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關於修身做人的道理最有價值的是哪

2021-03-03 22:31:07 字數 6288 閱讀 7749

1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看到比自己傑出的人就要向他看齊學習,看到不不好的要自己反省不要跟他一樣。在這裡賢字包含賢德,賢能,既是德養,還有能力。而反省也是儒家自我修養很重要的自我要求。

既是學習好的,壞的不要學我,也包含做人,還有德養。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格物最重要,原因很簡單,格物是做人處事的第一要點,它的重點在於實事求是,對事情的理解不可以不真實,不可以人云亦云,不可以不懂裝懂.而這點在現在應試教育的制度下很難做到,凡事只是死記硬背,沒有了實事求是,就不可能有信仰,不可能堅持,不懂得事物真相,自然不可能舉一反三,時間短,最多知識因死記硬背而浪費時間,時間長,乙個人就迷失於紛繁複雜的表象中,找不到方向與去路,看看周圍的人,你就知道不懂得全心全意求學的可怕了!

論語中關於修身做人的道理最有價值的是哪條為什麼

2樓:體系列寧

子曰;見賢思來齊焉,見不賢源而內自省也

看到比自己傑bai

出的人就du

要向他看齊學習zhi,看到不不好的要自己反省不要跟dao他肆鄭一樣。在這裡賢字包含賢德,賢能,既是德養,還有能力。而反省也飢態是儒家自我爛雹源修養很重要的自我要求。

既是學習好的,壞的不要學我,也包含做人,還有德養。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論語》中談修身做人的是什麼??????????????

3樓:青銅心心

論語關於修身:1.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

也就是說,只有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讚許你為仁人了。

2.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即是說做人要正直磊落。在孔子看來,乙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倖而避免了災禍。

按事物發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倖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3.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即:志向在於道,根據在於德,憑籍在於仁,活動在於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

《禮記·大學》: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事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謂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之本,此謂之至也。

大意是說: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於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後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修養完善了,然後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後天下平定。

4樓:匿名使用者

絕·贈孫何丁謂》詩

再賦二章一以頌高人之風一以伸俗吏之意之一。

不應明時鵠板書,可能終老傲唐虞。 函關秋霽雁初回,六里商於曉色開。

神仙見說須陰德,肯為蒼生一出無。 四皓有靈應笑我,謫官方始入山來。

——《七絕·以頌高人之風一以伸俗吏之意之二》詩 ——《七絕·鄭州與張秉監察聯句》詩

再賦二章一以頌高人之風一以伸俗吏之意之二。

知州宅畔繁如雪,錄事廳前落似梅。 溫樹陰中別玉堂,應星猶得入文昌。

副使官閒花亦冷,至今未有一枝開。 莫嫌工部官曹慢,杜甫才名是外郎。

——《七絕·知州廳杏花昨日爛漫錄事院》詩 ——《七絕·制除工部廊中出入署》詩

今日零落唯副使公署未開戲題二韻。

渥丹容貌著霓裾,何事僧軒只一株。 三月降霜花木死,九秋飛雪麥禾災。

應是吳宮歌舞罷,西施因醉誤施朱。 蟲蝗水旱霖淫雨,盡逐商山副使來。

——《七絕·朱紅牡丹》詩 ——《七絕·自嘲》詩

收藏 分享

5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吾日三省我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見賢思齊焉,見不鮮而內自省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還有很多,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修身做人的道理就得你自己去體會了

6樓:小愛拼才會贏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十則讓我們懂得哪些修身做人的道理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複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了「學」與「思」的辯證關係。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想修養。

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 《論語十則》,是從《論語》中節選的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條語錄。這十則語錄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則都表達了精深的道理,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文字也頗具特色,句式整齊,音調和諧,讀起來相當流暢,富有感染力。

8樓:偶是70kg的

做人要謙虛,不恥下問

論語十則中孔子對徒弟談怎樣的修身做人的道理

9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於第一位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暈啊!這又是語文書上的破問題??

其中有的話是自己抒發著說的~~有的是因材施教說的!每個**問的回答都是不一樣的~這裡面我感覺第十句還能說明點東西 ~恕是真正可以奉行一生的 推已及人 ~將心比心~ 恕須要去實踐 須要去反省~說來說去 這十則還是可以互相照應的~

我又看了下這十句 不錯不錯 其中有我喜歡的好幾句!!孔子對徒弟談怎樣的修身做人的道理?我x了~我還是看這個問的鬱悶~ 孔子談的道理是符合 仁 的!

但單說乙個仁誰又能知道是什麼意思呢?不花上二年三年 沒有一定閱歷怎麼會知道什麼是仁呢?

11樓:守護臥龍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鑑意義。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認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來,乙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倖而避免了災禍。按事物發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倖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於第一位的。

孔子說:「**,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八佾》)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孔子還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

」(《季氏》)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

《論語》十則中是求知態度 學習方法 修身做人的分別是哪些

12樓:匿名使用者

求知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修身做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3樓:

求知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強調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學習) 或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強調對知識的態度)

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修身做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或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注意,你給的題目對句子的要求太少,因此答案有很多,總的說,限定的詞語越多,答案越惟一.

具體的答案,還要根據題目巧妙應對.

14樓:利物普必勝

10 《論語》十則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5樓:寒若冰雪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關於修身做人的論語5條

16樓:匿名使用者

求知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 溫巖沒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修身做人粗顫納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洞中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7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鑑意義。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認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來,乙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倖而避免了災禍。按事物發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倖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於第一位的。

孔子說:「**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八佾》)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孔子還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

」(《季氏》)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

那麼怎樣才能算仁呢?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也就是說,只有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讚許你為仁人了。

可見「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修身」、「克己」的結果。當然孔子還消殲提出仁德的外在標準,這就是「剛、毅、木、訥近仁。」(《子路》)即剛強、果斷、質樸、語言謙虛的人接近於仁德。

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即:「恭、寬、信、敏、惠」(《陽貨》)。即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

他說,對人恭謹就不會招致侮辱,待人寬厚就猜橋讓會得到大家擁護,交往信實別人就會信任,做事勤敏就會取得成功,穗局給人慈惠就能夠很好使喚民眾。孔子說能實行這五種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當然,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

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仁德。而仁德的人應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視修養的全面發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

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溫習了呢?強調從自身出發修養品德的重要性。

在此基礎上,孔子強調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展。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述而》)即:志向在於道,根據在於德,憑籍在於仁,活動在於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那麼孔子為什麼強調做人要全面發展呢?

這裡體現了孔子對人的社會性的認識,以及個人修養的相互制約作用,他說:「舉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泰伯》)即:

詩歌可以振奮人的精神,禮節可以堅定人的情操,**可以促進人們事業的成功。所以,對於個人修養來說,全面發展顯得極為重要。

論語中關於修身做人的道理最有價值的是哪條為什麼

子曰 見賢思來齊焉,見不賢源而內自省也 看到比自己傑bai 出的人就du 要向他看齊學習zhi,看到不不好的要自己反省不要跟dao他肆鄭一樣。在這裡賢字包含賢德,賢能,既是德養,還有能力。而反省也飢態是儒家自我爛雹源修養很重要的自我要求。既是學習好的,壞的不要學我,也包含做人,還有德養。聖人不病,以...

《論語》中有關修身養性的句子,《論語》中關於修身養性學會做人的句子

學而篇第一 裡孔子曾說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意思是說 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勤勉做事而說話謹慎,道有賢德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幾千年前他就用如此精煉的語言闡述了我一直隱而不能發的人生感悟。論語 中關於修身養性 學會做人的句子 ...

關於做人的道理古詩,關於做人的道理詩句

古詩哲理賞析 我國古代有著浩如煙海的詩詞,其中有不少詩詞蘊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在學習中,剖析其中哲理,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 陸 遊 此詩揭示了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係原理。學習書本知識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書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