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台階古代稱謂,古代宮廷中的稱呼

2021-07-04 04:24:25 字數 7255 閱讀 8771

1樓:涼雲茶煙

可以叫香階:

香階:台階的美稱,即飄散香氣的台階。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也可以叫雁齒,尤其指橋的台階。

唐 白居易 《答王尚書問履道池舊橋》詩:「虹梁雁齒隨年換,素板朱欄逐日修。」 宋 張先 《破陣樂·錢塘》詞:

「雁齒橋紅,裙腰草綠,雲際寺、林下路。」 清 金農 《十五夜對月有懷淮上舊遊》詩:「西風一桁秋河路,涼笛三更鴈齒階。」

2樓:靈魂巡遊者都藍

」字的基本解釋

1.〔~下〕對國王或皇帝的敬稱。 2.〔~見〕謁見皇帝。 3.〔~辭〕臣子向皇帝告別。 4.宮殿的台階:~級。階~。

「陛」的字**釋〈名〉(形聲。從阜,坒(bì)聲。從「阜」,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本義:帝王宮殿的台階)

同本義陛,公升高端也。——《說文》。按,天子之陛九級。

舉傑壓陛,誅譏罷只。——《楚辭·大招》

陛者,皆聞焉。——《漢書·五行志》。注:「謂執兵列於陛側者。」

大王陛下。——《漢書·高帝紀》。按,臣與至尊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告之。

陛高二尺五,廣長各三尺,遠廣各六尺。——《墨子·備城門》

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戰國策·燕策》

又如:陛衛(帝王身邊的衛士);陛檻(宮殿台階兩旁的欄杆);陛兵(皇宮前殿陛兩旁的警衛士兵)

階次;品第。如:陛級(地位;等級)

〈動〉執兵器列於陛側。如:陛戟(衛士持戟列在皇宮陛下兩側)

「陛」字的詳細解釋

"陛bì【名】

形聲。從阜,坒(bì)聲。從「阜」,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本義:帝王宮殿的台階)

同本義〖aflightofsteps〗

陛,公升高端也。——《說文》。按,天子之陛九級

舉傑壓陛,誅譏罷只。——《楚辭·大招》

陛者,皆聞焉。——《漢書·五行志》。注:「謂執兵列於陛側者。」

大王陛下。——《漢書·高帝紀》。按,臣與至尊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告之。

陛高二尺五,廣長各三尺,遠廣各六尺。——《墨子·備城門》

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戰國策·燕策》

又如:陛衛(帝王身邊的衛士);陛檻(宮殿台階兩旁的欄杆);陛兵(皇宮前殿陛兩旁的警衛士兵)

階次;品第〖rank;position〗。如:陛級(地位;等級)

陛bì【動】

執兵器列於陛側〖standinlineaside〗。如:陛戟(衛士持戟列在皇宮陛下兩側)

陛下bìxià

〖yourmajesty;his(her)majesty〗對君主的尊稱

願陛下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

不得永奉陛下。——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竊為陛下惜之。——漢·賈誼《論積貯疏》"

現代漢語字典

陛bì (名)〈書〉宮殿的台階。

《名》 (1)(形聲。從阜,坒(&x)聲。從「阜」,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

本義:帝王宮殿的台階) (2)同本義 [a flight of steps] (3)又如:陛衛(帝王身邊的衛士);陛檻(宮殿台階兩旁的欄杆);陛兵(皇宮前殿陛兩旁的警衛士兵) (4)階次;品第 [rank;position]。

如:陛級(地位;等級)。

古代宮廷中的稱呼

3樓:nm牛虻

1、皇帝

天子(源於商朝)、皇帝(源於秦始皇)、萬歲(最早是代表喜慶,漢武帝後用到皇帝身上,到了宋朝專用)。皇帝的自稱:聯、寡人、孤、孤寡、予一人、有時候也用「我」或者「吾」。

2、太皇太后

皇帝的祖母,皇帝一般對其稱為皇祖母。自稱本宮(對大臣、奴才)、哀家(皇帝死後自稱)。簡稱太皇,或稱太母,是古代中國皇帝及東亞地區部分時代的君主法定祖母的正式封號。

在部分朝代曾出現的太帝太后、皇太太後、帝太太後等,皆為太皇太后的變體。

3、世子

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與「太」字意義相通。

4、皇后

皇帝正妻的稱呼,始於秦朝,歷代相襲。

5、妃嬪:帝王妾侍的統稱。唐杜牧《阿房宮賦》:「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歷代帝王妃嬪眾多。

6、貴人

宮中女官,妃嬪的稱號。東漢光武帝始置,其地位僅次於皇后。此後,歷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並不相同。例如,清代貴人位在皇貴妃、貴妃、妃、嬪之下。

7、太妃

已故皇帝的遺妃。清製,皇帝的祖父或父親遺留的妃嬪,分別稱皇貴太妃、貴太妃。

擴充套件資料

稱呼是一種文化現象,從乙個時代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窺見乙個時代的風貌。稱呼也是一面鏡子。稱呼的變化是文化的變化,同時也被視為歷史文化的折射。

中國人的稱呼是宗法、習俗、等級、地位、聲望等的反映,尊長、後輩、上級、下屬各有各的一套稱呼,誰也不能逾越。

從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到國人對宗法禮制、尊卑長幼等禮法習俗的重視,對官職、科舉的表示方式。古往今來,中國人的稱呼既反映出了人們對於成功的觀念,又透射著一種「自卑下之道」的「謙恭精神」,這種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們的語言、稱呼中體現出來。

兄弟排行稱謂: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稱「父」,父之次弟稱為「仲父」,仲父之弟稱為「叔父」,最小的叔叔稱「季父」,後來父之弟都統稱為「叔父」。

古代父母稱呼:父母又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考妣等。

古代後宮稱呼:

1、惠妃、麗妃、華妃: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唐玄宗開元時置。

《舊唐書·后妃傳·序》:開元中,「乃於皇后之下立惠妃、麗妃、華妃等三位,以代夫人,為正一品。」

2、美人: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西漢始置。據傳,漢宮妃嬪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後一直到明代,宮廷中皆有美人名號。

3、寡小君:古代國君夫人對諸侯自稱的謙詞。《禮記·曲禮》下:「夫人自稱於天子,曰老婦;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後來臣民對別國也謙稱本國國君的夫人為寡小君。

4、昭儀: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漢元帝時始置。漢朝妃嬪在皇后之下有十四等,昭儀是第一等。「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後世雖然亦多沿用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5、婕妤:又作婕伃。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

漢武帝始置。當時有趙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漢朝妃嬪十四等中列第二等。

後世(明代以前)雖然亦多沿用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6、內主:先秦時諸侯夫人的稱呼。後代有時也指皇后。《晉武帝立皇后大赦詔》:「以儀刑萬邦者,必須內主。」

4樓:從頭再來好風彩

一、妃別稱姬、國陰、側室、別房、妾身,對皇帝的妾氏及太子、王、後的妻子稱謂。下人稱為「娘娘」。妃子的自稱:

妾身、賤妾、小妾(對皇帝)、本宮(對大臣、奴才)、在正式場合用「妾某氏等」,平時則用「我」或者「吾」。

二、嬪古代皇宮裡的女官,皇帝的妾。位於妃以下,貴人以上。嬪的自稱:妾身(對皇帝)、本宮(對大臣、奴才)

三、太皇太后。

皇帝的祖母,皇帝一般對其稱為皇祖母。自稱本宮(對大臣、奴才)、哀家(皇帝死後自稱)。

四、皇上:

即皇帝。皇,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因給予萬物生機謂之皇」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

五、宗子:

大宗的嫡長子叫宗子。對大宗來講,他是家長;對於小宗來講,他是族長,宗子繼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廟的祭祀。

六、世子:

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與「太」字意義相通。

七、支子:

古代把嫡長子以外的其它兒子稱為支子。

擴充套件資料

1、後、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時稱「後」,死後稱「帝」。后稷、后羿等的「後」,都是君長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稱「王」,死後稱「帝」。在商代,「後」開始成為君主配偶的專稱。《禮記·曲禮下》:

「天子之妃曰後。」

2、皇后:皇帝正妻的稱呼,始於秦朝。歷代相襲。

3、王后:國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別稱。《後漢書·皇后紀贊》:「祁祁皇孋,言觀貞淑。」

5、元妃、元嫡:國君或諸侯元配夫人的稱號。《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6、元後、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明史·后妃傳二》:「穆宗即位,禮臣議:』孝潔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廟。」

7、女主:女子為君者,多指臨朝執政的太后。《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后女主,欲王呂氏。」

8、君婦:君主正妻的稱呼。

9、梓童:皇帝對皇后的稱呼。

10、慈壺、慈闈:對帝王母親或皇后的敬稱。宋范成大《丙午東宮壽》詩:「晨昏兩慈壺,詩禮一賢王。」

11、中宮:皇后的住處,代稱皇后。

12、國陰:后妃的別稱。古代稱男為陽,女為陰,所以帝王的后妃稱國陰.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婦之下。《禮記·昏義》:「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對皇后的敬稱。《漢書·元後傳讚》:「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後,歷漢四世,為天下母。」

5樓:小英英小陽陽

皇帝 其他別稱:皇王、皇辟、主、主上、主公、天子、君主、君王。

皇后:皇帝的正妻稱皇后,是皇帝的原配。別稱坤極、正室、正宮、中宮、嫡妻。

原本夏商時期,帝生前稱后,死稱帝,有君長之意。商代以後,後稱為君王的配偶轉成。皇后一詞始於秦朝,下人稱呼為「娘娘」「天下母」「國母」。

太子 的稱呼:

週時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或稱太子,或稱世子,並無統一標準,秦朝國祚短,未立太子,漢代稱皇太子,金、元時,皇帝之庶子亦稱太子。

列舉介紹:

1、後、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時稱「後」,死後稱「帝」。后稷、后羿等的「後」,都是君長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稱「王」,死後稱「帝」。在商代,「後」開始成為君主配偶的專稱。《禮記·曲禮下》:

「天子之妃曰後。」

2、皇后:皇帝正妻的稱呼,始於秦朝。歷代相襲。

3、王后:國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別稱。《後漢書·皇后紀贊》:「祁祁皇孋,言觀貞淑。」

5、元妃、元嫡:國君或諸侯元配夫人的稱號。《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6、元後、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明史·后妃傳二》:「穆宗即位,禮臣議:』孝潔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廟。」

7、女主:女子為君者,多指臨朝執政的太后。《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后女主,欲王呂氏。」

8、君婦:君主正妻的稱呼。

9、梓童:皇帝對皇后的稱呼。

10、慈壺、慈闈:對帝王母親或皇后的敬稱。宋范成大《丙午東宮壽》詩:「晨昏兩慈壺,詩禮一賢王。」

11、中宮:皇后的住處,代稱皇后。

12、國陰:后妃的別稱。古代稱男為陽,女為陰,所以帝王的后妃稱國陰.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婦之下。《禮記·昏義》:「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對皇后的敬稱。《漢書·元後傳讚》:「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後,歷漢四世,為天下母。」

15、娘娘:皇后或宮妃的稱呼。

16、坤極:皇后的別稱。《後漢書·梁皇后紀》:「梁小貴人宜配天祚,正位坤極。」

17、妃:對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稱呼。

18、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於皇后,在諸妾中地位較高。

19、妃嬪:帝王妾侍的統稱。唐杜牧《阿房宮賦》: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歷代帝王妃嬪眾多。《禮記·昏義》:

「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秦始皇滅六國,盡收其宮女充實內廷;漢武帝妃嬪有昭儀、婕妤等四級;晉武帝有宮女近萬人;康熙有妃嬪五十一人。

20、嬪、九嬪:皇宮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嬪,也稱嬪婦。

《周禮·天官·內宰》:「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九御亦即九嬪。

據說,宮中女官九人一御,九御八十一人。歷代多用其製,但名稱不一。唐代以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嬪《新唐書·后妃傳》。

21、妃嬙、嬪御、嬪嬙:宮中的女官,天子、諸侯的姬妾。妃嬙地位高於嬪御。

22、貴人:宮中女官,妃嬪的稱號。東漢光武帝始置,其地位僅次於皇后。此後,歷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並不相同。例如,清代貴人位在皇貴妃、貴妃、妃、嬪之下。

23、貴妃:妃嬪的稱號,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僅次於皇后。南朝宋武帝時始置,與貴嬪、貴人號稱三夫人,位比相國。隋以後歷代均沿置。

24、貴嬪:宮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魏明帝時地位僅次於皇后。以後,歷代多沿用,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25、德妃、賢妃: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唐時為正一品。

26、淑妃:宮中女官名,三國魏明帝始置。當時地位較高,僅次於貴嬪和夫人。以後歷代多設定。

27、太妃:已故皇帝的遺妃。清製,皇帝的祖父或父親遺留的妃嬪,分別稱皇貴太妃、貴太妃。

28、椒房:又稱「椒室」。漢代皇后所居宮殿,用花椒一類的香料和泥塗抹牆壁,取其溫、香、多子之義,以表示吉利。後來就以椒房代稱皇后。應劭《漢官儀》:「皇后稱椒房……」

29、淑媛:宮中女官名,三國魏文帝時始置。位在淑妃後。

30、惠妃、麗妃、華妃: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唐玄宗開元時置。《舊唐書·后妃傳·序》:開元中,「乃於皇后之下立惠妃、麗妃、華妃等三位,以代夫人,為正一品。」

31、少妃:先秦諸侯之妾的稱呼。

32、儲妃:太子妃。

33、東妃:太子妃。

34、美人: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西漢始置。據傳,漢宮妃嬪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後一直到明代,宮廷中皆有美人名號。

35、良娣:太子妃妾的稱號,始於西漢。此後,魏晉至隋唐後宮皆沿置。

36、女君:君主的妃妾尊稱嫡妻為女君。

37、內寵、內嬖、嬖人:帝王寵幸的姬妾。《左傳》僖公十七年:「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

38、正嫡、正室:嫡妻、正妻的別稱。

39、側室、別室、別房:妾的別稱。

40、繼室:諸侯次妃的別稱。

41、大娘、小娘:皇后與妃妾的別稱。清樑章巨《稱謂錄》:「天子妻古稱大娘。」

42、細君:原為古代諸侯之妻的稱呼,後來轉化為妻子的通稱。

43、夫人:周代諸侯的嫡妻。《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後來,諸侯之母也可稱夫人。漢代皇帝的妾皆稱夫人。魏晉以後,或稱夫人,或另立名號。

44、寡小君:古代國君夫人對諸侯自稱的謙詞。《禮記·曲禮》下:「夫人自稱於天子,曰老婦;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後來臣民對別國也謙稱本國國君的夫人為寡小君。

中國古代稱謂先生和近代稱謂先生的區別

中國古代稱謂先生側重長輩的意思。先生 這個稱呼由來已久。不過歷史上各個時期,對 先生 這個稱呼是針對不同物件的。論語 為政 有酒食,先生饌。註解說 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餚,就孝敬了父兄。孟子 先生何為出此言也。這一 先生 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到了戰國時代,國策 先生坐,何至於此。均是稱呼有德行...

古代年齡的代稱,古代年齡的別稱

一次性都給你得了!襁褓 不滿周歲。孩提 兩至三歲。始齔 韶年 男孩八歲。總角 幼年泛稱。垂髻之年 指兒童。黃口 十歲以下。幼學 十歲。舞勺之年 十三至十五歲。志學 十五歲。舞象之年 十五至二十歲。弱冠 二十歲。而立之年 三十歲。不惑之年 四十歲。知天命 知非之年 五十歲。耳順 花甲之年 六十歲。古稀...

古代宮女的稱謂,古代宮女有哪些稱呼

荊妻 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又謙稱荊人 荊室 荊婦 拙荊 山荊。賤荊,有表示貧寒之意。娘子 古人對自己妻子的通稱。糟糠 形容貧窮時共患難的妻子。內人 過去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書面語也稱內人 內助。尊稱別人妻稱賢內助。內掌櫃的 舊時稱生意人的妻子為 內掌櫃 也有稱 內當家 的。太太 舊社會一般稱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