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向前向前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025-07-16 16:50:09 字數 1967 閱讀 2146

1樓:匿名使用者

不斷向前向前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復迭修辭手法。

復迭修辭手法,即把同一字詞接二連三用在一起的修辭方式。復迭分迭字和迭詞兩種形式。例子 :女人還呆呆地坐在院子裡等他,她說:「你有什麼話,囑咐囑咐我吧。」《荷花澱》

不斷向前向前」裡面的「向前向前」就屬於復迭修辭手法。

《潼關》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樓:暴走少女

譚嗣同在寫《潼關》這首詩時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比如擬人,互文、對偶等修辭手法。

比如「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這句詩是形容峰巒像有意地就聚集在一起,波濤好像發怒一樣地翻滾著,這就描寫出了地勢及其險要的潼關,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極言潼關內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勢險要,為兵家所必爭,關係著在關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興亡。

全詩: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譯文: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雲濤裡。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潼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

3樓:熱心網友

潼關具體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用了,比喻誇張,頂針等修辭手法。

一條長長的鐵龍,從柴達木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4樓:網友

」一條長長的鐵龍,從柴達木「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這裡除了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還運用了什麼寫法

5樓:gxx郭先生

答:例句使用了反覆的修辭方法。

反覆修辭的典型例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詞: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歌詞: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

不愛…不愛是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6樓:網友

有三個「不愛……」就是排比。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這個句子用來什麼和什麼修辭方法

7樓:侃民生看社會

文中修辭方法的運用:

1、排比:1)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2)哦,阿媽,我們到溪邊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裡的月亮,看看我採過野花的地方。

3)從果園那邊,飄來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還是紫葡萄?

4)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

2、擬人:1)喲,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乙個月亮!

2)秋蟲唱著。

3)溝水汩汩,很滿意地響著。

4)稻穗低垂著頭。

5)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

3、設問:1)從果園那邊,飄來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還是紫葡萄?都有。

4、反問:1)哦,阿媽,這不就是我們家的地嗎?

2)哦,阿媽,我們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說學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來了嗎?

5、比喻:稻田像一塊月光鍍亮的銀毯。

妙句賞析。1、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

這個句子的意思本來是說:月光照著細細的溪水,照著飄著香味的山草和野花。

作者偏偏倒過來說,讓月光、香味都隨著溪水流動起來。頓時,靜謐的夜晚變得靈動起來,眼前彷彿是一曲流動的歌,一幅有香味的畫,一首有聲有色的詩。

2、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乙個月亮。

這一句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寫出了月亮的倒影映在水塘裡的情形。乙個「抱」字,使小水塘、月亮的倒影活了起來,乙個是張開雙臂擁抱孩子的媽媽,乙個是偎在媽媽懷裡的孩子,畫面不僅美麗而且充滿了溫馨。

8樓:網友

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書院勸學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運用了修辭方法,表達意思是

運用了 比喻 修辭方法,表達意思是 勤奮讀書如農夫種地,幾分耕耘,幾分收穫。書院 的 勸學詩 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比喻的修辭。大意就是,學習和耕田是一樣的,其中的辛勤和懶惰只有自己知道。只要肯多讀書,播下種子,總會有豐收的時候。原詩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題為 書院 的 勸學詩...

詠柳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詠柳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詠柳 運用了比喻 擬人和設問的修辭手法。原文 詠柳 唐代 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譯文 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飄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裡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詩的前三句都...

詩人運用了 修辭手法 《竹石》

古詩 竹石 運用了 擬人 的修辭手法,突出了 竹子頑強而又執著的 形象。詩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詩歌中主要修辭手法。比喻 使事物生動 形象 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化無形為有形。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擬人 把物賦予人的思想感情或動作行為使物具有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能使讀者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