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是什麼?

2021-03-03 21:05:27 字數 6505 閱讀 2612

1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字義

1. 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2. 連詞(a.表平列,如「多~雜」。

b.表相承,如「取~代之」。c.

表遞進,如「~且」。d.表轉折,如「似是~非」。

e.連線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不烈」。f.

連線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談」。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如「人~無信,不知其可」)。

3. 表(從……到……):從上~下。

詳細字義

〈名〉1. (象形。小篆字形,象鬍鬚形。

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象兩腮的鬍子,內層象生在嘴下的鬍子。「而」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

頰毛) 同本義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頰毛也。——《說文》

《連》1. 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3. 表示遞進關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4. 表示承接關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石鐘山記》

5. 表示轉折關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6. 表示假設關係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7. 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1. 你;你的 [you;your]

予豈不知而作。——《詩·大雅·桑柔》

餘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盡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莊子·徐無鬼》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誌異·促織》

2. 又如:而翁(你的父親)

3. 這樣,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這人)

〈助〉1. 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of]

虞之與 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2. 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1. 用於句中,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豈」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2. 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動〉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2. 另見 néng

常用片語

1. 而後 érhòu

[then;after that] 以後;後來;然後

鳴呼!今而後(以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清· 袁枚《祭妹文》

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大家先議一議,而後正式表決

2. 而或 érhuò

[sometimes;every now and then;at times;every so often] 有時候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3. 而今 érjīn

[now] 現在,目前

而今邁步從頭越。——***《憶秦娥·婁山關》

4. 而況 érkuàng

[let alone;to say nothing of] 連詞。何況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宋· 蘇軾《石鐘山記》

5. 而立 érlì

[thirty years of age] 指年至三十,學有成就。後來用「而立」指人三十歲

三十而立。——《論語·為政》

而立之年

6. 而且 érqiě

[and;(not only…) but] 表示並列互相補充或遞進

他學習積極而且虛心

7. 而外 érwài

[other than] ……之外

除此而外,別無他求

8. 而已 éryǐ

[that is all] ——用在陳述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於「罷了」,常跟「只」、「不過」、「僅僅」等連用,對句意起沖淡作用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而 néng

詳細字義

1. 能夠 [can]

桀紂幽厲……不而矯其耳目之慾。——《墨子·非命下》

不逢湯武與 恆繆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辭·九章·惜往日》

2. 另見 ér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是什麼?

2樓:絀胯秺浜衡浀

連詞1. 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表示遞進關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3.表示承接關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石鐘山記》

4. 表示轉折關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5. 表示假設關係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6.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代詞1. 你;你的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誌異·促織》

2.這樣,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動詞如,好象.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察今》

而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3樓:曉龍修理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體如下:

1.連線動詞、形容詞或片語、分句等。

a)連線語意相承的成分。

b)連線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

c)連線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

d)連線事理上前後相因的成分。

2.有「到」的意思。

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線到動詞上面。

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

5.姓。

而拼音:ér,部首:而,筆畫:6,五筆:dmjj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而今[ér jīn]

現在;如今。

2.而後[ér hòu]

副詞。然後:先定好計策,~行動。

3.然而[rán ér]

連詞。但是;可是。對上文表示轉折:試驗失敗了,~他並不灰心。

4.而且[ér qiě]

表示進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僅」等跟它呼應:性情溫順~心地善良。他不僅會開汽車,~還會修理。不但戰勝了各種災害,~獲得了豐收。

5.繼而[jì ér]

表示緊隨在某一情況或動作之後:人們先是一驚,~哄堂大笑。先是領唱的乙個人唱,~全體跟著一起唱。

6.幸而[xìng ér]

副詞。幸虧;多虧:~發現得早,否則釀成大禍。

7.而已[ér yǐ]

罷了:如此~,豈有他哉。我只不過是說說~,你不必過於認真。

4樓:冰夏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1、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的人嗎?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

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譯文:靛青,是從藍草裡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

2、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例:

①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譯文:到處騷擾,那種喧鬧著驚擾鄉間的氣勢,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③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

②朝而往,暮而歸。

譯文:早晨出發 晚上歸來。

3、表示假設關係,連線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譯文:乙個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知道他怎麼能行。

4、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

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譯文:天資聰明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譯文:永州的野外出產一種奇異的毒蛇,這種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紋。

5、表示承遞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例: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鑑,改掉自己的缺點。

③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譯文:把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劍來敲碎了它。

6、通「如」:好像,如同。例:

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譯文:軍隊驚亂 如同大屋舍倒塌了一樣。

7、通「爾」,你,你的。例: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蒲松齡《聊齋誌異》

譯文:你的父親回來,自然會跟你算帳!

5樓:匿名使用者

1、表示對稱或領有,相當於

「你」、「你的」。

2、表示指示,相當

於「這樣,此」。

3、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和」、「與」。

4、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而且」。

5、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就」、「才」。

6、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但是」。

7、表示目的關係,相當於「來」。

8、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

9、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相當於「地」。

10、表因果關係,相當於「因而」、「所以」。

11、表示反問,語氣強烈,相當於「難道」「豈」。

擴充套件資料某秀才作文好用「而」字,主考官見其文中「而」字氾濫,極不恰當,便以牙還牙批閱:「當而而不而,不當而而而而,而今而後,已而已而。」短短18字,用11個而字,精妙至極。

意思:應當用「而」的地方而(卻)不用「而」,不應該用「而」的地方而(卻)而(用)「而」,而(像)現在這樣用法,日後也而(這樣),你的水平也就不過已而(如此)已而(而已)了。

第乙個是名詞。第二個是連詞,表轉折。第三個,名詞動用。

第四個,名詞。第五個,是連詞,表轉折。第六個,名詞動用。

第七個,名詞。第八個,介詞。第九個,介詞。

第十個,名詞。第十乙個,名詞動用。

6樓:加菲

1、而(1)連詞

1>表並列 今譯為:而且、又。 例釋: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過秦論》 注:並列關係連詞兩側的詞語可以調換,調換後語意不發生變化。

2>表修飾 今譯為:著、地。 例釋: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逍遙遊》

3>表順承 今譯為:就、才。 例釋: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策》

4>表假設 今譯為:如果、假使。例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5>表轉折 今譯為:卻、但。 例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荀子·勸學》

6>表因果 今譯為:因而、所以。例釋: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勸學》

7>表方位 今譯為:以 例釋:①三代而下,有學而不問。 《問說》

② 由孔子而來,至今百有餘歲《孟子》

(2)音節助詞 不譯 例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3)語氣詞 用在句尾 今譯為:啊、吧 例釋: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 《左傳·宣公四年》

(4)比況詞 今譯為:如、像、似 例釋:白頭而新,傾蓋而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新序》

(5)代詞

1>第二人稱 今譯為:你(們)、你(們)的 例釋:①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史記·高祖本紀》

② 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2>近指 今譯為:此、這樣 例釋: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東南飛》

(6)通「能」 今譯為:能夠、才能

例釋:①行柔而剛,用弱而強 《淮南子·原道訓》

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亦若此矣。《莊子·逍遙遊》

而 1、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

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動詞和狀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 。

例: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記憶順口溜:

而作連詞要分清,並列承接與轉折;

承譯「接著「轉譯「但」, 狀語後頭表修飾。

文言文中而字的意義?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和意義

而 一 r 一頰毛,象毛之形。凡鱗毛之下垂者也稱而。例如 周禮 考工記 梓人 凡攫殺援噬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二代詞。通 爾 汝,表示第二人稱。可譯為 你 的 你們 的 例如 項脊軒志 某所,而母立於茲。三連詞。表示並列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 輕重,而是並列 並重的關係,可譯為...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是什麼

連詞1.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唐 柳宗元 捕蛇者說 2.表示遞進關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 勸學 3.表示承接關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 石鐘山記 4.表示轉折關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勸學 5.表示假設關係 諸君而 如果 有意 瞻餘馬首可也.清...

文言文中再字用法,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表第二次 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 數 第二次。滕王閣序 勝地不常,盛筵難 曹劌論戰 一鼓作氣,而衰,三而竭。數 兩次。送東陽馬生序 日 食。促織 問者爇香於鼎,拜。副 連線兩個動作,表示先後關係。活板 用訖 火令藥熔。注 在古代漢語中。再 不是 再一次 的意思。如 三年再會 是說 三年之內會面兩次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