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
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困慎餘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
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後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
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
翻譯:諸葛亮在年輕的時候就才壓群倫,有著英雄的氣量,其身高八尺,容貌高大壯美。當時的人認為他是奇才。
漢末動亂之際,他跟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避難,在鄉野親自耕種,而不想揚名於世。當時左將軍劉備認為諸葛亮是稀世少有之孝罩才,於是三次去他住的茅屋拜訪他。諸葛亮深感劉備有雄姿偉態,冠壓眾人,於是解下腰帶送給劉以表達誠意,雙方因此結交深厚。
等到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拿整個荊州獻降,劉備失去依靠,士兵又少,沒有立身之地。當時諸葛亮二十七歲,藉機獻上妙計,親自出使孫權,到吳國都會求援。孫權既素來佩服劉備,又看到劉派來的諸葛亮儒雅奇偉,而對他十分敬重,當即派遣三萬士兵去援助劉備。
劉備有了這三萬士兵,便和魏武帝交戰,大敗曹軍,乘勝追擊,平定了整個江南。後來劉備又攻取面的益州。益州平定後,(劉備)任用諸葛亮為軍師將軍。
劉備稱帝以後,(又)任命諸葛亮做丞相,總管尚書事務。
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知宇內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宇內。
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汪滾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2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三國志諸葛亮傳 亮少有逸群之才——蓋天命有歸,不可智力爭也。的翻譯
3樓:網友
這句話的意思是:諸葛亮年輕時就表現出超過眾人的才華。原來這是上天的旨意,要把天下歸給誰都有定數的,不是能夠靠智力爭取到的!
整篇文章表達的是諸葛亮從小就有超人才能,一開始隱居鄉間,後來被三顧茅廬輔佐劉備,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到後來劉備去世後,繼位的劉禪年幼愚弱,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諸葛亮專權處理。
輔佐劉禪期間雖然盡心竭力,即便諸葛亮的才能能跟管仲、蕭何相媲美了,可是當時的名將卻沒有能及得上城父、韓信的。所以,終於使他的功業遲遲不能建立,公理大義也難於伸張了。這或許是上天的旨意,要把天下歸給誰都有定數的,實在不能專拿才智去爭取罷!
逸:超過、超出的意思。
蓋:原來,本來,原本的意思。
歸:歸宿,也通「饋」,贈送。
關於三國志10諸葛亮北伐的事
1.占領洛陽也只是攻下乙個城池而已,不意味著魏國的滅亡。曹睿有提高逃跑率的名馬,很難捉到的。2.主公下達的任務完全有你自己決定是否執行,因為你的目標是統一全國,所以執不執行都一樣的,如果在有效期內完成任務,功勞會 3.補充兵力的影響因素 當本城人口低於本城兵力時,無法補充兵力。當本城人口接近於本城兵...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比較
這麼說,演義中的諸葛亮神機妙算,洞悉兵法,運籌帷幄,無所不能。而三國志中 孔明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說明諸葛亮只不過賞罰分明,治軍有方,庶事精練之人。雖然也領兵打仗,但從未提過他神機妙算。他會逢人說話,是個地道的政治家。劉邦曾說過下面的一句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
《三國志》戰略版sp諸葛亮陣容是什麼?
陣容搭配 sp諸葛亮 龐統 法正。sp諸葛亮 奪魂挾魄 杯蛇鬼車。龐統 太平道法 士別三日。法正 八門金鎖陣 無當飛軍。陣容解讀 總體來說sp諸葛亮提高了自帶主動和準備一回合的發動幾率,並提高了準備一回合跳過一回合的狀態,但是sp諸葛亮比較吃先攻,且由於統率屬性偏平庸需要屬性補足和減傷,是偏拖回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