山趙二毛

我來告訴你 因為曹操的 封地 在河北地方 鄴

屬於 古魏地 所以稱魏王`

10樓:血色榮光

曹操封地鄴,屬於魏地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出生於原魏國管轄地

12樓:天才徐庶

他的大基地穎川在魏地

曹操為什麼稱王不稱帝?

13樓:古鑑奇談

喜歡三國的朋友的可能都想問乙個問題:曹操為什麼不稱帝?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被刻畫成一代奸雄、梟雄。

不管奸雄也好,梟雄也罷,為什麼老早就挾天子以令諸侯,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負我的曹操不稱帝呢?

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從三國演義中走出來,畢竟三國演義是美化了劉備,貶低了曹操的**。我們不妨從三國志和別的一些史料中找找原因。

曹操曾經寫了一本書,向全天下大致剖析了一下自己心裡,也算是為自己做了一些辯白,這本書就是《讓縣自明本志令》,收錄於《三國志-裴松之注》-魏書中。在書裡曹操坦言道:「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

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

他這話的意思就是,說因為他得罪太多人了,且為保漢室江山採用了一些非常的手段,如挾天子以令諸侯等等,讓他的名聲不好,天下沒有理解他的人。一旦他放下軍權,當然只有死路一條。

曹操在書中說的很詳細、很全面,後有人根據曹操的言語做了一番解說: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然董卓跋扈於朝堂,致使天子蒙難,丞相不忍,遂以數千眾迎天子於許,此擁立之功也。

其時,偽帝袁術作亂於淮;袁紹雄踞河北,謀立新帝;劉焉、劉表雖宗室,包藏奸心,實圖州據。天下敗壞至此已,後丞相誅袁術,爭呂布,敗袁紹,天下鹹服。若無丞相,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今丞相還封邑與朝,頗有古風,興漢者,丞相也。

不管是曹操自己的話,還是後人的解說,理由還是站得住的。曹操雖然是一代權臣,但是他同時也是乙個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從某種意義上說,曹操可以算得上是胸懷天下之人。

從以上來看,曹操還是做不到: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負我,他還是怕後世給他定乙個篡權奪主的罪名。他也不想漢室幾百年江山真的在他手上結束,所以他雖然有皇帝之實權,但還是以漢臣的身份征戰天下。

14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稱帝是不可能稱帝的, 這輩子不可能稱帝的, 弒君又不想,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東西 ,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我進許都感覺像回家一樣 。在許都的感覺嘛,在許都比譙縣感覺好多了!! 光和元年(178年),我23歲,因堂妹夫的妹妹宋皇后不得寵被廢而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

百無聊賴,回到家鄉譙縣,成為待業青年,遊手好閒。在譙縣乙個人好無聊,沒有友仔玩,也沒有友女玩,來到許都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嗚哇哦,超喜歡在這裡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1,稱王有乙個優勢,就是可以世襲。所以就算有「非劉不王」,曹操還是要稱王。2,篡位(外姓篡)在當時還沒被社會接受。

第乙個篡位者王莽建立的新朝,只存在了12年。曹魏篡東漢成功後,一直到宋朝,就是一部篡位史。宋朝以後尊劉貶曹,其效果明顯。

3,殺名士皇后皇子,屠城殺降4,屯田,比漢朝的稅高出幾倍5,劉備孫權威脅還很大。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時,曹操都打算遷都。直到孫劉翻臉後,大局才定下來。

人心還是思漢的,稱帝只能給人以把柄。劉備有衣帶詔,劉表,劉璋都無動於衷。姓劉的都不敢輕舉妄動,可見不稱帝的好處。

16樓:皓龍

曹操稱帝不利於曹魏集團的穩定,要知道 曹操起兵時候 宗旨是 奉漢帝 討不臣,如果自己稱帝不僅打了自己臉皮,而手下有很多人還是忠於漢室的,比如 第一謀臣 荀彧,就因為反對 曹操加九錫 晉魏王 而死,這還僅僅是魏王,如果稱帝,他手下有部分人是不會認可的,這樣只會窩裡反,給孫劉機會

17樓:九號檔案館

東漢末年,風雲際會,群雄逐鹿,英雄輩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可算是三方勢力中最強的。名義上他是被官方承認的漢朝丞相,實際上他才是真正的政治中心人物。

18樓:匿名使用者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知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

---曹操

19樓:匿名使用者

逼獻帝封王?三國演義上的吧!三國志沒有!如果說演義上的,很簡單,怕人家說他是篡位的反賊!如果是正史,他沒有逼漢帝

20樓:匿名使用者

他講實際吧 有的皇帝的權力 稱不稱帝無所謂了

2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是漢臣,他不敢。

曹操為何要自稱魏王,為什麼是 魏魏魏??? 10

22樓:段鎮東

因為曹操的封地鄴城在歷史上是魏地,就像李淵的封地太原是唐地,稱號是唐國公,後來就以唐作為國號

23樓:詩裡行距

曹操稱魏王因為他曾受封魏公,所謂魏公是指他可以以他的封地「魏」可建立公國,魏王是指他可以以他的封地「魏」建立王國。

24樓:緣夢年華

秦始皇統一之前就有魏國,東漢末年分三國 劉備自立蜀 孫權掌管東吳,曹操本來就是魏國丞相 當然稱魏王

2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曹操的封地鄴城在歷史上是魏地

26樓:楊旭y澈

建安十八年五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故後來晉公升多以原封號為主,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

為什麼曹操會選擇魏作為自己的封號?主要原因有:

一、「魏」是「大」的意思(《史記》:「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有好的寓意與美名。

二、曹操有取代漢氏之心,歷史上春秋時期的趙魏韓曾瓜分晉,取而代之。古人很講究這個的。

三、曹操被封為魏公所在地,原是戰國時期,魏國故地。

四、曹操的曹姓在中國的**主要有:出自姬姓。戰國時期七雄之一魏國也是出自姬姓,為了迎合,為自己的合合法性提供依據。

劉邦繼承地位後曾使用過。史記中有記載,可以看看關於劉邦的神話。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王?求解釋、

2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三國都很實力強盛,況且漢獻帝還未廢,一旦稱帝,會引起吳蜀不滿,造成大亂

28樓:匿名使用者

你們都跑題了!是在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鄴都

29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是稱王了的,只是沒有稱帝而已,稱王,是**集權制的具體表現,他是為了更有實權而稱王,如果你想問的是他為什麼不稱帝,那是因為他為丞相之後考慮的是自己的野心和奪得天下之後是不是人心所向,是否師出無名,奴隸制之後,人們的觀念並未轉變,所以他也擔心打得下江山卻守不住江山,自古帝王都明白這個道理,而經歷過秦嬴政暴戾屠戮之後,更有儒家之道大興,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而治國更以仁義道德治為典範,曹操就是擔心被天下人所不齒,步了董卓的後塵,曹操乃是政治家,手腕高明,治國者,更當深謀遠慮,將領,軍師,統帥所考慮的是如何打仗帶兵用計,治國卻是統領全域性

30樓:匿名使用者

被封魏王了,稱王還不如稱帝啊,

曹丕稱帝之後,為什麼要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31樓:整包吃辣條

因為他自己想當文皇帝。

曹丕追尊曹操為皇帝,東漢**追尊為「武王」。曹丕代漢自立,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就像周武王伐紂後建立周朝,也追封了他姬昌為周文王。畢竟皇帝比大王好聽。曹操曾經自比周文王,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由此可見曹操是嚮往文這個諡號。

在中國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生前事蹟和品德,評定乙個稱號以示表彰,即成為「諡法」。始於西周中葉稍後,從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號均自稱,孝王之後,方有「諡法」。

經天緯地曰文;威強睿德曰武; 聖善聞周曰宣;聖聞週達曰昭; 行義悅民曰元;希綱治紀曰平; 闢土服遠曰桓;溫柔好樂曰康; 希義行剛曰景;柔質慈發曰惠; 安民立政曰成;照臨四方曰明; 聰明睿智曰獻;希德執義曰穆; 亂而不損曰靈;去禮遠眾曰煬; 殺害無辜曰厲;恭仁早夭曰哀。

在歷史上文皇帝是要比武皇帝成就地位更高的。所以曹丕其實自己想當文皇帝。

32樓:荊棘鳥

因為那是他父親啊。而且他的基業繼承於他的父親。

就像周武王伐紂後建立周朝,也追封了他姬昌為周文王。

曹操並非不想稱帝,只是他發現那個時候漢朝人心並未散盡,就連他的臣子中也有保皇黨,比如荀彧,所以他沒選擇稱帝要這個虛名。

33樓:大家看見

古人都乙個套路。開國皇帝一般都會把自己的爹和祖父追尊個皇帝,有的皇帝就連曾祖父都會追尊個皇帝,比如曹操的祖父曹騰(曹丕的曾祖父)都有個。劉邦、朱元璋、姬發也是這樣搞的。

34樓:匿名使用者

謀朝篡位,大逆不道。所以曹操不想稱帝,而

曹丕也不想擔這個罵名,就把他老子推出來。

35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打天下的是武皇帝,治天下的是文皇帝

荀彧跟隨曹操一生為什麼最後要反對曹操自立魏王

36樓:阿沾愛生活

因為隨著曹操的東征西討,到後來基本統一北方,地位越來越高,權利越來越大,欺壓天子的現象越來越明顯,這是荀彧所不願看到的。

後來曹操有尊為魏公到魏王,荀彧覺得曹操這樣不合規制,是欺壓天子的情況。

漢高祖劉邦立下非劉氏不得為王,非有功者不得為侯的盟約,曹操自立為王,直接打破了這一根本政策,取而代之只是時間的問題了,荀彧作為漢室忠臣,開始走向曹操的對立面,反對曹操。

荀彧生平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舉孝廉出身,任守宮令。董卓執政後棄官歸鄉,率領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調離中樞,於壽春憂鬱而亡(一說服毒自盡),享年五十歲。獲諡為「敬」。魏咸熙二年(265年)被贈為太尉。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製天下」、「迎奉天子」;戰術上,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制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曹操,在魏武捉刀一文中曹操為什麼要追殺匈奴使者?

魏武將見匈奴使 魏武聽了匈奴使的話,為什麼 追殺此使 由匈奴使稱讚床頭捉刀人乃英雄,便可知匈奴使要麼看出了捉刀人乃是魏武帝本人,要麼就是匈奴使有識人之名。如果是前者,那麼可知匈奴使看出捉刀人身份,如果讓回到匈奴恐怕他可能會到處亂講此事,這樣有損曹操顏面,畢竟曹操扮演捉刀人接見匈奴使說明他本身就不自信...

曹操算皇帝嗎為什麼魏武帝

曹操不算是皇帝。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 呂布 劉表 馬超 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 烏桓 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

曹操為什麼退兵?曹操為什麼不敢派兵出來

曹操接父親來兗州,陶謙欲結好曹操,就派人護送曹父,結果送的人 就是張闓 是黃巾餘黨,圖謀金錢,害了曹嵩 曹父 曹操就派兵攻打徐州,陶謙就向好友孔融和田楷求救。正好北海被圍,陶謙叫太史慈向劉備求救,完事後再請他救陶謙。劉備就向公孫瓚借了3000兵馬與趙雲來就他。到了徐州,劉備致書給曹操,叫他退兵,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