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女子在古代稱為什麼,古代對二十歲左右的女子是怎麼稱呼的?

2021-03-22 02:22:27 字數 6370 閱讀 1384

1樓:gold橙汁

中國古代女子二十歲時被稱桃李年華。

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形容女子,初夏還不是盛夏的樣子。所以桃李年華就用來代指二十歲的女子。

2樓:流韻年華

古代女子20被稱為「桃李年華」。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語出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花信年華(女子20-25歲):現在女子到了24、25歲,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卻賦予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乙個非常美麗的稱呼──花信年華。

花信,是應花期而來的風。節氣中的信風,帶來開花的音訊,女子年方廿四,也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范成大詩云:「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詩人為了一睹花開時刻,生出擊鼓催花的念頭,古人尚且如此浪漫,我們怎麼反而把大好年華看**老珠黃?

擴充套件資料

1、赤子(0歲):初生嬰兒的**微微泛紅,古人將這時候的孩子稱之為「赤子」。赤子之心,說的就是一顆如同初生兒一樣纖塵不染的純潔心。

2、 孩提(2-3歲):這時嬰兒已經長大了一點,但還不會走路,得大人抱著。「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兩腋將他抱起來的動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聲。

3、垂髫(3-9歲)與總角(9歲-13歲):古人會以頭髮命名年紀。孩子在9歲之前不扎辮子,頭髮自然垂下,叫「垂髫」。

9歲之後,才把頭髮分兩邊各扎乙個結,像兩個羊角,叫「總角」。《詩經》裡,「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男女主人公兩小無猜,年幼的感情也許不成熟,卻飽含美麗詩意。

4、弱冠(男子20歲):行冠禮,是古代最隆重的儀式之一。在家族的見證下,年滿20歲的男子在宗廟裡由指定的貴賓加冠,以示成年。由於這個年齡的男子體猶未壯,所以又稱「弱冠」。

「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二十之青年富於青春,血氣方剛,而儀式,正是要提醒他們,今後人生,無論跌倒或撞的頭破血流,總要無愧於心,無怨無悔。

5、 而立之年(30歲):2000多年前,孔子說「三十而立」,從此「三十」就成了中國人衡量男兒是否有能力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古時的男子比今天成家立業得早。他們15、6歲即可婚娶,20幾歲就兒女繞膝,不到40歲便不乏兒孫滿堂,所以三十而立,在那個年代算是應當之事。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7歲——髫年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對二十歲左右的女子是怎麼稱呼的?

4樓:金果

古代女子二十歲叫桃李年華。

原指桃李開花的季節,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華,比喻青春年少。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形容女子,初夏還不是盛夏的樣子,所以桃李年華就用來代指二十歲的女子。

花信年華(女子20-25歲):現在女子到了24、25歲,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卻賦予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乙個非常美麗的稱呼──花信年華。

花信,是應花期而來的風。節氣中的信風,帶來開花的音訊,女子年方廿四,也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十二歲到二十四歲的稱謂:

1、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2、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3、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4、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5、志學:十五歲。

6、及笄:女子十五歲。

7、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8、弱冠:男子二十歲。

9、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10、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稱謂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又人到暮年,**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

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5樓:百度使用者

古代年齡稱謂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二十歲左右的女子的稱謂

6樓:金果

古代女子二十歲叫桃李年華。

原指桃李開花的季節,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華,比喻青春年少。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形容女子,初夏還不是盛夏的樣子,所以桃李年華就用來代指二十歲的女子。

花信年華(女子20-25歲):現在女子到了24、25歲,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卻賦予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乙個非常美麗的稱呼──花信年華。

花信,是應花期而來的風。節氣中的信風,帶來開花的音訊,女子年方廿四,也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十二歲到二十四歲的稱謂:

1、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2、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3、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4、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5、志學:十五歲。

6、及笄:女子十五歲。

7、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8、弱冠:男子二十歲。

9、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10、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稱謂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又人到暮年,**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

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7樓:冷眼觀娛樂圈

一、古代二十歲左右的女子的稱謂是桃李年華。

二、不同時期稱謂:

1、不滿周歲----襁褓;

2、2~3歲-----孩提;

3、女孩7歲-----髫年;

4、男孩8歲-----齠年;

5、幼年泛稱----總角;

6、10歲以下----黃口;

7、13~15歲----舞勺之年;

8、15~20歲----舞象之年;

9、12歲(女)---金釵之年;

10、13歲(女)---豆蔻年華,

11、15歲(女)---及笄之年;

12、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13、20歲(女)---桃李年華;

14、24歲(女)---花信年華;

15、至出嫁-----梅之年;

16、至30歲(女)--半老徐娘

17、40歲(女)---不惑之年

18、50歲(女)---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19、60歲(女)---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20、70歲(女)---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21、80歲(女)---杖朝之年

22、90歲(女)---耄耋之年

23、100歲(女)---期頤之年

8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 7歲——髫年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9樓:匿名使用者

「夫人」、「玉人」、「璧人」、

「佼人」、「千金」、「令媛」、「女公子」、「麗人」、「淑人」、「玉女」、「嬌娃」、「巾幗」、「西施」、「尤物」、「室人」、「令間」「青娥」等均是古代對女性的稱謂,現將古代對各種女性的稱謂總結於下:

1、「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女士」,源於《詩經》「釐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3、「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4、「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5、「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乙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6、「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后禮儀、典籍、檔案工作**的女子。

7、「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衩。」

《按年齡》

1、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2、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3、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4、及笄:女子十五歲。

5、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6、弱冠:二十歲

7、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8、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女子自稱》

1、女子自稱--「奴家」

2、女子謙稱--「妾」、「賤妾」、「奴婢」

3、老年婦女謙稱--「老身」

4、謙稱自己的丈夫--「拙夫」

5、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稱--「臣妾」

6、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稱--「本宮」

7、寡居皇太后自稱--「哀家」

8、民間女子自稱--「小女子」、「民女」

9、稱對方的年齡(多用於年輕女子)--「芳齡」

10、稱對方的名字(多用於年輕女子)--「芳名」

11、女子謙稱自己容貌--「蒲柳之姿」

一般而言,在古代女性自稱中也可以看出各自的社會身份,王后自稱為「哀家」,一般已婚婦女自稱為「妾」或「妾身」,或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自稱為「賤妾」,未婚女性多稱自己為「小女子」,或「奴家」,上了年紀的婦人自稱為「老身」的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稱呼法。當然在一些明清的**中許多有身份的女性,也是直接就用「我」這個稱謂的

古代稱駿馬今天稱為什麼,古代對馬的稱呼

駿馬本來就是現代和古代通用的詞彙,古代人最常用的是良駒 還是駿馬吧,沒有聽過其他的。古代對馬的稱呼 兒馬,公馬 騍,母馬 駒,小馬 騸,去勢喪失生育能力的馬 驃,黃色的馬 騮,黑鬃黑尾的紅色馬 駰,淺黑帶白色的馬 驊,棗紅色的馬 驪,黑色的馬 騧,黑嘴的黃色馬 騏,青黑色的馬 騅,黑色白蹄的馬 驄,...

在古代稱女人叫什麼,古代女子十八稱什麼

女人的稱呼有 女士,巾幗,女流,女郎,女史。女士 源於周朝佚名 詩經 釐爾女士 孔穎達疏 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 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 有修養女子的尊稱。女流 清代吳敬梓 儒林外史 第41回記載 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女郎 北魏佚名古樂府 木蘭辭 ...

古代 桃李「是什麼意思,學生在古代稱為什麼

所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桃李就是教師百年 樹人 所得的碩果,往往比喻老師辛勤栽培的學生。桃李滿天下 就是說老師教育出來的優秀學生遍布全世界,讚美教師辛勤育人。指的是學生子弟,古有桃李滿天下之說。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桃李就是教師百年 樹人 所得的碩果,往往比喻老師辛勤栽培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