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受戒法 什麼意思?如何解釋?

2025-05-09 09:10:14 字數 2411 閱讀 7503

比丘戒是什麼

1樓:炸雞大漢堡

比丘戒,梵語,巴利語同。音譯鄔波三缽那。意譯近圓,有親近涅盤之義。

又作近圓戒、近具戒、大戒。略稱具戒。指比丘、比丘尼所應受持之戒律;因與沙彌、沙彌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稱具足戒。

依脊纖孫戒法規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之資格。

佛教的具足戒櫻鏈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為這些戒律與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稱具足戒。具足豎含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根據《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條,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條,共分為8大類。

比丘戒是什麼

2樓:甜度不限定

1、比丘戒,意譯近圓,有親近涅盤之義。又作近圓戒、近具戒、大戒。略稱具戒。

2、指消舉比丘、比丘尼所應受持之戒律;因與沙彌、沙彌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拿雀碧稱具足戒。依戒法規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歲弊得比丘、比丘尼之資格。

【比丘教誡說法】什麼意思?如何解釋?

3樓:新科技

亦名:教誡說法 , 子題:十二緣行 ,行事鈔‧導俗化方篇:

雜含雲,一法師,得受六十新學比丘,教逗巨集誡說法。佛告比丘,有問命終者,徒勞耳;非如來所樂答者。夫生有死,何足為怪?

當思十二橘州緣行,疾得度此。僧祇,若有違佛語者,比丘犯罪,白衣知如之何?」資持記釋雲:

雜含,初示攝眾限齊。恐其更多,難於訓誨,無益及他;必力能博濟,不在言限,故古之高僧,千徒匝座。當量才力,更審自心;勿貪眷屬,以圖聲望。

此乃畜因,終當自墜。佛下,次明非問不答。問命終者,謂問死時近遠;問無所益,故云徒勞。

夫下,似止問之詞。 十二緣〔行〕 者,無明及行,過去因也;識、名色、六入、觸、受,現在果也;愛、取、有,未來因也;生及老死,未來果也。三世因果,生死相續,從緣故空。

知生虛妄,死復何有?達妄修真,得脫生死,故云度此也。僧祇,明道俗違犯;彼因比丘與白衣行圓指蔽非,比丘比丘尼犯夷,白衣無戒,不犯,故曰知如之何;以無名相,莫測來報,意彰復重,令誡俗流。

事鈔記卷三九‧七‧四)

【尼受大戒二部僧數】什麼意思?如何解釋?

4樓:清寧時光

亦名:本法尼應由十尼帶往大僧 中受大戒 , 子題:二部僧具足滿、尼受具戒 二眾同秉 ,行事鈔‧尼眾別行篇:

依律本,比丘尼僧,應將受戒者,至大僧中,乃至文雲, 二部僧具足滿 ,故知僧尼二十人也坦簡。僧祇律,尼受戒法,名二十眾。」資持記釋雲:

律本,即尼犍度。乃至文雲者,即說相中文。次引他部。

僧祇,八種受具,僧受名十眾,尼受名二十眾。」 事鈔記卷四二‧四‧一四) ,羯磨疏‧諸戒受法篇:「約眾數者。

一﹑引古非)有人行事,作本法已,將三兩尼送至僧中,與受大戒。便立義雲,尼在僧中,全不秉法,何勞眾往?界亦不須。

縱文列二十眾者,前後列之,非一時也。(二﹑顯今斥)今量不然。尼之依僧,受隨一也。

尼有犯殘,皆二部僧中具明行法,或八人、四十人,同秉羯磨。法是僧執,所為在尼;評問和忍,義通兩眾。何容至受,遂分彼此故律文中, 二部鏈信做僧具足滿 者,就大僧中明之,豈同前也?

況復五分正文,十尼將往;四分亦云,彼尼僧應將詣大僧中,並不可減略也。」濟緣記釋雲:「引古中,文出三過:

一﹑不知此法 二眾同 秉 ;二﹑不知同秉,各依法界;三﹑妄通律文。律有二十眾比丘尼,彼謂本法正受,共為二十,故云前後列也。今解中,初句直破。

尼下申理,初明須眾及界。舉隨例受,隨即悔殘,如戒本中明列人數,故不可異。前與半月,僧尼各四,即八人也;後正出罪,僧尼各滿二十,故四十人。

問和通兩眾者,即顯同秉,義須結界。故下棚衡,次通律文。豈同前者,正破古解,同前本法而言二十也。

況下,引證甚明,足彰前謬。」 業疏記卷一七‧四五‧一五)

【隨舉比丘戒制意】什麼意思?如何解釋?

5樓:機器

亦名:與惡見人同事戒制意、惡 見同事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波逸提)與惡見人同事戒六十九。

制意有三義:(一、須舉三意)須舉一﹑然此比丘,謬執聖教,說欲非障,違僧三諫,堅執不捨;邪心成搭納就,跡鬥障於學路,於佛法中無所長益,故須舉棄。二﹑執見心成,若不舉治,永無改過,懺悔從善;須僧同舉,奪三十五事,苦法治罰,折勒形心,使思信改過,有入道益。

三﹑欲順人情,人多信受;舉棄眾外,不足僧數,息其化導。(二、不聽從三意)二、明不聽順意有三過:(一﹑)若順前人,謂己見是,轉增熾知州沒盛,永無從道,即是損化(他);二﹑既順前人,必同其見,染著欲事,壞心行盡;三﹑僧舉眾外,不聽共語;今輒隨順,違僧命故,所以同犯。

三、三舉輕重意)三、解輕重。『同舉義齊,何為二輕一重者?』答:

說欲非障,言說相似,濫於理教以滅正法;又自壞行,障學路;亦順人情,多喜隨順故。餘二條然是非,無滅法過;雖有自壞,隨順者希,無壞人義,故結輕也。』」戒疏記卷一五‧五○‧五)

開顯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開 即開除執著,顯 即顯示真義。關於法華開顯思想,在 大智度論 專 法華經 等屬,印度論師述作中,未具明顯詮述,我國早於東晉竺法曠大師即倡法華 會三歸一 之旨,繼之有羅什三藏 吉藏 僧肇 法雲等大師續倡此義。智者大師基於上述諸師思想更倡 方便 即 真實 而完成整然之法華開顯思想體系。臺宗主張佛陀講 ...

道濟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道濟就是著名的濟公,是中國古代的得道高僧,以吃酒喝肉 遊戲人間的方式度化眾生回,是降龍羅漢轉世。答濟公曾作佛偈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前兩句是說自己。像這樣的得道高人,度化眾生早已超越形式,一舉一動都可以利益眾生。後兩句是對世人的警示,在沒有真正成就 超越六道之前,一定要嚴...

迴光返照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回抄光返照,亦作 迴光 襲反照 1 由於日bai落時的光線反射du,因而天空zhi又短時間地發亮。dao 2 也比喻人將死時神志忽然清醒或短暫的興奮。3 也比喻舊事物滅亡前表面上的短暫繁榮。迴光返照原為佛教 道教用語,指檢查自己的身心,自我反省。我國民間引申其義,將臨死時忽然稍微精神振作者稱為迴光返...