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一詞中的李字是什麼意思

2021-03-03 21:15:17 字數 6089 閱讀 2068

1樓:裙下浮誇陳

在行李」一詞中「李」字的意思是:整理好的物品。

李,讀音:[lǐ]

釋義:落葉小喬木,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可食。

姓。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稱。

組詞:李子  桃李  行李  李園  高李  李赤  李賀  綠李  檇李  李煜  麥李  蘇李  金李  縹李

成語:瓜田李下、張三李

四、張冠李戴、李代桃僵、投桃報李、桃李遍天下、賣李鑽核、李廣不侯、凡桃俗李、門牆桃李、桃李滿天下、沉李浮瓜、夭桃穠李、桃夭李豔、豔如桃李,冷如霜雪、李廣難封、桃李爭妍

"行李"一詞中的「李」字是什麼意思?

2樓:周敦頤愛荷花

首先說行李一詞的出處,相信認認真真地背了中學古文的朋友都知道的:

"若捨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燭之武退秦師》)"

——如果您放棄鄭國,讓它存在,以鄭國為秦國東邊道上的主人,秦國的外交人員經過鄭國,鄭國可以供給他們所缺少的糧食,您也沒有什麼害處。

顯然,「行李」一次發生了古今異義——古義:使者或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而出行的人最顯著的特徵或者最大的需求是什麼呢?是鞋。也就是「履」。可以這樣說,這是一種借代的用法,行走的鞋子,是不是很形象。

好了,最後回到問題本身。古時字少,即以「李」字當「履」。也有可能是一種諧音或者誤讀,我自己的理解。

3樓:匿名使用者

「李」字的意思是整理好的物品。

字詞解釋:

行李: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帶的東西。

造句:從樓頂拿下衣箱、旅行袋,準備收拾行李。

4樓:匿名使用者

行李,的李字是什麼意思?

5樓:w薄荷

「李」字的意思是整理好的物品。

6樓:拉不拉卡

行李是乙個古老的詞彙,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沿用,通常指行旅人出門時所帶的衣物、生活日用品等,並將其打包好能輕易攜帶。

「行李」的「李」是什麼意思?

7樓:好戰的血

詞目:行李

讀音:xíngli

(1).使者。《左傳·僖公三十年》: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杜預 注:「行李,使人。

」《北史·賀蘭祥傳》:「既與 梁 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 明 劉基 《春秋明經·衛人立晉》:

「奈之何討賊之後,遽爾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視 周 室如無人焉。」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六:「古者行人謂之『行李』,本當作『行理』,理,治也。

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參見「 行理 」。

(2).出使。《魏書·宗欽傳》:

「頃因行李,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 宋 葉適 《送戴料院》詩:「世路豈雲極,念子行李頻。

」《明史·劉宗周傳》:「 貴州 巡按 蘇琰 以行李被訐於監司。」

(3). 唐 時稱官府導從人員。《舊唐書·溫造傳》:

「臣聞 元和 、 長慶 中,中丞行李,不過半坊,今乃遠至兩坊,謂之『籠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擬之嫌,若不糾繩,實虧彝典。」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 薛 ( 薛逢 )監晚年厄於宦途,嘗策羸赴朝,值新進士榜下,綴行而出。

時進士團所由輩數十人,見 逢 行李蕭條,前導曰:『迴避新郎君!』 逢 囅然。

」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 青城縣 彌勒會妖人……乃偽作 陳僕射 行李,雲 山 東盜起,車駕必謀幸 蜀 ,先以 陳公 走馬赴任。」

(4).行旅。亦指行旅的人。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唐 杜甫 《贈蘇四徯》詩:

「別離已五年,尚在行李中。」 元 傅若金 《送張秀才北上時將赴海》詩:「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問京華。

」 惕微 《光復湯邑小史》:「舟行兩日,遂抵 蘭溪 ,行李往還,此為通道。」

(5).引申為行程、行蹤。《古尊宿語錄·佛眼普說語錄》:

「到者裡須是行李正當,日久月深,淹浸得熟,便會去。」 唐 杜牧 《聞範秀才自蜀遊江湖》詩:「歸時慎行李,莫到 石城 西。

」(6).出行所帶的東西。 明 馮惟敏 《南鎖南枝·盹妓》曲:「半夜三更路兒又蹺蹊,東倒西欹顧不的行李。」 朱自清 《背影》:「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

(7).比喻負擔。 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十章:「當初建社的開頭,我看得沒這麼清楚,我光看見革命,沒看見複雜, 增福 同志,咱倆的行李可不輕啊!」

8樓:匿名使用者

按:將《行記》中的「行李」釋為「旅行」或「以前曾去過的旅行者」均不妥。「行李」一詞到了中古,引申義不下十數[27],其中確包括「旅行」「旅行者」義。

但《行記》中「行李」一詞凡出現10次,其中7次所表乃「行程」義(3次表「旅行時所攜帶物品」義),如:「問錄往颱山行李州名、里數。」(卷二,開成四年九月一日,p.

180)「但所期行李,萬有餘裡」(同上,開成五年二月一日,p.206)「恐漸時熱,有阻行李。」(同上,三月八日,p.

233)根據上下文義,「每問行李」的「行李」當是「行程」之義。所謂「每問行李」即「(圓仁等)多次(向人)打聽行程」之意,「向南去,道路極遠」,是別人告訴(圓仁等)的話,故「行李」後的冒號當改成逗號。同樣的用法,亦見於敦煌文書。

如:「情去意實難留,斷弦由可續,君之行李,足亦可知。」(《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子胥答曰:

『餘亦不是仵茄之子,亦不是避難逃人,聽說途之行李。

9樓:勿忘我

我們的行李:我們出去要dai

,??的東西。✔???

為什麼行李的「李」用的是姓氏?!

10樓:匿名使用者

按:將《行記》中的「行李」釋為「旅行」或「以前曾去過的旅行者」均不妥。「行李」一詞到了中古,引申義不下十數[27],其中確包括「旅行」「旅行者」義。

但《行記》中「行李」一詞凡出現10次,其中7次所表乃「行程」義(3次表「旅行時所攜帶物品」義),如:「問錄往颱山行李州名、里數。」(卷二,開成四年九月一日,p.

180)「但所期行李,萬有餘裡」(同上,開成五年二月一日,p.206)「恐漸時熱,有阻行李。」(同上,三月八日,p.

233)根據上下文義,「每問行李」的「行李」當是「行程」之義。所謂「每問行李」即「(圓仁等)多次(向人)打聽行程」之意,「向南去,道路極遠」,是別人告訴(圓仁等)的話,故「行李」後的冒號當改成逗號。同樣的用法,亦見於敦煌文書。

如:「情去意實難留,斷弦由可續,君之行李,足亦可知。」(《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子胥答曰:

『餘亦不是仵茄之子,亦不是避難逃人,聽說途之行李。』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這個問題問得不對,行李是乙個詞,是乙個組合不是分開的,他們組合起來才是乙個意思。

至於這個「李」,我個人認為不是姓氏,如行李的由來 所說的,

他是乙個中華文明的演變,他是中華文字的乙個組合演變。

並且我個人認為姓氏「李」是先於"行李"的。

不過也有可能是姓氏,因為行李的現在含義和以前的含義是不同的拉,他可能在很久以前是乙個古人覺得應該推崇的含義。

12樓:停車楓林晚

鋼筆的"鋼"還是鋼呢? 鋼筆上面有鋼嗎???

13樓:大花老虎

學語言,不要問為什麼,有的東西是不符合規則的只是人們經常這樣用了,於是這個就變成了流通的詞語了。

所有的原因只有乙個,就是 大家都這麼說,這就是語言於是這樣寫就是對的了。

你問的問題,意思是好象全世界有造字協會,給世界每個國家造字,每造乙個字就會列出這樣造字的原因,然後你同意了就去這麼用。這個思路不對,詞語是語言,交流溝通用的,能溝通,大家都認可,於是就慢慢形成了。

如果再要追究,那就是從古文中意譯而來的,如同小姐在古代形容富家少女現在這個詞可變意思了,你不能問 為什麼現在的小姐是貶義?為什麼小姐要用姐字而不用小什麼代替呢?這個就是語言,!

學語言就不要太追究語法和為什麼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行李,最初是行裡。

代表出行者所帶的行頭,包裹,後來誤寫成為行李了,據說是因為包裹員快速寫單子,只取了同音,選了最好寫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沒法考證。

15樓:匿名使用者

怪了,有人問著種問題,不問不問姓馬的馬用的是動物

16樓:匿名使用者

要追究到遠古歷史了

就像唐朝皇帝姓李一樣!!!

「行李」在古代是指什麼意思?

17樓:thoe唐

讀音:xíngli

行李是乙個古老的詞彙,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沿用。《校注》:「[行李]本義為使者,《左傳·僖公三十年》:

『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在唐代口語中有『旅行』、『外出的前驅者』等引申義。杜預注行李,使人也。

朱駿聲釋「李」行旅。今一般指出行者所攜帶的旅行中需用的少量物品。

注意:「行李」一詞應寫作「行理」,其中「李」是「理」的假借字。

引證解釋

1.使者

《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杜預注:

「行李,使人。」《北史·賀蘭祥傳》:「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

」 明劉基《春秋明經·衛人立晉》:「奈之何討賊之後,遽爾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視周室如無人焉。」 清郝懿行《證俗文》卷六:

「古者行人謂之『行李』,本當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參見「行理」。

2.唐 時稱官府導從人員

《舊唐書·溫造傳》:「臣聞元和、長慶中,中丞行李,不過半坊,今乃遠至兩坊,謂之『籠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擬之嫌,若不糾繩,實虧彝典。」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

「薛(薛逢)監晚年厄於宦途,嘗策羸赴朝,值新進士榜下,綴行而出。時進士團所由輩數十人,見逢行李蕭條,前導曰:『迴避新郎君!

』 逢囅然。」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青城縣彌勒會妖人……乃偽作陳僕射行李,雲 山 東盜起,車駕必謀幸蜀,先以陳公走馬赴任。」

行李一詞的來歷

18樓:匿名使用者

「行李」是出門時所攜帶的東西,但是為什麼叫「行李」呢?「李」字是什麼意思?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

原來,「行李」本來應該寫作「行理」。《左傳·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無月不至。

」杜預注:「行理,使人通聘問者。」出使的使者被稱為「行理」。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均設有「行人」一職,乃是掌管朝覲聘問的**,後來就和「行理」一樣用作使者的通稱。《國語·周語》:「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

」韋昭注:「理,吏也;逆,迎也,執瑞節為信而迎之。行理,小行人也。

」按照韋昭的解釋,「理」應該是「吏」字,「行理」應該寫作「行吏」,這樣一來就好理解了:「行吏」即出使的官吏。但是還有人認為「理」和「李」是通假字,章炳麟的《官制索隱》就持此說。

唐人李濟翁的《資暇集》認為「李」是「使」的訛誤,「行李」本來應該寫作「行使」,即出行的使者。

《左傳·僖公三十年》最早使用「行李」一詞:「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杜預注:

「行李,使人。」清人郝懿行在《證俗文》中解釋得最為明白:「古者行人謂之『行李』,本當作『行理』,理,治也。

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

除了使者的意思,「行李」還可以用作動詞,即出使。《魏書·宗欽傳》:「頃因行李,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

」宋人葉適《送戴料院》:「世路豈雲極,念子行李頻。」這裡的「行李」都是出使的意思。

漢唐以後,「行李」開始指行旅,有時也指行旅之人。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中寫道:「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杜甫《贈蘇四徯》:「別離已五年,尚在行李中。」這裡的「行李」指行旅。

元人傅若金《送張秀才北上時將赴海》:「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問京華。」惕微《光復湯邑小史》:

「舟行兩日,遂抵蘭溪,行李往還,此為通道。」這裡的「行李」則指行旅之人。

大約從明朝起,「行李」開始演變為出門旅行所攜帶的東西,這個義項就此固定了下來,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

暮念一詞是什麼意思,「概念」一詞是什麼意思?

是什麼意思 lxh19810101 1 分鐘前 瀏覽 3 次 學習文學 概念 一詞是什麼意思?概念的釋義 在頭腦裡所形成的反映物件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概念都具內涵和外延,並且隨著主觀 客觀世界的發展而變化。概念 g i ni n 詳細解釋...

林蔭一詞意思, 林蔭 一詞是什麼意思?

林蔭的意思為 茂密樹木枝葉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陰影。讀音為 l n y n 一 林拼音 l n 釋義 1.成片的樹木或竹子 森 竹 2.林業 農 牧 副 漁。3.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 民族之 碑 二 蔭拼音 y n y n 釋義 y n 1.沒有陽光 又涼又潮 地窖很 2.遮蔽 覆。3.古指因父祖...

刑法學中,「但書」一詞是什麼意思?

但書 proviso 定義 法律條文中 但 或 但是 以下的部分,指出本條文的例外或限制立法表述中的 但書 正是法律思維的具體表徵,它應引起每乙個司法考試考生的足夠重視。但書 是指立法表述中以 但是 但 作為轉折連詞,用以表例外的條件或行為的前提的句法模式。同樣,筆者將 但書 現象進一步放大,認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