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列禦寇原文及翻譯,黃子履莊文言文翻譯

2025-06-08 16:10:22 字數 1397 閱讀 9272

黃子履莊文言文翻譯

1樓:姬昊焱丙洽

黃子履莊,從小聰明能幹,讀喊搏書能過目不忘,經常有新想法,並將其動手製作成小工藝品。七八歲讀私塾時,他偷取了木匠的刀錐,雕鑿了乙個小木人,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行動,手腳都可以動,**的人都稱其為神。 黃履莊所製作的器物很多,無法一一全部記載下來。

我記得他做過乙個小車有乙個輪子,長三尺多,可以坐下乙個人,拉就能走。可以用手控制,可以去任何地方,裂滲飢一天行八十里路。 做乙個木狗,放在門旁,可以進屋觸動機關就叫,叫的非常像,獨一無二。

聰明的人都聽不出來是真的是假的。做木鳥,放在籠中,能飛能跳,能唱歌。做水器,水能上下能像線,高五尺多。

這些都非常奇妙,我不能全不肆返記下來。

莊子的列子御風的翻譯

2樓:q王小年

所以,那些才智慧型勝任一官的職守,行為能夠庇護一鄉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乙個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他們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說的那隻小鳥一樣。而宋榮子對這種人加以嘲笑。

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讚他,他並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他認定了對自己和對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榮辱的界限,就覺得不過如此罷了。他對待人世間的一切,都沒有拼命去追求。

即使如此,他還是有未達到的境界。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自得,駕輕就熟。

十五天以後返回;他對於求福的事,沒有拼命去追求。這樣雖然免了步行,還是有所憑藉的。倘若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駕馭著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的境地,他還要憑藉什麼呢?

所以說:修養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於求功,有道德學問的聖人無意於求名。

這篇文章巧用寓言故事,文筆變化多端,富於浪漫主義色彩,莊子所宣揚的主張是清靜無為、以養天年。他對於世間的大小、貴賤、壽夭、是非、得失、榮辱等的解釋是相對主義的。他對待社會和人生的思想態度,無論是消極的還是富有啟發性的,對後世均有著深遠的影響。

他厭惡那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社會,拒絕與統治者合作,鄙視富貴利祿,否定鬼神的存在,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那種妄想逃避現實,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的思想,這種思想無論在當時或現在,都是—種消極的、不可能實現的絕對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3樓:子傑

翻譯就是列子能駕風行走。

列子,名禦寇,戰國前期思想家,鄭國人。思想上崇尚虛無飄渺,生前被稱作「有道之士」。古書中有他卸風而行的記載,這是他瀟灑的一面。

然而現實中的列子則時常處於困頓之中。《莊子》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

但他窮得非常有骨氣。當鄭國大**派人給他送來糧食時,他堅決地辭而不受。列子的來歷:

列子也稱列禦寇,或稱列圄寇,是戰國時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記述列子是鄭國人,他居住在鄭國四十年,無人知其是何人。

求《莊子秋水》翻譯,莊子《秋水》原文及翻譯是什麼?

譯文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 俗語...

莊子《秋水》的原文及譯文是什麼

莊子 秋水 原文 秋水時至 1 百川灌河 2 徑流之大 3 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4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5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6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7 望洋向若而嘆曰 8 野語有之曰 9 聞道百 10 以為莫己若 者 11 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

崔顥原文 翻譯及賞析,崔郊原文 翻譯及賞析

崔郊原文 翻譯及賞析 崔郊,唐朝元和間秀才,全唐基碰詩 中收錄了他的一首詩。云溪友議 捲上 唐朝紀搏正談事 卷五六 唐末範攄所撰筆記 云溪友議 中記載了這樣乙個故事 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後卻被賣給顯貴於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