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 30年代中國三大文化思潮的主張和爭論分別有哪些

2021-03-23 00:05:38 字數 2417 閱讀 5997

1樓:sky不用太多

馬克思主義、西化派自由主義、與現代新儒學。

梁啟超說:「凡文化發展之國,其國民於一時期中,因環境之變遷與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進路,同趨於一方向,於是相湧呼應如潮然,始焉其勢甚微,幾莫知覺;浸假而漲——漲——漲,而達於滿度,過時焉則然,以漸至於衰息。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則其思必有相當之價值,而又適合其時代之要求者也。

凡『時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時代,必文化昂進之時代也。」

文化思潮:某種文化觀念及與之相關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時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對社會產生廣泛影響,為多數人所贊同和奉行,形成一種潮流,稱作文化思潮。

20世紀20—30年代中國三大文化思潮的主張和爭論

2樓:顧為純鈞

馬克思主義、西化派自由主義、與現代新儒學

下面是思潮詳解

20世紀20到30年代改變中國社會的思潮有哪些 5

3樓:左河之岸

20世紀20-30年代,文化保守主義、西化主義、馬克思主義三大思潮

4樓:匿名使用者

馬克思主義、西化派自由主義、與現代新儒學

5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那些。

中國現代史

6樓:博展服裝道具

上書店解決吧,要不就得請教歷史學家啦!!

7樓:無奈天驕

你是飯桶乙個吧?你以為這樣的問題也指望網路給你解決,太不像話了,浪費你家人的錢。

簡述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壇主要三大文學派別的文學特徵

8樓:e拍

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壇三大主要文學派別是:左翼文學、京派文學、海派文學。

左翼文學思潮不但是時代的主導思想,也是世界左翼文學的一部分。這一時期的中國左翼文學將自己與祖國被壓迫人們的命運、與世界被壓迫人們的命運緊緊地聯絡在一起。人民性和世界性是中國左翼思潮的兩個鮮明的特徵。

京派文學的基本特徵是關注人生,但和政治鬥爭保持距離,強調藝術的獨特品格。他們的思想是講求「純正的文學趣味」,所體現出的文學本體觀,以「和諧」、「節制」、「恰當」為基本原則的審美意識。

海派文學的基本特徵是具有開放性、創造性、揚棄性和多元性。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左翼文學的代表作品

1、《莎菲女士的日記》

《莎菲女士的日記》丁玲於2023年寫的。它是一篇日記體裁的**,**描寫了「五四」運動後幾年北京城裡的幾個青年的生活。

作者用大膽的毫不遮掩的筆觸,細膩真實地刻畫出女主角莎菲倔強的個性和反叛精神,同時明確地表露出脫離社會的個人主義者的反抗帶來的悲劇結果。

莎菲這種女性是具有代表意義的,她追求真正的愛情,追求自己,希望人們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舊勢力決裂,但新東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滿是對著當時的社會的。

2、《蝕》

《蝕》三部曲,包括三個略帶連續性的中篇:《幻滅》(發表於2023年)、《動搖》《追求》(2023年先後完成)。通過對革命分子心靈世界細膩的描寫,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後革命營壘中存在的矛盾與分化。

《蝕》從在中國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心理歷程的獨特角度來反映大革命,絲毫不迴避歷史教訓,顯示了茅盾對中國革命及中國社會的認識、把握以及清醒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

3、《子夜》

《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約30萬字。茅盾於2023年10月開始創作,至2023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有些章節分別在《**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以2023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鬥爭。

20世紀20到30年代設計取得的成績?

9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天 意 最終 我該如 何放 棄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20多年中,中國出現的救國思潮有( )①實業救國思潮 ②維新變法思潮 ③民主共和

10樓:asfta濜

d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識記能力,難度較低,19世紀末維新變法思潮興起,20世紀初期民主共和思潮,實業救國思潮和社會主義思潮相繼興起,最終中國革命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而結束,所以①②③④項說法均符合題意要求,答案選d。

點評:近代中國各階級、各派別向西方學習的演變過程、內容及特點是高考命題考查的重點。複習時要重視分析各階級、各階層主張所體現的思想解放的特點,辨析早期維新派、維新派、革命派、激進派主張的異同,理解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

20世紀2023年代中國的社會背景

紅旗飄飄大躍進,砸鍋賣鐵來煉鋼.社會主義好農莊,青年男女齊跳舞孩子生了一大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五年計畫 三大改造 啥的 60年代中國社會背景 當時是使用糧票置換食物和生活用品。糧票始於1955年,直至1993年才光榮 退休 其間一直扮演著調節社會供需的槓桿角色。它作為一種有價 發揮著極其重要的...

論述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道路的艱辛

一 中國社會性質問題的論戰 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國思想理論界圍繞著中國社會性質問題和中國社會史問題了一場論爭。中國社會性質問題的論戰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開始的。當時,中國革命轉入低潮。各種政治勢力都在重新思考 探索中國的出路問題。中國要不要繼續革命?要繼續革命,進行什麼性質的革命...

歷史題 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到20世紀的最初十年,外強對中國發動了幾次侵略戰爭?請問戰爭的具體名稱

鴉片戰爭 1840 1842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 1860 中法戰爭 1883 1885 中日甲午戰爭 1894 1895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 抗日戰爭 1937 1945 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外國侵略者對中國先後發動了哪些戰爭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