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有關修身養性的句子,《論語》中關於修身養性學會做人的句子

2021-03-04 08:49:22 字數 3914 閱讀 9857

1樓:千島雲

《學而篇第一》裡孔子曾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意思是說:「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勤勉做事而說話謹慎,道有賢德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幾千年前他就用如此精煉的語言闡述了我一直隱而不能發的人生感悟。

《論語》中關於修身養性、學會做人的句子

2樓:小妖康妮

1.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

也就是說,只有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讚許你為仁人了。

2.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即是說做人要正直磊落。在孔子看來,乙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倖而避免了災禍。

按事物發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倖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3.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即:志向在於道,根據在於德,憑籍在於仁,活動在於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參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因為他責任很重,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4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凋落的。"

這裡用松柏比喻了那些堅貞不屈,潔身自好的人。告訴我們危難之際,才能見真英雄。是當時的一種社會現象。

或(借「松柏之後凋」來比喻一種社會現象即面對著利害關係。特別是事變關頭,才能真正識別君子的操守,同時也指出為人須如松柏之堅韌剛強,要經得起時間環境的考驗。)

5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幹的事情,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評析本段:後為成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論語中關於修身養性的句子

3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之論仁、論修身

論仁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8.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9.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

」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3.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14.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15. 樊遲問仁。子曰:

」愛人。」問知。子曰:

」知人。」樊遲未達。子曰: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

」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16.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7.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8.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又問。

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9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20.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樓:匿名使用者

《大 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論語中有關」道德修養」的句子

5樓:愛新覺羅三兒

1、《論語·學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論語·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論語·子張》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論語·子罕》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5、《論語·子罕》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論語·述而》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論語-顏淵》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論語·學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論語·里仁》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0、《論語·述而》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著作,主要記錄了孔子與他**的言行,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此作主要為語錄體,集中表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等等。

6樓:匿名使用者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中有關道德修養的句子

7樓:半路遇到狗

【修養】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有關生死的句子,論語中有關和的句子

釋義 舊時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常用作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杞人憂天是因為杞人每天因為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在擔心,古代的讀書人不都是這樣想的,古代是以神權來維護皇權,所以大家都很迷信,但是魏晉南北朝時候,那時的士人因為社會的動盪和佛教的傳入,所以大多看淡生死,你有沒學過一篇 蘭亭集序...

論語中關於和的句子並附帶解釋,論語中有關和的句子有哪些?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釋 就是說君子們在一起很和諧但每人都不盡相同,而小人們在一起雖然做人相同,卻不和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中關於和的句子並附帶解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釋 就是說君子們在一起很和諧但每人都不盡相同,而小人們在一起雖然做人相同,卻不和諧。論語中有關 和...

論語中有關道德修養的句子,論語中表現人生學習和道德修養的句子

修養 子曰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歲寒,然後知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