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心理學》促進幼兒學習時應遵循哪些原則

2021-03-04 09:01:05 字數 4036 閱讀 1242

1樓:白若琪是只貓

學前教育心理

學主要是:

學前教育中幼兒的心理特徵,以及針對學前兒童教育心理採取內的相應容的教學方法,理解幼兒各種活動的心理,如幼兒活動的實質、動機、過程和條件等,以及根據這些理解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如學習資源的利用、學習活動的安排、師生互動過程的設計與學習過程的管理等,從而促進幼兒更好的學習與發展。認知、情感、個性有關因素的發展特點,揭示了學前兒童在交往、遊戲及各類藝術活動中的心理特徵;在結構上採用開架式,依據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不同方面分成編,每一編由具有靈活性的若干模組構成。

《學前教育心理學》 簡述桑代克對學習實質的解釋

2樓:匿名使用者

桑代克首先用實驗法來研究動物的學習心理。他創造了迷路圈、迷箱和迷籠等實驗工具,試驗魚、雞、貓、狗等動物的學習。根據這些實驗,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學習並不具有推理演繹的思維,並不具有任何觀念的作用。

動物的學習方式是試誤式的,即動物是通過反覆嘗試錯誤而獲得經驗的。這種學習的實質就是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形成聯結,即「感應結」。因此學習即聯結的形成與鞏固。

桑代克桑代克把從動物的實驗研究中所揭示的種種規律應用於人類的學習,認為人的學習可塑性要比動物大得多,行為也更複雜,但也是基於本能,以刺激反應的聯結為準則的。因此,桑代克把人類的學習方式分為四類:(1)普通動物式的形成聯結,例如10個月的嬰兒學習打鼓;(2)形成含有觀念的聯結,例如2歲兒童學習聽到母親一詞就想到母親,或者想到糖時就說出糖這個詞;(3)分析或抽象,例如乙個學**的人學習對乙個聲音的倍音發生反應;(4)選擇性的思維或推理,例如兒童應用有關造句法的各種規律和詞根的意義來學習一句拉丁文的含義。

學習律在實驗的基礎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條學習定律:

(1)準備律(law of

readiness)。這個定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當乙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干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2當乙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3當乙個傳導單位未準備傳導時,強行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準備律是反應者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一切反應是由個人的內部狀況和外部情境所共同決定的。因此學習不是消極地接受知識,而是一種活動。

學習者必須要有某種需要,體現為興趣和慾望。此外良好的心理準備還應包括對該情境起反應所必不可少的素養和能力準備。

(2)練習律(law of

exercise)。這個定律分為兩個次律:1應用律——乙個已形成的可變聯結,若加以應用,就會變強;2失用律——乙個已形成的可變聯結,若久不應用,就會變弱。

練習律的實質就是強化刺激與反應的感應結。反應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與這個情境發生的聯結越牢固。反之,長期不用這個反應,這種聯結就趨於減弱。

後來,桑代克修改了這條定律,指出單純的重複練習,不如對這個反應的結果給以獎賞取得的效果更大些。

(3)效果律(law of

effect)。這個定律強調個體對反應結果的感受將決定個體學習的效果。即如果個體對某種情境所起的反應形成可變聯結之後伴隨著一種滿足的狀況,這種聯結就會增強;反之,如果伴隨的是一種使人感到厭煩的狀況,這種聯結就會減弱。

桑代克在20世紀30年代進一步考察了這條定律,發現,感到滿足比感到厭煩能產生更強的學習動機,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強調獎賞,而不大強調懲罰。

總之,桑代克強調刺激與反應形成的一切聯結都以應用和滿足而增強,以失用和煩惱而減弱。因此教育必須遵循這兩條主要的學習定律。教師應當了解有效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兒童對學習有強烈的興趣和喜悅上。

有鑑於此,教師應當先將作業中的樂趣講給學生聽,或以自己的熱情激起兒童的準備;要仔細地規定和嚴格地控制反應的順序,通過不斷的練習,最終形成所需的習慣;要注意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是否疲勞和厭倦;要注意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不可使學生感到十分困難,因而導致氣餒。

「共同要素說」

傳統教育中的形式訓練或「心智訓練」說認為,注意力、記憶力、推理力是每個人最基本的心智官能,具有較好的某種官能在所有的情境中都能表現良好的功能。因此強調用嚴密組織、艱深難懂的古典學科訓練學生的心智官能,以促進學生心智能力的整體發展,卻忽視了實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桑代克反對這種普遍的形式遷移,主張共同 的要素遷移。

他指出,學習遷移的發生決不是因為任何古典學科訓練的結果,因為在一種情境中所成立的反應不能遷移到其他一切的情境中去。只有當兩種機能有了相同的因素時,這一機能的變化才使另一機能也有變化。第二機能的變化在分量上等於與它的第一種機能所共有的元素的變化。

比如掌握了加法可以增進乘法的演算,因為加法和乘法的部分元素是相同的。從學習遷移的「共同要素說」出發,桑代克反對形式學科,主張接近生活實際的實用學科。

學前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等相關學科在研究物件上的區別和聯絡

3樓:小鈴鐺

1、學前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幼兒學習的規律與特徵以及教師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幼兒學習與身心的健康發展。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幼兒(3-6、7歲入學前兒童)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 幼兒心理學和嬰兒心理學、學齡兒童心理學、少年心理學、老年心理學等都是發展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和幼兒衛生保育教程、幼兒教育學、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等教育理論課都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

2、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

桑代克奠定了教心理學研究體系,他將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確立為四個板塊:人性問題、動物學習心理、教學測量評估、個別差異。國內學者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提出研究內容的「五要素」「三過程」學說。

所謂「五要素」是指1學生2教師3教學內容4教學**5教學環境;三過程」是指:1學習過程2教學過程3評價過程

3、教育心理學與其他相關學科關係: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的關係。二者既有密切聯絡,又有區別。1二者共同關心教育與發展關係;2二者側重點不同,教育學研究的內容是教育現象中的巨集觀性問題,而教育心理學則著重研究教育活動中比較具體微觀性的問題。

教育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分支學科的關係。1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基礎學科;2發展心理不是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一;3認知心理學是當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主流。

4樓:北京花生糖教育

學前教育心理學是在學前教育學和學前心理學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學科,是學 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研究學前教育教師教學和兒童學習與活動的心理。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教育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學前心理學和學前教育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5樓:情感分析

1、針對物件不同:

學前心理學是針對兒童開發的心理學;

學前教育心理學是針對學前教育的教師教育方法而論;

2、涵蓋內容不同:

學前心理學是認知、情感、個性有關因素的發展特點,揭示了學前兒童在交往、遊戲及各類藝術活動中的心理特徵;在結構上採用開架式,依據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不同方面分成編,每一編由具有靈活性的若干模組構成。

學前教育心理學,針對學前兒童教育心理採取的相應的教學方法,理解幼兒各種活動的心理,如幼兒活動的實質、動機、過程和條件等,以及根據這些理解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如學習資源的利用、學習活動的安排、師生互動過程的設計與學習過程的管理等;

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

6樓:買多吧

學前心理學是針對兒童開發的心理學,而學前教育心理學是針對學前教育的教師教育方法而論;

兒童開發的心理學是:

認知、情感、個性有關因素的發展特點,揭示了學前兒童在交往、遊戲及各類藝術活動中的心理特徵;在結構上採用開架式,依據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不同方面分成編,每一編由具有靈活性的若干模組構成。

學前教育心理學主要是:

學前教育中幼兒的心理特徵,以及針對學前兒童教育心理採取的相應的教學方法,理解幼兒各種活動的心理,如幼兒活動的實質、動機、過程和條件等,以及根據這些理解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如學習資源的利用、學習活動的安排、師生互動過程的設計與學習過程的管理等,從而促進幼兒更好的學習與發展。

7樓:博恩教育

學前教育心理學是教育的分支,學前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

8樓:滴謃涙

學前心理學針對兒童發展方面,學前教育心理學針對學前兒童教育方面

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學習,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有哪些?

學習理論有 一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1 經典條件作用理論 2 桑代克的聯結學習理論 3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4 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二 認知學習理論 1 完形頓悟學習理論 2 托兒曼的符號學習理論 3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 4 論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5 加涅的資訊加工學習理論。三...

學前教育專公升本可不可以轉專業學心理學

學前教育專公升本對口招生範圍很大,凡是教育類的都可以報考。比如教育學 小學教育 美術教育。教育 教育管理 有些學校也允許報中文 教育科學 教育心理學等。學前教育專公升本後可以換成心理學專業嗎?急急急!不可以的,學前教育和心理學不屬於同一類學科!通常來講是不可以的額,統招專公升本只能昇本專業的本科,不...

結合實際談談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

情景一 父母帶孩子逛商場,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而父母認為不適合他,不給他買。於是孩子往地上一躺,哭鬧起來,父母怎麼勸告都無效,場面難以收拾 孩子為什麼變的這麼任性?是孩子生性犟脾氣 不聽話嗎?對這樣任性的孩子該怎麼辦?如果父母遷就順從,要啥買啥,或者打罵威脅,強令其順從就能解決問題嗎?你對這個案例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