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城市裡的獵人
諧音是漢字音韻學戚槐的乙個術語,指的是不同字形、意義不同但讀音相同的字。諧音在漢字語言中是乙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早在古代漢語就已經存在。
在漢字演變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例如歷史演變、語音變化等,有些字的讀音逐漸發生了變化,產生了相同的讀音,但字形和意義卻不同的現象,這就是諧音。在古代文學、戲曲、民間文化等方面,諧音常被用於製造幽默效果,比如說粵語中的「生日快樂」和「聲嘶力竭」的諧音效租仔正果等。在現代漢語中,諧音的使用也是比較常見的,比如電影《喜劇之王》中弊悔的「抱歉」與「爆公尺花」的諧音效果等。
總之,諧音是漢字語言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早在古代漢語就已經出現了。
2樓:專業團隊
諧音字是在漢字演變的過程中,由於發音的變化和相似度而產生的。一般認為,諧音字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漢字音韻的變化和「破音」的現象,它們不但都有類似判歲的發音,而且或多或少地保持了原有字的意義。在《說文解字》中,就收錄了很多的諧音字,它們都是在早期漢字演進過程中產生的,例如「抱」、「報」、「豹」、「鮑」等字。
所以,可以說諧音字是漢字從古代走來的乙個重要標誌,也遲大是中華文化的乙個難得珍寶。至於110字,我沒有聽說過碼衝豎與諧音字相關的110字。請問您是不是有誤解呢?
3樓:匿名使用者
諧音字是指在音韻上相近或相同,但字形不同,意義也不同的漢字。諧音字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產生和演變過程中。漢字最初的形態是象形文字,後來逐漸演變為會意文字、旅或伏形聲文字等形式,其中形聲文字的出現為諧音字的產團閉生提供了條件。
形聲文字是由「形」和「聲」兩個部分組成的,其中「形」部分表示字的意義,而「聲」部拆攜分則表示字的發音。由於漢字的發音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情況,因此在形聲文字的基礎上,逐漸出現了一些諧音字。
4樓:生活助手小王
諧音字最早租消出現在古弊咐知代唐宋時期的對聯和歇後語中。諧音是巧妙簡遲的應用了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通的漢字,從而表達了耐人尋味的意思。
諧音詞有哪些?
5樓:寶我想去看看
親家、卿家、話梅、畫眉、、擺渡、香蕉、相交、遷就、歉疚、僱人、故人、簡直、減值、心、事、 新式、 悲劇、 杯具、 風景、 封井、 原地、 元帝等。
諧音是乙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é yīn,意思是利用漢字同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來代替本字,產生辭趣的修辭格。具體指1.諧協音律,2.
諧和的聲音,3.字詞的聲韻相同或相近,4.一種修辭方法。
出自宋宋庠《送上元勾簿吳昌卿》:逢吉旦兼暮,諧音壎且箎。
諧音古詩: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情)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絲—思)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楊柳枝 溫庭筠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燭-囑,圍棋-違期)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西洲曲 南朝樂府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
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蓮—憐)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蓮—憐)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6樓:項通
悲劇=杯具,僱人=故人。
7樓:成博老師
您好,親~親~[觀望][觀望][觀望],我是小趙老師,您的問題已收到,整理~請稍等片刻[比心],約三分鐘內回覆您,請耐心等待哦~[開心][開心][開心]
您好[開心][開心],諧音詞語五年級有:力、例、利、立、歷、麗不、步、布、部、怖歌、割、哥、擱、胳聞、蚊、紋、雯。
知識擴充套件與延伸[比心][比心]:還有:句、巨、具、距、鋸、劇帶、代、戴、待、袋。
諧音詞都有哪一些?
8樓:閒閒談娛樂
如下:
1、謝霆鋒(瀉停封)
2、 牛頓(牛燉)
3、菇涼(姑娘)
4、漢紙(漢子)
5、扎別(差別)
6、河蟹(和諧)
7、稀飯(喜歡)
8、洗具(喜劇)
9、杯具(悲劇)
10、神馬(什麼)
11、鴨梨(壓力)
12、木有(沒有)
13、膠膠者(佼佼者)
14、內牛滿面(淚流滿面)
15、人參公雞(人身攻擊)
16、就醬子了(就這樣子了)
對聯是什麼時候產生的,今年什麼時候貼對聯
對聯的 與發展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之一,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對聯即 楹聯 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 神荼 和 鬱壘 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
蠟燭是什麼時候產生的,中國的蠟燭是什麼年代出現的?
現在一般認為蠟燭起源於原始時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蠟一類的東西塗在樹皮或木片上,綑紮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傳說在先秦上古時期,有人把艾蒿和蘆葦紮成一束,然後蘸上一些油脂點燃作照明用,後來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蘆葦用布纏上,裡面灌上蜜蠟點燃蠟燭。大約在西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蠟燭...
這個是什麼時候的錢幣?什麼字,這是什麼時候的錢幣?上面是什麼字?
太和五銖 公元495年左右,存世量非常少,比較貴,真品 在1000元以上 北宋元佑通寶小平篆書,市場上兩元一枚 這是什麼時候的錢幣?上面是什麼字?清代 錢中之王 背萬千五銖一枚。直徑66mm,厚4.5mm。美品,少見。從錢文看此幣應為古人鑄出祈財之用,抑或錢局開爐討吉所用。傳至今日是名符其實的不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