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的發展史中國戲劇的發展史?

2021-03-05 22:01:47 字數 5706 閱讀 1169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先秦(萌芽期)

在原始社會,氏族聚居的村落產生原始歌舞,並隨著氏族的逐漸壯大,歌舞也逐漸發展與提高。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著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

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著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

二、唐代中後期(形成期)

中唐以後,中國戲劇飛躍發展,戲劇藝術逐漸形成。

唐代文學藝術的繁榮,是經濟高度發展的結果,促進了戲曲藝術的自立門戶,並給戲曲藝術以豐富的營養,詩歌的聲律和敘事詩的成熟給了戲曲決定性影響。

**舞蹈的昌盛,為戲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礎。教坊梨園的專業性研究,正規化訓練,提高了藝人們的藝術水平,使歌舞戲劇化歷程加快,產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戲曲劇目。

三、元代(成熟期)

到了元代,「雜劇」就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誌著中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

12世紀中期到13世紀初,逐漸產生了職業藝術和商業性的演出團體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觀點的元雜劇和金院本,如關漢卿創作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以及《趙氏孤兒大報仇》等作品。這個時期是戲曲舞台的繁榮時期。

四、明清(繁榮期)

戲曲到了明代,傳奇發展起來了。明代傳奇的前身是宋元時代的南戲(南戲是南曲戲文的簡稱,它是在宋代雜劇的基礎上,與南方地區曲調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戲劇形式。

溫州是它的發祥地)。南戲在體制上與北雜劇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經過文人的加工和提高,這種本來不夠嚴整的短小戲曲,終於變成相當完整的長篇劇作。

五、現代(爭輝期)

新中國成立後,湧現了一批優秀劇目,如京劇《將相和》、《白蛇傳》,評劇《秦香蓮》,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崑劇《十五貫》等,著名歷史學家吳晗還撰寫了歷史京劇《海瑞罷官》。

戲曲藝術發展到今天,經過不同的時代,不斷適應新時代、新觀眾的需要,保持和發揚民族傳統的藝術特色,戲曲界提出的「現代化」與「戲曲化「的問題,已成為新的歷史時期積極**和積極實踐的問題。

2樓:百度使用者

1、中國戲曲的孕育與形成——起源於原始歌舞。

漢代,在民間出現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戲",尤以《東海黃公》為著。到了南北朝時期,民間出現了歌舞與表演相結合的"歌舞戲",具有了更為濃郁的表演成份,如《拔頭》、《代面》、《踏搖娘》等。唐代,出現了由先秦時期的優伶表演發展來的以滑稽表演為特點的"參軍戲";民間的歌舞戲進入宮廷,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民間又出現了"俗講"和"變文"等通俗說唱形式。

宋代,城市商品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出現很多市民娛樂場所——"瓦舍"和"勾欄";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有了綜合的趨勢,出現了"宋雜劇"。金代,在宋雜劇基礎上,北方出現了"金院本",南方出現了"南戲"。元代,北方形成"北雜劇",南方南戲進一步發展成熟,戲曲形成。

2、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戲

南戲,是中國戲曲最早的表現形式,它形成於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溫州(古稱永嘉)一帶的民間。它是在宋雜劇的基礎上,融和南方民間小曲、說唱等藝術因素形成的。以體制龐大、曲詞通俗質樸為其特點,粗具戲曲的基本藝術特徵。

劇目多表現民間故事。

3、中國戲曲的第乙個繁盛期——元雜劇

元代,是中國戲曲史的一種重要時期,它以其元曲聞名於世,而元曲中影響最大的是北雜劇(亦稱元雜劇)。北雜劇之文學,以質樸自然勝,後世戲曲文學無有出其右者;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等雜劇作家,使北雜劇成為一代之文學。北雜劇的表演則顯示出戲曲在形成之初的樸實和濃郁的民間氣息。

4、中國戲曲的第二個繁盛期——明清傳奇

傳奇,源於宋元南戲,是其成熟化與規範化的結果。明中葉以後,傳奇代替雜劇成為戲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劇本文學曲詞典雅,體制龐大,名篇佳作不勝列舉,表演上則日趨成熟,多用崑曲演唱。

5、明代四大聲腔

所謂明代四大聲腔是對中國明代南曲系統的浙江海鹽腔、浙江餘姚腔、江西弋陽腔和江蘇崑山腔的合稱。明代戲曲,在**上出現明顯的地方化趨勢,主要表現為地方聲腔的崛起。對後世戲曲影響最大的是後兩種,即弋陽腔和崑山腔,前者發展為全國影響廣泛的高腔系統;後者發展成典雅細膩的崑曲。

6、中國戲曲的轉型期——清代地方戲的興起

自清代前期起,戲曲舞台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戲曲的民間化和通俗化。先是崑曲、高腔折子戲的盛行,後是地方戲的興起。從此,戲曲舞台不再是傳奇戲的天下,崑曲與高腔有了來自民間的競爭者。

戲曲的表演場所也由廳堂亭榭變為了茶肆歌台。

7、徽班進京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2023年,為慶祝乾隆的八十壽辰, 三慶班進京獻藝,帶來了與崑曲皆然不同的一種地方曲調徽調,給京城觀眾以耳目一新之感。之後又有四喜、啟秀、霓翠、和春、春台等戲班相繼進京。徽調以其通俗質樸之氣贏得了京城觀眾的歡迎,從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8、中國戲曲史上的大事——京劇形成

繼徽班進京之後,湖北漢調藝人也於道光年間(2023年前後)進京與徽班藝人同台獻藝,他們同徽調藝人一樣唱皮黃腔,只是更具湖北風格。徽、漢皮黃在京城和流,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終於在2023年前後,形成一種獨具北方特色的皮黃腔京劇。

9、京劇的第乙個鼎盛期——同治、光緒年間

京劇形成後不久,即迎來了它的第乙個繁盛期,時間在清同治、光緒年間。當時出現了一批優秀的京劇演員並在此時引起了宮廷官方的喜愛。宮內優厚的物質條件促進了它藝術上的成熟。中國戲劇發展史

10、京劇的第二個鼎盛期——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

20世紀初的新思潮極大地促進了京劇藝術的發展,京劇又迎來了它的第二個繁盛期。這一時期京劇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優秀京劇演員的層出不窮上。而且,這個時期也是京劇流派產生最多的時期,旦行的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生行的餘(叔巖)派、馬(連良)派、麒(麟童)派;淨行的金(少山)派、郝(壽辰)派、侯(喜瑞)派、醜行的蕭(長華)派等。

每個流派的創始者擁有一批數量可觀的劇目,所以這個時期也是京劇文學的繁榮期。這個時期一直持續到了20世紀40年代末。

11、京劇的第三個鼎盛期——20世紀50年代

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國處處呈現出永珍更新之貌。京劇也因此迎來它藝術上的春天。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到2023年前後,它的藝術生命又到了第三個頂峰。

這個時期的繁榮是以演員陣容的強大,梯隊的完整為標誌的。《白蛇傳》、《將相和》、《穆桂英掛帥》、《野豬林》等優秀劇目的出台,也將京劇文學的發展推向了乙個高峰。

12、新興地方戲的產生——越劇、評劇、黃梅戲等

20世紀初,一批新興地方戲開始在各地戲曲舞台上出現,包括越劇、評劇、黃梅戲等。它們均由民間小戲發展而來,具有極為濃郁的民間鄉土氣息,進入城市後,它們吸收京劇、梆子等老劇種的藝術營養,表演上得以成熟。

13、2023年,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

***為之題詞"百花齊放 推陳出新",以後便成為戲曲發展的指導性方針。即要求戲曲藝術既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又要求各個劇種在自由競賽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4、京劇現代戲匯演舉行

2023年,北京舉行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共推出35個劇目,其中著名的有《紅燈記》、《蘆蕩火種》、《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黛諾》、《六號門》、《紅嫂》等。這是京劇編演現代戲的一次成果展示。

15、戲劇梅花獎設立

為表彰戲劇優秀演員而設立的獎項,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2023年設立,每年評選一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全國性戲劇演員評獎活動。

16、第一屆中國京劇節在天津舉行

2023年11月在天津舉行了第一屆中國京劇節,設立金、銀、銅三類獎項,推出一批優秀京劇劇目。其中獲獎的劇目有《曹操與楊修》、《狸貓換太子》、《嶽雲》、《西施歸越》等。

17、第二屆中國京劇節在北京舉行

2023年12月第二屆中國京劇節在北京舉行。此次京劇節也推出一批優秀的京劇新創劇目,如《駱駝祥子》、《貞觀盛世》、《風雨同仁堂》、《大腳皇后》、《千古一人》等。其中的《駱駝祥子》改編自老舍的同名**,是眾多劇目中的佼佼者。

18、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優秀劇目獻禮演出

2023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優秀劇目獻禮演出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旨在推出一系列優秀的新創劇目(話劇、戲曲、舞劇、**劇等),以此繁榮全國的戲劇創作。此次活動湧現出來的戲曲優秀劇目有黃梅戲《徽州女人》、川劇《金子》、京劇《寶蓮燈》、《貞觀盛世》、淮劇《金龍與蜉蝣》、《西夢霸王》等。

中國戲劇的發展史?

3樓:閃電天師

中國戲劇的歷史與體裁

一、國劇的晚出與早熟

兩個似乎相反的結論:

其一,中國戲劇是成熟得最晚的戲劇樣式。

古希臘戲劇產生於西元前6世紀前後,很快進入它的鼎盛時代。

古印度的梵劇出現在西元前後,在公元4至5世紀,印度梵劇進入它最輝煌的時代。

按照可以確證的材料言,中國戲劇的成熟形態是在12世紀前後出現的。

其二,中國戲劇是世界上迄今尚存的戲劇現象中成熟最早的樣式之一。

古希臘戲劇隨著古希臘城邦制的崩潰而消亡了。

古印度梵劇從總體上說,在公元10世紀左右,就已經消亡了。

就目前尚存的世界各國戲劇而言,也可以說誕生於12世紀以前的中國戲劇是最早的一種。

無論說早出還是晚出,都基於乙個論斷,即中國戲劇是在兩宋年間出現並且很快就趨於成熟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研究中國戲劇的專家學者都同意這個論斷。

我們比較認同中國戲劇出於兩宋年間這一觀點,是因為兩宋年間出現的南戲,有確切可靠的文獻可徵,而且它與此後相繼出現的元雜劇、明清傳奇,直到現在仍然廣泛流傳在舞台上的地方戲劇表演之間,存在一條十分清晰的發展線索。

也必須指出,遠在兩宋以前,中國就已經有了豐富而又多種多樣的雛形的戲劇活動。

二、幾度變遷

宋代、尤其是南宋時期,在南方,可能還有北方,戲劇演出已經成為從城市到鄉村經常可見的娛樂活動。當時戲劇這種樣式被稱為「南戲」,也被稱為「戲文」、「永嘉雜劇」、「溫州雜劇」。

宋入元,北曲風行,中國戲劇進入了雜劇時代。

元代中國戲劇很快進入了第乙個巔峰時期。但著名作家的分布地區並不侷限於北方;元後代中後期,雜劇創作中心更是轉移到了南方。元雜劇的影響波及全國。

元代除了雜劇以外,南戲並沒有完全失去它的位置。明代傳奇從高明的《琵琶記》開始,形成了更自由同時也更具有表現力的戲劇形式。

在明代甚至一直到晚清年間,雜劇和傳奇雖然都並行不悖地存在,但,舞台上常上演的,已經是傳奇。

從雜劇到傳奇,國劇出現了多方面的變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形式上的變化。明代眾多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聲腔雀起,由此奠定了中國戲劇的多元格局。

數百年裡,雖然多種多樣的聲腔流傳在大江南北,它們都以其不同的、地方性很強的**旋律而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但惟有崑曲獲得了極高的文化地位,成為元雜劇這後最受文人們稱道的新的戲劇樣式。

崑曲的流行對於國劇的發展是乙個很重要的契機。崑曲在**上典雅清麗,使得中國戲劇有可能接續作為一種獲得主流文學界認可的文學藝術樣式,繼續它在正統文化藝術領域中的存在。

在崑曲被文人們接受,並且成為一代主流戲劇樣式的同時,除崑山腔以外的其他多種地方聲腔,則在繼續發展的過程中遭遇著不同的命運,處於持續不定的流變興衰中。

一代崑曲備受文人推崇,但是戲劇的欣賞者遠不止於文人,而文人的藝術趣味,也未必總是能夠代表時代的審美趣味。在廣大的戲劇演出市場上,這種過於精緻典雅的藝術樣式,卻注定不可能為最大多數的一般民眾欣賞。反倒是各種地方性的聲腔,借助於平民化了的劇目,贏利了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漸漸成為中國戲劇整體中發展勢頭更為強勁的部分。

清代中葉,各種地方性聲腔紛紛崛起。

京劇的誕生是乙個與崑曲誕生幾乎同樣意義深遠的事件。在京劇發展並且崛起的過程中,起著決定作用的是一批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京劇使得中國戲劇進入了乙個新階段,乙個表演藝術的重要性在構成戲劇的各種藝術門類中得以tu顯的階段。

18世紀以來,在全國多數地區,都出現了在本地區極受歡迎的區域性劇種,使中國戲劇進入了它最豐富多彩的時期。

中國戲曲的地位是什麼,中國戲劇的地位 影響及原因是什麼?

中國copy 的戲曲藝術源遠流bai長。戲曲電視劇集則du是傳統戲曲與現代電視聯zhi姻而產生的新一類藝術品dao種。它的誕生與發展使戲曲藝術插上翅膀,對弘揚傳統的中國戲曲藝術,促進戲曲藝術的重新振興意義重大,同時對發展富有民族特色的電視劇集也起到了促進作用。中國戲劇的地位 影響及原因是什麼?最全面...

旅遊的發展史,中國旅遊發展史

推薦你看這本書 旅遊的發展史 編輯推薦本書對跨越人類四個社會形態 長達數千年的世界旅遊史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對歷史上出現過的有影響的旅遊活動 旅遊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證,從旅遊交通與設施 旅遊活動的型別,旅遊景點的建沒與開發,旅遊中介機構和旅遊組織 旅行家和旅遊文獻等多維的角度向人們展求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世...

中國書法的發展史

中國書法的演變過程可簡單歸納為 甲骨文 商 金文 周 小篆 秦 隸書 草書 行書 漢 楷書 魏晉 中國書法發展史詳細介紹如下 1 先秦書法 為學術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 約前14至前11世紀 的甲骨文和金文。2 秦代書法 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