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服飾的變遷,近代中國服飾的變化趨勢 有和變化 各階段特徵

2022-01-02 04:43:34 字數 4180 閱讀 9920

1樓:馬纓杜鵑

從長袍馬褂到中山裝、西裝,女子以旗袍為主。

近代中國服飾的變化趨勢?有和變化?各階段特徵?

中國近代服飾的變遷過程?

2樓:晴枳

漢人原來穿的是漢服,後來滿 清入關,下剃髮易服令,所以漢人都剔去頭髮,穿滿 族服飾,男子留辮子

中國近現代服裝發展史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服裝史是很長久的。這種款式的服裝能代表中國的文化。

中國服飾百年變遷

4樓:匿名使用者

從左至右分別是清朝末年旗女的旗服和漢女的上衣下裳制女服、20世紀30年代流行的女士絲綢旗袍、20世紀60年代文革時期的主流服裝――綠色軍裝和軍棉大衣和20世紀80年代初國內流行的喇叭褲、夾克。

第乙個不用說了,正是受到滿清服裝的影響旗袍在當時可謂是風靡一時,而且大多是有身分和地位的人著裝的道選,

而到了20世紀60年代文革時期,主流服裝又因當時的特殊人文環境和歷史背景,使得綠色軍裝和軍棉大衣在那一時間大行歧道,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服裝。

在這之後的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國人的著裝也開使吸收外來元素,當時最流行的就是喇叭褲、夾克。

而近兩年來,隨著社會的飛速進步,服裝的品味也朝著多元化發展,什麼哈韓的、哈日的、傳統的、職業的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現代人不敢穿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一部人類服飾演化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類文化發展史。

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它既是物質文明的結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類社會經過蒙昧、野蠻到文明時代,緩緩地行進了幾十萬年。我們的祖先在與猿猴相揖別以後,披著獸皮與樹葉,在風雨中徘徊了難以計數的歲月,終於艱難地跨進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懂得了遮身暖體,創造出乙個物質文明。

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於人,如金裝在佛,其作用不僅在遮身暖體,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幾乎是從服飾起源的那天起,人們就已將其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宗教觀念,都沉澱於服飾之中,構築成了服飾文化的精神文明內涵。

原始社會服飾(西元前21世紀之前)

戰國時人撰寫的《呂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黃帝、胡曹或伯余創造了衣裳。從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飾演化史的源頭,可上溯到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距今1.

9萬年左右)遺址中,發現有1枚骨針和141件鑽孔的石、骨、貝、牙裝飾品。證實當時已能利用獸皮一類自然材料縫製簡單的衣服。中華服飾文化史由此發端。

商周服飾(約西元前16世紀~前771年)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絲、麻。由於紡織技術的進展,絲麻織物已佔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細織造極薄的綢子,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時,等級制度逐步確立,周王朝設「司服」、「內司服」官職,掌管王室服飾。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國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於夏商時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戰國之交被納入禮治。

從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飾裝飾雖繁簡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國服裝的基本形制。

春秋戰國服飾(西元前770~前221)

春秋戰國時期織繡工藝的巨大進步,使服飾材料日益精細,品種名目日見繁多。工藝的傳播,使多樣、精美的衣著服飾脫穎而出。

春秋戰國時期的衣著,上層人物的寬博、下層社會的窄小,已成為趨勢。

深衣有將身體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階層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禮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於春秋戰國之交。深衣剪綵獨特,衣與衫相連在一起,製作時上下分裁,中間有縫相連線,用途最為廣泛,隆重程度僅次於朝祭之服。

西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頒胡服令,推行「胡服騎射」。胡服指當時「胡人」的服飾,與中原地區寬衣博帶的服裝有較大差異,特徵是衣長齊膝,腰束郭洛帶,用帶鉤,穿靴,便於騎射活動。

秦漢服飾(西元前221~公元220)

這一時期的衣料較春秋戰國時期豐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發展。

西漢建元三年(西元前138)、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張騫[qiān]奉命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中國與西方各國的陸路通道,成千上萬匹絲綢源源外運,歷魏晉隋唐,迄未中斷,史稱「絲綢之路」。於是,中華服飾文化傳往世界。

秦代服制與戰國時無大差別,保持中國服飾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不論單、綿,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縫連為一體,上下依舊不通縫、不通幅;外衣裡面都有中衣及內衣,其領袖緣一併顯露在外,成為定型化套裝。

下著緊口大褲,保持「褒衣大裙」風格。秦代服制,服色尚黑。

漢代有了輿服制度。史書列有皇帝與群臣的禮服、朝服、常服等20餘種。服飾上的等級差別已十分明顯。

主要表現在:冠服在因襲舊制的基礎上,發展成為區分等級的基本標識;佩綬制度確立為區分官階的標識。

西元前202年,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定都長安,

漢初統治者汲取秦亡的教訓,對農民採取輕徭薄賦的休養生息政策。一般制度多無太大改變,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

漢初,由於統治者採取了休養生息政策,經濟得到恢**展,出現了「文景之治」這樣的太平盛世。農業和手工業得到了長足提高。當時民間手工業最普遍的就是紡織業。

這一時期絲綢錦繡產量極多。漢代的紡織工藝也達到很高的水平。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繡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漢代創造的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使漢代人對人類生產能力持有樂觀信心。在《中國美學思想史》中作者說到「漢人繼承了道家美學的基本思想,又捨棄了它的消極出世思想,吸取了儒家某些合理觀點,注意了自然規律與人的目的的統一性,堅信廣大的外部世界存在著無限豐富多樣的美,人們應當積極地去發現、佔有,享受這種美。」

影響中國近代服飾演變的因素

6樓:匿名使用者

近代以來,受西服的影響,傳統的長袍馬褂在孫中山先生的改良下變為了中山裝。而原先的旗袍(傳統滿族服飾)也逐漸演變為現在我們看到的開叉旗袍

即文化交流影響服飾變革

可能我說的還不是很完善,但仍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7樓:藍海天

1、重大政治事件的推動 如辛亥革命

2、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

3、教育的普及,婦女思想覺悟提高 所以衣服不再是樸素保守的 而是個性化色彩絢麗的

4、經濟獨立,封建小農經濟瓦解

8樓:匿名使用者

影響中國近代服飾演變的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基礎,改革開放和價值觀念的影響,人們對服飾的要求不斷發展,款式新穎的服裝層出不窮,從封閉走向開放。

9樓:

西學東漸,最初是留學生帶回來的西方文化,接著是侵略者帶來的潛移默化,從長衫大袍到簡便時尚的西式服裝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是近代以來的革命、改革、思想運動等(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對傳統文化的質疑批判與對西方的模仿。

11樓:靜舞史者

1、女權運動;

2、民主思想(西方及日本);

3、政局動盪(滋生各種思想);

4、海外留學人員的倡導及相對寬鬆的教學環境;

5、經濟形式的多樣化,使得婦女可以進入工廠,有自己的經濟**,以致有能力改變自身。

12樓:阿來

1、歐風美雨的潛移默化。(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勢力傳入中國)2、革命思潮的推動。

3、經濟發展的結果。

4、社會的進步。

13樓:匿名使用者

清末軍隊服飾改革。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

14樓:最後的蝙蝠俠

經濟的影響

人民的生活水平

外來思想的影響

15樓:

地位的反差,氣候的變化,

16樓:大0學0問

西方文化,先進教育的啟蒙

17樓:撒旦拯救天使

思想改變。社會風俗等等

18樓:夏初淺茶

經濟觀念的改變

世界全球化的影響

近代中國服飾變化看中國社會進步

下列對中國近代服飾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答案c中國近 代服飾的變革是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的乙個縮影。鴉片戰爭後,在華洋雜處的通商口岸,與外國人聯絡密切的買辦 富商等,紛紛仿照洋人穿起了西服 西褲,服飾改革的潮流從民間悄然興起。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提倡中山裝,倡導服飾革新,受到新派人士的歡迎。中華 臨時 頒布了易服的法令,這充分說明並不是歷屆 都...

中國近代史的變遷食物是什麼

中國食物 發展的三個歷史時期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尋求食物的足跡,就成為人類歷史的程序。a h 恩斯明格說過,食物不但影響了人口增長 城市建設 資源開發 居民遷移,而且還極大地影響著政治 經濟 軍事。食物發展早已存在,從人類最早的狩獵起步,到打製石器 加工食物,從用火熟食到釀造酒液,從鋤禾耕種到設施農...

考研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考研

答 歷史學 屬於統考專業專業課教育部統一命題 考古專業 學校單獨命題 學校不指定參考 內書籍歷史學考的科容目有 英語 100分 政治 100分 313歷史學基礎 300分 313歷史學基礎包含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當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現代史 世界當代史 還有史學史 歷史地理學等學科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