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趙長平之戰趙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2022-01-12 22:22:55 字數 4763 閱讀 2546

1樓:朝華思煙

、秦強趙弱 這個是主要原因。趙國雖然是三晉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是反秦的先鋒軍,但是實力還是和秦國相差甚遠。秦能滅趙,而趙不能滅秦,這個道理誰都明白。

即使沒有長平之戰,秦國也會利用其它戰爭滅趙。

2、武安君白起。即使是廉頗,或者戰國時期任何乙個名將,甚至中國古代乃至世界上的所有名將穿越到了戰國,也不一定是白起的對手。唐朝以前,人們一提起古代名將,就是韓白衛霍。

所以,即使趙括策略正確,武安君也會找到克敵制勝的良方。

3、秦國有滅趙的決心,趙國沒有打生死戰的準備。趙國給了趙括45萬大軍,認為足以和秦國相持,甚至可以在正面打過秦國。而秦國卻調來了全國15歲以上的男人,在兵力上超過了趙國。

當時秦國有300萬人口,所以傾國而出,肯定比趙國的兵要多,甚至倍於趙軍。這大大出乎趙括、趙王,甚至廉頗的預料。

4、趙王問題。趙王已經不是趙武靈王或者趙惠文王這種還算是明君的統治者,孝成王只相信平原君趙勝,而遠離公卿,導致趙國的政治已經出了不小的問題。而趙勝這個人,雖然號稱戰國四君子,實際上為人並不十分漂亮,政治頭腦、軍事才能更是一般的很。

趙國重用這樣的人,亡國也就是早晚的事情。有這樣的政治,趙王臨陣換將,使用傳說並沒有真才實學的趙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趙括。我說過,這一仗,即使孫吳復生,也不好打。即使廉頗在,打王齕是沒什麼問題,打白起,未必有勝算。

趙國的大將,還有當時守衛北方的李牧。由於策略上的失誤,趙王既沒有調回李牧防守匈奴的部隊,也沒有請五國進行支援,也就形成了趙括單挑白起的事實,且白起兵多,趙括兵少。但是,趙括也有很大的失誤。

孫子兵法,趙括肯定看過,上面寫著:「10倍對方的兵力,才能包圍敵軍。」即10倍圍之,倍而功,兵多可戰。

秦國的軍隊雖然多,但頂多是趙國的2倍半,秦國的兵力不可能在100萬以上。這樣,白起即使圍住趙括,只要趙括不著急,慢慢找機會,主力突圍,反敗為勝是有可能的。且秦國帶了至少50萬人打趙國,糧草補給也很成問題,只要趙括堅持住,秦國很可能堅持不住。

不過,王翦滅楚的時候,就在楚國和他們耗著,可見秦國倒不是很缺糧。再有,趙王雖然缺點心眼,只要趙括不像現在似的速敗,那麼他也知道調李牧來增援,或者請五國來支援。這時候要是來個竊符救趙,信陵君帶著10萬軍隊打個外圍,秦國也未必敢繼續冒險。

如果信陵君或者其他五國領導人有點見識,來個功秦救趙,那麼秦國都可能面臨滅頂之災。所以,趙括一味的突圍,反而折兵損將,最終導致失敗。

6、藺相如的去世。藺相如之死,使得廉頗在朝廷內沒有了支持者,才使得反間計得逞。如果是廉頗打這一仗,秦王敢不敢冒險動用全國兵力還在兩說。

藺相如的去世,也導致趙國政治清明的階段正式結束。而正是由於藺相如去世,秦國才敢於大舉進攻趙國。

2樓:小經濟

樓上的說法不對,趙國的失敗從根源上說是廉頗導致的,戰略用錯.弱國和強國打,唯一取勝之道就是速戰速決,完全在比軍事實力,它不會對國力造成多少負擔.但打成持久戰就會變成是在拼國力,希特拉的閃電戰之所以成功最大原因就在這裡.

而廉頗的做法跟希特拉進攻蘇聯打成持久戰一樣愚蠢,失敗只是時間問題,趙括的失誤不過加速了這個過程.

秦趙長平之戰趙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3樓:手機使用者

趙國憑一將之力抵抗強秦,焉能不敗戰國後期,秦國起用商鞅實行變法,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對秦國的戰略資源進行系統整合。雖然商鞅後被守舊派所殺,但其變法一直延續下來,以至秦國兵強馬壯,對列國虎視眈眈。稍後,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軍事實力大增,君臣睦、將相和,成為戰國七雄中唯一能與秦「叫板」的國家。

這樣,秦國與趙國之間的戰爭就不可避免了。欲擊趙,必須先占領趙國的側翼,即當時屬於南韓的上黨地區。另一方面,南韓與秦國地形交錯,可謂秦之「心腹大患」,因此,「遠交近攻」策略的首攻目標自然就是南韓。

西元前262年,秦軍攻下南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切斷了上黨郡與南韓本土的聯絡。束手無策的南韓欲獻上黨以求和,而上黨軍民卻視秦為 「虎狼之國」,轉而投靠趙國。上黨17城對趙國而言卻是「燙手的山芋」:

接收,等於與秦國宣戰而引火燒身;拒絕,顯然是自斷雙臂。而且,秦國的真正目標就是趙國,與其是否接收上黨沒有必然聯絡。 趙孝成王與群臣商議後,最終決定接受上黨郡。

為此,趙國派出45萬大軍馳援,領軍人物是能攻擅守、戰功卓著的廉頗。初戰不利的廉頗開始退守,與秦軍在長平丹河對岸形成相持態勢,閉門不戰,一晃就是三年。遠道而來的秦軍久攻不下,糧草補給困難,為擺脫被動局面,遂實施范睢的反間計。

於是,第乙個問題出現了:聽信讒言的趙孝成王準備撤換廉頗,竟然得到了決策層的一致通過。唯一提出不同意見的藺相如並非支援廉頗,只是不看好趙括!

廉頗老將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要知道,秦軍以60萬大軍進攻,趙國以45萬精銳防守,在冷兵器時代攻守雙方的均衡值一般為2∶1,趙軍在軍力對比上並不吃虧;而秦國國民經濟實力雄厚,戰略物資儲備充足,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只是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綜合國力明顯處於劣勢,無法支援大規模的連年戰爭。顯然,消耗戰對趙國來講絕非上策。

如此看來,廉頗持續三年的「拉鋸戰」過於保守,秦軍有生力量並沒有得到多少削弱,「以逸待勞、後發制人」過於空洞。戰後,秦軍承認60萬大軍死亡過半,主要是趙括接任後主動衝擊、搏命拼殺造成的。趙括雖然紙上談兵,但畢竟血性剛烈。

德高望重的廉頗始終沒有制訂出乙個清晰、積極的戰略計畫,沒有提出徹底打敗秦軍的戰略願景和配套措施,因此沒有贏得老闆(趙王)的信任和支援。能攻擅守的廉頗何不主動退守以集聚力量,拉長敵軍戰線後主動出擊?或者通過側面出擊、斷敵糧草,或者從45萬大軍中分出部分有生力量攻秦之要害,甚至同樣實施反間計、美人計等?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老成持重的廉頗著實缺乏進取精神,雖不至於害己,客觀上終究誤國。更進一步,秦國志在滅趙,經過認真籌劃後舉全國之力進攻趙國,正面和側面的、正當的和不正當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伐趙之前,秦王即遣使韓、魏,軟硬兼施以使兩國不敢救趙。

當白起將趙括大軍分割包圍後,秦昭王親赴河內(黃河中游地區)徵召當地所有15歲以上男丁組成援軍,並普賜民爵一級(秦王真不愧是激勵大師)。正是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民兵部隊,硬生生截斷了趙括與都城邯鄲的聯絡,使白起的野戰軍順利完成了對趙軍的「甕中捉鱉」。 再看趙國,由於對秦國滅趙的戰略野心認識不足,倉促應戰,丟失了晉西南戰略要地,以至於無險可守還消極避戰。

初戰不利,趙國統治集團即遣使赴秦試探求和的可能性,這簡直就是與虎謀皮,同時表現出聯盟抗秦的反覆猶豫。而秦國在加緊進攻的同時厚待趙使,一來以慢趙國抵抗之心,二來做出秦趙和談的假象,使其餘五國舉棋不定而放棄援趙。 可以看出,秦國攻趙是蓄謀已久、志在必得的戰略計畫,是從君臣到子民的全面發動,從國力到外交的系統出擊;趙國的抵抗則是瞻前顧後、心存僥倖的戰役安排,不論是廉頗還是趙括,基本都是以一將之力(包括資源調配和智慧型)抵抗秦之傾國雄師。

2023年的中日甲午海戰,清朝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人評價:大清是李鴻章乙個人與全日本開戰,焉能不敗?

4樓:棟棟拐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選自《史記》)

戰後,白起見秦昭王,論趙括。白起說,我以五十萬之眾圍趙括二十萬之軍,**過半,才全殲此軍,是我用兵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腹中無食,以人充飢而鬥志不懈,這是趙括的本領。

長平之戰,秦軍精銳損失過半,優秀將領死傷無數,實際是秦軍未勝,趙軍未敗。唯一的不同是,趙括死了,我還活著。秦昭王說,長平巨戰,秦失六十萬,趙失七十萬,秦可謂小勝。

而趙括死,武安君存,可謂大勝。

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點:趙國對秦戰略目的預讀有誤,戰時戰和不定。

第二點:廉頗固守,使秦軍得以加固壁壘,使長平戰役的主動權交與秦國,不考慮雙方後勤補給,廉頗只是將才,不是個帥才。

第三點,趙國情報能力不足,白起換將都不知道。

第四點:最重要一點,秦國力遠強於趙。

這些都是根本原因,至於趙括真沒什麼錯誤,這場仗換白起、韓信統領趙軍也是乙個結果。

6樓:幽雲浮夢

臨陣換帥,起用了只懂得紙上談兵的趙括,還中了秦人的離間之計,以至於兵敗長平。

長平之戰趙國為什麼失敗?

7樓:經濟資料愛好

長平之戰打了3年,趙國耕地面積較少,而且趙國的徵稅系統也是非常落後的,趙括的父親以前是幹徵稅的工作。他有機會展露手腳是因為,有一次平原君家不肯繳納,趙奢依法處治,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平原君看他是個有用的人才推薦給了趙王。

當時的權貴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趙國的****無法有效控制趙國所以的資源。而秦國已坐擁關中和巴蜀兩大糧食產區。而且秦國的戶籍制度可以將百姓的每一斤糧食成為秦國戰爭機器的一部分。

加上鼓勵土地私有化,使秦國生產糧食的積極性大幅提高。當然趙國是內線作戰,而秦國是外線作戰,趙國還可以向齊國等國購買糧食或借糧,如果對耗兩邊都是有可能先扛不住。但是如果就這樣耗,就是是趙國贏了也可能就剩殘垣斷壁了。

所以趙國可能是想賭一把才派趙括對秦國發動進攻。其實能不能贏趙王也沒有底,在趙括母親反對之下答應如果出事不株連趙括的家族也是讓趙括放心。趙括也需要這次機會建功立業。

趙括戰術的失誤的指責通常有這麼幾條,不應該換舊將領,其實這是所有的剛上台將領,都要調整一下下面的軍官,保證自己的命令列可以最有效的執行。這一點很正常。進攻秦軍秦軍假裝敗退趙括沒有看出來,中了秦軍的埋伏,首先趙括的情報出問題,白起的軍隊在南韓駐防止韓魏楚對趙國進行幫助。

白起是秘密增援不只是趙括,其他六國也不知道,否則早就增援趙國了,有研究表明趙括其實在後方也預留了一些軍隊保證後路。趙括帶這麼多兵【如果真有四十萬】後方補給並不輕鬆,必須要速戰速決。而且趙括任務就是出擊否則換他幹什麼。

這並不隨著主將的個人意願。

據說白起在長平之戰坑殺了四十萬趙國兵將,真的有那麼多人嗎

是有四十萬人。坑殺的四十萬人只有一小部分是兵將,其餘的都是保障部隊或者隨從的人,全部坑殺是為了讓趙國失去大量勞動力而已。四十萬趙人有可能,但是兵將不太可能。人口數量太大了,如果光兵就那麼多,怎麼可能,古代人口很少阿,兵這麼多,怎會任人掩埋。古代本來人就少,四十萬的話,我想這個數字只怕是誇大事實了。古...

長平之戰之後,為什麼白起不願意與趙國出戰

西元前261年,秦國發動大軍攻打趙國,爆發了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白起作為坑殺趙軍40萬人馬的秦軍主帥,指揮作戰能力之強令人驚嘆,獲得了白屠的綽號,但是4年之後,秦國讓白起掛帥重新殺入趙國的時候,白起寧願去死也不去攻打趙國,因為他比其他人更有遠見。白起深入的分析了當時秦趙雙方的形勢 趙國雖然打了敗仗,...

官渡之戰中,袁紹失敗的原因,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上面寫的好多啊 不知樓主可看了三國電視劇集啊 打袁紹是郭嘉曾列舉了十勝充分說明了原因 且都說到了重點 比樓上的就高明了許多 還有,郭嘉,我很佩服他 如果他沒那麼早病死的話,赤壁一戰很有可能會扭轉乾坤,赤壁一戰中賈詡也曾向曹操進言 荊州剛收復,民心不穩,不宜進攻孫權。當時只有他乙個人這麼說,可是曹操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