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的起源,造紙術起源於哪個時期?

2021-08-15 02:30:24 字數 6024 閱讀 1860

1樓:思念浪漫的歌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

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製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西元前206年至西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覆捶打,以搗碎蠶衣。

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借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人用編筐在河中清洗絲織品(主要是衣物),時間一長,發現在曬乾的筐上有些絲織品的絮狀殘留物凝結在一起。這些輕薄的凝結物可以用墨來塗寫。勞動人民總結了其中的過程,主動生產這些東西,並不斷改進技術,將其命名為紙。

東漢時,蔡倫指揮總結了紙的生產技術,將紙的生產原料、流程加以優化。使造紙術開始走向正規化、規模化。故而,蔡倫將自己的名字與造紙術聯絡起來。

現在所說的造紙術,大都指經蔡倫改進後的。說造紙術起始於蔡倫,也無不可

3樓:匿名使用者

蔡倫是改良造紙術哦~~

4樓:昴宿星團

起始於東漢蔡倫造紙。

5樓:悟靜柏

.↘............這是什麼意思:

造紙術起源於哪個時期?

6樓:

造紙術起源於西漢時期(西元前206年至西元前8年)。

造紙術的發展:

在西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

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已經開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紙。

到了隋朝、五代時期,竹、檀皮、麥桿、稻桿等也都已作為造紙原料,先後被利用,從而為造紙頁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原料**。其中,唐朝利用竹子為原料製成的竹紙,標誌著造紙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公元二世紀造紙術在我國各地推廣以後,紙就成了和縑帛、簡 牘的有力的競爭者。

公元三到四世紀,紙已經基本取代了帛、簡而成為我國唯一的書寫材料,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公元三到六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造紙術不斷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擴充套件到用桑皮、藤皮造紙。

在裝置方面,繼承了西漢的抄紙技術,出現了更多的活動簾床紙模,用乙個活動的竹簾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撈出成千上萬張濕紙,提高了工效。在加工製造技術上,加強了鹼液蒸煮和舂搗,改進了紙的質量,出現了色紙、塗佈紙、填料紙等加工紙。

經過元、明、清數百年歲月,到清代中期,我國手工造紙已相當發達,質量先進,品種繁多,成為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發展傳播的物質條件。

7樓:匿名使用者

造紙術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古人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

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

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係。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自從造紙術發明之後,紙張便以新的姿態進入社會文化生活之中,並逐步在中國大地傳播開來,以後又傳布到世界各地。

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製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西元前206年至西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編輯本段]紙發明過程

西漢初年,政治西漢麻紙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許慎著《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談到「紙」的**。

他說:「『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這句說話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現在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

許慎認為紙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蓆上的薄片。這種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有人把這種「紙」稱為「赫蹄」。這可能是紙發明的乙個前奏,關於這種「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成帝元延元年(西元前12年)。

《漢書·趙皇后傳》中記錄了成帝妃曹偉能生皇子,遭皇后趙飛燕姐妹的**,她們送給曹偉能的毒藥就是用「赫蹄」紙包裹,「紙」上寫:「告偉能,努力飲此藥!不可復入,汝自知之!

」。由此推測紙可能與絲有一定關係。

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覆捶打,以搗碎蠶衣。

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借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202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西元前49年。

8樓:匿名使用者

造紙術起源西漢時代。?

9樓:匿名使用者

造紙術最早在戰國時期出現了,東漢的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10樓:匿名使用者

造紙術最早在西漢時期出現了.東漢的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造紙術的來歷 5

11樓:月似當時

1、西漢發明說:一些人認為發明造紙術的是西漢勞動人民。東漢勞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技術後,又有所改進、發展和提高。

至和帝時,尚方令(職掌管理皇室工場、負責監造各種器械)蔡倫組織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監製出一批精工於前世的良紙,於元興元年奏上,經推廣後,「自是天下莫不從用焉」。

2、蔡倫發明說:蔡倫是我國造紙術的發明者,理由是「根據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有關紙的解釋,在蔡倫 之前古代文獻中所提到的紙,都是絲質纖維所造的,實際上不是紙。誠然,「蔡倫紙」不會是蔡倫一手製作,但沒有他的「造意」,單憑尚方工匠也製造不出這種植物纖維紙來。

因此,即使在雛形紙出土的今天,把蔡倫評作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者或代表人物仍然是正確的,是有充分歷史根據的。

12樓:大和搞活

西漢初年,政治西漢麻紙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許慎著《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談到「紙」的**。

他說:「『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這句話是說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現在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

許慎認為紙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蓆上的薄片。這種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有人把這種「紙」稱為「赫蹄」。這可能是紙發明的乙個前奏,關於這種「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成帝元延元年(西元前12年)。

《漢書·趙皇后傳》中記錄了成帝妃曹偉能生皇子,遭皇后趙飛燕姐妹的**,她們送給曹偉能的毒藥就是用「赫蹄」紙包裹,「紙」上寫:「告偉能,努力飲此藥!不可復入,汝自知之!

」。由此推測紙可能與絲有一定關係。

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覆捶打,以搗碎蠶衣。

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借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202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西元前49年。

2023年5月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鑑定,為西漢麻紙,年代不晚於西元前118年。2023年在甘肅居延肩水金關發現了不晚於西元前52年的兩塊麻紙,暗黃色,質地較粗糙。

2023年在陝西扶風中延村出土了西漢宣帝時期(西元前73~49年)的三張麻紙;2023年在甘肅敦煌縣馬圈灣西漢烽燧遺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漢麻紙。2023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文帝時期(西元前179~前141年)的紙質地圖殘片,表明了當時的紙可供寫繪之用。從上述西漢出土的紙的質量來看,西漢初年的造紙技術已基本成熟。

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乙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

它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

13樓:飄蓬隨風

最初的紙是作為新型的書寫記事材料而出現的。在紙沒有發明以前,我國記錄事物多靠龜甲、獸骨、金石、竹簡、木牘、縑帛之類。商代的甲骨文、鐘鼎文實物資料,本世紀以來不斷出土;戰國到秦漢的竹簡、木牘和帛書、帛畫,近年來也有大量出土實物。

但是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縑帛昂貴,簡牘所佔空間很大,都不便於使用。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迫切需要尋找廉價易得的新型書寫材料。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終於發明了用麻繩頭、破布、舊魚網等廢舊麻料製成植物纖維紙。

關於造紙術的起源,過去多是沿用公元五世紀的歷史家范曄(398—445)在《後漢書·蔡倫傳》中的說法,認為紙是東漢的宦官蔡倫(62—121)於漢和帝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發明的。但是本世紀以來的考古發掘實踐動搖了蔡倫發明紙的說法。2023年新疆羅布淖爾漢烽燧遺址中出土了西元前一世紀的西漢麻紙,比蔡倫早了乙個多世紀。

2023年西安市東郊的灞橋再次出土了西元前二世紀的西漢初期古紙。經筆者對這紙的分析化驗,確認它主要由**和少量苧麻的纖維所製成。繼這之後,2023年在甘肅省居延的漢代金關遺址、2023年在陝西省扶風中顏村的漢代窖藏中,也分別出土了西漢時的麻紙。

值得指出的是,2023年甘肅天水市附近的放馬灘古墓葬中更出土西漢初文帝、景帝時期(西元前179年到前141年)的繪有地圖的麻紙,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2023年冬在教煌甜水井西漢郵驛遺址中發掘出三十多張麻紙,其中三張紙上寫有文字。這些事實有力地說明了,早在西元前二世紀,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而且當時造出的紙已經可以用於書寫。

但是早期的西漢麻紙仍有待進一步改進。到了公元二世紀,在東漢宮廷中任尚方令的蔡倫,憑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監製並且組織生產了一批良紙,於永元十七年獻給朝廷,從此造紙術在國內推廣起來。同時,東漢還進而用樹皮特別是楮皮造紙,擴大了原料**。

從這個意義上說,蔡倫在歷史上是作為良紙的監製者和推廣者的身分出現的,這些活動在客觀上對造紙術的發展有利,因此他的作用不應該完全抹殺。

漢代麻紙製造過程,根據我們的實驗研究,大體上是把麻頭、破布等原料先用水浸,使它潤脹,再用斧頭切碎,用水洗滌。然後用弱鹼性草木灰水浸透並且蒸煮,這可以說是後世鹼法化學製漿過程的濫觴。通過鹼液蒸煮,原料中的木素、果膠、色素、油脂等雜質進一步被除去,用清水漂洗後,就加以舂搗。

搗碎後的細纖維用水配成懸浮的漿液,再用漏水的紙模撈取紙漿,經脫水、乾燥後就成紙張。如果紙表皺澀,還要砑光,方能書寫。

漢代勞動人民用簡單平常的裝置,從紡織廢料中用化學和機械加工方法使纖維原料更生,製成植物纖維紙,在化學史和工藝史上的確是件值得大書的一項成就。這裡有兩個技術關鍵。一是用化學方法把纖維原料中的非纖維素成分去掉,再用強力舂搗使純纖維素大分子被切短和分絲。

二是設計出一種多孔的平面篩,使紙漿能在篩面上滯流,把大部分水濾出後,含少量水的纖維便留在篩面上,再經乾燥脫水,就構成一張有一定機械強度的紙。這種平面篩就是抄紙器,是現代長網和圓網造紙機的原始雛型。

我國古代造紙術是誰發明的?造紙術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發明者不清楚,發明的時間是西漢時期,但是改造的人是蔡倫,是在東漢時期,蔡倫將傳統的紙進行了發揚光大,之後就廣泛的應用在生活中,裡面的主要成分是蠶絲。我國古代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造紙術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也讓當時的文化百家齊放。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在後漢書蔡倫傳裡面是有著非常明確...

造紙術出現的時間,造紙術的發明時間是什麼時候?

考古學家曾在新疆,陝西,甘肅,內蒙古等地的漢代遺址和墓葬群中發現漢紙殘片,說明西漢早期已經發明了書寫用紙,帛 竹 木 紙在西漢並行使用,後由東漢蔡倫改進。造紙法早在西漢時期就有人使用了,至於具體造紙術士何時發明的,現在史學界還沒有定論,只是可以確定早於東漢,大概在西漢時期。其中有些考古在戰國時期就發...

造紙術是誰發明的,造紙術是誰發明的了?

古代勞動人們發明的,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蔡倫不是造紙術發明人 多年以來,中國使用的教科書告訴人們,東漢時期蔡倫開始造紙。而二十世紀以來幾項考古發現表明,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 紙 這兩種觀點引起了學術界40多年的爭論。日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真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