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屬於專用公用工藝還是對外

2025-06-20 17:35:11 字數 890 閱讀 3286

1樓:飛陽紅

一 般由地面接收站和地面處理站兩部分組成。前者由大型拋物面的主、副反射面天線和磁帶機組成,主要任務是搜尋、跟蹤衛星,接收並記錄衛星遙感資料、遙測資料及衛星姿態資料。天線具有若干波段(一般是x波段或s波段)全半球跟蹤能力,為方位—俯仰安裝方式,並設有自動傾斜機構,以解決衛星過頂的跟蹤問題。

接收記錄的資料通常通過若干磁帶機記錄在高密度數字磁帶(hddt)上。後者由計算機影象處理系統和光學影象處理系統組成。計算機影象處理系統主要功能是對地面接收站接收記錄的資料進行回放輸入,分幅並進行輻射校正和幾何校正處理,最後獲得衛星資料的計算機相容磁帶(cct)和影象產品。

光學影象處理系統主要功能是對資料處理後生成的潛影膠片進行沖洗、放大、合成、分割,從而產生各種型別和規格的正負膠片和像片等產品。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於1986年底在北京建成投入使用。可接收和處理美國陸地衛星4~5號的mss和tm影像資料以及法國spot衛星影像資料。

地面站覆蓋了以北京為中心、半徑約2400公里的地區,包括中國領土面積的80%。地面站的建成標誌著中國航天遙感技術發展到乙個新階段。一般遙感衛星可在地球大部分地區蒐集遙感資料。

在天線跟蹤接收範圍內,地面站能直接接收衛星正在蒐集並即時傳送的遙感資料。對於天線接收範圍以外地區,地面站採取其他措施獲取遙感資料。例如,在衛星上設定磁帶機,把衛星蒐集到的資料先記錄在磁帶上,待衛星進入地面站接收範圍內時,衛星上磁帶機按照地面執行控制中心的指令把資料傳送到地面站,以實現遙感資料的非即時接收。

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容量有限,要實現全球遙感資料的蒐集必須反覆進行多次。利用與地球同步的中繼衛星系統,可實現全部遙感資料的準即時接收。衛星在蒐集地面資料的同時,對中繼衛星不斷跟蹤並即時**所蒐集的資料。

中繼衛星地面接收站接收並轉播中繼衛星傳送的資料,最後由遙感衛星地面站予以接收並記錄在高密度磁帶上,供以後處理加工。

選擇衛星遙感資料?如何選,如何選擇合適的遙感資料進行研究?

看你研究的內容需要多高解析度的影像,如果研究河流地貌,農作物生長這樣的,普通的tm etm資料都可以,就是landsat系列,如果需要高達幾公尺的解析度,則需要中巴衛星 快鳥之類的衛星資料,高解析度一般都要花錢的。看你是否需要多波段,tm etm一般都是7 8個波段,如果需要多波段資料,就要選擇mo...

航空遙感相對於衛星遙感有什麼優勢

航空遙感和衛星遙感是兩種常見的遙感資料獲取方法,它們各有優勢和適用場景 .高空間解像度 航空遙感通常能夠提供更高的空間解像度,即更清晰的影象細節。航空感測器距離地面較近,可以獲取更精細的地表資訊,對於需要高精度細節的應用 如城市規劃 建築物識別等 具有優勢。.靈活性和定製性 航空遙感可以根據特定任務...

與光學遙感影象相比,衛星雷達遙感影象有什麼特點

雷達遙感衛星是把雷達安裝在衛星上,雷達由自身器件發 射出電磁波,再由雷達自身接收被反射回的電磁波回波,可精確測距定位鎖定地面物體,衛星雷達電磁波成像比光學成像更高畫質抗干擾 穿透成像,如偵察衛星 追逃儀 相比而言衛星雷達遙感影象的優點 1.全天候,全天時工作。2.對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譜特徵。3.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