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是」的用法,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2021-03-25 12:24:59 字數 6445 閱讀 5462

1樓:匿名使用者

1. 表示解釋或分類:他~工人。《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

2. 表示存在:滿身~汗。

3. 表示承認所說的,再轉入正意,含有「雖然」的意思:詩~好詩,就是太長了。

4. 表示適合:來的~時候。

5. 表示任何:凡~。~活兒他都肯幹。

6. 用於問句:他~走了嗎?

7. 加重語氣,有「的確」、「實在」的意思:天氣~冷。

8. 對,合理,與「非」相對:~非。他說的~。實事求~。

9. 認為對:~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表示應承或同意(單說乙個「是」字):~,我就去。

11.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2.助詞,把行為物件提前表示只這樣做:惟你~問。惟利~圖。

2樓:傾城灬雨絲

1 用作指代詞,例如:

(1) 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柳宗元《捕蛇者說》)——我的祖父死在這件事上,我的父親也死在這件事上。

(2) 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所在的地方都這樣。

(3) 終而復始,日月是也。(《孫子兵法·勢》)——落下去又重新開始,太陽和月亮就是這樣。

2 後來發展為系動詞,如:

(1) 問今是何世。(陶淵明《桃花源記》)——問現在是什麼年代。

(2) 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不知道木蘭原來還是個姑娘。

「是」的用法還有兩種特殊情況。

3單獨作謂語時,除了本身的指代作用,還兼有「對」「是這樣」「這樣是對的」等動詞的味道。如:

「是魯孔丘與?」曰;「是也。」(《論語·微子》)——那個人是魯國的孔丘嗎?

——對,就是這個人。

4 與賓語提前有關,如:

將虢是滅,何愛於虞!(《宮之奇諫假道》)

——將要滅掉虢,還對虞有什麼愛惜呢!

將虢是滅」即「將滅虢」的倒裝,「虢」作賓語提前了,「是 」成為賓語提前的標誌。

這種用法有個特別的固定結構「唯(惟)……是……」「唯(惟)……之」,:如:

率師以來,唯敵是求!(《左傳·宣公十二年》)——率領軍隊前來,就是為了找敵人打仗!

現代成語中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等仍是這種用法。

5 形容詞,正確。

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感到現在是正確的,以前的做法是錯誤的。

6 動詞,以……為是,認為……正確。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劉開〈問說〉)

——以自己為是,以別人為非,這是世人的通病。

7 複合詞,是故,是以,因此,所以的意思。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扁鵲見蔡桓公〉)是故聖益聖,愚益愚。(韓愈〈師說〉)

3樓:周蘭黎

文言文中是字一般會解釋為:這,此

少數情況會解釋為:判斷動詞是。

一般把是加點解釋的話答案都是:這,此

4樓:姜瑞成

1、判斷詞 是

2、指示代詞 這 這個 那 那個

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5樓:匿名使用者

嗯,文言文中其的用法有很多種不同的語言在不同的地方用。

6樓:沒有睡醒的人

在此。代詞。他。語氣助詞。用在句末。有時候還起補助音節的作用。在中學語文教材裡邊兒都有自己總結一下。

7樓:高樓居士

其 #qí

【釋義】 ①它(他、她),它(他、她)們,它(他、她)的,它(他、她)們的:聽其自然|出其不意|名副其實|各得其所。②那;那樣:

其中|其次|確有其事。③虛指,沒有實在意義:極其珍貴|忘其所以。

④詞尾:尤其|極其。

【其間】#qíjiān ①那中間;其中。②乙個時間段。

〖例句〗馬老離開故鄉有20多年了,其間只回來過一次。

【其樂無窮】 #qí lè wú qióng 形容含意深刻,使人回味無盡。

〖例句〗漫步在花的海洋裡,真是其樂無窮。

【其實】 #qíshí 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例句〗 這座山看起來險峻,其實一點都不難爬。

【其他】 #qítā 別的事物。

〖例句〗 學生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其餘】 #qíyú 剩下的。

〖例句〗這次英語測評,全班一半以上同學得了優,其餘的同學得了良。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資訊***************==

其〈名〉

通「期」。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將至。――《易·繫辭下》

其 〈代〉

(形聲。甲骨文本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聲符「丌」,變成「其」。本義: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為代詞:他、他們、那等)

彼、他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又如:獨善其身

她 它或者不如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魯迅《祝福》

他們;她們;它們

他的 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孟子·

其qí⒈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他的,他們,他們的:~貌不揚。勸~自力。促~成功。人盡~才。各得~所。

⒉指示代詞。那(這),那(這)些,那(這)樣:不乏~人。確有~事。

⒊連詞。如果,假使:若~為難,你就不去。

⒋文言助詞。〈表〉揣測、反問、期望、命令等:~奈我何?爾~勉之。

⒌虛指,無實在意義:北風~涼。夸夸~談。

其jī 1.助詞。用於疑問代詞之後,表疑問語氣。 2.用於地名。 3.用於人名。漢代有審食其、酈食其。

其jì 1.助詞。常用在"彼"之後。

8樓:手機使用者

一般來說有5 種:代詞;活用第三人稱;表他的她的它的;還可表揣測,命令,祈使,反問等

9樓:千門陌離

其」的用法大致有:

①用作代詞,它(它們)的、他(他們)的、她(她們)的;其中(的);自己的,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體情境而變化。

如:其反激之力 其:代詞,它的;其一貧,其一富 其:其中。

②用作語氣詞,表反問語氣,難道;表推測語氣,恐怕,大概。

10樓:匿名使用者

其」的用法:

1、作人稱代詞,代人,與後面的動詞、形容詞一起作賓語。譯為:他,他們。例:百姓多聞其賢。

2、作人稱代詞,代人,作定語。譯為:他的,他們的。例: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以彰其咎。卜者知其指意。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

3、作人稱代詞,代物,與後面的動詞、形容詞一起作賓語。譯為:它,它們。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4、作人稱代詞,代物,作定語。譯為:它的,它們的。例: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其實味不同。而其主不能守。

5、作指示代詞,近指。譯為:這(種)。例:專其利三世也。以激怒其眾。

6、作指示代詞,近指。譯為:其中,其中的。後面多接數詞。例:其一犬坐於前。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7、作指示代詞,遠指。譯為:那。例:其中往來種作。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8、作副詞,常用於句首,表示加強語氣、委婉語氣、商詢、反問語氣等。譯為:一定,恐怕,大概,難道。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安陵君其許寡人。

記憶順口溜:其字可代人和物,一般代指三人稱,遠指近指「這」和「那」;後帶數詞譯「其中」,表示反問譯「難道」,表示加強譯「一定」,婉詢譯為「恐怕」和「大概」。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11樓:匿名使用者

而 1、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複句的各種關係。

a、表示並列,又。「侶魚蝦而友麋鹿」

b、表示修飾,可不譯。「順流而東」

c、表示承接,就。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d、表示假設,如果。

「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

e、表示轉折,但是。「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f、表示因果,因而。

「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2、助詞,表示語氣、情態、提頓等,或組成雙音節詞。如「已而(後來)」「俄而(不久)」「而已(罷了)」「而後(這以後)」

3、通「爾」代詞,第二人稱,你,你的。

「而母立於茲」

12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你知道文言虛詞「而」的主要用法嗎

文言文中與的用法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用作動詞,譯為譯為「給與」「參與」「結交」「親附」。

1、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給與)

2、騫叔之子與師。(《騫叔哭師》)(參與)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結交,親附)

二、用作連詞,「同」「和」「跟」。

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勾踐滅吳》)(和,跟,同)三、用作介詞,「同」「和」「跟」;「給」「替」;「和……比較」;

1、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和、同、跟)2、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給,替)3、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和……比較)四、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測度、疑問語氣。

1、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感嘆語氣)2、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疑問語氣)

3、然則廢釁鐘與?(《齊桓晉文之事》)(測度語氣)五、與 jǔ與,通「舉」,推舉,選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通舉,推舉)

14樓:氧化物

(一)介詞。

1.介詞。和,跟,同。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2。給,替。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3.比,和……比較。

①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六國論》)(二)動詞。

1.給予,授予。

①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②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

2.結交,親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②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③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3.讚許,同意。

①吾與點也。

②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三)通假。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或疑問。

①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孰與】【與……孰】表示比較與選擇,譯為:」跟……比較,哪乙個……」

①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②沛公曰:」孰與君少長?」(《鴻門宴》)

③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④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15樓:匿名使用者

與 yǔ 〈動〉 1. (會意。小篆字形,「

一、勺」合

起來,表示賜予別人東西。「與」,從與,從舁( yú),共同抬起,與,給予。合起來表偕同、朋友。

本義:賜予,施予,給予) 2. 同本義 [give grant;offer] 與,賜也,通作「與」。

——《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 亞父。——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則與鬥卮酒。

取與者,義之表也。——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與衣裳,吏護還之鄉。——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有張氏藏書甚富。

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名〉 1. 黨與;朋黨 [clique] 與,黨與也。

從舁從與。與聲。——東漢·許慎《說文》 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

——東漢·許慎《史記》 群臣連與成朋。——《漢書》 2. 盟國,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奪之人,霸奪之與,疆奪之地。

——《荀子》 〈介〉 1. 跟;和;及 [with;to] 與臣而將四矣。——《戰國策·魏策》 孰與君少長。

——《史記·項羽本紀》 與城為殉。——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為,替 [for]。如:與我想想 《連》 1.

和;同 [and]。如:父親與母親;人群是何等興奮與激動;成與不成,在此一舉 〈助〉 1.

與多用於輕微的疑問。嗎 求之與?抑與之與?

——《論語·學而》 然則師愈與?——《論語·先進》 豈非士之願與?——《史記·蔡澤傳》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戰國策·魏策》 與 yù 〈動〉 1. 參與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運·大同》 懷嬴與焉。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與師。(與師,參軍作戰。)——《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與 yú 1.

與 yú 2.同「歟」 [same as 「歟」] 求之與?抑與之與?

——《論語》[1]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幾種

1.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 然而 可是 卻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3639 例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2.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 著 地 等,或不譯。例 朝而往,暮而歸。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

文言文的虛詞用法,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

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一 代詞 代詞是代替詞 片語和句子的詞。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詞語重複,使文章簡潔。常用詞 之 其 二介詞是把名詞 代詞或名詞性片語介紹給動詞 形容詞,以表示與之有關的處所 時間 方式 原因 物件等的詞。不能單獨使用,它一定與所帶的賓語組成介賓片語來修飾或補充說明動詞 形容詞,作句子的...

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文言文中的「之」字有幾種用法?

一 之 作代詞用 之 作代詞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點的 之 字 1 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馬說 2 名之者誰?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記 3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4 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小石潭記 5 撤屏視之,一人 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撫尺而已。6 下視其轍,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