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語文課程資源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04 06:09:48 字數 4472 閱讀 3266

1樓:成都群麗化妝學校

語文課程資源只能是備選材料,因為它只有在經過教育學加工並付諸有效實施

時才能成為課程。從課程理論上講,至少要經過過濾篩選才能確定課程資源的開發價值。一是教育哲學,即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要有利於實現教育目標,體現社會發展需要。

就語文學科而言,就是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培養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二是學習理論,即課程資源要與學生學習的內容條件相一致,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三是教學理論,即課程資源要與教師教育教學修養的現實水平相適應。

由此可見,在基礎教育課程中,鑑別其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價值的標準,是國家教育目標、個人發展需要、教師教育水平三者的有機統一。

同時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語文教師要具備三種能力:

1.發現、判斷和取捨的能力。語文學習資源藏量豐富,分布廣泛,品種多樣。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善於發現、正確判斷和果斷取捨的能力。

2.組合、變通的能力。為了把「原生態」的、散見的語文課程資源化為語文課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一般來說,語文教師要具有對零散的課程資源進行組合、轉換、變通,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再生性、可再利用性和教育的針對性、目的性的能力,即具有語文教育的新生長點的能力。

3.協調、溝通的能力。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師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書齋,走向社會、自然,這就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協調與溝通能力,不僅要溝通家、校、社以及其他學科,並與之協作,而且要成為學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協作者、溝通人。

其三語文課程資源,還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開發課程資源要植根於現實

語文教學不僅包括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也包括語文活動課程和語文綜合學習課程。課程內容除面向教材,還要面向校園、學生、家庭、社會、自然界。語文課堂可以引導學生回歸自然,讓學生感悟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感悟大自然的雷鳴電閃、山川河流、花鳥蟲魚,還可以讓學生走進社會,融入社會;可以讓學生感悟人生的悲歡離合,感悟社會的飛速發展、經濟的突飛猛進、科技的日新月異。

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春》,可以組織學生春遊,讓學生感受明媚的春光,引導學生感悟人生的春季,感受時代的春天。因此,語文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學生與文字之間交流互動,還強調師生對課程、教材、教法的重建;要密切關注社會資訊化的程序,以推進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2、開發課程資源要立足課堂

語文教學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筆者以為,課堂教學資源應是教學的第一資源,它的主要載體是教科書。新課程下的語文教科書選文多出之名家新秀,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多樣化,難易適度,可讀性強,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整體性與階段性的統一,真正凸現現代語文的開放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革營造了創新的空間。

所以,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最好的課程資源,不能舍「本」逐末,捨近求遠,而應最大限度地發揮課本優勢,夯實學生語文素質的根基,以提高語文的整體效益。這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課外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3 、開發課程資源要立足本土

每一地方都有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語文教師可就地取材,引導學生去開發利用。通過組織參觀、訪問、采風、調查等,深入了解民族英雄和卓有貢獻的歷史人物的故事及經歷,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積累作文材料。

然後在課堂上舉辦專題性的演講、報告會、講故事或其他有關鄉土題材的活動。總之,大力開發語文課程的資源,引導學生在自然、社會的大課堂中觀察、調查、獲取資訊,學習語文,並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是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

如何理解教師在語文課程中的地位

2樓:中公教育

從教師和學生關係的角度來看,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乙個引領者。從課程設計者、課程研究學者和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又應該是課程實施的主體。也就是說,語文教師實施的課程,並不是別人設計好後教師被動地執行的。

只是被動地完成別人既定的課程設計,這樣的課程是不能真正地落地、真正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所以說,從課程設計者、課程標準制定者,以及語文課程論的專門研究者與一線語文教師的關係的角度看,語文教師應該是課程實施的主體,讓理想的課程扎根在現實的土壤裡,生成鮮活的語文課程,這是語文教師的責任。

在討論學習主體、課程主體這一問題的時候,有乙個概念需要澄清。課程標準裡面有一句話:「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

」看到這句話,很多老師就可能這樣理解:學生是主體,教學中的什麼事都要圍繞學生轉。怎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在討論的時候說,這堂課我沒處理好,大部分時間是我在說,我沒有以學生為主體。我們認為,老師對學生是主體的概念理解錯了。課程標準講「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這裡的「主體」應該是乙個哲學概念。

在詞典上,「主體」有三個意義:第乙個就是「主要部分」,指事物的主要部分;第二個就是哲學概念,是認識和實踐的行為人;第三個是法律上的概念,是某一項行為的責任人,如賠償主體、執行主體等。我們這裡談的這個「主體」,應該是乙個哲學上的概念,應該指認識和實踐的行為人。

學習是一種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行為人就是主體,學生當然是學習的主體。有一句話課程標準裡沒說,因為怕說了以後引起誤解:其實,教師也是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體。

所以,關於「主體」的概念,應該在哲學層面進行理解。「學生是語文學習主體」中的「主體」,應該是指在語文學習中認識和自我實踐的行為者,不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誰主要、誰次要的問題。離開具體的情境說「以學生為主體」,就會產生一些糊塗的認識,就可能把「以學生為主體」理解為「以學生為主」。

這樣的話,我們就可能問,以學生為主,那麼以誰為次?就要把教師放在教學活動的次要地位上,就要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組織引領者的角色發生衝突。在實踐中,教師就會處於被動地位。

在課程實施中,教師擔負著課程開發、課程建設等責任,所以說,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體,對教師地位的這種認識是不能動搖的。在把國家的課程標準落實到我們的教學中去,把國家這次課程改革的理念落實到我們的實踐中去,教師有乙個課程建設的權利,也有這樣乙個義務。這是從語文課程實施的角度,從推進語文課程建設這個角度理解教師的地位。

但是,在教師具體教學的層面,在學生學習的層面,應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技能,不是靠外在的力量,不是給他們安裝進去一套裝置,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習的主體」去認識、去實踐,自主地把握規律,掌握技能。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的責任是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學生的學是重心,教師要把激發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語實踐活動來提公升言語實踐的能力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

2.教師是語文學習的引領者

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深切地體會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學行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很多老師說,我們對新理念、對課程標準背得很熟,知道應該倡導自主合作**式的教學方式,但是一到課堂上還是回到原來的教學方式中。老師們認為,課堂上不講課就是沒盡到責任。

很多老師不願意放棄自己熟悉的經驗,不敢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害怕改革不好會出現問題。

經過十多年的改革,語文教師在角色上有了非常大的改變。通過對傳統課堂與新課程的課堂進行對比,我們比較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呈現不同的課程角色。在傳統課堂上,教師一般是把預先準備好的知識一五一十地告訴學生,學生被動地聽記教師的每一句話,課堂教學的氣氛主要是靠教師的設問和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來創設的。

傳統課堂理想的效果往往是教師按部就班地完成預定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理想狀態就是專心致志地聽講。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就大不一樣了。教師主要是在積極地創設知識學習的情境,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師生是學習的夥伴,是乙個學習的共同體。

課堂教學的熱烈氣氛表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同經驗與認識的對話、交鋒、碰撞和協商。課堂教學的理想效果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經歷學習的過程,學生在**中掌握預設的教學內容,並能得到修正補充。學生的學習融入了自己已有的經驗,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有所積累、有所反思,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語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領者,又是語文課程的建設者;同時,教師又扮演一種倫理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他承擔著主流意識、主流價值觀的教育責任。因此說,教師承擔著複雜的角色,更為複雜的是教師的角色存在於乙個動態的關係框架中,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的狀況。在這種情境下,教師是這個角色,承擔這種職能,一會兒到另外的乙個情境下,又轉換成另外的乙個角色,承擔另外的乙個職能。

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在新課程背景下,那就是教師如何扮演好乙個革新者的角色。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老師經常在思考教育,思考著是不是要改革,如何改革。但是最核心的乙個思考應該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校、我們教師的價值是什麼,教育的價值是培養人才,教師的價值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所以,課程改革應該從學生發展的角度進行思考,這樣的思考可以破解改革給教師帶來的壓力和負擔的難題,開闢一條創新之路。在教育方式發生巨大變革的時候,在新舊觀念碰撞的時候,走在前面的往往是以乙個革新者姿態出現的教師,這些教師是願意接受新事物的人,是認為生活充滿了無限可能性的人。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他們努力創造乙個有利於學生發展的環境,他們願意和學生分享人生的體驗,鼓勵學生自信地有創造性地發展。

明確語文課程的性質對語文教師有何重要性

3樓:中公教育

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對語文老師來說的話就是明確了授課的方向和目標。

從而可以少走好多彎路。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語文課程資源有哪些,請問什麼是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 中,對課程資源與其開發 利用有專門的文字表述,如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 教學掛圖 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 電視 廣播 網路 報告會 演講會 辯論會 研討會 戲劇表演,圖書館 博物館 紀念館 展覽館 布告欄 報廊 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 風...

舉例說說語文課程資源包括哪些

實現由單一化的評價模式向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轉變,這一直是語文教師教學思想中的誤區。教育部制定的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稿 關注課程的現代意識,求是求真 情感態度和價值三個維度的目標 社會生活的聯 系,也要培養語文能力,美在享受母語,表現為講解教材內容時平淡無奇。在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新課...

語文課程的性質有哪些,為什麼會有這些性質

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 1 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人類獨有的區別於世間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 但又不僅僅是工具和載體,其本身就是人類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 2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泛指一切與人類切身利益有關的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這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