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稱平民為布衣急要的

2021-03-04 05:43:13 字數 1715 閱讀 9113

1樓:zjc**座

確實,在古文裡有這種稱呼。布衣,就是普通百姓的意思。

古時候,公子王孫,大戶人家的財主,穿的都是『綾羅綢緞』,只有普通百姓才是穿『布衣』。所以,平民時常就會被人稱為『布衣』。

2樓:李建君李建君

1、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價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儉樸;

2、布衣百姓」乾脆指廣大勞苦大眾了,布製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類的織物,「帛」指絲織品

3、富貴人家穿綾羅綢緞與絲綿織物,平民穿麻、葛織物。今人說的「布」,是指棉布,棉花是南宋時才從外城傳入中原。後也以布衣稱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古代表示平民的詞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黔首、布衣、白丁、庶民、庶人等。

1、黔首

"黔首"(qián shǒu)是中國戰國時期和秦代對百姓的稱呼。秦始皇時期開始使用。"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

更名民曰'黔首'"(《史記·秦始皇本紀》),含義與當時常見的民、庶民同。

2、布衣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價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儉樸;"布衣百姓"乾脆指廣大勞苦大眾了,布製的衣服,借指平民。

3、白丁

白丁泛指平民,白是白色,丁是男性人口的意思。實際上白丁這個詞源自古代中國平民衣著,古代中國衣冠制度森嚴,不同等級的人要穿不同式樣的衣服。

普通平民只能穿沒有任何顏色的麻棉織成的衣服,沒有染過的麻棉織品是白色的,後來士大夫貴族階層就逐漸用白丁來代稱底層普通大眾,沒有顯貴之前能人名人也常用白丁自稱。

4、庶民

庶民是乙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ù mín ,指一般的民眾。也稱為庶人,黎庶等。見《詩·大雅·靈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意思是庶民百姓齊努力,不多幾天就建成。。

5、庶人

庶人(shù rén):泛指無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統治族居住在國中(城內)及國郊,稱為國人。

國人中的上層為卿、大夫、士,下層為庶人。大部分庶人居於城郊,耕種貴族分給的土地,享有貴族給予的政治軍事權利。

4樓:吃不了兜著走

由於社會制度、文化習慣等各方面的原因,古代對老百姓的稱呼帶有一定的等級觀念。或因其被虜獲而稱為「黎」「隸」,或因其眾多而稱其為「庶」,或因其衣食住行簡陋而名之 曰「白」「黔」「褐」,或因其勞役而稱其為「野」「丁」等。

黎民、百姓是古代稱呼普通民眾最常用的詞,與黎民近義的詞有黎庶、黎氓、黎苗、 黎甿、 黎烝、黎首、黎庶、黎元等,都具有民眾之意。這些詞語長期活躍於古代漢語中,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縣詠懷五百字》中有詩句:「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這裡的「黎元」就是指的老百姓。

戰國時稱老百姓多用「黔首」一詞,這是當時的流行語,在《呂氏春秋》《戰國策》《韓非子》等書中均曾出現。「黔」有「黑」的意思,古時候老百姓不能戴冠,黑黑的腦袋露在外面,所以被稱為「黔首」。秦始皇時期還特別下令,要求將老百姓固定稱為「黔首」。

古代社會等級森嚴,老百姓只能穿著麻織的布,這些土布相對於絲織的「帛」來說,質粗而**低,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稱。又因為平民長穿白色衣服,也以「白衣」代指百姓。百姓又稱作百士、白丁,指沒有功名的人,如劉禹錫《陋室銘》就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另外「氓」也是古代對老百姓(多是指失去土地外來遷移的居民)的稱呼。而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眾、平人、丁口、野人也有百姓的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黎民 黔首 百姓

古代稱駿馬今天稱為什麼,古代對馬的稱呼

駿馬本來就是現代和古代通用的詞彙,古代人最常用的是良駒 還是駿馬吧,沒有聽過其他的。古代對馬的稱呼 兒馬,公馬 騍,母馬 駒,小馬 騸,去勢喪失生育能力的馬 驃,黃色的馬 騮,黑鬃黑尾的紅色馬 駰,淺黑帶白色的馬 驊,棗紅色的馬 驪,黑色的馬 騧,黑嘴的黃色馬 騏,青黑色的馬 騅,黑色白蹄的馬 驄,...

古代 桃李「是什麼意思,學生在古代稱為什麼

所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桃李就是教師百年 樹人 所得的碩果,往往比喻老師辛勤栽培的學生。桃李滿天下 就是說老師教育出來的優秀學生遍布全世界,讚美教師辛勤育人。指的是學生子弟,古有桃李滿天下之說。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桃李就是教師百年 樹人 所得的碩果,往往比喻老師辛勤栽培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是說...

二十歲女子在古代稱為什麼,古代對二十歲左右的女子是怎麼稱呼的?

中國古代女子二十歲時被稱桃李年華。常用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 形容女子,初夏還不是盛夏的樣子。所以桃李年華就用來代指二十歲的女子。古代女子20被稱為 桃李年華 桃李 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語出明徐渭 又啟嚴公 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花信年華 女子20 25歲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