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圖」的意思,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2021-05-07 11:33:05 字數 5627 閱讀 6195

1樓:匿名使用者

設法對付。

圖的意思古代和現代差不多吧!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說文》計畫難也。從囗啚。

啚,難意也。《徐鍇曰》圖畫必先規畫之也,故從囗。啚者吝嗇難之意也。

 又《爾雅·釋詁》謀也。《書·太甲》愼乃儉德,惟懷永圖。又《君牙》思其艱,以圖其易,民乃寧。

又《周禮·秋官·大行人》春朝諸侯而圖天子之事。《注》王者春見諸侯,則圖其事之可否也。 又度也。

《詩·小雅》是究是圖,亶其然乎。《論語》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又除治也。

《左傳·隱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又計也。

《周禮·秋官·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獻民數於王,王拜受之,以圖國用,而進退之。 又河圖。《易·繫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孔安國曰》河圖者,伏羲氏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通鑑》漢光武帝讀河圖會昌符曰:赤劉之九會命岱宗。

《春秋緯》河圖有九篇。 又版圖。《周禮·天官·宮正》為之版以待。

《釋文》版,名籍。圖,地圖也。又《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

又《夏官·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注》圖若今司空郡國與地圖也。《史記·酇侯世家》沛公至咸陽,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具知天下阸塞戸口多少強弱處。

 又圖讖,占驗之書也。《後漢·光武紀》李通以圖讖說帝。《又》中元元年,宣布圖讖於天下。

 又圖象。《周禮·秋官·司約》小約劑書於丹圖。《注》小約劑萬民約也。

丹圖,雕器簠簋之屬有圖象者也。《何晏·景福殿賦》圖象,古昔以當箴規。《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圖畫天地,品類群生。

 又浮圖,佛教也。又寺塔亦曰浮圖。杜甫有和高適登慈恩寺浮圖詩。

又《王君玉·國老談苑》李允則守雄州,出庫錢建浮圖。監司劾奏,真宗使密諭之。允則曰:

非留心釋氏,實為邊地起望樓耳。《韓愈·王仲舒墓誌》禁僧道,不得於境內立浮圖,以其誑丐漁利,奪編氓之產也。 又葉他魯切,音吐。

《詩·大雅》我儀圖之,惟仲山甫舉之。《易林》為隸所圖,與眾庶伍。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六】【囗部】圖畫計難也。從囗從啚。啚,難意也。同都切〖注〗徐鍇曰:「規畫之也。故從囗。」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畫計難也。左傳曰。諮難為謀。

畫計難者,謀之而苦其難也。國語曰。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

謂先規畫其事之始終曲折。歷歴可見。出於萬全。

而後行之也。故引伸之義謂繪畫為圖。聘禮曰。

君與卿圖事。釋詁曰。圖,謀也。

小雅傳曰。慮,圖皆謀也。從囗。

規畫之意。從啚。啚,逗。

難意也。說從啚之意。啚者,嗇也。

嗇者,愛濇也。愼難之意。同都切。

2樓:霧柳晨光

我的理解是:「圖」同「屠」,消滅,消除的意思。這裡的「圖」意思和「除」是一樣的。

不過,也有人說是謀取,圖謀的意思。

3樓:本息

收拾或消除

意思 。 1.想。反覆的考慮 。2.圖謀。謀取. 3.圖畫. .地圖. 4.畫. 5法度。

這個是查古漢語字典得到的。絕對正確

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中,圖有哪些意思

4樓:艾德教育

圖tú(1) (會意。從囗,從啚。囗( wéi),表示範圍。

啚( bǐ),"鄙"的本字,表示艱難。合回起來表示規劃一件事,需答慎重考慮,相當不容易。本義:

謀劃,反覆考慮)

(2) 同本義

(3) 又如:試圖(打算);圖計(謀劃)

(4) 圖謀;謀取

(5) 又如:圖王(圖謀王業);圖功(圖謀建立功業);圖回(圖謀運轉);圖全(圖謀保全自身);圖利(圖謀私利);圖私利;圖一時之痛快;圖名;圖害(謀害);圖飽私囊;圖吞**

(6) 籌劃;設法對付 [plan and prepare;project]

無使滋蔓,蔓難圖也。--《左傳·隱公元年》

(7) 又如:圖治(想辦法把國家治好)

(8) 繪畫 [draw]

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於麒麟角。-《漢書·蘇武傳》

(9) 又如:圖形(畫出人的相貌);圖工(善於繪畫的人);圖畫(描繪人或物的形像)

(10)摹擬[imitate]

命鑄銅以圖其像。-《水經注》

(11) 預料,料想到。多用於否定 [expect]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5樓:江淮一楠

以 一、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例句:

1、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一、介詞,相當於「用」。例句:

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2、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二、介詞,相當於「把、拿」。例句:

1、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2、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三、介詞,可譯成「因、因為」。例句:

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2、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2、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五、介詞,可譯為「憑藉」。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六、介詞,相當於「從、由」。例如:

然操遂能剋紹,以弱為強者。《隆中對》

七、介詞,譯為「按照」。例如: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八、連詞,相當於「用來、以便」。例句:

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九、連詞,表示順承,相當於「而」,也可不譯。例如:

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岩。《小石潭記》

3、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十、連詞,譯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十一、通「已」,已經。例如:

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陽光小乾幹

6樓:匿名使用者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規律,有所作為,有什麼。表示具有某種條件、原因等。

基本字義:

有1、存在:~關。~方(得法)。~案可稽。~備無患。~目共睹。

2、表示所屬:他~一本書。

3、表示發生、出現:~病。情況~變化。

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一丈多深。

5、表示大、多:~學問。

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勞。~請。

7、無定指,與「某」相近:~一天。

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夏。~宋一代。

以1、用,拿,把,將:~一當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時啟閉。物~類聚。

3、因為:~人廢言。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待時機。~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前。~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得~。

9、古同「已」,已經。

擴充套件資料

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以,用也,從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白話版《說文解字》:以,使用。字形採取反寫「已」的方法來造字。賈侍中說,已,表示想法已落實。是個象形字。

近義詞:有因、有為、有何

1、有因:有緣故。

《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 顧夫人 ﹞請了幾個有因的道士,在 青城山 老君廟 裡建醮,祈求仙方,保護少府回生。」

白話釋義:[顧夫人]請了幾個有根據的道士,在青城山老君廟裡建醮,祈求仙方,保護少府起死回生。

2、有為:有作為。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他羨慕 東陽 與 瑞豐 的官運,同時也羨慕他們的年輕有為。」

3、有何:有什麼。

《水滸傳》第五三回:「風過處,一尊黃巾力士出現,躬身稟覆:『我師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難哉。

文言文 不見是圖中『』圖『』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不見是圖」中的「圖」,動詞,意思是提防、預防。不見是圖,應該在它沒有表現時就提防。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8樓:瀛洲煙雨

1、這;這個;這樣。

《嚴先生祠堂記》:」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祠事。」

譯文:我到這個州任職後,開始建造祠堂來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後裔的徭役,讓他們負責祭祀的事情。

2、對;正確。

《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譯文::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

3、凡是;所有的。

《遊園》:「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所有的花都放了,但是牡丹還要有一段時間才開花。

④表判斷。《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

譯文: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

白話版《說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會義。所有與是相關的字,都採用「是」作邊旁。造字本義:動詞,夏至,太陽當頭,適宜農務。

相關詞彙解釋:

1、老是[lǎo shì]

總是;表示一直如此(多含不滿或厭惡意):老是感冒。

2、凡是[fán shì]

總括某個範圍內的一切:凡是新生的事物都是在同舊事物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

3、硬是[yìng shì]

就是(無論如何也是):他雖然身體不好,可硬是不肯休息。

4、橫是[héng shi]

表示揣測;大概:他橫是快四十了吧?

5、算是[suàn shì]

總算:這一下你算是猜著了。

9樓:小魚兒

在這句話裡「是」是指示代詞。此,這。

「是」在古文中有如下幾種解釋:

①正確,與「非」相對。陶淵時《歸去來辭》:「今是而昨非。」

②認為正確。《墨子.尚同上》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③表示肯定判斷。 《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之也。」

④指示代詞。此,這。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清.方苞《獄中雜記》:「是疾易傳染。」

⑤動詞,用在前置的賓語和動詞之間強調賓語《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小國將君是望,敢不唯命是聽。」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以 1 因為,由於 例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臣是以無請也。惟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安陵以五十裡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不賂者以賂者喪。以心中有足樂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懷王以不知忠...

文言文中再字用法,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表第二次 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 數 第二次。滕王閣序 勝地不常,盛筵難 曹劌論戰 一鼓作氣,而衰,三而竭。數 兩次。送東陽馬生序 日 食。促織 問者爇香於鼎,拜。副 連線兩個動作,表示先後關係。活板 用訖 火令藥熔。注 在古代漢語中。再 不是 再一次 的意思。如 三年再會 是說 三年之內會面兩次 不...

先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先是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是,在文言文中可作代詞 這 先,作副詞時指事情 行為發生在前。先是 比這再早的時候。相當於 是先 在這之前。在文言文中,往往追述 倒敘要用到 先是 當說完眼下的情況以後,反過來交代以前的原因時,就會說 先是 跟現在寫文章時說 此前 乙個意思。先是 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意思是 比這再早的時候。相當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