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生物學專業知識點總結有哪些

2021-09-09 06:03:20 字數 5351 閱讀 2881

1樓:北極熊遇到企鵝

第一章 緒論

一、廣義進化:是指事物的變化發展,它包含了宇宙的演化即天體的消長,生物的進化,以及人類的出現和社會的發展。

二、生物進化:生物在於其生存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其遺傳系統隨時間而發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變,並導致相應的表型改變,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改變導致生物總體對其生存環境的相對適應。

第二章 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

一、生命的本質:作為生命實際是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的,具有不斷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及多方向發生突變並可複製自身的多分子體系。可見,生命就其本質而言也是物質的,它是物質存在和運動的一種形式。

二、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

1、自我更新:生物體的自我更新是一個具有同化與異化兩種作用的新陳代謝過程。

2、自我複製:生物體內生物大分子的自我複製是生命活動的另一個基本特徵。

3、自我調控:生命是一個複雜的自我調控的開放體系。

4、自我突變:突變常常使一個基因變成它的等位基因,並引起一定的表型變化。

三、熵:所謂熵就是用來表示某個體系混亂程度的物理量。

四、生命起源的過程:

1、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

2、從有機小分子發展成生物大分子。

3、由生物大分子組成多分子體系。

4、由多分子體系發展成原始生命。

第三章 細胞的起源與進化

一、超迴圈組織模式:所謂超迴圈組織就是指由自催化或自我複製的單元組織起來的超級迴圈系統。

二、階梯式過渡模式:在上述超迴圈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出一個綜合的由非細胞到細胞演化的過渡理論。由原始的化學結構過渡到原始的細胞學說需六個步驟。

1、由不同的小分子聚合為雜聚化合物,這些雜聚化合物是進一步形成生物大分子的材料。

2、從無序的雜聚合物到多核苷酸,分子之間的選擇作用有助於渡過複雜性危機。

3、多核苷酸進一步自組合成為一種較為複雜的分子系統,這時的多核苷酸還沒有成為遺傳載體。

4、蛋白質合成被納入多核苷酸自我複製系統中。

5、分割結構的形成,是細胞演化的關鍵一步。

6、最後一步是原核細胞生命(微生物)的形成。

三、真核細胞的起源途徑:

四、真核細胞起源的意義:

1、為生物性分化和有性生殖打下基礎。

2、推動生物向多細胞化方向發展。

第四章 生物發展史

一、化石的概念及其形成的條件和原因

概念:化石就是經過自然界的作用儲存於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它們生活的遺蹟。 條件原因:

1、生物死亡種群的大小。2、生物體組成部分的堅硬程度。3、生物屍體被掩埋的速度。

4、掩埋的環境。5、石化的程度和速度。

二、生物界系統發展的規律:

縱觀生物界系統發展的歷史,不難看出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進步性、階段性和多樣性。

1、生物進化的進步性,表現出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的進化趨勢。

2、生物進化的階段性,生物進化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又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

3、生物進化的多樣性,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多樣性是不斷增加的,特別是每次重大滅絕之後生物多樣性增加都很迅速。

第五章 生物表型的進化

一、形態結構進化的兩個方向:複雜化和簡化

複雜化和簡化是形態結構進化的兩個主要方向。複雜化是指形態結構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的進化方向。進化的結果使形態結構越來越複雜、精密,功能也越來越完善,完成特定功能的效率越來越高。

簡化是由結構複雜化向簡化的一種演變過程。

二、新功能起源的基本方式

1、功能的強化,功能強化按結構水平,分為兩種,即細胞與組織的功能強化和器官的功能強化。

2、功能的擴大:指結構和功能範圍的擴大,某一器官原來僅有一種或少數幾種功能,在進化過程中,該器官的功能得到擴大,由一種功能發展成具備多種功能。

3、功能的更替:指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由於環境的改變,原先次要的功能逐漸轉化為主要的功能,隨著功能更替,器官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三、行為的進化:行為在這裡主要指動物行為,行為的進化經歷了趨性、發射、本能、低階學習行為、高階學習行為等發展環節,動物越低等,低階行為成分佔的比例越大;反之,動物越高等,高階行為(學習行為)所佔行為總量的比例越高。

四、利他行為的進化

利他行為也稱利他主義,指的是一個個體的行為對接受者帶來好處的同時,對行為完成者帶來損失。利他行為在給行為表達者帶來眼前不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親緣選擇的好處,即幫助傳遞自身基因的好處,從而提高了自身內在適合度。利他行為給行為接受者所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幫助其提高了存活能力和繁殖後代的能力。

第六章 生物的微觀進化

一、微觀進化:微觀進化是無性繁殖系或種群在遺傳組成上的微小差異導致的微小變化。微觀進化是進化的基礎,多種微觀進化彙集的結果即表現為巨集觀進化。

二、種群:種群是隨機互交繁殖的個體集合,又稱為孟德爾種群,種群是有性繁殖的基本單位。

三、基因頻率:是指群體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該位點上可能出現的基因總數中所佔的比例。

四、基因型頻率:是指某種基因型的個體在群體中所佔的比例。

五、遺傳平衡:指在一個大的隨機交配的群體裡,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在沒有遷移、突變和選擇等條件下,世代相傳,不發生變化的現象。

六、改變基因頻率的因素

1、突變對基因頻率的影響;2、在選擇作用下基因頻率的變化;3、遷移對基因頻率的影響;

4、遺傳漂變對基因頻率的影響

七、自然選擇的型別

1、正態化選擇;2、單向性選擇;3、**性選擇;4、平衡性選擇;5、性選擇

八、自然選擇的意義

1、自然選擇是一個創造性過程。

2、自然選擇是一個決定性過程。

九、適應:生物適應是指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機能與其賴以生存的一定環境條件相適合的現象。

十、適應在進化中的作用

1、適應與種內進化有非常密切的聯絡,他可以導致物種分化,使之產生一些新型別。

2、適應必然帶來種的繁殖和物種分佈範圍的擴大,同時又因為環境變化的隨機性、不定向性,生物必須及時地對變化了的環境快速適應。

十一、微觀進化在生物進化中的意義

1、生物進化意味著基因頻率的改變。微觀進化正是通過基因頻率的變化積累產生的,這種累積的結果即導致種內進化。

2、微觀進化是生命體保持其連續性所必須的。

3、微觀進化使物種的基因庫更加豐富。

第七章 物種與物種的形成

一、物種:物種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體現了生物界統一性中的多樣性,連續性中的不連續性,不穩定性中的相對穩定。

二、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

1、可遺傳的變異是物種形成的原材料。

2、選擇影響物種形成的方向。

3、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重要條件。

三、物種形成的方式(詳見課本157頁)

1、漸進的物種形成。2、驟變式的物種形成。

第八章 生物的巨集觀進化

一、特化式進化:特化式進化又稱特異適應,是指由於生物對各種不同生活環境的適應,從而出現的多方向的分化,表現在生物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等方面並沒有質的提高和改變,其進化水平屬於同一等級。

二、表型趨異:是指後裔的平均表型相對其祖先表型的偏離。

三、譜系趨異:是指一個單源群內代表不同進化方向的線系之間,因種形成速率和滅絕速率的差異而造成的譜系不對稱性。

四、滅絕的生物學意義

1、滅絕是生物圈在更大的時空範圍內的自我調整,物種滅絕是生物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生物不能適應劇烈變化的環境而必然付出的代價。

2、滅絕對生物進化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滅絕在無情地將原有的一些適應型別推向滅亡的同時。又為嶄新的適應型別的誕生創造了機遇。

第九章 生物遺傳系統的進化

一、染色體數目的的進化與增減途徑

1、染色體數目的進化:染色體的數目具有種屬特異性,這種種屬特異性是進化的結果。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有的表現為數目的增加,有的表現為數目的減少。

前者如普通小麥的起源,後者如果蠅屬中染色體數目的進化。

2、染色體增減的途徑:一種是基本染色體組整倍的增減,形成整倍體;一種是染色體組內個別染色體的增減,使細胞內染色體的數目不成基數的完整倍數,導致非整倍體的產生。

二、染色體結構的改變及改變途徑

染色體結構的改變一方面是由於外界因子作用的結果,另一方面也可由生物體自身的生理生化過程、代謝失調、衰老以及物種間雜交等因素造成。改變途徑主要有缺失、重複、倒位和易位等。

三、新基因的起源

在進化中,一方面基因可獲得新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可有新的基因產生。形成新基因的常見途徑是基因重複、另外還有基因延長和外顯子改組。

四、結構域與進化

蛋白質中的域是蛋白質分子內的一些特定的區域,他們往往有相當明顯的邊界。具有特定功能的域稱為功能域,而三維結構上穩定且緻密的域稱為結構域。由於結構域是蛋白質的一種結構單位,有時還是一種功能單位,所以,他們就有可能作為不同蛋白質的模組,即可在不同的蛋白質中存在併發揮其作用。

結構域是研究進化的好素材。

第十章 分子進化和分子系統學

一、分子進化的特點

1、分子進化速率的恆定性。2、分子進化的保守性。

二、分子進化保守性的體現

1、生物大分子在進化過程中結構上的變化速率較慢,氨基酸的平均變化速率為10-9數量級。

2、生物大分子內部功能區結構變化較慢,而且功能越重要的區域變化速率越慢。

3、蛋白質中某些氨基酸或核苷酸的變化速率較慢,越重要的氨基酸變化越慢。

4、結構和化學性質相近的氨基酸之間的替換,比結構和化學性質不同的的氨基酸之間的替換更容易發生。

三、分子進化的中性突變理論

其主要觀點是分子水平上的進化大都不是通過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而是由選擇中性或近中性突變基因的隨機固定實現的。

中性突變理論的本質是分子突變從嚴格的意義上講是選擇中性的,即對生物本身來講既無利也無害,他的命運幾乎取決於遺傳上的隨機固定,所以在分子進化的過程中,突變壓和隨機固定起著重要作用。只有進一步導致形態和生理上的差異後自然選擇才能發揮作用。

四、分子系統樹的概念

生物大分子的進化速率是相當恆定的,它的變化量應該和該分子所經歷的時間呈正相關,即生物大分子的改變是進化時間的函式,其數學表示式為:kaa=kaa/2t.由此式可以看出,不同生物的某一同源大分子之間的差異與所比較的生物從共同祖先分歧後的時間呈正比。

由此可以確定不同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的地位、分歧時間以及親緣關係,建立該分子的系統樹。

第十一章 人類起源與進化

一、人類的雙重屬性

人類是生物界進化發展的結果,是自然界的產物,因而人類不可避免地具有自然屬性,即人的生物學屬性。另一方面,人的社會進化始終伴隨著人類的生物學進化。因此,人類又表現出社會性的一面,人屬於一定的社會或一定的文化系統。

人的社會屬性和生物學屬性產生兩種不同的人的概念,即社會人的概念和自然人的概念。

二、從猿到人體質形態和行為特徵的主要變化

人類起源於猿類,經過一系列中間過渡型別演變成現代人。在這一過程中,人類的體質形態和行為特徵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身體結構的改變、前後肢分工、直立行走、使用和製造工具、語言的產生以及智力的產生和發展。

三、人類起源發展的幾個階段

南方古猿階段、能人階段、直立人階段、智人階段

生物學演化論

達爾文進復化論的主制要內容 1.過度繁殖 2.生存鬥爭 3.遺傳和變異 4.適者生存 意義 它科學的解釋了 1.生物進化原因 2.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的產生 侷限性 不能科學解釋 1.遺傳和變異的本質 2.對生物進化的解釋也侷限於個體水平 3.無法解釋物種大爆發現象 一 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

「生物進化」和「生物學進化」到底有什麼區別

生物進化是 指所有物種的進化過程,是個統稱,進化幅度一般較大。生物學進內化是指單個物種發生的容生物學意義上的進化,進化幅度較小,一般單個特徵上的變化也可以稱生物學進化。比如,從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是生物進化。而一種十字花科植物從4花蕊到5花蕊的突變,可以稱為生物學進化。應該是進化生物 學吧 進化生物學...

乳酸菌的生物學特性,生物學領域包括哪些專業?

可以發酵做酸奶。泡菜 生物學是什麼!生物學是研究生物 包括植物 動物和微生物 的結構 功能 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乙個部分。研究生物分類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學分支。分類就是遵循分類學原理和方法,對生物的各種類群進行命名和等級劃分。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將生物命名後,而後的生物學家才用域 d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