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教學中充當什麼角色,教師要在教學中扮演什麼角色

2021-04-28 11:36:48 字數 5661 閱讀 8568

1樓:中公教育

1、首先,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不僅教授學生知識、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做人、做事;作為教師,要有甘為人梯,敢做蠟燭的精神。

2、其次,教師承擔者未來的希望,其作用已經得到全社會的認可,社會地位也越來越高。

3、第三,教師與青少年交流比較多,可以使自己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4、第四,教師必須有良好的師德,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終身學習。

5、第五,教師必須具備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

2樓:邢許迮澤洋

導師?人類的工程師?

教師要在教學中扮演什麼角色

3樓:m爬牆翼

教師在教學當中的角色是多樣的。教師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在這個技術化和智慧型化的社會,電視、手機、電腦遍布在人們的生活中。學生只學會知識不會技能,只會技能沒有知識,都會被現在的社會所淘汰。

教師應該授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授予學生適應時代的生活技能,教會學生識別優劣,學會辨別真假,拒絕不良影響和行為,應用知識去生活。

教師在教學中同樣也是學校生活父母。學校教育過多的強制統一管理,不發展個性。教師應該注重教學的同時,關注一下學生的性格發展。

現在有很多學生因不負學校壓力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教師應該及時開導小朋友,與家長進行溝通。

4樓:

因為老師要傳道授業,有雙重作用,因此是重要的角色。

祝你好運

5樓:花梔丨

課堂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多樣的。

在新課改之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直扮演「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教師在主觀上重視教學結果,在教學方法上重視講授法、談話法,師生交流的方式是單向的,缺乏師生互動的交流過程。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將和學生一道打破單向交流的錯誤,經常走下講台、走出教室,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與學生共同討論、感受和體驗。

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資訊能夠及時交流、保持暢通,從而構建起平等和諧、互動共生、**創新的新型師生關係,因此教師是課堂活動的參與者。

教師又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美國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曾說「教師必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傳統的只注重教的教師。」**教師首先應該做乙個積極、善意的旁觀者,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總站在他的身邊,或輕輕點撥讓學生茅塞頓開,或真誠鼓勵是學生充滿自信。

作為促進者,其角色有幾個特點:一是積極的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的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教師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以往的**教學中,或許**課程不是那麼受到重視,被很多中小學所忽視,從而在**課堂上就反應出了乙個什麼情況呢?那就是教師只顧著講自己的課程內容,完成教學任務,而學生就在下面玩自己的,並沒有認真的聽老師講課的內容。

再或者好點的情況就是**課的課堂內容非常單一,就是教授學生學首歌之類的,這樣的**教學會讓學生學到些什麼呢,顯然是很有限的。然而,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提高自身素質,要學會引導學生對**的學習,激發學生對**的愛好,首先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才會更好的豐富學生的**知識,提公升學生的**素質。**是藝術的代名詞,**教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因此,對**教師的技能就提到了一定高度,擁有「說、唱、彈、演」的課堂駕馭者。

一節課,像在欣賞一件藝術品那樣令人心曠神怡,像觀賞一幅名畫,陶醉其中,流連忘返;像欣賞一首名曲,餘音在耳,裊裊不絕;像品味龍井茶,回味無窮……

教師在課堂中扮演了乙個什麼樣的角色?

6樓:匿名使用者

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應運而生,一度衝擊著思想品德課堂,使其呈現出勃勃生機。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卻很難輕易退出歷史舞台。於是,除了偶爾的公開課掀起的一點課改浪花外,陳舊的教學方式一如既往地活躍在思想品德課堂上。

例如:滿堂灌、滿堂問、滿堂練等等到現象。因此,因此,解放思想品德課堂已成為廣大思想品德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與學生共同進行知識建構的參與者,作為參與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化身」,而應是問的發現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為此,教師必須打破「教師中心論」,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課堂教學「文化生態」,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的自由表達和自主**學習才有可能。當前許多教師也越來越認識到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他們正從習慣於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和學生一道去發現問題,**問題的解決,與學生一起分享問題**中的快樂,這可以說是乙個質的變化。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採用自主、合作、**式學習模式,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慾言而未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地進行思考、討論、質疑、交流,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

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同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師生之間在平等的基礎上對話、合作與交流。在這種平等的師生關係中,教師並沒有高人一等的特權,而是以乙個交流者、傾聽者、建議者的身份出現,通過言談和傾聽進行雙向溝通和交流,真正充當著這個學習共同體中的「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我認為,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絕不是乙個旁觀者的角色,乙個「和事佬」的角色,乙個模糊自己觀點的角色,相反,他應該是乙個傾聽、引導、激發、決斷者的角色,扮演好這些角色,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提高自己駕御課堂的能力,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的智慧型。在思想品德教學的課堂上,對教師各方面的要求在日益提高,我們只有不斷進取,努力鑽研,日益豐富和提高自己,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才能適應今天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思想品德教學。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具有哪些角色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

進者教師即促進者,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教師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徵,是教師角色特徵中的核心特徵。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強調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是因為:首先,現代科學知識量多且發展快,教師要在短短的幾年學校教育時間裡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傳統地位被動搖了。

其次,教師作為學生惟—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學生獲得知識資訊的渠道多樣化了,教師在傳授知識方面的職能也變得複雜化了,不再是只傳授現成的教科書上的知識,而是要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資訊的方法。總之,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這一方面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定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二、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在中小學教師的職業生涯中,傳統的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是彼此分離的。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研究被認為是專家們的「專利」。教師不僅鮮有從事教學研究的機會,而且即使有機會參與,也只能處在輔助的地位,配合專家、學者進行實驗。

這種做法存在著明顯的弊端,一方面,專家、學者的研究課題及其研究成果並不一定為教學實際所需要,也並不—定能轉化為實踐上的創新;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沒有以研究為依託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複舊經驗、照搬老方法的窠臼裡不能自拔。這種教學與研究的脫節,對教師的發展和教學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它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所蘊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出現和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新問題,都是過去的經驗和理論都難於解釋和應付的,教師不能被動地等待著別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門來,再不加思索地把這些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去。

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乙個研究者,教師即研究者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這實際上也就是國外多年來所一直倡導的「行動研究」,它是為行動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脫離教師的教學實際而是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是在行動中的研究,即這種研究不是在書齋裡進行而是在教學的活動中進行的研究;是對行動的研究,即這種研究的物件和內容就是行動本身。可以說,「行動研究」把教學與研究有機地融為一體,它是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的前提條件,是教師持續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是創造性實施新課程的保證。

三、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被排斥於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準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於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畫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參考資料的簡單照搬者。

有專家經過調查研究尖銳地指出,現在有不少教師離開了教科書,就不知道教什麼;離開了教參,就不知道怎麼上課;離開了練習冊和習題集,就不知道怎麼出考卷。教學與課程的分離、使教師喪失了課程的意識,喪失了課程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同時確立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課程管理政策,這就要求課程必須與教學相互整合,教師必須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教師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為此,教師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論的觀念和消極被動執行的做法;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各個層次的課程知識,包括國家層次、地方層次、學校層次、課堂層次和學生層次,以及這些層次之間的關係;教師要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在學校、在課堂實施中不斷增值、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教師要鍛鍊並形成課程開發的能力,新課程越來越需要教師具有開發本土化、鄉土化、校本化的課程的能力;教師要培養課程評價的能力,學會對各種教材進行評鑑,對課程實施的狀況進行分析、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定。

四、從學校與社群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群型的開放的教師

隨著社會發展,學校漸漸地不再只是社群中的一座「象牙塔」而與社群生活毫無聯絡,而是越來越廣泛地同社群發生各種各樣的內在聯絡。一方面,學校的教育資源向社群開放,引導和參與社群的一些社會活動,尤其是教育活動。另一方面,社群也向學校開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資源,參與學校的教育活動。

學校教育與社群生活正在走向終身教育要求的「一體化」,學校教育社群化,社群生活教育化。新課程特別強調學校與社群的互動,重視挖掘社群的教育資源。在這種情況下,相應地,教師的角色也要求變革。

教師的教育工作不能僅僅侷限於學校、課堂了。教師不僅僅是學校的一員,而且是整個社群的一員,是整個社群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建設的共建者。因此,教師的角色必須從僅僅是專業型教師、學校型教師,拓展為「社群型」教師。

教師角色是開放型的,教師要特別注重利用社群資源來豐富學校教育的內容和意義。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具有哪些角色

一 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 進者教師即促進者,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 健康發展。教師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 最直接 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徵,是教師角色特徵中的核心特徵。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

教師在教學中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中扮演了乙個什麼樣的角色

一 情境的創設者 學生 興趣情境的創設者在創新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新觀念 從指導學生 學會 轉為引導學生 會學 變重 學知 為激勵學生 思維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設計者,應根據學生的生理 心理 認知特點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自行探求知識的興趣,...

在教學中為什麼要讀懂學生 教師如何讀懂學生

讀懂學生,是教師的核心競爭力。讀懂學生,同樣也是師生常態溝通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建構良好的師生關係,有效地察言觀色,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狀態,加以合理分析判斷,才能有望走進學生的內心。教育是繼往開來的事業。教育的發展,取決於教師素養的發展。面對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革和不斷增長的對學生成長的期待,讀懂學生,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