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清代晚期稅收管理時代特徵,概括清朝文化的時代特點

2021-08-18 04:39:19 字數 4725 閱讀 7062

1樓:檸檬一家人

漢族和少bai

數民族的文化交流du。

順治帝為了吸取歷zhi史上的治國經驗,發奮dao閱讀漢文專書籍,深受漢屬文化薰陶,對於儒家“文教治天下”的道理有深刻的領悟。康熙帝更是注重對漢文化的學習,他請經筵講官(為皇帝講經史之官)講解四書五經,還背誦儒家經典,編纂漢文書籍。

滿族文化對漢族的影響也很大,集中表現在語言、服飾等方面。清初東北漢語方言在形成過程中大量吸收滿語詞彙,如“妞兒”“爸爸”等。清代漢族服飾既保留了寬衣大袖的傳統形制,又吸收了滿族的服裝樣式。

2樓:匿名使用者

清初大興***,導致清初的文人都不敢研究時政,紛紛將目光轉移到歷史和考內古上,有了長足發展容。

科舉制中採用“八股取士”,導致文化衰退,文人都以升官發財為目的而讀書,使得諷刺**很流行。

清朝中後期,列強入侵,民族危亡,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體現在文化上就是中西文化開始交融。

明清時期的時代特徵

3樓:南城舊事白羊

明代的歷史特點及其經驗教訓

明朝長達276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朝代。弄清其歷史特點, 不僅對深入研究明史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對整體把握中國歷史的發展特點具有積極意義。尤其是明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世界變局,其發展特點如何,不僅直接關係著當時中國的國際地位,而且直接影響著中國此後的發展道路,其間蘊涵的深刻教訓和啟示,需要認真總結和汲取。

給清史以準確的歷史定位

自2023年清朝宣佈遜國,以《清史稿》之編纂、肖一山著《清代通史》為標誌,正式揭開了清亡後清史研究的里程。迄於今,已歷90餘年,清史研究從未間斷,而以近20餘年的研究為極盛。即以清斷代史為例:

先有戴逸的《簡明清史》,後有鄭天挺的《清史》、中國人大清史所與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合著的《清代全史》(全10冊)、杜家驥的《清朝簡史》、李治亭的《清史》(兩卷本)等書相繼問世, 已是前70年數倍之多!**之多,更是以萬計。改革開放20餘年來,清史研究之盛,遠遠勝過前70年的總和。

清史研究成績斐然,但其中也存在著巨大分歧。以《清史稿》和肖一山《清代簡史》為代錶的歷史觀點及對清史的評價,固不足論;而“文革”前特別是“文革”中,極左思想氾濫,貶斥清史,亦不足怪。直至改革開放時期,人們的思想大解放,價值觀念大變化,我們對中國歷史的原有認識包括對清史的評述,都已改變了許多。

然而,在清史研究中延續下來的傳統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因而不能正確解讀清史。從根本上說,就是如何正確認識清史,準確地給清史定位。例如:

一說滿族為“異民族”,視清朝為“異國”;當初努爾哈赤起兵,嚮明朝挑戰,指為“犯上作亂”;一說滿族離開其居住地,進入中原,就是對“中國”的“侵略”、“進犯”,是滿族貴族對漢人的“民族征服”;一說清朝統一全國,“是以全國生產力大幅度破壞為代價的”,它“代表落後的生產方式”,使中國的發展“延緩了一百年”;一說清初減輕農民的負擔,“在很大程度上口惠而實不至”,即使如康熙朝“宣佈減免賦稅並沒有多大實際意義”。所謂康熙盛世純屬子虛烏有,是“被某些學者捧出來的”!

至於近代時期,清朝更是一無是處,幾乎沒做一件好事!除了那些內反清朝統治,外反西方與日本列強侵華的仁人志士及死難烈士,幾乎沒有一個好人!

學術之爭,本屬學術研究過程中正常現象;持不同觀點,無可厚非。但我們認真分析上述諸多觀點時,便不難發現,在這些觀點的背後,卻是隱藏著如前已指出的某種民族偏見或陳舊的史學觀念,給清史做出了不恰當的評價。

那麼,我們應當怎樣認識清史,給它一個正確的歷史定位呢?

任何一件事的好壞,評價一個人的是是非非,總是比較而言的,即相互比較而後知。這就是比較的方法,再簡單不過。這同樣適用於對清朝的認識。

一方面,從中國歷史的發展進行比較:以清朝與它的前代明朝,再上溯到明以前歷代相比,究竟在哪些方面達到或超過其發展水平,又做了哪些“前無古人”之事,同樣,它又做了哪些不如前代甚至倒退之事,另一方面,與當代中國相比,它給我們留下了哪些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或者說,它對後世有多大影響,只要認真比較,清朝的歷史真貌就會顯現出來。

如所周知,清朝的前身——史稱後金,是由女真——滿族建立的,在聯合漢、蒙古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過程中,變為強大的清王朝。滿族的先世,可追溯到先秦時代世居東北地區的肅慎族,其後,又有勿吉、挹婁、靺鞨等族相繼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都是肅慎族的延續,直至北宋時期的女真人,才是滿族的直接先世。約當17世紀30——40年代,明末東北諸部女真人為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父子所統一,始形成滿族共同體。

不可駁辯的事實是,滿族及其先世,從來就是世世代代生息在東北的一個古老民族,無疑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把它視為“異民族”、“異國”,排斥在中國之外,這不單是民族歧視,而且是一個原則性失誤!如同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族各建一代王朝(北魏、遼、金、元)一樣,滿族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政權;又同他們一樣,疾馳中原,一統天下。明清角逐近半個世紀,一個勝利了,一個滅亡了,這是明末社會諸矛盾及****相互作用的必然結局。

評述兩王朝的興替,既不能站在明王朝的立場,斥責清朝奪權非理,也不能站在清朝的立場,為其辯解合理,要的是客觀的立場,從明清之際的社會發展趨勢,探索這場大變動的內在原因。當我們肯定農民大起義反抗直至推翻明朝統治天然合理時,同樣,也應肯定一個弱小的少數民族反抗明朝的統治,甚至向它爭奪統治權,也是合理的。這實際是對社會變革的認同,使我們的認識與歷史發展的趨勢相一致,看問題就會較少差誤。

自清朝定鼎北京,迄至遜位,有國長達268年。在西方列強入侵中國、 發動罪惡的鴉片戰爭前,約近200年,清朝所做的一切,實集歷代之大成,在許多方面已經超越了前代,把我國封建社會推上了最後一個發展高峰。概括地說,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清承明制,建立一套臻於完善的高度集權的君主**體制,而它自創的一些機構,使其體制獨具特色。諸如理藩院、軍機處、南書房、內務府等,為歷代所僅見;六部滿漢復職制,實為它的獨創;八旗制融軍政為一體,發揮著獨特的功能。清制,嚴密、完備,井然有序,歷代如宦官之亂、後宮干政、外戚專權、朋黨禍國等禍患,在有清一代基本沒有重演,最高統治集團保持了長期的穩定,社會亦獲安寧。

堅持以農業為“國本”的治國方略,大力墾荒,不斷擴大耕種面積。雍乾之際,全國耕地已達10億畝,為歷代墾荒之最!大規模治理黃、淮,廣興水利,投資之巨,又為明代所不及。

儲糧備荒,減免錢糧,康熙和乾隆兩朝共五次蠲免全國錢糧,創中國歷史最高記錄。自康熙五十年起,“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取消人頭稅;雍正時,改革賦稅,攤丁入地,同具劃時代意義。經濟長期保持繁榮,人口迅速增長,財政穩步上升,乾隆鼎盛,最高儲存8000萬兩,常年在7000萬兩上下。

清朝已建立了發達的封建農業經濟。

清朝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以獨特的八旗制組織軍隊,輔以綠營兵,在保衛國家的領土主權及維護國家統一的鬥爭中,展示了它的威力。如,平吳三桂之亂,收臺灣,擊沙俄,驅準保藏,西北激戰70年(康熙二十九年—乾隆二十四年),西南蕩除土司**勢力等等,內反**,外反侵略,國家統一,固若金湯,其武功之盛,與明朝勞而少功恰成鮮明對照。

文化繁盛,遠邁前代。主要集中於康、雍、乾、嘉四朝,160年間,詩詞創作,各成流派,直追唐宋;**、戲劇新發展,以《紅樓夢》為代表,堪稱千古絕唱!戲曲又勝元雜劇,書法、繪畫獨樹一幟;經學、理學、史學、考據學等,學派林立,著作山積!

《四庫全書》集古今之大成,傳統文化大總結,為文化繁盛的突出標誌。

清朝最具深遠歷史意義的變革之一,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堅持儒家“大一統”的理論指導,將國家的“大一統”發展到了極限。突出反映在民族觀念的時代飛躍,即拋棄歷代所堅持的“華夷之辨”、“內中國外夷狄”的傳統民族觀念,以康熙帝廢長城為標誌,實現了自皇太極以來所倡導的“滿漢一體”、“中外一視”、“天下一家”的政治目標,將世代隔離漢族與“三北”廣大地區遊牧民族的長城廢棄而不用,從此邊疆與內地形成一體,真正成為一家,困擾歷代2000餘年的所謂“外患”、“邊患”,一勞永逸地徹底**!這與明代設長城為限隔,同蒙古、女真戰鬥不已相比,簡直如天壤之別!

清朝最偉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空前“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明以前,歷代設治與直接行政管轄,多限於長城以內;只有少數王朝,如漢、唐、元等突破長城之限。多數王朝,以明為例,在長城外邊疆地區實行羈縻統治,官其酋長,因俗而治,定期向**王朝朝貢。

清朝徹底打破傳統慣例,在少數民族邊疆地區設定機構,派駐軍隊,因地制宜,實行不盡相同的管轄機制,統轄於**。例如,在東北地區,設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衙門,而在其漢人集中之地又設府、州、縣管理。在內外蒙古設盟旗制管理蒙古族;在西北設伊犁將軍管新疆,在天山南路實行伯克制的行政管理體制,皆受制於清朝派駐各城的參贊大臣或辦事大臣、領隊大臣。

在**,設駐藏大臣,代表朝廷監管**軍政與財務。在西南,廢除千百年世襲土司制,改土歸流,由**派官管轄地方。清朝所轄,陸地總面積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共有55個民族接受一個統一的國家政權管理。

其疆域之遼闊廣大,在清以前,除元朝,再沒有一個王朝擁有如此廣袤的疆土!而清朝將中國的疆域推向了極限,直接為當代中國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其功績,無與倫比。

僅就疆域而言,清朝將多民族凝聚成一個鞏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即使有多少錯誤,清朝也應該倍受讚揚!

清朝管轄廣大疆土,保持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長期穩定,尤其康乾盛世持續百二十年,堪稱清朝創造的一個奇蹟。

總結清代(近代前),真正實現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與民族及其疆域的“大一統”。故可以認為,清史者,大一統也!當然,到了近代,清朝走下坡路,積弱成弊,在西方列強的淫威下,中國失去了很多。

如,同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割地賠款,中華民族為此蒙受奇恥大辱。自乾隆後期,約當18世紀末,中國亟需變革、開放,與世界對接時,清朝一概拒絕,連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也被拒之門外!在延續百年後,一場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竟被打入血泊之中,清朝喪失了最後一次挽救自己的機會,只有等待辛亥革命把它打倒!

嘉道之際,中國已經由強變弱,而道光以後,則由積弱而衰敗。無須諱言,清朝不能推卸責任,但其歷史性的貢獻也不能抹煞,它在前中期所實行的治國方略及各項政策如民族政策等,對於我們仍具有巨大的認識價值,無論其經驗與教訓,都有借鑑意義。清朝遺留的歷史文化遺產十分豐厚,認真加以總結,不失為研究清史的一大目的。

清代晚期和田玉值多少錢,清晚期和田玉牌值多少錢

清代和田玉的價值可根據一下幾個方面體現,1.清代和田玉具有歷史價值,2.根據雕工情況,可評判工藝價值,3.根據材質情況,可評判材質價值。4.根據玉件的整體情況,可評判,經濟及投資價值。具體根據實物定價。請上圖。絕對是翡翠手把件大幾百吧 清晚期和田玉牌值多少錢 這是一款和田玉,青白山料質地,陰刻,人物...

清晚期和田玉牌值多少錢,清代晚期和田玉值多少錢

這是一款和田玉,青白山料質地,陰刻,人物牌,從鑑定角度來說,真品無疑問。料質致密度一般,白度不好,油性糯性表現欠佳,雖然牌形規整,但雕刻線條稚嫩,拙劣,屬於民間作坊做工。目前玉器市場 在1200 1500左右為正常賣價,清晚期,這類和田玉吊墜,主要還是看玉質,雕工,白度,歷史價值在實際交易中幾乎忽略...

清朝晚期,詩歌呈現出怎樣的特點,清代詩歌的兩大特點是什麼?(文本版)

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代進入晚期,中國社會進入近代,並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此時的詩歌創作主要體現出如何適應社會變革需要這一特點。首開風氣的人物是龔自珍。龔自珍 1792 1841 是近代最早呼喚改革的先進思想家。他的詩以其先進的思想,縱橫議論,抒發感慨,有力地打破了清中葉以來詩壇上脫離現實的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